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优1019品种来源:SE21与明恢1019配制而成。2003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作连晚全生育期130d左右,与汕优63相当。株型松紧适中,剑叶直立,叶色深绿,颖尖色为紫黑色,抽穗整齐,穗大粒多,着粒密度好,丰产性好。一般株高100~110cm,茎粗6.8~8.0mm。穗长26.3cm,穗形紧凑,主茎15~16片。每穗总粒数160粒左右,结实率82%左右,千粒重25~26.0g。一般单产可达7500~8250kg/hm2。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糙米率82.8%,精米率74.4%,整精米率55.0%,粒长6.1mm,长宽比2.5,垩白粒率79%,垩白度22.9%,透明度3级,…  相似文献   

2.
对水稻的经济性状和穗部性状与稻米品质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出糙率与生育天数和株高有较大的负相关;垩白大小与生育天数呈正相关,与单株的生物产量和谷重呈负相关;粒宽与生育天数、株高和单株草重有较大的负相关,与单株谷重有较大的正相关;胶稠度与生育天数和株高有较大的正相关。糙米率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垩白率与每穗实粒数呈显著的负相关,与结实率、秕粒数、一次枝梗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垩白大小与穗数、每穗实粒数、二次枝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结实率、每穗秕粒数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垩白度与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与每穗秕粒数、二次枝梗数、一次枝梗数呈显著的正相关;透明度与穗数、秕粒、结实率、实粒、千粒重都有较大的相关性。各穗部性状与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的相关性不显著。回归分析表明,品质性状与水稻的其它性状间有着复杂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宁粳23号     
品种来源:宁夏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88XW-495-1×84XZ-7杂交选育而成。200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50~155d。株高100cm左右,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叶片直立,苗色淡绿,主茎15片叶。耐肥抗倒,分蘖力较弱,半直立穗型。每穗实粒数100粒左右,结实率85%以上,千粒重26g。籽粒阔卵圆形,颖壳秆黄色、无芒。糙米率83.6%,精米率74.5%,整精米率60.2%,粒长4.9mm,垩白粒率52%,垩白度7.9%,长宽比1.7,透明度2级,碱消值7.0,胶稠度91mm,直链淀粉含量18.6%,蛋白质含量8.1%。产量表现:1999年晚熟区域试验平均单产13293kg/hm2,…  相似文献   

4.
对水稻的经济性状和穗部性状与稻米品质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出糙率与生育天数和株高有较大的负相关;垩白大小与生育天数呈正相关,与单株的生物产量和谷重呈负相关;粒宽与生育天数、株高和单株草重有较大的负相关,与单株谷重有较大的正相关;胶稠度与生育天数和株高有较大的正相关。糙米率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垩白率与每穗实粒数呈显著的负相关,与结实率、秕粒数、一次枝梗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垩白大小与穗数、每穗实粒数、二次枝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结实率、每穗秕粒数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垩白度与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与每穗秕粒数、二次枝梗数、一次枝梗数呈显著的正相关;透明度与穗数、秕粒、结实率、实粒、千粒重都有较大的相关性。各穗部性状与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的相关性不显著。回归分析表明,品质性状与水稻的其它性状间有着复杂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全优2689的产量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应用简单相关分析,有效穗数、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各因子与产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而应用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6个因子中有效穗数、穗长、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等4个因子对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是正效应,穗长的影响是负效应.在栽培中应主攻每穗总粒数,注意追施穗肥,增加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上的粒数及着粒密度,从而增加每穗总粒数,同时协调好每穗总粒数、有效穗数、千粒重三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6.
云粳优1号     
云粳优1号(曾用名滇粳优1号)是云南省农科院粳稻育种中心以银条粳×合系34号细长粒型粳稻新品种。其突出特点是稻米品质好,籽粒细长,垩白粒率低。2004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云南省通过审定的第一个细长粒型粳稻品种。特征特性:云粳优1号为中偏矮秆旱熟中间型中粳。株高92.6cm,秆稍细,弹性好,株形较好,剑叶角度大,分蘖力强,穗层整齐。穗长19.2cm,穗总粒数98粒,穗实粒数72粒,千粒重25.5g,籽粒细长,壳色浅黄,不落粒,全生育期180d左右。耐肥力和抗倒伏性较强,熟色好。2003年稻米品质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分析,…  相似文献   

7.
西星黄糯3号系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西由种子分公司选育的糯玉米一代杂交种。株型半紧凑.夏播全生育期95d,苗期叶色深绿,叶鞘紫色.全株20片叶.穗上6叶半紧凑型.中早熟。株高250cm.穗位90cm.果穗长22cm左右.穗粗5.5cm,穗行数14~16行,白轴,穗粒数570粒左右,偏硬粒,品质优良.千粒重403g,容重720g/L。  相似文献   

8.
正龙粳65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于2018年审定的早熟、优质、高产、多抗水稻新品种,审定编号为黑审稻2018023。该品种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27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 250℃左右,主茎11片叶,株高92.5厘米左右,穗长15.0厘米左右,粒型椭圆,每穗粒数89粒左右,千粒重25.1克左右。品质分析结果:出糙率82.5%,整精米率67.8%,垩白米率14.5%,垩白度  相似文献   

9.
采用6个对稻曲病抗感程度不同的水稻品种(组合),调查稻曲病发病率、严重度并计算损失率。同时测量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及着粒密度等穗部性状,并考察剑叶角度、剑叶长和株高等株型性状。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认为稻曲病的发生存在着显著的品种间差异,发病率与穗部性状关系密切,相关性大小为着粒密度>每穗粒数>二次枝梗数,发病率与穗长、剑叶角度、穗弯曲度、剑叶长度呈极显著或显著的负相关。提出在株型育种中应注意选择一次枝梗数较多的偏散穗、长弯穗型,避免选用二次枝梗数过多的资源。  相似文献   

10.
渗漏性及有机肥对盐碱地水稻穗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随机区组设计,探讨渗漏性和增施有机肥对盐碱土水稻穗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调酸的基础上,通过增施有机肥、同时增强渗漏性,在pH 8.68的盐碱土上种稻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每昼夜渗漏1cm左右水层、每667 m2施有机肥50 kg的处理产量较无渗漏、单施化肥的处理极显著增产,这是由于有渗漏加施有机肥的处理增加了水稻穗长和一、二次枝梗数,提高了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的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各产量构成的变异系数为二次枝梗粒数>一次枝梗粒数、穗数>成粒率>千粒重,即以二次枝梗粒数的相对变异程度最大,千粒重的相对变异程度最小。  相似文献   

11.
对湖南审定和待审定的优质稻品种,和从广东以及印度引进的优质稻品种进行稻米品质和农艺性状表现比较。结果表明,黄华占、星2号、湘晚籼10号、湘晚籼13号、湘晚籼17号、黄丝占、黄广占、象牙香占、农香26等品种种植表现好,品质优、产量高。提出了优质稻培育的主要目标性状:垩白粒率≤5%、垩白度≤1.0%、粒长≥6.5mm、长宽比≥3.0、直链淀粉含量为13.0%~18.0%、胶稠度≥50 mm、具有香味、株高110~120 cm、平均每株有效穗数≥10个、平均每穗粒数≥180粒、结实率≥80%、千粒重25 g左右,且抗稻瘟病,耐肥抗倒伏,有利于机械收获。  相似文献   

12.
对高、中、低产粳稻品种的株高、穗长、有效穗、颖花数、结实率、千粒重、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一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粒数、生物产量进行比较,认为高产、中产、低产品种在颖花数、结实率、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一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粒数、生物产量和有效穗数上存在差异,表现为高产品种较高,中产品种次之,低产品种最低,有效穗数表现相反趋势。另外,不论是高产品种还是低产品种,结实率均随颖花数的增加而变小,在相同颖花数量条件下,高产品种的结实率普遍高于低产品种。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在柬埔寨的生长表现和生产应用价值,2016年在柬埔寨王国菩萨省巴干县试种了13个中国杂交水稻品种,系统观察了其生长发育与产量表现。结果表明,这13个品种在柬埔寨试种地均可正常生长,全生育期86~98 d,主茎总叶片数14~15叶。在充分满足生长期水肥协调供应的情况下,24 cm行距、10 cm株距、单株移栽,最终株高80~105 cm、伸长节间数5个左右、茎蘖成穗率51%~76%、单株成穗数6.9~9.9个,主穗长22~30cm、每穗总粒数161~253粒、每穗实粒数154~238粒,结实率90%左右;不同品种的千粒重在19.7~30.1 g之间,单穗实粒质量2.37~4.59 g,单株产量21.8~37.7 g,小区实收稻谷折合产量6.8~10.5 t/hm2。  相似文献   

14.
对10个花香A杂交组合参加水稻区域试验的产量和品质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性状中日产量与有效穗数、株高与穗长、总粒数与实粒数均成极显著正相关,日产量对产量的贡献最大(0.7205),其次为有效穗数;米质性状中整精米率与垩白粒率、长宽比与垩白粒率、垩白度呈显著负相关。提出了以花香A为亲本在配制杂交组合时,应主要通过提高其日产量、有效穗数,并适当延长其生育期、降低其株高与穗长来提升产量;同时,适度降低籽粒长宽比,从而提高灌浆效率,降低垩白粒率、垩白度,进而提高整精米率,提升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15.
对高、中、低产粳稻品种的株高、穗长、有效穗、颖花数、结实率、千粒重、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一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粒数、生物产量进行比较,认为高产、中产、低产品种在颖花数、结实率、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一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粒数、生物产量和有效穗数上存在差异,表现为高产品种较高,中产品种次之,低产品种最低,有效穗数表现相反趋势。另外,不论是高产品种还是低产品种,结实率均随颖花数的增加而变小,在相同颖花数量条件下,高产品种的结实率普遍高于低产品种。  相似文献   

16.
机插方式和密度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探明不同机插方式下水稻适用穗型和适宜栽插规格,阐明不同机插方式下不同穗型水稻品种产量形成特征,选用大、中和小穗型各2个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钵苗机插(行距33cm)、行距30cm毯苗机插和行距25cm毯苗机插3种机插方式(记为A、B、C),研究机插方式和密度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产量及其形成和穗部性状的影响。钵苗机插设置3种株距,分别为12cm、14cm和16cm(记为1、2、3),2种行距毯苗机插设置5种株距,分别为10cm、11.7cm、13.3cm、14.8cm、16cm(记为1、2、3、4、5)。研究结果表明:1)钵苗机插,随着密度降低,大穗型品种产量呈先增后减,以A2最高;中、小穗型品种产量呈递减趋势,以A1最高。毯苗机插,随着密度降低,大穗型品种B方式产量呈先增后减,以B4最高,C方式呈递增趋势,以C5最高;中穗型品种B和C方式产量均呈先增后减,分别以B3和C4最高;小穗型品种B方式产量呈递减趋势,以B1最高,C方式呈先增后减,以C2最高。同一密度下,钵苗机插产量显著高于毯苗机插,增产幅度表现为大穗型中穗型小穗型,2种行距毯苗机插差异不显著。对2种行距毯苗机插而言,同一株距下,大穗型品种B方式产量高于C方式;中穗型品种株距为10cm、11.7cm、13.3cm,B方式产量高,而株距为14.8cm、16cm,C方式产量高;小穗型品种除株距为10cm外,C方式较B方式具有增产优势。2)随着密度降低,不同机插方式下不同穗型品种单位面积穗数减少,每穗粒数增加,群体颖花量变化趋势与产量一致,结实率和千粒重变化不一。同一密度下,不同机插方式间单位面积穗数相当,钵苗机插每穗粒数显著高于毯苗机插,每穗粒数增幅表现为大穗型中穗型小穗型,结实率和千粒重差异不显著。对2种行距毯苗机插而言,同一株距下,B方式单位面积穗数少于C方式,而每穗粒数则相反。3)随着密度降低,不同机插方式下不同穗型品种穗长、着粒密度、单穗质量、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粒数呈增加趋势,一、二次枝梗数比值和一、二次枝梗粒数比值呈减少趋势。同一密度下,钵苗机插穗长、着粒密度、单穗质量、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粒数高于毯苗机插。因此,钵苗机插应用大穗型品种宜适当降低密度,充分发挥大穗优势,提高群体颖花量而高产;中、小穗型品种宜采用高密度栽插,增加穗数以获得高产。毯苗机插应用大穗型品种宜采用行距30cm,适当增加株距,依靠扩大穗型而高产;中穗型品种宜采用行距30cm,配置中等密度,协调穗粒结构而提高群体颖花量;小穗型宜采用行距25cm,适当减少株距,通过显著增加穗数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7.
以20份产量差异显著的杂交粳稻组合为试材,分析高产杂交粳稻的产量结构和穗部性状特征.结果表明:高产的杂交粳稻组合产量结构优势主要表现在有效穗数多、结实率高、生物产量大;穗部性状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次枝梗粒数多上.穗数与二次枝梗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一次枝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结实率与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鹰丰6号是河南省平顶山市鹰丰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玉米新品种,2011年4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玉2011002。1特征特性1.1农艺性状夏播生育期99d,株型半紧凑,叶片数20~21,株高250~260cm,穗位100cm。芽鞘紫色,叶片深绿,第1叶尖端圆到匙形;雄穗分枝密,雄穗颖片基部紫色,花药浅紫色,花丝紫色;果穗筒形,穗长16~20cm,穗粗4.9~5.5cm,穗行数14~18,行粒数35~40,  相似文献   

19.
松粳8号。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第二水稻研究所选育,品种来源:松93-8×通306。粳稻,株高90.3cm,穗长17.5cm,平均每穗粒数103粒,千粒重25g。糙米率82.3%~82.7%,精米率74.0%~74.4%,整精米率71.0%~73.5%.粒长5.3~5.7mm,粒宽2.9mm,长宽比1.8~2.0.垩白大小4.2%~6.4%,垩白米率3.5%~6.5%,垩白度0.1%~0.3%,  相似文献   

20.
正龙粳65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于2018年审定的早熟、优质、高产、多抗水稻新品种,审定编号为黑审稻2018023。该品种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27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 250℃左右,主茎1 1片叶,株高92.5厘米左右,穗长15.0厘米左右,粒型椭圆,每穗粒数89粒左右,干粒重25.1克左右。品质分析结果:出糙率82.5%,整精米率67.8%,垩白米率14.5%,垩白度2.7%,直链淀粉含量(干基)18.48%,胶稠度73.5毫米,食味品质分值为83分,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二级。三年抗病接种鉴定结果:叶瘟3~4级,穗颈瘟1~5级。三年耐冷性鉴定结果:处理空壳率4.40%~7.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