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岩海岸防护林不同树种造林试验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岛市的海岸线长 730km ,其中基岩海岸 31 5 .2km。以往基岩海岸防护林树种单一 ,病虫害严重 ,防护效益极低。为加速基岩海岸防护林的建设 ,我们进行了适生树种选择的研究 ,以期选出抗海风、海雾 ,耐干旱瘠薄 ,防护效能及经济价值较高的造林树种。1 试验地的自然条件试验地位于胶南市寨里乡车轮山后村。试验地地势较平坦 ,为砂质棕壤土 ,土层厚35cm。土壤有机质含量 0 .81 % ,全氮 0 .0 4% ,有效氮 0 .0 1 0 2g kg ,速效磷 0 .0 0 2g kg ,pH值7.5。属暖温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 2 .3℃ ,年降水量 788.4mm ,夏季降水占全… 相似文献
2.
不同造林措施对岩质海岸防护林造林成活率及其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 1年生南酸枣和湿地松为试验材料 ,于沿海岩质典型岸段分别就种植穴大小和磷肥蘸根、ABT生根粉沾根、选用容器苗、覆草、集团造林等共 12个技术组合进行了选择试验。结果表明 ,有利于提高湿地松造林成活率和促进幼树树高、胸径生长的技术措施分别是集团造林、选用容器苗及磷肥蘸根 ;而有利于提高南酸枣造林成活率和促进其幼树树高、胸径生长的技术措施为截干和ABT生根粉沾根处理。试验结果同时表明 ,种植穴大小对南酸枣和湿地松的成活率及其 3年生幼树生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对澳门凼仔岛海岸山地防护林造林地 (8年生 )进行调查 ,分析了林分保存率、林分生长量、各树种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林分土壤肥力和林分植被变化情况。认为海岸山地防护林营造多树种阔叶混交林是一种值得研究推广的林分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4.
沙质海岸风口地段建立防护林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平潭的龙凤头与燕下浦两大风口为试验点,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研究方法,揭示海岸大风变化与飞沙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沙荒风口造林成功最主要是每年秋冬季的大风、飞沙和干旱三大因子;要在风口地段建立防护林,采用2年生木麻黄大苗营建的防护林,其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达到97.8%和92.2%,2年郁闭成林,5年郁闭度达到0.75以上,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分别达到7.2 m和6.4 cm,可降低风速达87.5%,具有较好的防护效能;而采用1年生木麻黄小苗造林,保存率仅为26.8%,难以成林和发挥较好的防护效能。试验还表明,应用木麻黄小径材与枝条建造的风障是一种非常实用的防风固沙新技术,不仅效果好而且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5.
泥质海岸沿海防护林先锋树种——柽柳造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引言黄骅市地处渤海之滨,在14.53万hm2总面积中,重盐碱地4万多hm2,其中含盐量超过1.2%的光板盐碱地2.87万hm2,亟待开发利用。1996年黄骅市被定为全国沿海防护林泥质海岸示范县,示范点面积1000hm2。自1996年春开始,我们将示...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台州湾淤泥质海岸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重阳木(Bischofia polycarpa)、湿地松(Pinus elliottii)等19个防护林树种的造林保存率、土壤盐分动态变化、生长适应性、耐盐性、抗风性等指标持续12 a的定位测试,结果表明,木麻黄、柽柳(Tamarix chinensis)、小蜡(Ligustrum sinense)、夹竹桃(Nerium indicum)、海滨木槿(Hibiscus hamabo)、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等树种在围堤内含盐量0.8%以下淤泥质海岸可开沟筑墩推广;桧柏(Sabina chinensis)、日本珊瑚树(Viburnum awabuki)、海桐(Pittosporum tobira)、中山杉(Taxodium distichum×T.mucronaturm)、湿地松、大叶榉(Zelkova schneideriana)、重阳木等树种在围堤内含盐量0.3%左右淤泥质海岸适宜推广;桉树(Eucalyptus spp.)生长迅速,但抗强风性能较弱,不建议作为沿海防护林骨干树种,并提出在造林培育过程中采用开沟、筑土墩、容器苗造林等配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8.
9.
通过在大连岩质海岸进行黑松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春季内顷斜面集雨小坑整地和等高梯面扬角平台整地方式,采用容器苗雨季雨前分片造林等综合造林技术措施,可获得较好的造林效果,造林成活率达到86.37%~87.9%,而对照造林成活率为65.4%~71.8%。该综合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明显。 相似文献
10.
试论南方木麻黄海岸防护林的更新改造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首先指出木麻黄海岸防护林更新改造的迫切性,分析了木麻黄更新困难和低效林分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木麻黄防护林的更新对策和改造途径。 相似文献
11.
庄园式沙地防护林网的防护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泰来县的庄园式沙地防护林网为试验基点 ,结合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嫩江沙地治理与示范” ,对防护林网内的主要作物玉米的产量 ,防护林网的增产效果及防护面积等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沙地防护林网内以系统聚类法分成的高产区、增产区和平产区 ,玉米的茎高、穗长和底径的差异极显著 ,高产区可增产 310 .5 % ,增产区可增产 14 2 % ,防护作用明显。为增加防护面积 ,达到防护面积 90 %以上的防护目标 ,应在网格内增设复合林带 ,在樟子松林带内栽植杨树大苗 ,以进一步提高防护效益 相似文献
12.
广西沿海防护林生物多样性保育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对生物多样性的保育是森林最主要的生态功能之一。在全面调查和广泛收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 ,对广西沿海防护林的生物多样性保育功能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沿海地区可划分为 5大防护林类型 :1 潮间带防护林 ;2 海岸基干防护林 ;3 陆上防护林 ;4 农田林网防护林 ;5 村庄防护林。不同类型的防护林对生物多样性的保育作用存在显著差异。潮间带防护林和村庄防护林的生物多样性保育功能较强 ,前者更有利于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大型底栖动物及鸟类多样性的发育 ;后者对高等植物多样性的保育作用较明显。其它防护林类型的生物多样性保育作用均不强 ,这与它们所处的生境特点、防护林规模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3.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sand and dust control effects by the protection forest system in Oasis from 1985 to 1987. The plot is located in the NO. 2 Experimental Field of Dengkou Experimental Bureau in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which is in the northeastern fringe of Ulanbho Desert and in the transition zone between desert and steppe.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Oasis Protetion Forest System established in the No 2 Experimental Field possesses great falling dust and sand-transporting control effects. 2. The main protective effects achieved within the networks of the protection forest are: (1) Angstrom turbidity coefficient βis reduced by 35-40%; (2) the amount of falling dust is decreased by 40%; (3) the amount of drifting sand is reduced by 80-90%; (4) the original structure of sand drift is changed. 3. As regards to the value of background turbidity, Angstrom turbidity coefficientβ of the region has already amounted to a very great val 相似文献
14.
福建滨海木麻黄防护林带的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福建平潭岛木麻黄防护林带生物量、生产力和生态经济效益进行 3a的定位研究 ,结果表明 ,木麻黄防护林带现存生物量为 3 5 0 2 5t·hm- 2 ,其净初级生产力为 2 3 91 8t·hm- 2 a- 1 。其有效防护范围为林带迎风面距林带 1 0H和林带背风面距林带 1 5H内。林带风速平均降低 2 4 3 % ,土壤细沙含量平均提高1 1 % ,蒸发量平均降低 1 5 7% ,土壤表层含水量提高 1 1 % ;降水量增加 46 1mm。林带防护范围内大麦产量提高 1 5 % ,大麦千粒重增加 7% ,粗淀粉含量提高 4 8%。表明木麻黄仍是目前我省沿海地区防护林的首选树种 ,具有较好的生态经济效益 ,对改善滨海地区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沙岸黑松海防林防护成熟期及更新年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对山东省黑松海防林进行全面踏查的基础上,应用典型调查和定位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沙体岸黑松海防林的调查研究。采用数量化理论Ⅰ的方法,对黑松海防林立地质量进行了数量化评价,划分出11种立地类型;并采用系统聚类法,将研究区的黑松海防林划分为3种林分生长类型;其中生长类型Ⅰ的林分生长表现最好,生长类型Ⅱ的次之,生长类型Ⅲ的最差。在综合分析黑松海防林防护成熟和数量成熟的基础上,提出黑松海防林的防护成熟期;生长类型Ⅰ为33-57a,生长类型Ⅱ为14-32a,生长类型Ⅲ为13-28a;确定黑松海防林的更新期;生长类型I为33-57a,生长类型Ⅱ为23-32a,生长类型Ⅲ为21-28a;确定黑松海防林的合理更新年龄;生长类型Ⅱ为32a,生长类型Ⅲ为28a。 相似文献
16.
1987~2002年,在沿海防护林内层沙滩的退化蕉柑迹地和林中空地中,引种多种优良果树的试验结果表明:(1)首次在这一特殊的立地上成功引种龙眼、荔枝、芒果、余甘子、桃、柿子、番荔枝等优良果树7种,同时,建立了这一立地种植果树特有的栽培技术,提出并验证了确保这一立地种植果树成功的保障技术;(2)种植龙眼和荔枝的经济效益分别是种植湿地松速生丰产林和农作物的12.8倍、7.68倍和9.02倍、5.41倍;(3)在沿海防护林中种植适当比例的果树,不仅不会降低其生态效益,而且还有利于促进沿海防护林体系朝着生态经济复合型的可持续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沿海丘陵马尾松马占相思混交林生产力和改土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0年在马尾松林采伐迹地上开展马尾松马占相思混交林 (1∶1和 1∶2 )和马尾松纯林对比试验 ,研究结果表明 :马尾松马占相思 1∶1和 1∶2混交林生长快于马尾松纯林 ,经方差分析 ,混交林与纯林之间马尾松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差异达显著水平。马尾松马占相思 1∶1混交林单位面积生物量高于 1∶2混交林 ,1∶2混交林生物量又高于马尾松纯林 ,林木各器官生物量大小顺序表现出干 >枝 >叶 >根 >根桩 ,而枝叶生物量总和大于主干生物量 ;马尾松马占相思混交林土壤容重低于马尾松纯林林地土壤 ,而持水量、孔隙度、通气度均高于纯林林地土壤 ;混交林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高于纯林土壤。 相似文献
18.
沙区几种防护树种水分特性及抗旱特点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榆林沙区几种常见的防护树水分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供试的6种树各普遍具有束缚水含量高、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大、水势低、水分亏缺严重等生理指标,不同树种间生理指标具有互为消长的特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