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杀菌剂粉锈宁、氧化萎锈钠和代森锰溶液分3次喷洒防治大豆锈病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三种杀菌剂对防治大豆锈病都有显著的效果.粉锈宁的防效最好,防治效果在90%以上,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不同杀菌剂防治杂交稻制种稻粒黑粉病的药效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粉锈灵,克黑净和多菌灵为材料,进行不同杀菌剂防治杂交稻制种稻粒黑粉病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粉锈宁乳剂的防治效果最佳,是提高制种质量与产量的首选杀菌剂。  相似文献   

3.
抗叶锈育种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的一个重要课题,抗病品种在叶锈病防治中起着主要作用。然而,叶锈菌的生理专化性可使叶锈菌能侵害以前的抗病品种。和秆锈病、条锈病一样,叶锈小种已威胁到许多小麦品种抗性的稳定性。切斯特(1946)在叶锈专著中指出,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被列为高抗品种的Turkey,在1938年成为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和堪萨斯州最感病的品种之一。Turkey变为感病的原因,在于能克服该品种抗性的叶锈变异型日益增多。 Kanred是最早的抗叶锈品种之一,该品  相似文献   

4.
三唑类杀菌剂羟锈宁(又名百坦,Baytan、triadimenol)是常用的农业拌种杀菌剂。它对大小麦敖黑穗、坚黑穗病、白粉病、纹枯病、大麦条纹叶枯病、玉米黑粉病等的防治具有高效。但是最近俄国“农业化学”杂志1993年第一期102—109页发表的“有机锡农药和生态学”论文中(第108页)报导。当用羟锈宁以种子重量2Kg/吨的剂量拌大麦种子后,以三次丙醇一1从,大麦植株样品中提取羟锈宁的提取物,提取物经合并和农缩,然后用具备复合的恒定速度检波器的气液色谱法测定,得大麦各器官中羟锈宁的残留量如下:大麦谷粒中含0035mg/kg,德中含0.013…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确定不同来源的慢叶锈品种是否具有控制潜伏期的独特基因,如果有,那么这些基因是否有加性效应.材料和方法试验在温室进行.共7个试材,6个来源于慢叶锈小麦品种(CI 13227, Suwon 85, SW72469-6, L574-1, CI 10745和普渡育种系P65113B6)之间的杂种(组合为慢叶锈×慢叶锈)衍生群体,这6个慢叶锈品种以往曾有报道.以一个快锈品种Morocco作对照.  相似文献   

6.
早期研究概况澳大利亚侵染小麦的锈菌有秆锈(Puccinia graminis Pers.f.sp.tritci Eriks和Henn.),叶锈(Puccinia recondita Rob.ex Desm.f.sp.trittci Eri ks和Henn.)和条锈(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秆锈和叶  相似文献   

7.
花生叶部病害是普遍地常发性病害。目前,化学治理仍是美国各花生产区控制叶部病害的主要措施。简短回顾了在各个不同时期美国用于防治花生叶部病害的杀菌剂种类,介绍了当前较为普遍应用的几套防治花生叶部病害的用药方案及杀菌剂的喷施方式。  相似文献   

8.
通过种间杂交转入普通小麦的某些抗病基因往往不能在农业上充分利用,因为它们对产量和加工品质有负效应。通过染色体重组的方式从野生二倍体山羊草〔Triticuirmtauschii(Coss.)Schmal]转入普通小麦的Lr41基因具有抗叶锈性。本研究有3个目的:(1)确定Lr41在无病条件下对15个产量和品质性状的直接效应和连锁效应;(2)确定在叶锈严重流行和轻度感染情况下Lr41的抗性效应;(3)确定叶锈之外其它病害在这些环境条件下的为害性。试验于1992和1994年在3个试验点上进行,评价的基因型有6个衍生自BCZF。的普通小麦品系以及它们的亲本(硬红冬小麦品种TI'AM107、TAM200和Century),设喷施杀菌剂和不喷杀菌剂两种处理。结果表明,Lr41在叶锈严重流行情况下能提高籽粒产量和磨粉品质,而在无病小区内对这些性状无负效应。但是,Lr41与无病条件下醒面时间和吸水率的降低有关。其它病害的为害性取决于回交品系的遗传背景(即回交亲本)。因此,在育种中flJ用Lr41应该没有大的妨碍。  相似文献   

9.
西洋参锈腐病 (PanulariapanacicolaR .destuctans)是西洋参生产上发生普遍、为害较重的病害之一 ,从幼苗到各年成株均能感病。采用化学杀菌剂土壤处理防治该病其持效期较短 ,效果不理想 ,多次用药又易造成农残超标。为促进西洋参病害无公害防治目标的实现 ,我们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广谱型的生物杀菌剂菌克毒克进行了此项试验。1 材料和方法1 .1 试验材料菌克毒克 (2 %宁南霉素水剂 )由黑龙江强尔生化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提供。1 .2 试验方法1 .2 .1 试验处理设每平方米用药量 0ml、5ml、1 0ml、1 5ml,4个处理 ,各处理均兑水 1kg灌根…  相似文献   

10.
小冰麦33是一个高产、高蛋白、抗多种病害的小麦品种,并具有温敏抗叶锈性.为了明确小冰麦33所含有的温敏性抗叶锈基因,选用4个不同毒性基因组合的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在5℃/10℃(黑暗/光照)、15℃/20℃(黑暗/光照)和25℃/30℃(黑暗/光照)三个温度条件下对小冰麦33进行了温敏抗叶锈性基因推导.通过比较3个不同温度下小冰麦33与7个以Thatcher为遗传背景的小麦抗叶锈近等基因系(分别含有Lr11、Lr13、Lr14a、Lr18、Lr23、Lr34、Lr37温敏基因)对4个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的反应型模式,推导出该品种可能含有Lr18及其他新的温敏抗叶锈性基因.  相似文献   

11.
对哈萨克南部危害最大的病害是叶锈和条锈.而且条锈病已蔓延到了中亚一带.近年来,我们利用灌区条锈和叶锈大发生的条件,鉴定了全苏作物栽培研究所(1980-1981年)从世界范围内荟集的育种材料对这两种病原体的抗性.根据该所的方法(6级标准),在大田病害发生的高峰期,目测了植株感染的类型(级别).  相似文献   

12.
小冰麦33苗期抗叶锈性鉴定及其抗性基因推导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明确小冰麦33在抗叶锈病方面的应用前景,选用了来自全国21个地区不同年份的214株叶锈菌株对小冰麦33进行苗期抗叶锈性鉴定。结果表明,在214株菌株中,只有云南与贵州两地区各出现了一个使其产生高侵染型的菌株,说明小冰麦33对我国小麦叶锈菌具有较强的苗期抗病性,可在我国大部分麦区使用。试验选用19个具有较好鉴别能力的小麦叶锈菌株和49个已知的抗叶锈单基因品系对其进行了抗叶锈基因推导,推导出小冰麦33中可能含有Lr2a、Lr3a、Lr23、Lr44及未知抗叶锈基因。  相似文献   

13.
含有成株期抗叶锈基因Lr34的独立衍生的加拿大回交品系对条锈病也表现出成株抗性。这些品系中对2种锈病的抗性基因必定是紧密连锁的。由澳大利亚选出的抗条锈的其他回交衍生系在选种圃中也表现出了一定抗性。上述情况表明:这2组材料具有相同的基因.其供体抗源已知具有对条锈或叶锈的持久抗性。每个持久抗源可能都含有紧密连锁基因的推论.对了解抗锈性的遗传情况、基因操纵和抗锈基因在农业中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张掖地区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中部,日照充足,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灌溉条件好,利于甜菜的生长和糖分积累。但是近年来苗期黑脚病发生严重,一般年份发病率在15%~20%,严重年份50%~70%,个别地块高达90%。据报导,羟锈宁能有效防治黑脚病,但这种农药从德国进口,不仅昂贵,而且紧缺。为了寻求高效低毒的国产内吸杀菌剂防治黑脚病,1988~1989年进行了不同药剂拌种的防治试验,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段双科 《麦类作物》1997,17(5):12-15
小麦野生亲缘种是重要的抗病虫害基因源。对收集的野生四倍体小麦种提莫菲维麦 小麦瘘蚊、小麦卷叶螨及6种叶病(叶锈、秆锈、条锈、白粉病、褐斑病和壳针孢疱病)反应的评价,所有受测项目中,提麦对壳针孢疱病具有抗性,对褐斑病具有很高的抗病百分率。对4种专性真菌抗性检测,显然叶锈抗性频率同于条锈、秆锈和白粉病的抗性频率。对小麦瘿蚊生物生物型D型和小麦卷叶螨抗性检测的百分率占总测定材料的91%和27%;当用小麦  相似文献   

16.
叶锈是苏联小麦中广泛流行的病害之一,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培育抗病品种.目前已经知道叶锈病原菌有200多个生理小种、大量的菌株和生物型,但正如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以及其它一些国家小麦免疫育种试验所表明的那样,鉴定品种抗锈性以选育抗病品种,并非必须利用所有熟知的小种和病原体菌株,通常只采用在该时期能充分反映其自然种群毒力的某几个病原菌的培养物(Rajaram. S., Safori J. A., 1971; Fuch E., 1980; Mckenzie D. R., 1971).因此,评价标准是对这些培养物在大田条件下表现抗性反应的品种为高度抗锈性.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来自加拿大的17份粗山羊草含有的苗期抗叶锈病基因,选用15个小麦叶锈菌菌株和42个小麦叶锈病近等基因系,采用苗期离体叶片对其抗叶锈性进行鉴定和抗叶锈基因推导。结果表明,17份粗山羊草材料中,30942对15个菌株均表现免疫,30941对13个菌株表现免疫,说明这两个材料抗锈谱广,含有效的抗叶锈基因。经基因推导,这些粗山羊草材料中可能含有Lr1、LrB、Lr2b、Lr18、Lr21、Lr32、Lr33及未知抗叶锈基因。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混用对防治花生蛴螬的减药防控效果,本研究将2种生物农药(白僵菌、绿僵菌)与2种化学杀虫剂(吡虫啉、辛硫磷)及1种化学杀菌剂(萎锈·福美双)混用,评价其对花生蛴螬的田间防效及对出苗等影响。结果表明:常规剂量下,单独应用2种生物农药对蛴螬防治效果显著低于2种化学药剂;2种生物农药半量混用后的出苗率和防治效果均为最差;分别将吡虫啉和辛硫磷与2种生物农药剂量减半后混用,其防治效果与常规剂量应用化学农药无显著性差异;添加杀菌剂萎锈·福美双可明显提高出苗率、增加产量。因此,推荐使用2种化学杀虫剂减半剂量(吡虫啉:1.50 mL/kg种子,辛硫磷:20.00 mL/kg种子,二选一),加入杀菌剂萎锈·福美双(3.00 mL/kg种子)混合后拌种,在播种时加入减半剂量的生物农药(2.25 kg/hm~2白僵菌拌毒土或15.00 kg/hm~2绿僵菌穴施,二选一)来防控花生蛴螬,达到减施化学农药,增效提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近来,防治小麦白粉病、锈病和叶斑病的新型杀菌剂是朝着内吸性、甾醇抑制性、并以三唑为基础的广谱性方向发展的.新型杀菌剂的发展目标是防治范围广、施用剂量小、最好是一次施用的.在美国西北部地区,将几种杀菌剂用来防治小麦的锈病、叶枯病、颖枯病以及Pseudocerosporella根腐病.在华盛顿州用粉锈宁对由锈病引起冬、春小麦产量损失的数据表明,  相似文献   

20.
药剂拌种对花生苗期的影响及田间蛴螬防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花生常用拌种药剂的苗期安全性及田间防效,采用盆栽法测定了3种杀虫剂拌种在不同温度、土壤湿度和播种深度对花生出苗率及生长指标的影响。综合比较得出安全性依次为毒死蜱>氟虫腈>吡虫啉;分别加入4种杀菌剂混配拌种后发现,出苗率和其它生长指标均有所提高,其中萎锈•福美双效果最好。田间试验得出:毒死蜱单独拌种具有较高的杀虫增产效果,加入杀菌剂有一定的增效;吡虫啉与萎锈•福美双混配拌种可提高出苗率及防虫效果,增产率为53.59%;氟虫腈拌种后防虫效果较差,与4种杀菌剂混配后增效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