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日本鹌鹑艾美尔球虫(Eimeria uzura)内生发育过程及致病性,人工接种8日龄鹌鹑1.0×105个日本鹌鹑艾美尔球虫孢子化卵囊。研究结果发现,日本鹌鹑艾美尔球虫在鹌鹑体内潜隐期为5 d,显露期为13 d,发病率为70.3%,死亡率为7.5%,增重明显受到影响.组织切片观察发现,日本鹌鹑艾美尔球虫主要寄生于鹌鹑十二指肠和空肠前段,内生发育过程经三代裂殖生殖阶段和一个配子生殖阶段,接种后102 h达到裂殖生殖阶段高峰期,接种后114 h达到配子生殖阶段高峰期,感染后120 h形成卵囊;所有内生阶段均在肠上皮细胞内发育。日本鹌鹑艾美尔球虫寄生可引起鹌鹑十二指肠上皮细胞发生轻度颗粒变性、坏死,黏膜固有层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充血出血.试验结果表明,日本鹌鹑艾美尔球虫对鹌鹑有中等致病性。  相似文献   

2.
植物孤雌生殖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植物孤雌生殖研究进展江西农业大学刘飞虎,梁雪妮一、孤雌生殖与无融合生殖广义的无融合生殖是指雌、雄配子不发生核融合,直接从配子体或由孢子体细胞发育为子代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很显然,这包括营养体繁殖和无融合结子──不发生雌、雄配子融合,而由亲代性器官的孢子...  相似文献   

3.
柯氏艾美耳球虫的内生发育包括2代无性繁殖和1代有性繁殖,第1代裂殖生殖阶段的时间为感染后至48h,第2代裂殖生殖阶段的时间为感染后48 ̄84h,配子生殖阶段始于感染后76h。感染后90 ̄138h在肠绒毛中发现成熟的配子体,感染后96h在回肠肠腺中发现卵囊,至138h仍可见。最短孢子化时间为9 ̄12h。柯氏艾美耳球虫的宿主特异性强,不感染虎皮鹦鹉、八哥、鹌鹑和雏鸡。  相似文献   

4.
球虫病是家兔疾病中最常见和危害较严重的一种寄生虫病,由艾美耳属多种球虫混合感染而引起。虫体寄生在肠道上皮细胞或肝脏的胆管上皮细胞内,进行裂体生殖和配子生殖,常引起幼兔的大量死亡。发病后的家兔,其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兔艾美耳球虫在成兔肝中较多见,使大量兔肝不能  相似文献   

5.
草地早熟禾胚发育类型及无融合生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草地早熟禾不同时期胚囊发育过程的观察,掌握其胚囊类型和无融合生殖胚囊发育特征,为更深入了解无融合生殖的机理、选育中国本土草地早熟禾新品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改良的石蜡切片技术,即FAA固定材料,多梯度二甲苯透明,切片厚度8 µm,苏木精(30 min)伊红(5 min)双重染色,观察并分析草地早熟禾的胚囊发育类型和特征。【结果】在石蜡切片中,观察到草地早熟禾巴润生殖过程中的5种胚囊类型,有性生殖胚囊所占比例为21.44%、体细胞无孢子生殖胚囊为49.67%、孤雌生殖胚囊为10.72%、助细胞胚胎和反足细胞胚囊分别为4.82%和7.66%,其中,体细胞无孢子生殖胚囊为主控型胚囊;草地早熟禾有性生殖胚囊为典型的蓼型胚囊;草地早熟禾同一胚珠中存在有性生殖胚囊、体细胞无孢子生殖胚囊或无配子生殖胚囊共存于一体的多胚现象,多胚出现频率为5.69%,其中,卵细胞形成的有性生殖胚囊与助细胞形成的胚囊极性相同,反足细胞形成的胚囊与卵细胞有性生殖胚囊极性相反;无孢子胚囊发育极不规则,通常单个发生或2个以上发生而形成多胚,2个胚囊并存现象居多。【结论】草地早熟禾生殖方式多样,具备有性生殖和无融合生殖2种生殖方式,为兼性无融合生殖植物,其无融合生殖方式以体细胞无孢子生殖为主,此外还有少量孤雌生殖和极少量的无配子生殖。  相似文献   

6.
兔球虫病是家兔常见的一种寄生性原虫病,发育需要经过3个阶段,即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根据球虫寄生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肠型、肝型和混合型。病理变化分别为肠壁血管充血、出血、十二指肠扩张、肥厚、肠粘膜发生卡他性炎症。可见肝脏肿大,肝表面及肝实质内有许多沿肝胆小管分布的白色或淡黄色的小结节,大小不一。防治要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兔场环境卫生,同时使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7.
应用光镜及电镜技术对牛的鼠隐孢子虫在小鼠体内的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鼠隐孢子虫的内生发育是在位于鼠胃腺上皮细胞表面、由微绒毛形成的带虫空泡中进行的。其发育过程包括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3个阶段。鼠隐孢子虫所有内生发育阶段的虫体均较小隐孢子虫(C.parvum)大,其中卵囊为1.4倍,子孢子为2.5倍,第一代裂殖体为1.3倍,第二代裂殖体为1.5倍,大小配子体均是1.3倍。对虫体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在虫体和宿主细胞的结合处,虫体前部呈结节状突起,并被宿主细胞的纤维素样增生所包裹,形成一发达的营养器。鼠隐孢子虫的这一结构在小隐孢子虫及相关种中未曾发现。  相似文献   

8.
仔猪球虫病是由球虫所引起仔猪一种原虫病。本病的特征为:腹泻,粪便呈黄色到灰色。1流行病学该虫呈球形或亚球形,无色、光滑,卵囊壁薄。孢子化卵囊内含有2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有4个子孢子,潜伏期10~12天。猪球虫主要寄生于猪的小肠内,有3个无性世代和1个有性世代,感染后第二天,出现第一个无性体,产生2~7个裂殖子。3~4天后产生第二个无性世代,有2~12个较大的裂殖子。第三个无性世代有4~24个较小的裂殖子,感染5~6天,开始性成熟,在感染后8~9天又重复出现大小类似的第二个裂殖子,会继续发育为第二代裂殖子或进入配子生殖阶段。有性生殖阶段由产生2根鞭毛小配子的小配子体和单核的大配子体组成。小配子与大配子体授精,最后形成卵囊。  相似文献   

9.
鹅球虫Eimeria nocens的生活史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只10日龄小鹅分别接种1.0×105~1.0×106个Eimeria nocens孢子化卵囊,在接种后30~336 h期间内分期剖杀,对E. nocens的生活史和致病性进行了动态性观察。在内生性发育过程中,E. nocens至少有3个世代的裂殖生殖阶段。有两种类型的裂殖体存在,一种在接种后54~78 h发育成熟,为第1代裂殖体,每个含10个左右的裂殖子;另一种在接种后102~240 h发育成熟,为第2代或第3代裂殖体,每个含25个左右的裂殖子。接种后198 h左右虫体开始进入配子生殖阶段。从接种后第10天开始有卵囊排出,显露期为4 d。25℃下卵囊孢子化时间为60~72 h。E. nocens寄生于空肠后部、回肠、盲肠、直肠和泄殖腔的绒毛和肠腺上皮细胞及固有膜中。在裂殖生殖后期、配子生殖和卵囊排出期间组织病变比较明显,主要包括肠粘膜上皮坏死和脱落、肠壁水肿、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以及肠绒毛萎缩等,尤以回肠及其邻近部位最为严重。感染鹅腹泻、食欲下降、消瘦乃至死亡。  相似文献   

10.
鸡球虫病是一种传染性强的寄生虫病,病原为艾美耳科艾美耳属的球虫。鸡球虫有很强的宿主特异性,仅感染鸡,所有日龄和品种的鸡都有易感性,雏鸡易感性稍差,常见于21~45日龄,发病快,流行广,死亡率高,对外界恶劣环境和消毒剂抵抗力强,在温暖潮湿条件下易爆发。球虫传播无需中间宿主,其生活史可分为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三个阶段。常常在治疗停药后马上复发,给临床用药带来极大的不便,是家禽养殖业中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1.
兔球虫病是家兔常见的一种寄生性原虫病,发育需要经过3 个阶段,即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根据球虫寄生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肠型、肝型和混合型。病理变化分别为肠壁血管充血、出血、十二指肠扩张、肥厚、肠粘膜发生卡他性炎症。可见肝脏肿大,肝表面及肝实质内有许多沿肝胆小管分布的白色或淡黄色的小结节,大小不一。防治要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兔场环境卫生,同时使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2n配子介导的有性多倍化已成为目前我国彩色马蹄莲的主要育种方法,但其进一步应用却受到对彩色马蹄莲生殖生物学特点缺乏了解的严重限制。本研究以"京彩阳光"为材料,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其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显微观察。结果显示:(1)花药具4囊;花药壁为基本发育型,具变形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左右对称型四分体,胞质分裂为连续型,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2)胚珠倒生,双珠被,厚珠心;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线性四分体,珠孔端3个大孢子退化,合点端的1个发育成功能大孢子,并经3次有丝分裂形成8核蓼型胚囊。(3)雌蕊先于雄蕊发育且同步性较好;大小孢子及雌雄配子体发育之间以及与花蕾形态之间具有相关性。最后,对该品种的2n雌雄配子诱导有效时期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分析,这将为今后探索彩色马蹄莲多倍体育种新方法和新途径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黄艾美耳球虫小配子体发育及其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对黄艾美耳球虫小配子体的发育过程及小配子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小配子的发育过程可分为小配子体生长阶段和小配子分化阶段。小配子体生长阶段发生与裂殖生殖相似的核分裂,内部产生裂痕,体积增大;小配子分化阶段,其核上方出现中心粒,同时限制膜连同核、线粒体向带虫空泡中突出,进而中心粒的中央微管消失转变成基粒,二根鞭毛从基粒长出,突入带虫泡;核的致密部进入小配子而成为小配子的核。小配子分  相似文献   

14.
利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对黄艾美耳球虫小配子体的发育过程及小配子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小配子的发育过程可分为小配子体生长阶段和小配子分化阶段。小配子体生长阶段发生与裂殖生殖相似的核分裂,内部产生裂痕,体积增大;小配子分化阶段,其核上方出现中心粒,同时限制膜连同核、线粒体向带虫空泡中突出,进而中心粒的中央微管消失转变成基粒,二根鞭毛从基粒长出,突入带虫泡;核的致密部进入小配子而成为小配子的核。小配子分化过程中鞭毛的形成先于体部。成熟的小配子香蕉形,外被一层单位膜.鞭毛两根,附加微管4+1+1。  相似文献   

15.
鸡卡氏住白细胞虫病是由卡氏住白细胞虫(Leu-corytozooncaulleryi)引起的一种细胞内寄生性原虫病。1909年,Matins和Legar首先在越南北部发现本病。1980年,张泽纪在广州地区分离出L.caulleryi病原体,并证实了该病在中国大陆的存在。目前,本病广泛流行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我国包括台湾省在内的20多个省市先后报道了本病。由于它严重影响产蛋率和增重效果,并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给养鸡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应引起有关人士的高度重视。1生活史鸡卡氏住白细胞虫的生活史包括三个阶段: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其中,裂殖…  相似文献   

16.
为更有效开展国兰多倍体育种,采用显微观测技术对‘小香墨兰’、兔耳兰及其31份杂交后代2n雄配子发生及其细胞学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小香墨兰’×兔耳兰30份杂交后代2n雄配子发生率变幅为0%~9.36%,3 a平均发生率为2.28%,显著高于母本(0.19%)和父本(0.22%),获得2n雄配子平均发生率大于3%的资源8份。不同杂交后代2n雄配子发生率差异显著,多数后代不同年份间2n雄配子发生率差异显著,说明杂种后代雄配子发生既受遗传控制也受环境条件影响。杂种2n雄配子通过二分体和三分体方式产生,但不同后代主要发生途径不完全相同。二分体方式形成2n雄配子主要是由于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步导致一些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Ⅰ不分裂、减数分裂Ⅱ正常分裂所致,而三分体方式形成则是由于减数分裂Ⅱ纺锤体异常定向形成三极纺锤体所致。  相似文献   

17.
贝氏隐孢子虫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发育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微分干涉显微镜(NIC)对贝氏隐孢子虫(C. Baileyi)在鸡胚CAM上的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整个发育周期为96小时,全部发育过程包括:脱囊 — 裂殖生殖 — 配子生殖 — 孢子生殖,共4个阶段。裂殖生殖共产生3代裂殖体,在第Ⅰ、Ⅲ代裂殖体中分别含有8个裂殖子,在第Ⅱ代裂殖体中含有4个裂殖子。孢子化过程在CAM内胚层上皮细胞表面的带虫空泡内完成,并产生薄壁型和厚壁型两种卵囊。首次提出虫体具有群体寄生现象和同步发育特征;描述了C. Baileyi的运动期虫体离开母体和发育为滋养体的动态变化过程;应用由粪便中纯化的卵囊直接感染鸡胚成功 。并用37℃水浴脱囊,脱囊率达60%左右,表明温度对隐孢子虫的脱囊具有重要作用,无需胰酶和牛胆酸钠的参与。动物回归试验表明:C. Baileyi不能经胚胎途径造成感染,在CAM上发育的C. Baileyi卵囊对雏鸡具有较强的感染性。  相似文献   

18.
用 Ehrlichs苏木精整体染色石腊切片法观察了苹果属变叶海棠( Malustoringodes ( Rehd.) Hughes)无融合生殖的胚胎学过程 ,发现其无融合生殖方式是体细胞无孢子生殖 ;大孢子母细胞早期或在行减数分裂前后发生退化 ,从大孢子母细胞到成熟胚囊期珠心体细胞均可特异化发育为无孢子生殖胚囊 ;无孢子胚囊发育极不规则 ,通常单个发生或两个以上发生而形成复合胚囊 ,复合胚囊通常只有 1个发育分化为未减数 8核胚囊 ,有的中途相互融合而退化  相似文献   

19.
鸟巢蕨的组培快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背面带有褐色孢子的鸟巢蕨叶片为外植体,通过孢子萌发途径组培快繁鸟巢蕨。扩繁数量不大时,可全程采用1/2MS+AC 1 g·L-1培养基。在原叶体生长阶段需要原叶体达到一定的数量和密集程度时配子间才有较大可能结合产生孢子体,一般原叶体层厚度需达05~1 cm才有孢子体长出。孢子体增殖阶段在MS培养基中加入6 BA能诱导植株产生GGB,通过GGB途径进行增殖,GGB在不含或含有低浓度NAA,IBA的培养基上易分化成苗。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用组织化学技术对毁灭泰泽球虫生活史各阶段的几种细胞内含物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各期虫体内都存在 DNA 和蛋白质。滋养体,裂殖体,大配子和合子内存在 RNA,小配子体和小配子内未发现 RNA。裂殖体,大配子和小配子体内存在碱性磷酸酶(AK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