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对海宁市桑螟的发生特点、变化趋势和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桑螟发生对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影响较大,桑螟世代数的增加,加大了对春季蚕种生产的影响.桑螟幼虫期与养蚕期重叠,防治适期要求精准.根据桑螟容易暴发成灾,越冬环境复杂,成虫趋光性较强等特点,提出了冬春采取室内人工捕捉、回山消毒和封园治虫控制越冬基数,春季越冬代桑螟羽化期在桑园用灯光诱杀成虫,错峰饲养原蚕,春蚕期桑园中如暴发桑螟用24%溴虫腈悬浮剂2 000~3 000倍液进行防治等以春季蚕种生产防微“控毒”为目标的桑螟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桑螟化学防治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五年各代桑螟变化情况和药剂防治情况调查,得出全年桑螟化学防治策略为:治好第1代,兼治2,3代,重点防治4,5代,蚕种场桑螟防治策略为:主要做好越冬代桑螟防治和清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采用30%辛硫磷微胶囊悬浮剂对桑螟3—5龄幼虫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桑螟3~5龄幼虫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可在桑园中高龄桑螟较多时推广使用,但使用浓度不能低于1000倍。  相似文献   

4.
徐晓林 《江苏蚕业》2006,28(1):53-54
<正>近年来,桑螟在姜堰市桑园为害日趋严重,它不仅影响秋叶产量,并使秋叶质量下降,对秋蚕生产威胁较大,该虫3龄后因卷叶为害,用常规农药敌敌畏、双效磷防治效果很差,而用甲胺磷则残毒时间太长。所以,我们于2005年进行了不同农药防治桑螟的效果和残毒试验。  相似文献   

5.
20%亚胺硫磷EC1000倍对低龄桑螟、桑尺蠖防效较好,可用于桑园鳞翅目害虫的常规防治.防治高龄虫时使用浓度应提高到500倍左右.亚胺硫磷对家蚕的残毒期中等,500倍叶面喷雾10 d、1000倍8 d对家蚕安全.  相似文献   

6.
试验比较了桑螟性信息素、桑螟食诱剂和杀虫灯3种方法对桑螟成虫的诱杀效果,都有一定的诱杀作用,杀虫灯和桑螟性信息素对桑螟成虫的诱捕效果接近,约比桑螟食诱剂高1倍。  相似文献   

7.
65%毒死蜱1000倍对鳞翅目害虫的总体防效与20%亚胺硫磷2000倍差异显著,尤其对低龄桑尺蠖的防效。各处理对桑螟等其它害虫的防效比较理想。即在防治桑尺蠖为主时,毒死蜱浓度以1000倍为宜,防治其它鳞翅目害虫为主时,毒死蜱浓度可选用2000倍。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湖州市1998年桑螟暴发的相关因素,提出了控制桑螟防治的四条措施。  相似文献   

9.
桑螟是我市桑园主要害虫之一,年发生5代,经过前几代虫口基数逐渐积累,秋季第5代桑螟达到一年中的虫量高峰,对秋叶的危害最为严重。由于桑螟成虫的迁飞能力较弱,因此桑螟的发生危害往往区域间差异较大,而农药防治效果也对桑螟的发生程度有非常大的影响。当桑螟发生严重,且防治措施不当时,桑叶损失极大,甚至会造成秋蚕无叶可喂。此外,桑螟与家蚕的病害存在交叉传染现象,对于种茧育饲养区,桑螟发生程度与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存在正相关。由此可见,控制桑螟的发生不仅可减少桑叶损失,更有利于净化饲养环境,提高蚕种无毒率。  相似文献   

10.
桑螟对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抗性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浸叶法,调查了浙江省五个蚕区的桑螟对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抗性和抗性个体频率分布。结果表明浙江省五个蚕区的桑螟抗性水平处于三个级别;长兴桑螟抗性倍数1.3倍,属敏感;湖州市区,嘉兴秀洲,海宁等地桑螟抗性倍数分别是3.3,4.2,4.1倍,属敏感性降低;桐秀苗区抗性倍数为7.6倍,属低水平抗性,针对不同抗性水平,治理策略是:在敏感和敏感性降低地区可继续推广使用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但每年使用次数不能超过两次,每次用药量应严格控制。全年桑园治虫安排时,应选择不同类型农药轮用或混用,延缓桑螟抗性发展。低水平抗性地区应暂时停止该药使用。促使抗性下降。  相似文献   

11.
桑树病原原核生物及其病害的研究进展(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蒯元璋 《蚕业科学》2012,38(1):152-164
侵染桑树的病原原核生物有细菌、菌原体、螺原体、立克次体等,其中由病原细菌引发的桑树细菌病害对蚕桑生产的危害极大。主要介绍原核生物界薄壁菌门的病原细菌侵染桑树导致的桑疫病、桑青枯病、桑枝软腐病、桑枯萎病和桑叶斑病等重要桑树细菌病害,从病原及其侵染循环,桑树发病规律、发病症状,病害防治方法几个方面概述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蒯元璋 《蚕业科学》2012,(5):898-913
前文报道了原核生物界薄壁菌门中引发桑疫病、桑青枯病、桑枝软腐病、桑枯萎病、桑叶斑病的病原细菌及其病害的研究进展。本文介绍原核生物界软壁菌门中引发桑萎缩病、桑皱褶花叶病和疵壁菌门中引发桑叶日灼病等的病原菌分类演变及其侵染循环,桑树发病规律与病害防治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其中对桑萎缩病进行了重点介绍,内容涵盖国内外学者近一个世纪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为获得生长在沙漠深处不同类型桑树基因资源的持水力差异信息,采用自然脱水法,对黑桑、白桑、粉桑和雄桑等不同类型的20份沙漠桑基因资源的失水过程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沙漠桑树分为强持水型、中等持水型和弱持水型,黑桑、白桑和粉桑类型桑树的持水能力较雄桑类型桑树强;根据枝条、叶片等同器官持水能力强弱不同,多数沙漠桑叶片的持水能力不太强,初步认为枝条的持水能力较叶片强。  相似文献   

14.
桑树基因组计划与桑树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树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经济型林木,桑树资源的综合利用及桑树产业的开发正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桑树的基础研究是实现桑树产业核心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从桑树DNA分子标记、重要功能基因克隆和转基因研究3个方面概述了桑树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阐明桑树基因组研究的意义,并以桑树蛋白质合成代谢、次生物质合成代谢以及优势性状的分子机制为例,阐述桑树功能基因组实施的关键问题,探讨桑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桑椹和桑枝中白藜芦醇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充分利用桑椹果皮和桑枝为目的,用V(80%乙醇)∶V(丙酮)=1∶1的溶剂,提取桑品种大10的桑椹果皮、桑枝韧皮部和木质部的白藜芦醇(resveratrol),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含量。结果显示,新鲜桑椹果皮中白藜芦醇的质量比为0.128 mg/g,干燥桑枝韧皮部中白藜芦醇的质量比为0.144 mg/g。在桑枝木质部没有检测到白藜芦醇。  相似文献   

16.
桑树不同部位DNJ的含量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SIGMA公司提供的DNJ样品为标样,用HPLC-PDA法对桑叶、桑枝皮层和桑枝木质部进行DNJ含量的分析测定。结果测得DNJ的含量分别是桑枝皮层为4.956mg/g;桑叶为1.622mg/g;桑枝木质部为0.409mg/g。  相似文献   

17.
苏超  薛忠民  焦锋 《蚕业科学》2012,38(1):146-151
水土流失、土壤侵蚀以及荒漠化是陕北黄土高原主要的生态环境灾害,桑树以其生理生态学特性和经济价值,成为该地区的经济与生态型树种。经长期的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在陕北黄土高原的风沙区和丘陵沟壑区分布着较为丰富的耐旱、耐寒、耐瘠薄、抗风沙的适生桑树种质资源,并形成高大乔木桑、梯田埂桑、桑草间作坡地桑、沙地灌木桑等多种桑树类型与栽植形式,在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防护和特色农业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通过介绍陕北黄土高原桑树种质资源的分布、不同生态类型桑树栽植与收获技术,以及桑树对生态恢复和水土保持的作用,诠释桑树生态产业开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四川丘陵地区桑园合理施氮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四川丘陵地区桑园偏施和过量施用氮肥的问题,设置0、120、240、360、480 kg/hm2尿素共5个施氮量试验组,通过比较与分析不同试验组桑叶产量和部分品质性状成绩,建立不同生产目的桑园施氮效应函数,提供合理的施氮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少施或过量施氮都会降低桑叶产量及桑叶中营养活性物质的含量和桑叶营养活性物质的产量。240 kg/hm2的桑园施氮量能显著提高桑叶营养活性物质的含量;360 kg/hm2的桑园施氮量能显著提高桑叶产量及桑叶营养活性物质的产量。依据分别建立的桑园施氮量与桑叶产量、桑叶中的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桑叶DNJ产量的肥料效应函数,推荐以生产养蚕用叶为目的的桑园最佳施氮量为360 kg/hm2,以提高桑叶DNJ含量和产量为目的的桑园最佳施氮量分别为299.56 kg/hm2和294.72 kg/hm2。  相似文献   

19.
桑天牛的生活习性和防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桑天牛成虫人工饲养试验 ,阐明了桑天牛补充营养习性 ,补充营养与产卵、寿命的关系。并进行野外调查和蛹期前后剖树检查 ,查明了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桑天牛危害的树种、桑品种间危害程度的差异性、桑天牛在桑树上的寄生率和自然死亡率、桑天牛蛹期前后的活动规律以及羽化后的取食和产卵习性。用 2 0 %氰戊菊酯5 0 0倍液制成的软膏防治桑天牛幼虫 ,效果达到 10 0 %。  相似文献   

20.
金华主要果桑采摘期雨水过多,严重影响桑果的品质和销量。2014~2015年在磐安开展了果桑避雨栽培试验,结果显示,实施避雨栽培,可一定程度上避免因雨天带来的桑果品质下降和落果损失,促进桑果销售和采摘旅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