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崔小年  乔娟 《中国猪业》2013,(Z2):172-178
作为补贴对象和直接受益者,养猪场户对政策的满意程度直接影响到政策的实施情况及效果,同时也是政策进一步调整优化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养猪场户的调研数据,通过构建Logit模型,分析影响养猪场户对生猪良种补贴政策满意度评价的主要因素,结果发现:从事养猪年限、对人工授精技术掌握程度、对供精单位技术服务满意度、对供精单位配送服务满意度、对生猪良种补贴政策了解程度等因素对养猪场户的满意度评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武汉市2012年8月正式启动生猪政策性保险试点,保险针对年出栏1万头及以上的生猪养殖企业,保费由政府和投保人共同承担。试点期间的保险标的为体重在20kg(含)以上的生猪,每头猪的保险金额为800元,费率4%,每头收取保费32元。按照市级补贴10%,区级补贴10%,投保人承担80%的比例开展试点。保险公司将对20种生猪疾病、火灾、爆炸、风灾、暴雨、洪水(政  相似文献   

3.
据悉,湖北武汉正式启动生猪政策性保险试点,保险针对年出栏1万头及以上的生猪养殖企业,保费由政府和投保人共同承担。  相似文献   

4.
正生猪保险是一种分散养殖风险的有效工具,可以控制由自然灾害、疫病流行和市场波动等风险因素所带来的生猪价格的大幅度波动,降低养殖成本损失,增强养猪户信心,稳定养殖生产计划,保障市场供需平衡,消解猪价波动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正因如此,许多国家将生猪保险作为稳定生猪生产的主要措施,生猪保险也逐渐由最初的保成本发展为保收入。1 世界生猪保险的产生和发展纵观世界,生猪保险仅有1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  相似文献   

5.
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的发展对于生猪市场的稳定及养殖户利益的保障有重要意义。加拿大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发展较早,目前较为完善。笔者对加拿大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实施机构和运作模式、保险标的和保险期限、保险责任以及保险费率和保险赔付等进行梳理。结果表明:加拿大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具有完备的市场价格监测统计体系、成熟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不断改进的经营模式及良好的执行能力。据此提出中国应该以加拿大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优势为借鉴,从完善巨灾保险模式、避免逆向选择、提高保险产品吸引力等方面开展中国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生物安全体系对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暴发与流行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河北省786个生猪养殖户的调研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多元无序Logistic模型,研究了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对养猪户适度规模决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对养猪户适度规模决策行为有显著影响,其中生物安全防控措施采纳数量、生物安全体系防控效果评价对养猪户扩大和维持养殖规模均有显著正影响,生物安全体系建设使用成本压力对养猪户扩大和维持养殖规模有显著负影响;养猪户适度规模决策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教育程度、风险偏好、是否购买生猪养殖保险、疫病损失程度、市场风险预期、外部支持等因素对决策行为存在影响。据此提出建立"三位一体"生物安全防控体系、支持规模猪场提高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水平、探索生猪养殖保险新模式、稳定养猪行业信贷支持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去年由于非洲猪瘟的侵袭,我国有不少养猪企业遭受了灭顶之灾,本应大显身手的生猪保险,并未成为众多养猪企业的"护身符"。在现阶段生猪保险远不能帮助养猪企业渡过低迷行情期和抵御疫病的侵袭。一方面,保险公司无利可图,由于生猪保险是国家政策性险种,保险公司出于社会责任感才一直在积极参与,但无论是险种的丰富程度,还是保费标准都有待完善;另一方面,养猪企业养殖水平低下、道德缺失和保险意识薄弱,也是制约生猪保险发展的重要因素。养猪企业应清醒地认识到生猪保险是进行风险转移的一种方式,而不是牟取利益的工具。如何加强对生猪保险的有效利用,进而为我国的养猪业保驾护航,或许只能在前进中摸索,在摸索中提高。  相似文献   

8.
利用吉林省237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吉林省农户生猪养殖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农户生猪养殖意愿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农户疫病防治能力、是否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生猪的出栏价格、生猪出售难易程度、资金获取难易程度、玉米饲料获取难易程度等因素与农户生猪饲养意愿呈正相关,家庭经济状况和生猪饲养成本与农户生猪饲养意愿呈负相关。户主的年龄、户主的受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耕地规模和是否得到生猪饲养方面的培训和指导等变量对农户生猪饲养意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正生猪保险是一种分散风险的有效工具,可以控制由自然灾害、疫病流行和市场波动等风险因素所带来的生猪价格的大幅度波动,降低养殖成本损失,增强养猪户养殖信心,稳定养殖生产计划,保障市场供需平衡,消解猪价波动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许多国家将生猪保险作为稳定生猪生产的主要措施,生猪保险也逐渐由最初的保成本发展为保收入。  相似文献   

10.
正一、生猪保险现状分析我国是猪肉生产和消费大国,生产环节的保障和猪肉价格的稳定是国计民生的大事件。诸如非洲猪瘟等疫情、突发意外事件、自然灾害等,造成生猪市场波动,养殖户普遍抵御风险能力差,深受上述因素影响。近年来,为扶持生猪养殖的健康发展,多地推出生猪保险,采取事后补救的方法来增强生猪养殖户抵  相似文献   

11.
韩飞 《猪业科学》2016,(12):114-114
正我国生猪品种资源丰富,论其饲养范围、饲养数量、猪肉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近年来,由于生猪价格横向和纵向周期性波动均呈扩大态势,加之生猪疫病逐年暴发,生猪养殖存在较高风险。为了减少各种风险隐患对养殖业带来的损失,提高养殖场的抗风险能力,政策性生猪保险应运而生,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普及。生猪保险虽然可以有效防范因突发情况对猪场造成的经济损失,但也存在风险态度模糊、政策主导、收入影响较弱的特点。而影响生猪保险投保  相似文献   

12.
<正>河北省承德市精心组织,认真贯彻落实生猪保险惠农政策,仅2014年就为投保政策性育肥猪保险的农户提供风险保障金1.93亿元,投保生猪77.24万头,真正让老百姓饲养的生猪进入"保险箱"。为减轻生猪养殖受疫病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分散和化解生猪养殖风险,2013年下半年,我市开办政策性育肥猪保险试点,对生猪养殖过程中遭遇的地震、重大病害、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等进行保险。据了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农产品"保险+期货"业务多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传统的生猪养殖保险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生猪的养殖风险,但保障程度较低,而随着生猪期货的上市,生猪"保险+期货"为我国的生猪产业带来了新的风险分散方式。本文力图在分析生猪"保险+期货"模式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生猪"保险+期货"模式面临的问题,并给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动物保健》2011,(8):80-81
7月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要求强化对生猪生产的保险支持,做好生猪保险工作,提高生猪保险覆盖面。会议指出,近一个时期,猪肉价格涨幅较大,带动了物价上涨,影响了群众生活。为保护生产者和  相似文献   

15.
7月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要求强化对生猪生产的保险支持,做好生猪保险工作,提高生猪保险覆盖面。会议指出,近一个时期,猪肉价格涨幅较大,带动了物价上涨,影响了群众生活。为保护生产者和  相似文献   

16.
王克  张旭光  张峭 《中国猪业》2014,9(10):17-21
以生猪价格保险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国外生猪价格保险产生的缘由和发展情况进行介绍,随后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美国和加拿大生猪价格保险的具体做法,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国外生猪价格保险发展中可供我国借鉴的经验和启示。研究认为:1)逆选择是生猪价格保险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2)生猪价格保险的产品设计应符合生产实际,同时又要尽可能分散承保风险;3)健全市场价格监测统计体系十分重要;4)政府对生猪价格保险的支持应和种植业保险有所差异;5)生猪价格保险的设计应在大的政策环境和产业发展政策中统筹考虑。  相似文献   

17.
王怀禹 《猪业科学》2019,36(3):30-32
我国有着全球最大的生猪消费市场,生猪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整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扶持生猪养殖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防范生猪市场异常波动,2007年以来,国家出台了有关生猪保险的一系列养猪补贴政策,经历了从能繁母猪保险、育肥猪保险到价格指数保险的发展探索历程,对稳定生猪产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文章阐述了我国生猪保险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发展生猪保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参与主体对于政策的评价是衡量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指标,探明政策参与主体满意度影响因素有助于了解主体自身需求,从而提高政策实施水平。文章基于对河北省380家生猪养殖主体调研数据,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生猪养殖主体自身政策认知以及相关政策执行力度对畜禽养殖主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养殖主体资源化利用政策了解程度能够显著提升其资源化利用政策满意度;仅考虑养殖主体政策参与力度,随着参与力度增加,满意度亦会显著提升。但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参与力度对于满意度提升效果则不再显著;养殖主体感知政策执行力度增加不利于政策满意度提升。此外,生猪养殖主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政策了解程度增加,可以显著提升其报告资源化利用政策“满意”可能性。而单纯提高资源化利用政策执行力度并不能显著提高养殖主体资源化利用政策满意度。因此,要提高养殖主体政策满意度,应多渠道提升宣传力度,鼓励养殖主体积极参与,提高其参与意识,不断改善现有政策执行方式。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生猪生产区域布局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生猪生产区域布局及其演变进行了描述,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我国生猪生产布局变迁的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生猪产地移动大致呈现由南方向北方、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的轨迹。经济因素、市场因素和技术因素对生猪产业布局变动的影响相对较大,自然资源因素的影响逐步弱化,交通因素影响较小。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完善扶持政策、实施"互联网+生猪"发展战略有助于推动生猪产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生猪产业支持政策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基于生猪产业相关人员的调查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与定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生猪产业支持政策评价及影响因素,结论如下:相关人员对不同政策的认知程度与实施效果评价不同,对不同政策的认知程度与实施效果评价的差异性不同;政府人员对政策的认知程度高于生猪产业其他相关人员;从业时间越长,对政策的认知程度与实施效果评价越高。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