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生棉15号于2022年1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2 d,株高119.9 cm,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2019―2020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中熟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中生棉15号2年平均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54.2 kg、105.7 kg和101.5 kg,分别比对照GK39增产9.0%、7.5%和9.6%。介绍了中生棉15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适宜种植区域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江西棉花》1997,(6):40-40
江苏省泗阳棉花原种场培育的优良品种“泗棉3号”,1993、1994年分别通过江苏省与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并被定为全国长江流域及苏、皖、赣等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对照品种,最近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1996年已是进入省级(1990)以上试验的第七年,在全国长江流域区试中,皮棉产量仍居各参试品种之首,比其它7个参试品种平均增产9.56%。“泗棉3号”1989年育成以来在各级各类试验中比其它常规棉及抗病棉高产品种均表现有较大的增产优势。1992年江苏省生产试验,比高产品种“泗棉2号”增9.68%;比抗病棉高产品种“盐棉48”增产18.53%c1…  相似文献   

3.
中棉所9C02为转cry1Ab/cry1Ac基因抗棉铃虫早熟常规棉品种,2019―2020年和2021年先后参加长江流域棉区早熟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于202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长江流域棉区夏播生育期104 d,株高97.5 cm,第一果枝节位6.6,单株结铃12.6个,铃重5.1 g,衣分38.9%,霜前花率95.1%,耐枯萎病和黄萎病,抗棉铃虫,纤维品质达到国家棉花品种审定Ⅲ型品种标准;2年区域试验平均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08.6 kg、81.1 kg和77.5 kg,分别比对照中棉所50增产8.8%、9.5%和8.9%。基于中棉所9C02在长江流域棉区早熟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的表现,主要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适宜种植区域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赣棉9号简介     
赣棉9号(万棉82—1)是我所育成的一个高产、稳产、品质优良的棉花新品种。该品种于1992年通过技术鉴定,1993年3月通过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并在省内外逐步推广。1 产量表现1986年农科所试种每公顷产皮棉1417.5kg;1987年在裴梅乡种植,每公顷1762.5kg,衣分42.9%;1991年在全县7点示范10.4hm~2,平均产量1673.25kg,衣分40.12%,比泗棉2号增产  相似文献   

5.
冈棉9号于2021年12月31日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是转抗虫基因中熟常规棉品种,适于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种植。冈棉9号在2018―2019年长江流域棉区中熟常规品种区域试验中主要表现:生育期124 d,株型松散,株高124.8 cm,Ⅲ式果枝,单株结铃30.5个,铃重5.7 g,衣分40.95%,籽指11.4 g;2年平均每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比对照GK39增加7.6%、5.6%和5.7%,纤维品质达到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Ⅱ级品种要求;抗棉铃虫,耐枯萎病和黄萎病。介绍了冈棉9号的选育过程、生物学特性、产量水平、纤维品质和抗病性、抗虫性及高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中棉所9B02于202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于长江流域棉区夏播种植。其夏播生育期为103 d,纤维品质达到国家棉花品种审定的Ⅱ型品种标准,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2019―2020年长江流域棉区夏播组早熟常规品种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每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比对照中棉所50增产7.8%、10.8%和10.9%。介绍了中棉所9B02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以及栽培管理技术要点等,为其生产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2014年在赣北湖口县棉花高产创建中,选用赣棉杂1号品种,结果表明:赣棉杂1号植株中等偏高,抗性强,铃多且较大,其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平均单产分别是4643kg/hm~2、1950kg/hm~2、1716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鄂杂棉10号高27.9%、29.2%、41.1%,是湖口县乃至赣北地区具有高产潜力的推广品种。同时介绍了创建中的栽培措施,为其在赣北地区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赣棉6号(原名赣棉85-6)棉花新品种是江西省棉花研究所于1983年采用赣棉5号(原名赣棉78-7)与科遗181杂交,经单株选择,连续两年南繁加代后,按照常规育种程序不断培育而成。该品种经几年来的试验、鉴定和示范,证明具有苗期抗逆,抗病力强,主茎粗壮,根系发达,结铃性强,桃大,早熟,耐旱,高产,优质等特点。1990年3月经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准予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9.
赣棉杂11号是江西省棉花研究所将M610(赣棉47系×中间材料)×K158配育而成的非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高产、多抗,2006-2007年参加江西棉花区试.2008年3月通过江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赣审棉2008001。  相似文献   

10.
赣杂棉0906是利用抗虫棉品系HK003和优质棉品系赣棉47系选配而成的杂交组合,具有品质优、产量高、抗虫性好、抗枯萎病等优良性状,经江西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表明,2010年和2011年两年平均皮棉产量1633.5kg/hm~2,比对照赣棉杂1号增产2.20%;蕾期和结铃期枯萎病相对抗指分别10.9、19.7,耐枯萎病;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1mm,长度整齐度指数84.8%,断裂比强度30.05cN/tex,断裂伸长率4.7%,马克隆值4.5,反射率78.2%,黄度7.5,纺纱均匀性指数146.2。经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检验,赣杂棉0906对二代、三代、四代棉铃虫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3.6%、49.2%和62.2%;比阳性对照品种(GK19)分别增加10.8%、1.7%和降低4.9%,为"抗"棉铃虫品种。2015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早熟转基因抗虫常规棉品种湘棉37于2023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夏播生育期102.9 d,单株结铃17.9个,铃重5.5 g,衣分40.9%;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2 mm,断裂比强度34.8 c N·tex-1,马克隆值5.0;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适于轻简化栽培和机械采收。2020年湖南省棉花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中,湘棉37平均每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13.4 kg、86.8 kg和86.8 kg,分别比对照省工棉2号增产2.6%、0.7%和0.7%;2021年湖南省棉花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中,湘棉37平均每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73.5 kg、111.4 kg和110.4 kg,分别比对照湘棉早1号增产9.5%、9.4%和9.0%。主要介绍了湘棉37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适宜种植区域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湘杂棉 2号在长江流域表现良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 ,是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杂交棉品种。截止 2 0 0 0年 ,湘杂棉 2号累计推广 70多万 hm2。 2 0 0 1年湘杂棉 2号通过国家审定 ,今后几年内 ,湘杂棉 2号在湖南及长江流域仍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赣棉杂1号在德安的种植表现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赣棉杂1号系江西省棉花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杂交棉品种,2004年3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2007年德安县连续3年试种、示范推广,该品种具有综合性状好,抗性好,产量高等特点,深受广大棉农欢迎,2007年成为江西省棉花首推品种。1品种特性赣棉杂1号全生育期130 d  相似文献   

14.
冈棉13号于2023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在湖北省植棉区麦后直播生育期105.3 d,植株塔形、较紧凑;果枝层次清晰,通透性好。2022年湖北省麦后棉品种联合生产试验中,其666.7 m2籽棉和皮棉产量分别为233.67 kg和91.21 kg,比对照晶华棉116增产10.84%和10.35%。介绍了冈棉13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赣棉8号是江西省棉花研究所于1983年从赣棉5号中按系统育种程序,结合定向筛选培育鉴定的方法育成的。1991年3月经江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同年9月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填补了江西省耐旱棉花品种的空白。1991年已示范推广2000公顷。  相似文献   

16.
科棉4号(原名A257),由江苏省科腾棉业有限公司与江苏省大丰棉花原种场共同育成。于2005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引进张家港市,经连续几年的试种、示范,表现综合抗性好、产量高等特点,深受广大植棉户的欢迎,现已成为本市棉花当家品种之一。1种植表现2004年示范种植科棉4号26.7hm2,在防治3、4代棉铃虫两次的条件下,每公顷子棉4085.6kg、皮棉1478.99kg,分别比对照泗棉3号增产23.5%、12.5%。2005年种植科棉4号133.3hm2,4月10-12日育苗,5月12-15日移栽,在经受海棠、麦沙两次强台风影响情况下,每公顷产子棉3563.02kg、皮…  相似文献   

17.
赣棉K11是2022年通过江西省审定的早熟转基因抗虫棉常规品种,在江西省植棉区夏播生育期99.4 d,株高95.7 cm,单株结铃11.0个,铃重5.2 g,衣分41.7%,霜前花率96.1%,耐枯萎病和黄萎病,抗棉铃虫。在2020―2021年江西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190.56 kg、79.55 kg、76.44 kg。主要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适宜种植区域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通过13个品种分抗虫棉和常规棉两种类型的江西省棉花新品种生产比较试验。比较分析得出丰产性和抗虫性好的抗虫品种依次为赣棉抗3、泗抗3号和悬抗杂3号;常规棉为赣47系和赣棉11号。纤维品质较好的品种要数常规棉红鹤1号、泗棉119和赣棉11号;抗虫棉中KM-3、慈抗3号和中KM-1。从而为专家决策和江西省翌年品种定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鄂杂棉28号(原代号荆01—80)是湖北荆州农科院选育。该品种2003~2004年参加湖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2005~2006年参加长江流域区域试验,2007年参加长江流域生产试验。在各级试验当中该组合均表现有丰产性较好、纤维品质较优、抗虫性好、耐枯萎病、耐黄萎病等特点。2005年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05)第160号]。2007年3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审定编号为鄂审棉2007003。2008年8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GS鄂杂棉28号,审定编号为国审棉2008019。  相似文献   

20.
泗杂3号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泗杂3号采用优质高产抗病棉花新品系间杂交育成的集高产、优质、抗逆性好、适应性广于一体的杂交棉新组合。2000-2001年进行多点试验及生产示范,2002-2004年参加安徽省及江苏省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与生产试验,2003-2004年参加全国长江流域区域试验,2005年通过安徽省及江苏省棉花品种审定,同年参加全国长江流域棉花品种生产试验。1特征特性1.1丰产性。2002-2003年江苏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每公顷子棉3529.2kg,比对照泗棉3号增产20.67%;皮棉1540.5kg,比对照增产18.76%。2002年安徽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每公顷子棉4009.9kg,比对照皖杂40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