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树新品种推广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林——四六杨 属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85研究成果,系欧美杨杂种,母本为I-69杨,父本为欧洲黑杨及其变种。主要特点有: 1.速生:材积生长比生长较快的I-214杨还提高43.4-87.9%,5年生平均胸径高达24厘米,树高平均高达19厘米,单株平均材积为0.34立方米。适宜滩地沙土和沙壤土栽植。  相似文献   

2.
汇集黑杨无性系27个,以生长性状为主,兼顾形质、适应性、抗病虫能力、材性,选出5个优良无性系:L802、中菏一号、L-323、L-324和I-102/74,与对照I-214材积相比,具有较高遗传增益,分别为115.5%、128.7%、95.1%、95.8%、107.4%:与I-69相比材积遗传增益分别为33.0%、42.5%、21.0%、21.7%、28.4%;同时形质指标也得到了较好的改良,具有生长快、造林成活率高、树干通直、抗病虫能力强、材质优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正> 据南京林业大学报道,NL-80105、NL-80106杨为美洲黑杨(I-69杨)×小叶杨F_1选育出的新品种,与母本1-69杨相比,6年生材积生长可增加11.09%~27.34%,并且扦插生根率和造林成活率高,对褐斑病和水泡型溃疡病抗性较强,在抗旱性、耐寒性、材质和干形等方面均优于I-69杨。为改变我市杨树品  相似文献   

4.
通过引进全国各地选育出的34个杨树新优良无性系,在山东省各杨树栽培区进行了苗期试验和区域化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S307—26和PE-29-66生长表现较好,两个无性系的4a生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单株材积经方差分析均与对照Ⅰ-69/55达极显著差异,4a生平均单株材积分别超过对照Ⅰ-69/55杨31.0%和40.8%,造林和育苗成活率也都与对照Ⅰ-69/55相当或强,同时还具有抗病虫害性能强、材质好和生态适应范围广等特点;通过对S307—26和PE-19-66进行形质指标测定和形态描述,认为这两个无性系为美洲黑杨南方型品种。经综合测试和评价后初步认为,S307—26和PE-19-66可在山东省各杨树栽培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洲滩地杨树栽培品种选择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中嘉2号等37个杨树新品种在有季节性淹水的长江洲滩地上进行造林对比试验,选择出中石8号等7个适宜洲滩地栽培的最优杨树品种。它们既是适宜短周期定向培育工业原料林的小径材良种,又是适宜中长周期定向培育大径材工业原料林的良种。试验结果表明,比对照I-63杨、I-69杨、I-72杨,5a生林材积平均增长54.6%,9a生林材积增产率24.6%,增产效益显著,是江河洲滩地营造杨树速生丰产林最理想的杨树良种。  相似文献   

6.
中皖1~5号5个杨树新品系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皖 1~ 5号 5个杨树无性系均是I- 69×I- 63杨的F1 ,根据生长量、干形、抗性、材性等指标进行综合评定 ,从参试的 34个无性系中选育出。 8a生 ,胸径生长量超过I- 69杨 5 4%~ 2 2 4% ,超过中涡 1号 6 7%~2 1 2 % ;材积比I- 69杨大 1 1 8%~ 61 5 % ,比中涡 1号大 1 3 2 %~ 56 1 % ;干形通直圆满 ,顶端生长优势明显 ,形率为 0 39~ 0 42 ,材质优良 ,基本密度为 0 32~ 0 35g/cm3、纤维长度 1 0 4 0~ 1 1 2 7mm ,长宽比、壁腔比均能满足造纸原料的条件 ;适应性强 ,较耐旱、耐涝 ,造林、育苗成活率较高 ,且对桑天牛有较强的抗性。已作为安徽省杨树多品系混合造林中的主栽品系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
10个速生杨品系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海关杨为对照,在唐山地区进行不同杨树无性系对比试验。经过7a试验,结果表明:108杨生长表现突出,107杨次之,白杨表现最差。7a生108杨林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单株材积分别为20.3cm、15.57m和0.1500m^3,超过山海关杨1.18倍、1.30倍和4.15倍;多重比较表明,108杨和107杨各生长指标与对照差异达极显著,同时该无性系还具有造林成活率高、抗性强等优良特性,可以在唐山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丹红杨等4个黑杨无性系在湖区外滩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近年来引进的洞庭湖区造林的丹红杨、巨霸杨、南林-95杨、南林-895杨,于2004年春在西洞庭目平湖外滩进行对比造林试验,经4年观测,其造林保存率均低于78%。丹红杨、巨霸杨胸径生长量较大;巨霸杨、丹红杨、南林-895杨的材积生长量较南林-95杨增产15.9%~25.6%。各项生长量指标在4个无性系之间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湘林—90等5个美洲黑杨新无性系速丰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引进国内外优树材料、优良无性系、人工杂交及天然实生苗230多份种质材料中,经过苗期选择、无性化繁殖,在湖区分3地、共71个无性系参加对比试验造林;经过7~8年的定位观测,选定美洲黑杨55/65&#215;W07杂交组合FI的湘林-90、湘林-75、湘林-101,美洲黑杨W10&#215;2KEN8杂交组合F1的湘林-77、湘林-92共5个美洲黑杨杂交新无性系为优良、速生杨树无性系。5—8年生,湘林-90等5个杨树新无性系的胸径、材积均大于试验林平均数+标准差,且生长量排序均位居参试无性系前列,显著高于对照I-69杨、中汉-17杨。8年生,湘林-90、湘林-77材积比I-69分别增产50.1%和44.8%,比中汉-17增产32.8%和28.1%,生长优势显著;湘林-101、湘林-92、湘林-75材积比I-69增产29.1%-25.3%,比中汉-17增产14.3%~10.9%,均达新种审定增产10%以上的增产标准。诸多无性系试验表明,新无性系的生长性状,需5~6年后才稳定。  相似文献   

10.
引言在世界杨树人工林中,黑杨派的面积约占90%以上。从五十年代后期,我国陆续从国外引进许多黑杨派的无性系,如Ⅰ—214杨,沙兰杨、P-15A、I-69杨、I-72杨、I-63杨和I-45杨等,并巳成为我国华北、中原和南方平原地区的主要栽培品种。然而,多年实践证明,许多黑杨派无性系的造林成活率较低。据调查,河北省卢龙县1979年秋至1980年春,分别在16个地点栽植了5万株沙杨,平均成活率只有10.1%;南方型的黑杨派无性系,据孟昭和同志的资料,I-214杨的造林成活率为100%时,I-72杨为59.4%,I-69杨为  相似文献   

11.
对引进的I-107、I-108等11个杨树新品种,通过造林试验获取各品种生长、形质指标,以及抗虫、抗病性状等数据分析基础上进行了多性状选择。结果I-108、I-107、I-214等生长快、形质指标优良、适应性广、抗杨干象等蛀干害虫能力强,材积生长比对照(荷兰3930)可增益85.21%,为大连地区优良杨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欧美107杨胸径、树高、蓄积生长量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欧美107杨嫁接法造林与常规法造林相比,生长状况具有明显的优势;3、7、11年生欧美107杨,嫁接法造林和常规法造林相比,平均胸径差异为6.2、11.2、8.7cm,差异在50%以上;平均树高差异为6、10、6.3m,第3年和第7年差异率在100%以上,材积在第7年和第11年差异率在100%以上,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中林46杨引种生长情况调查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林 46杨属美洲黑杨派 ,雌性 ,是中国林科院 90年代选出的杨树新品种。具有抗病虫害、抗有害气体、抗盐碱、缓苗快、生长迅速、树干圆满通直、材积量大等特点 ,丰润区于 1 996年开始引种并进行栽培试验 ,在育苗和造林方面均表现良好 ,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现将其生长情况及经济效益简单分析如下 :1 育苗1 .1 生长情况1 996年春季 ,我们分别在丰润镇小王各庄村 ,黄昏峪乡黄昏峪村 ,岔河镇沙窝新庄子村及王官营镇田各庄村进行扦插育苗 ,以山海关杨作对照树种 ,育苗面积均为 0 .33hm2 ,年底对中林 46杨和山海关杨扦插苗进行成活率、地径…  相似文献   

14.
对引进美国的湿地松(Pinus elliottii)、火炬松(P.taeda)的生长状况,与当地马尾松(P.massoni-ana)进行比较分析。4年试验结果表明:在广西北部丘陵地,火炬松生长表现良好,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显著大于马尾松、湿地松;试验所研究10个火炬松家系、1O个湿地松家系生长量,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差异明显;马尾松4年生时,采用种子园种子,轻基质育苗,造林施基肥,生长量与采用母树林种子,黄泥土育苗,不施基肥,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提高了8.6%、19.7%和55.5%。  相似文献   

15.
河北杨、毛白杨休眠期嫁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河北杨、毛白杨休眠期嫁接春季扦插育苗成活情况。结果表明:室内嫁接工作从1月10日开始至砧木和接穗的芽子未萌动期间均可进行。砧、穗结合体放入窖内沙藏,湿度控制在60%左右,温度控制在2-7℃。春季按常规扦插育苗,河北杨成活率最高可达95.6%,平均成活率达89.3%,毛白杨成活率最高可达96.4%,平均成活率达92.3%。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高脂马尾松扦插苗、实生苗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后2~5年,两种林分平均保存率均达到95%以上;3、4年生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差异极显著,4年生时扦插苗的幼林树高、胸径、冠幅、单株材积平均分别高于同龄实生苗的13.11%、24.95%、18.53%和69.81%,说明利用优良无性系繁殖扦插苗进行造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木荷采用芽苗切根移载和直播育苗造林分析,认为采用芽荔切根育苗造林,可节省种子505,降低育苗成本38.1%,提高一级苗率45%,提高造林成活率13.3%,1年生林木生长提高44.2%,林木林相整齐。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木荷采用芽苗切根移栽和直播育苗造林分析,认为采用芽苗切根移栽育苗造林,可节省种子50%,降低育苗成本38.1%,提高一级苗率45%,提高造林成活率13.3%,1年生林木生长提高44.2%,林木林相整齐。  相似文献   

19.
板栗容器育苗技术于水生张金枝(承德县林业局067400)1996~1997年,承德县进行了板栗塑料拱棚塑料袋容器育苗试验和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调查结果表明,容器育苗造林平均成活率90.7%,比从外地调运苗木和平地育苗造林成活率提高22.7%~28...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秃杉容器育苗和播种育苗的对比试验表明:容器苗平均高、地径生长量比播种苗分别增加30.0%、49.3%,优势苗高达23.3cm。且容器育苗产苗高(300~320株/m2),在当前秃杉种源缺乏的情况下,对节约种子,提高圃地利用率和造林成活率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