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标题新闻     
《中国瓜菜》2006,(4):52-52
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在全国发展“一村一品”经验交流会上强调:培育主导产业,打造产业集群,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2003年2月27日,农业部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2003年为“全国农业科技年”。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在讲话中强调,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根本措施之一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农业面临的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为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  相似文献   

3.
农业信息     
《蔬菜》2006,(5)
为使广大的读者朋友对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和相关措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农业信息”栏目将于近几期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刊登相关知识和政策措施,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把握好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机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可以概括为20字: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三增”目标“三增”目标是指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目标。国家将从哪些方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将…  相似文献   

4.
农民增收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三农”问题,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问题,其中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之症结,农民增收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也就随之迎刃而解。当前,面临世界经济危机,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农业不可避免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农民增收问题解决迫在眉睫,有效破解此问题对于拉动国民经济继续发展,促进经济恢复快速增长,稳定渡过经济危机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地制定了加强“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连续5年出台5个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分别以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和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为主题,共同形成了新时期加强“三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政策体系,掀开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篇章,迎来了农业农村发展的一个又一个春天。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葛德光)2011年以来,安徽省砀山县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使水果等产业持续发展,农民增收显著增加。该县大力培育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迅猛。宿州科技食品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国字号”零的突破。全县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52家,其中省级17家、市级35家。该县大力指导、扶持和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使农民合作社经济组织走上规范化轨道。全县现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463家,  相似文献   

7.
农村档案工作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见证,也是实现农业、农村和农民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举措。在中央提出建设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后,进一步拓展和丰富了农村档案工作的内涵。面对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档案工作如何实现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云南省将发展特色经济产业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根据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依据“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抓住林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大对林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培育惠及千家万户的特色经济产业,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正>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驱动器,也是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吉安市着力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作为带动农村发展、富民强市的重中之重来抓,切实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市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12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的龙头企业近460家,市级龙头企业近100余家,省级百强龙头企业6家,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连接基地达13.3余万hm2,联系农户数近60万户,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大促进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介绍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建立“三峡库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海螺基地”的背景和取得的效果,总结得到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1.
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和对农村基础资源的充分利用,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现综述农业资源开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分析各种农业风险以及农村组织资源匮乏等因素对土地、劳动力等农村基础资源的影响。提出着力降低农民承担风险脆弱性对全面增强农村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须全面提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京召开的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视频会议上,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强调,要充分认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3.
《西南园艺》2011,5(2):17-17
3月3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2011年为农民办实事工作方案,部署了当前农业农村经济重点工作。韩长赋强调,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是农业部贯彻中央关于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具体行动,  相似文献   

14.
《果农之友》2006,(4):5-5
三个“一号文件”2004年以促进农民增收为重点农民从减免农业税、免征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和种粮直接补贴、购买良种补贴、购买大型农机具补贴中,直接受惠451亿元2005年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政策直接给予农民的实惠比上年又增加251.4亿元2006年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十一五”时期将给9亿农民带来的部分实惠我国将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大力推进财政支农工作中央与地方各级财政5年间将累计新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约2182亿元农村义务教育将实现全免费优先解决农民工工…  相似文献   

15.
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快速进入小康社会,意义重大,对于新农村建设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要搞好农村经济,必须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优化农业结构和布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中国果菜》2006,(2):1-1
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份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十一五”时期,必须抓住机遇,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见》共32条,分8部分,约12000字。对广大农民朋友来说,新农村建设诸多“看得见”的利好政策和实惠值得期待。工作重点是“多予”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变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  相似文献   

17.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指导方针。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处理好发展农业生产与增加农民收入的关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与农民主体作用的关系、加快农村经济建设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关系、新农村建设与新村建设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8.
在分别阐述农民、素质和农民素质等概念的基础上,指出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是发展外向型农业的需要,是农业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需要等现实意义;提出了农民对自身价值和未来发展的日益关注是提高农民素质的最根本的内在动力,构建和谐社会对民生的高度重视为提高农民素质提供了最有力的理论依据等实现农民素质提高的必要条件.因此应全面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农民素质培训,造就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现代意识的新型农民,才能为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9.
元谋县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简称农技协)是随着深化农村改革,农业产业化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适应农民增收愿望与要求而产生的,是充分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真实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0.
《蔬菜》2006,(8):46-46
为使广大的读者朋友对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和相关措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农业信息”栏目将于近几期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刊登相关知识和政策措施,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把握好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