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落叶松为松科落叶松属的落叶乔木,是我国东北、内蒙古林区以及华北、西南高山针叶林的主要森林组成树种。试验采用混合采样法,采集金沟屯林场不同林班的土样,对其土壤水分及土壤养分的含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有林地的土壤含水量(14.98%~18.75%)、有机质(19.0234~22.6999g/kg)、全氮(0.8350~0.9558g/kg)、全磷(0.3618~0.3988g/kg)、全钾(13.4389~14.0865g/kg)、碱解氮(82.2826~86.3147mg/kg)、速效磷(8.841O~9.7346mg/kg)、速效钾(170.0350-303.5020mg/kg)的含量均高于无林地的土壤含水量(10.20%~12.13%)、有机质(13.6614~16.8208g/kg)、全氮(0.4480~0.5040g/kg)、全磷(0.3388~0.3753g/kg)、全钾(11.9508~12.9810g/kg)、碱解氮(69.4000~72.0350mg/kg)、速效磷(5.839O~6.2873mg/kg)、速效钾(100.1399~206.9860mg/kg)的含量,这说明落叶松对土壤有着较好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1996~2002年广西区各地送检的八角(Illicium verum)林地土壤样品的养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广西八角林地土壤普遍呈酸性,pH值4.5~5.5。土壤氮素含量中等,速效氮100~200mg/kg;土壤严重缺磷,速效磷0.8~1.5mg/kg;钾素含量中上水平,速效钾30~70mg/kg;有机质含量25~55g/kg,中等水平;有效微量元素硼、铜、锌、锰较为缺乏。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林地不同土壤类型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南省林地不同土壤类型的养分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之间有机质含量和速效氮含量差异较大,速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差异较小。全省有机质含量最高的为山地草甸土,为63.60 g/kg,最低的是潮土,只有16.46 g/kg;速效氮含量最高的为山地草甸土,达到203.10 mg/kg,最低的是紫色土,为57.46 mg/kg;速效磷含量最高的为潮土,为11.77 mg/kg,最低的是石灰土,为2.28 mg/kg;速效钾含量最高的是石灰土,为72.70 mg/kg,最低的是山地草甸土,为60.26 mg/kg。各地市州中,除益阳市潮土的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居全省最高外,其它地区、其它土类的养分状况未表现出行政区域上的地域规律。  相似文献   

4.
针对山地水土流失、土壤瘠薄及有机梨对原生态的高标准生产要求,研究出有机肥和碎秸秆混合压埋改良土壤培肥保水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改造后的土壤腐殖质化程度高,营养成分含量高,铵态氮(N)含量105.08mg/kg,速效磷(PzOs)含量41.88mg/kg,速效钾(KzO)含量426.17mg/kg,可溶性有机质含量为2.21%。修反坡梯田、修水盆和有机肥秸秆压埋改造后的土壤,显著提高了土壤含水量,提高7.1%。果园树盘覆草,显著减少了地面蒸发量,覆草比不覆草日减少地面蒸发量3.61mm。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珠防工程监测样地调查、测定的基础上,对工程二期幼林地近三年的土壤理化性状及保土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4年生的珠防工程幼林地的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比荒山高0.25%~1.41%、1.82%~3.15%和2.07%~4.56%;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分别在68.25g/kg~83.12g/kg和21.85cmol(+)/kg~30.60cmol(+)/kg之间,分别比荒山高25.0%~52.3%和15.6%~61.9%;珠防林幼林地的土壤侵蚀面积在1334~1538.4m^2之间,比荒山少45.2%~52.2%。通过估算,从2004年-2005年珠防二期工程共减少土壤侵蚀量5.03×10^4T。  相似文献   

6.
营林用火对维护林地土壤生态平衡和林地养分管理有重要指导意义。在针叶林地每两个月燃烧一次,每次用火时间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和CK 5个处理,3次重复。1 a后统一采样,采样深度设置0-5 cm、5-10 cm、10-20 cm 3个层次。结果表明:用火1年后,1土壤pH值变化不大,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速效氮、土壤速效磷和土壤速效钾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最大增幅分别为:燃烧30 min,5-1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50.2%,0-5 cm土壤速效氮增加34.9%,5-10 cm速效磷增加53.3%,10-20 cm土壤速效钾增加57.2%。2用火1 a后,燃烧60 min,0-5 cm有机质含量加39.4%,10-20 cm土壤速效氮增加20.6%,5-10 cm土壤速效磷增加38.2%,0-5 cm土壤速效钾增加51.5%。3燃烧90 min,0-5 cm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38.5%,土壤速效氮变化不大,5-10 cm土壤速效磷增加38.4%,5-10 cm土壤速效钾增加51.7%。4燃烧120 min,10-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38.5%,0-5 cm有效氮增加23.2%,5-10 cm的土壤速效磷增加42.9%,5-10 cm速效钾增加51.7%。土壤化学成分与用火时间没有关系,与燃烧时间长度关系很大。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皮毛硝染对周边农田土壤质量的影响,以衡水市枣强县大营镇为研究区域,选取土壤容重、含水率、pH值、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全盐量等理化指标,运用土壤综合指数法对其土壤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大营镇农田土壤容重在1.13~1.48 g/cm~3之间,平均值为1.35 g/cm~3,土壤容重较大;土壤含水量在7.39%~21.73%之间,平均含量为16.13%,土壤含水量处于适宜程度;土壤有机质在4.84~18.91 g/kg之间,平均含量为12.87 g/kg;土壤速效氮在22.56~42.75 mg/kg之间,平均含量为31.71 mg/kg;土壤速效磷在5.90~34.59 mg/kg之间,平均含量为18.28 mg/kg;土壤速效钾在15.11~34.57 mg/kg之间,平均含量为24.38 mg/kg,土壤中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都较低。土壤含盐量在0.77~3.38g/kg之间,平均含量为1.91 g/kg,土壤大部分处于轻度盐化。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平均值为0.40,土壤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8.
该文通过对“京东板栗”主产区的河北省抚宁县板栗栽培地的土壤养分检测表明,土壤中硼含量低并不是空蓬率高的主要原因,当有效硼仅为0.30mg/kg时,而有机质含量高达9.13g/kg,水解氮高达89.05mg/kg时,空蓬率仅为8%,而有效硼含量相对高时,为0.32mg/kg,有机质仅有7.21g/kg,水解氮仅为41.80mg/kg时,空蓬率高达90%,说明土壤有机质和水解氮含量高低是决定空蓬率高低的关键。建议补充土壤有机质,增施氮肥解决板栗空蓬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库布齐沙漠测定了人工生物结皮层的养分含量和颗粒物质的组成,结果表明:采取人工接种技术形成的生物结皮层同样具有养分富集的特征,速效氮、全氮、速效磷、全磷和有机质含量分别比固定沙地增加5.5%、70.0%、59.4%、53.96%和48.9%。与天然形成的生物结皮层养分含量相比,人工生物结皮层各养分(速效磷除外)含量较低,颗粒组成含量和天然形成的生物结皮层颗粒组成含量几乎一致,说明人工接种技术形成的生物结皮层颗粒物质组成和天然生物结皮相同。  相似文献   

10.
以3年生泡桐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施肥配方对泡桐林生长及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Ⅲ(每株试验木施肥量:0.3kg尿素+0.18kg纯N+0.5kg钙镁磷+0.07kg纯P+0.25kg氯化钾+0.19kg纯K)为最佳施肥配方。经过配方Ⅲ处理过的泡桐林地,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含量均显著提高;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增多;泡桐林的生长量也得到较大的增长。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深圳市宝安区大浪街道公共绿地土壤的物理性状、有机质及养分含量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域内的公共绿地土壤多呈砂质,土壤石砾、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平均含量分别为44.20%、1.50g/cm3、39.64%,表明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低.(2)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平均值分别为5.70g/...  相似文献   

12.
以科尔沁大青沟差巴嘎蒿群落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挖掘法对土壤做剖面,研究了不同深度下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养分(氮、磷、钾)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在土壤深度0~60cm内,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其变化范围18.31~5.18g/kg,在0~5cm内,达到最大值为18.31g/kg;2)对土壤养分分析得知,速效钾平均含量为101.29g/kg,有效磷平均含量为2.89g/kg,碱解氮平均含量为18.77g/kg,全钾平均含量(33.60g/kg)比全磷平均含量(0.09g/kg)、全氮平均含量(0.69g/kg)都大;3)通过相关分析可知,土壤有机碳含量与速效钾含量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全效钾含量不相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常规理化分析研究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森林公园的土壤质量状况,结果表明,森林公园土壤容重大,平均为1.50 g/cm3;石砾含量高,除2个黑土样本外,石砾质量分数均大于20%;盐分偏低,Ec值在0.1~0.2 m S/cm;p H值较高,在8.8~9.1,均为强碱性土壤;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均较低,分别在0.6~10.5 g/kg,3.9~43.2 mg/kg,2.6~6.7 mg/kg,且上层土壤含量大于下层土壤;有效钾含量在26.4~87.2 mg/kg,多数处于较低水平,土壤上、下层含量差异无明显规律。总体上说,森林公园土壤质量较差。根据森林公园土壤质量状况,文中提出了加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绿地土壤科学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浑善达克沙地灌丛植被的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对浑善达克沙地灌丛植被以群落建群种为基础进行了分类研究,将灌丛植被划分为11个类型,分别对灌丛群落的分布、生物学特征、灌丛植被与环境的关系。特别是灌丛植被在改善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环境的作用,对防风固沙、建立荒漠草地以及防治荒漠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就浑善达克沙地草场生态系统重建和持续发展的生态对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攀枝花干热河谷区麻疯树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土壤微生物传统数量测定法,分析了攀枝花9个麻疯树主要分布区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布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在三大微生物种群中,细菌占93.9%,丝状真菌和放线菌分别占3.1%和3.0%;不同林分年龄土壤微生物总数差异显著,成熟林分(1 237.6×104)>人工幼林(955.4×104);土壤类型不同,微生物种群数量差异明显,红壤(1 349.2×104)>黄沙壤(1 306.8×104)>山地黄壤(580.0×104)。通过土壤主要微生物生理类群分析结果,攀枝花麻疯树主要分布区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数量比较贫乏,在氨化细菌数量中,红壤(37.0×103)>黄沙壤(0.8×103)>山地黄壤(0.3×103);在好气性纤维菌中,红壤(0.8×103)>黄沙壤(0.7×103)>山地黄壤(0.3×103);消化细菌,反消化细菌在山地黄壤和黄沙壤有少量分布;在3种土壤中均未分离到好气性固氮菌,说明攀枝花麻疯树主要分布区土壤不适宜好气性固氮菌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明桃江地区不同坡向坡位对毛竹林生长及土壤因子的影响,对不同坡向坡位毛竹林生长情况调查,土壤因子分析以及毛竹林林分生长指标与土壤因子指标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阳坡地毛竹林林分生长较好,相比较阴坡地,立竹度高,平均胸径低,株高稍高,而枝下高相差不大,毛竹林的生长指标由上坡至下坡逐渐转好,坡向是影响立竹度和平均尖削度主效因子,而且坡位也是影响平均尖削度的显著因子,但是交互作用不明显;阳坡地毛竹林分生物量较大,毛竹凋谢物较多,土壤因子指标明显较高于阴坡地,该时期水解氮和全氮平均值分别达到了100 mg/kg左右和2 g/kg左右,土壤速效磷含量保持在8 mg/kg左右,土壤速效钾含量处于中等偏上的状态(高于60 g/kg),平均值在70 g/kg以上,下坡土壤因子指标含量明显高于上坡和中坡,坡向是影响速效磷和有机质的显著因子,坡位是影响速效钾的显著因子,是影响有机质的主效因子,两个影响因子在同一水平上交互作用不明显;水解氮与平均株高呈显著相关;速效磷与平均尖削度显著相关;速效钾与立竹度极显著相关,与平均株高显著相关,与平均胸径呈负显著相关;有机质与平均株高显著相关,与平均胸径负显著相关,与立竹度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给森林经营和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塞罕坝机械林场不同林龄(12a生幼龄林,27a生中龄林,40a生近熟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标准地的调查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林分生长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随着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龄的增加,土壤pH值由5.76降到5.52,土壤酸性逐渐增强,速效磷含量变化范围为4.67~7.64mg/kg,与pH值变化一致,呈逐渐降低趋势;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以及全钾含量在中龄林中最高,分别为39.02g/kg、2.32g/kg、130.56mg/kg和17.6g/kg,近熟林次之,幼龄林最低。其中,全氮含量在各个林龄阶段差异显著(P0.05),全钾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土壤全磷含量和碱解氮含量随着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龄的增加而增加,且在各个林龄阶段全磷含量差异显著(P0.05)、碱解氮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总的来说,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土壤养分含量差异较大,幼龄林和中龄林对土壤养分的需求较高。  相似文献   

18.
不同林龄湿地松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秀娟  黄成 《林业科技》2010,35(3):16-18
不同林龄(5、10、15及20年生)湿地松人工林土壤养分(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有效磷(P)、有机质及pH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随林龄增长,土壤速效N(NH4^+-N+NO3^--N)含量呈增加趋势;有效P及有机质含量则随林龄增加而降低,但后者在后期略有增加;土壤pH值随林龄增长先上升后降,几种土壤养分的层次差异均较为明显(上层含量高于下层),有必要施入磷肥和石灰进行土壤改良。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广东省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毛竹林、阔叶混交林等5种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状况的比较,研究了不同森林类型对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1)广东省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表层表土呈酸性,石砾含量、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分别为4.0%、1.11 g/cm3、58.01%、37.73%和20.28%;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分别为296.02,442.95,321.38 g/kg;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为5.99-8.20 cmol(+)/kg,电导率为57.87-97.44,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为1.88 g/kg、105.20 mg/kg、0.19 g/kg、2.22 mg/kg和130.53 mg/kg。(2)土壤孔隙度、土壤自然含水量、最小持水量、阳离子交换量、电导率、全磷、速效磷在不同林分类型间差异不显著,但土壤容重、石砾含量、最大持水量、土壤pH值、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在不同林分类型间差异显著。马尾松林的石砾含量与针阔混交林、毛竹林、阔叶混交林有显著差异(p=0.003,p=0.009,p=0.01),全氮与针阔混交林差异显著(p=0.025),碱解氮与针阔混交林差异显著(p=0.028),速效钾与阔叶混交林差异显著(p=0.012);毛竹林pH值和杉木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混交林差异显著(p=0.026,p=0.030,p=0.035)。(3)从土壤理化性状来看,阔叶混交林、毛竹林的土壤质量和肥力要比马尾松林和杉木林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