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筛选出抗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效果较好的植物,试验采用嵌合荧光素酶基因的IBV-3ab-luc为供试毒株,以人类肺癌细胞H1299为供试细胞,在升麻、丹皮、千里光、续断、元胡、龙葵6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处理H1299细胞之前、中、后的一定时间感染,24 h后通过检测荧光素酶值,研究不同植物乙醇提取物的抗病毒机制。结果显示:丹皮的对数值为3,千里光的对数值为2,龙葵的对数值为1,升麻、续断和元胡的对数值为0。说明丹皮乙醇提取物抗IBV活性最强,其次是千里光,龙葵较差,而升麻、续断和元胡几乎没有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利用已构建好的嵌合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重组病毒IBV-3ab-luc为供试毒株,以人肺癌H1299细胞为供试细胞,通过在病毒感染细胞前、感染过程中和感染后在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菟丝子乙醇提取物,24 h后检测相应的荧光素酶活力,明确菟丝子乙醇提取物的抗病毒机制。结果:在病毒感染细胞过程中加入菟丝子提取物,病毒抑制数量级别达到4;病毒感染细胞1.5 h后,再加入菟丝子提取物,抑制数量级达到3;不同处理之间差异显著。试验表明菟丝子乙醇提取物能够在病毒感染过程中抑制病毒增殖,并且在病毒感染细胞早期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蓬莪术乙醇提取物对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的体外抑制作用以及对抗病毒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本研究利用3种不同的加药方式处理H1299细胞,收集细胞进行荧光素酶的测定,同时利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进行IBV-N、IFN-γ和STAT1细胞因子表达量的定量。荧光素酶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在3种处理方式中,病毒加药组的荧光值均小于病毒对照组荧光值;RT- qPCR实验结果显示,STAT1在病毒加药组中的表达量低于病毒对照组。证实蓬莪术乙醇提取物抑制IBV在H1299中的复制并影响STAT1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爬山虎乙醇提取物的抗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作用机制,试验采用在IBV感染H1299细胞前24 h、感染细胞过程中、感染细胞1.5 h后,三个不同的时段往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爬山虎乙醇提取物,待感染24 h后,检测病毒增殖量。结果表明:爬山虎乙醇提取物在病毒感染细胞过程中和感染细胞1.5 h后加入,IBV增殖受到明显抑制,比值差异数量级均为2。说明爬山虎乙醇提取物能直接作用于病毒,并且爬山虎乙醇提取物在病毒感染细胞后再加入,病毒增殖也受阻,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黄芩乙醇提取物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体外抑制作用及对IBV感染细胞内抗病毒基因表达的影响,进行以下试验:①以人肺癌H1299细胞为供试细胞,在IBV感染过程中在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黄芩乙醇提取物,24 h后检测病毒增殖量;②将黄芩乙醇提取物稀释成4个不同浓度,观察不同浓度的提取物对IBV的抑制作用;③用RT-PCR检测黄芩乙醇提取物对IBV感染细胞内抗病毒基因OASL、IFI27、STAT1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黄芩乙醇提取物对IBV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药物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此外,黄芩乙醇提取物可增加IBV感染细胞内抗病毒基因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刀豆、皂荚和蛇麻子植物乙醇浸提物抗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作用机制,试验以嵌合荧光素酶基因的病毒株IBV-3ab-luc为供试病毒,在感染人类肺癌H1299细胞2 h后,用刀豆、皂荚和蛇麻子乙醇浸提物处理细胞,24 h后检测荧光素值,同时利用RT-PCR分析刀豆、皂荚和蛇麻子对干扰素的调控作用,研究其抗病毒机制。结果表明:皂荚和蛇麻子乙醇浸提物对病毒复制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蛇麻子乙醇浸提物的抑制作用最强,皂荚的作用次之,而刀豆乙醇浸提物无显著效果;另蛇麻子和皂荚乙醇浸提物可增强β干扰素RNA的转录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了在体外研究紫花地丁黄酮类提取物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的作用,以鸡胚肾细胞为宿主细胞,阿昔洛韦为阳性对照药物,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与空斑减数试验测定紫花地丁黄酮类提取物抗IBV活性,计算其IC50与治疗指数,并从药物对病毒的直接灭活作用、对病毒吸附的影响及对病毒穿膜的影响3个方面初探紫花地丁黄酮类提取物抗IBV活性的机理。结果:紫花地丁黄酮类提取物能明显抑制IBV的致病变作用,其IC50为16.52mg/L,TI值为15.76。研究显示,紫花地丁黄酮类提取物在体外对IBV直接灭活的效果明显,在高浓度时对抑制IBV吸附与穿入细胞具有一定作用。结果表明:紫花地丁黄酮类提取物在体外有明显的抗IBV感染作用,且主要是通过直接灭活IBV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据《果树资源学报》2021年第3期《3种植物提取物对梨叶黑斑病菌抑制作用研究》(作者高小宽等)报道,以梨黑斑病原菌为供试菌株,采用离体叶盘法、菌丝生长速率测定法和病原孢子萌发率方法,研究了三七、五味子和银杏3种提取物不同浓度对梨叶黑斑病病原菌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9.
车前草是一种古老的药用植物,瓜尔豆也被民间用做药材。检测显示,车前草叶子中总酚、总黄酮和单宁酸等含量较高,瓜尔豆中秋水仙素、儿茶酚和咖啡因等含量较高。用乙醇、热水和冷水处理,车前草叶子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依次高于车前草种子提取物和瓜尔豆提取物。对肿瘤细胞生长致死率比较,结果显示,车前草叶子乙醇提取物最高,为74%,其次是车前草叶子热水提取物,为48.7%,而瓜尔豆热水提取物仅为39.3%。因此,车前草叶子乙醇提取物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并对肿瘤细胞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射干乙醇提取物对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的体外抑制作用,本研究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对IBV-N和IFN-β(Interferon-β,IFN-β)mRNA的表达量进行检测,以及采用Western blot对IBV-N蛋白的表达量进行检测。RT-qPCR结果显示,病毒加药组IBV-N和IFN-βmRNA的表达量均低于病毒对照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病毒加药组IBV-N蛋白的表达量低于病毒对照组。本研究结果表明,射干乙醇提取物具有抗IBV活性并且影响IFN-βmRNA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11.
菊苣根提取物除草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测定菊苣根提取物对牧(杂)草的生长是否有抑制作用,以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黑麦草(Loliumperenne L.)、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 Medic.)4种牧(杂)草种子为供试材料,用种子萌发法测定了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根的乙醇、乙酸乙酯和石油醚3种溶剂提取物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除白三叶,菊苣根乙醇提取物外对其他3种植物生长的抑制活性最高,其次为乙酸乙酯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对4种植物生长的抑制活性最低;不同植物幼根和幼茎对4种溶剂提取物的敏感性不同,苘麻的幼芽和幼根对菊苣根乙醇提取物极为敏感,2.5g·L-1浓度下,菊苣根乙醇提取物对苘麻的幼芽和幼根抑制率为99.51%和98.09%。  相似文献   

12.
张淼  董宝婧  苗芳  周乐 《草业科学》2012,29(9):1477-1481
对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不同溶剂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夏枯草提供参考。采用70%乙醇超声波提取,然后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萃取,得到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提取物,并以BHT为对照,研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夏枯草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不同溶剂提取物及BHT清除DPPH·的能力高低次序为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BHT>水提物,清除·OH的能力高低次序为BHT>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水提物,清除O-2·的能力高低次序为乙酸乙酯提取物>水提物>BHT>正丁醇提取物,还原力高低次序为BHT>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水提物。夏枯草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韩勇 《饲料工业》2024,(7):86-92
研究旨在比较饲料用连翘叶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抗炎活性和抑菌活性。运用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研究连翘叶水提取物、连翘叶40%乙醇提取物和连翘叶80%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炎活性,并通过抑菌试验对3种连翘叶提取物进行了体外抑菌活性的比较研究。采用Griess法检测一氧化氮(NO)生成水平,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生成水平。并使用纸片扩散法和微量肉汤倍比稀释法测定抑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结果表明:3种连翘叶提取物均能抑制NO、IL-1β、IL-6和TNF-α的生成,抗炎活性80%乙醇提取物>40%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抑菌活性40%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80%乙醇提取物,3种连翘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最强。饲料用连翘叶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好的体外抗炎活性和抑菌作用,可作为新型饲料添加剂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构树叶提取物的抑菌作用及其机理,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供试菌,采用牛津杯法测定构树叶提取物的抑菌效果,通过测定供试菌生长曲线、细胞膜渗透性和蛋白质合成来研究构树叶提取物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构树叶水提取物和75%乙醇提取物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7.5和18.0 mm,最小抑菌浓度均为6.8 mg/mL,最小杀菌浓度均为12.50 mg/mL。构树提取物能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质合成,从而抑制其生长,但对其细胞膜的通透性影响不大。因此,构树叶提取物通过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质合成发挥其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5.
萹蓄干粉及其提取物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棉铃虫3龄幼虫为试虫,通过饲料混毒法对萹蓄干粉及不同溶剂提取物进行了生物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萹蓄干粉对棉铃虫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处理后第3和第5天对棉铃虫的体重抑制率分别达58.6%和77.5%。成虫单雌产卵量明显减少,平均产卵量低于对照400~500粒;萹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棉铃虫幼虫的生物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乙酸乙酯>甲醇>95%乙醇>丙酮>石油醚>氯仿>水,水提取物基本无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中药垂花香薷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作用,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对中药垂花香薷提取物进行抗IBV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在TCID50为10-3.75时,阻断、抑制IBV的最佳浓度分别为3.91 mg/mL、1.96 mg/mL。  相似文献   

17.
抗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中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细胞培养法、鸡胚培养法对车前子、麦冬等40种中药进行抗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筛选试验。通过细胞病变(CPE)抑制试验,石榴皮等5种中药有抑制CPE的作用。培养细胞有20%发生CPE,认为这些中药有抗IBV的作用。应用空斑形成抑制试验对5种抗IBV中药进行复筛,结果表明5种中药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病毒空斑形成作用,其中以石榴皮等2种中药作用较强,空斑形成抑制率可达98%以上。应用鸡胚培养法对5种中药进行抗IBV试验,结果发现5种中药均显著地减少了鸡胚体的死亡,其中以石榴皮等2种中药抑制制胚体病变的作用最强。通过不同加药时间观察到在接毒前48h给药,有2种中药具有明显抑制CPE的作用;接毒同时加药以及接毒后1h加药,这5种中药均能明显抑制CPE。  相似文献   

18.
莫全  杨勇勋 《兽医导刊》2019,(4):217-218
为研究红棕杜鹃(原变种)叶提取物对皮肤真菌的抑制作用,试验采用乙醇、石油醚、乙酸乙酯及正丁醇四种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对红棕杜鹃(原变种)叶的活性成分进行浸泡提取,观察不同溶剂粗提取液及萃取相对石膏样小孢子菌、犬小孢子菌和须毛癣菌三种皮肤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乙酸乙酯浸泡粗提取液抑菌效果最佳,对石膏样小孢子菌、犬小孢子菌和须毛癣菌抑菌率分别为43.3%、49.3%、53.6%,正丁醇相浸膏所得红棕杜鹃(原变种)叶提取物抑菌效果最弱,对石膏样小孢子菌、犬小孢子菌和须毛癣菌抑菌率分别为21%、18.5%、14%。说明4种不同提取溶剂2种提取方法所得红棕杜鹃(原变种)叶提取物对3种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抑制效果。本试验首次测定了红棕杜鹃(原变种)提取物的抗皮肤真菌效果,为研发安全、环保、抗皮肤真菌效能好的植物源新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将4种中药提取物稀释成安全浓度范围内的高、中、低3种浓度,分别与IBV以3种方式加入到培养成单层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的培养体系中,用MTT法测定IBV感染细胞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B提取物在先加中药、后加中药,与病毒一起加,其A_(570)值均高于病毒组,B具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鸡干扰素刺激基因(ISG)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感染雏鸡气管黏膜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BV M41株感染SPF鸡后不同时相气管黏膜中β干扰素(IFN-β)和干扰素刺激基因mRNA转录水平和IBV病毒载量变化。结果显示,鸡气管黏膜中IFN-β和干扰素刺激基因Mx、PKR、OAS、Viperin、IFITM3和IFIT5mRNA转录水平在感染后(DPI)第1~14天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上调,且均在5DPI达到峰值;鸡气管黏膜中IBV病毒载量在1DPI急剧升高,在5DPI达到峰值,14DPI病毒载量急剧下降。结果表明,IFN-β、干扰素刺激基因Mx、PKR、OAS、Viperin、IFITM3和IFIT5mRNA转录水平与IBV病毒载量变化趋势一致,提示IFN-β、干扰素刺激基因Mx、PKR、OAS、Viperin、IFITM3和IFIT5在抵御IBV入侵、抑制IBV复制、增殖以及病毒清除中发挥重要作用。试验结果丰富了宿主抗IBV感染的固有免疫应答机制,为IBV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