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大围缯是我省海洋捕捞的主要作业形式之一,是捕捞大黄鱼、带鱼等主要经济鱼类较先进的作业渔具。广大渔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改革、创新,在渔场、渔期、渔具和渔法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在多年来调查研究、资料积累的基础上,参考有关调查报告,对机帆船大围缯渔业捕捞技术与经验作初步的探讨。因水平限制,不当之处请批评指出。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从渔业资源学角度回顾带鱼资源变动的兴衰。回顾15年来。带鱼产量急剧下降,分析了主要原因是捕捞强度猛增,作业秩序混乱,水域环境污染,资源严重衰退,特别是对产卵带鱼群体的捕捞强度越来越大,严重影响到补充群体密度的增加。作者呼吁,必须在保护好幼带鱼的同时,保护好产卵亲体.否则,带鱼资源将重蹈大、小黄鱼的覆辙。故提出保护产卵带鱼,控制捕捞强度、补充群体密度的合理化、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3.
定置渔业是我省海洋捕捞的主要作业形式,年渔获量占全省海洋捕捞产量三分之一强。定置渔业中以桩张网居首位,有板缯、冬幺盂、小缢等作业方式,分布于全省沿海各海区。在桩张网作业中,打桩是捕捞技术的关键,但是长期以来,打桩所使用的工具还是沿用传统的打桩杆。不仅劳动强度大,桁位定位困难,成本也较高,且受海洋环境的严重支配,  相似文献   

4.
“七五”期间东海区三省一市对海洋捕捞作业进行了调整。现根据调查资料对东海区海洋捕捞作业调整与资源利用问题作一探讨.鉴于“七五”期间国营海洋渔业的捕捞作业方式无大变化,故本文主要探讨东海区群众海洋捕捞作业调整与资源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5.
商金发 《海洋渔业》1993,15(3):125-129
<正> 一、舟山海洋捕捞的现状和问题海洋捕捞历来是舟山渔业主体,其产量占渔业总产量97%以上。近年来虽然传统渔业资源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广大渔民采取跟踪资源变化、调整作业结构等措施,使舟山海洋捕捞生产仍有较大的发展。1991年全市海洋捕捞产量达到了49.27万吨,捕捞产值13.23亿元,为历史最高。  相似文献   

6.
机帆船大围缯是我市主要捕捞作业,由于黄鱼、带鱼等主要经济鱼类资源严重衰退,直接影响到我市捕捞生产的发展。为了开发利用经济价值高的大中型虾类,近年来,我们把捕虾作为海洋捕捞的重点来抓,通过引进消化,研制多种不同规格的对虾三重流刺网,在渔区进行多点捕虾试验,筛选出一种与本市现有渔船设备、渔场条件、捕捞对象相适应的对虾三重流刺网,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88年共发展对虾三重流刺网483个单位,产量28.66吨,产值276.98万元,为我省对虾人工育苗提供了5317尾成熟的亲虾,降低了虾苗成本,促进了对虾人工养殖的发展。现将对虾三重流刺网捕捞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海洋捕捞作业调整思路是当前海洋渔业研究领域的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作者结合闽中地区海洋捕捞作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中大闽中地区海洋捕捞作用结构的调整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围网渔业是目前世界海洋渔业中的主要作业之一,年产量约2千万吨左右,为世界海洋渔业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当前,我国海洋捕捞生产的主要方式是底拖网作业,围网作业所占比例较小,机轮围网更是寥寥无几。鉴于近年来东海、黄海主要底层经济鱼类逐渐衰退,群体减少,鱼体变小,产量下降。因此,发展围网作业,捕捞中上层鱼类,成为海洋渔业生产当务之急,也是发展外海渔业,提高海洋捕捞生产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海洋捕捞历年来居我市渔业经济的主体。1991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5.79万吨,其中海洋捕捞产量22.51万吨,占87%。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市海洋捕捞业有很大的发展,13年年平均递增9.7%,略高于全省8.1%和大大高于全国5.1%的增长水平。目前主要有拖网、灯围、钓、定置和流刺等五大作业类型。近年来,由于受到水产资源、资金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海洋捕捞渔船发展变化时起时伏,作业结构畸轻畸重。本文对泉州市海洋捕捞业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为调整优化作业结构,改善经营管理,以及九十年代的海洋捕捞的发展途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东海区海洋捕捞产量的时间序列分析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东海区1956-1995年计40年的海洋捕捞产量统计数据,研究东海区小黄鱼等10个主要种类渔业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东海区主要种类渔业发展过程符合渔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经历未开放、开发中、成熟和衰退4个阶段,且主要种类如带鱼、大黄鱼、马面Tun等渔业大多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从而预测其发展趋势,并提出必须加强渔业管理、控制捕捞强度等使渔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启东市海洋捕捞业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海洋捕捞业现状海洋捕捞业是我市沿海渔民的一项主要传统作业 ,历来为我市海洋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目前 ,全市拥有大小渔船 2 1 38艘 ,渔船总吨位7.1万吨 ,总功率 1 2 .9万 k W。作业类型除少量桁拖网、流刺网外 ,几乎清一色定置 (张 )网作业 ,从业人员 2 .8万人。年捕捞量 2 0万吨以上 ,为全市渔业总量的 76.5% ,占南通市海洋捕捞总量的50 % ,占全省海洋捕捞总量的 2 5%。 2 0 0 0年海洋捕捞形势好于前几年 ,单根网船均产值 2 6万元 ,帆张网船均产值 64.5万元 ,使渔民在数年经济效益滑坡中稳住了阵脚。然而 ,今年第一季度 ,海…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1995—2007年水产统计资料和近期海洋捕捞作业结构,应用Schaefer和Fox数学模型得出汕头市拖、围可持续产量和最适捕捞力量,并提出汕头近海近期捕捞结构和捕捞力量调整意见。  相似文献   

13.
<正> 我国自1974年开发利用东海绿鳍马面鲀资源以来,随着生产的发展,近几年作业渔场又扩展到东海外海及对马海峡海域,年产量从4千余吨逐年增长到20~25万吨,成为海洋捕捞仅次于带鱼的第二大鱼种,亦是我国机轮拖网冬春汛生产的主要捕捞对象。现全国主要的国营企业已将马面鲀生产的丰歉,直接作为考核全年渔捞产量和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重要标志。现将青渔公司历年马面纯产量在全年渔获量中所占比重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14.
闽中地区海洋捕捞作业结构调整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捕捞作业调整思路是当前海洋渔业研究领域的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作者结合闽中地区海洋捕捞作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加大闽中地区海洋捕捞作业结构的调整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冯森 《福建水产》2003,(4):12-16
本文分析近年来我省9种主要海洋捕捞作业的经济效益,通过投资、成本、综合利润率和捕捞效率等的对比,总体是主机功率大、设备好、年出海天数多,产量产值就高,经济效益就好。作业种类分析结果显示拖网耗油大,而且受到柴油涨价和渔业资源密度下降的影响,利润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6.
据启东市水产局提供的资料,今年上半年,该市海洋捕捞出现了罕见的增产欠收现象。全市海洋捕捞9.61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60%,海洋捕捞产值1.9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4%。海洋捕捞产量增加的原因主要是低值鱼占捕捞总产量的70%左右,而主要经济鱼类的小黄鱼、带鱼、*鱼和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海洋捕捞渔船在不断地调整捕捞对象和变换作业海域,频繁地到异地捕捞作业的情况越来越多,由此引发的跨省海事案件也在逐年递升。在跨省海事案件处理中,如何兼顾好事故双方当事人的切身利益,使案件得到及时、公正地结案,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海事纠纷,是海事调处人员应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以下三起跨省海事案件情有相似,但结果确大不相同,令人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18.
<正> 前言绿鳍马面鲀(Navodon Septentrionali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黄海和朝鲜、日本的暖水性近底层鱼类。我国自1973年开发以来,马面鲀已成为仅次于带鱼的主要海洋捕捞对象之一。从渔业生产作业范围所反映的情况表明,东、黄海的绿鳍马面鲀在生态习性上有着地理性的差异,这主要指越冬、产卵的时间和地点显示出不一致性。因此,  相似文献   

19.
张网是我省群众渔业的传统作业之一,沿海均有分布。它在我省海洋捕捞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10年来,其捕捞产量从1981年的14.3万吨增加到1989年的31.4万吨。占全省海洋捕捞产量的40.84%—40.50%,居全省五种主要海洋捕捞作业(拖、围、张、流、钓)的产量之首。由于它的渔获物中,经济幼鱼所占的比例较大,所以张网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一种破坏渔业资源较为严重的渔具。  相似文献   

20.
辽东湾海蜇渔业的捕捞方式修林海王文波,叶昌臣(营口渔业公司)(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大连116023)关键词:辽东湾,海蜇,捕捞方式辽东湾海蜇渔业是辽宁省近岸渔业中的主要渔业之一,约有10,000条小型渔船参加作业,年产量一般都超过10,000吨矾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