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采集水稻标本106份,从中分离并保存单孢菌株85株,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水稻恶苗病菌对咪鲜胺的抗药性。结果表明,85个水稻恶苗病菌株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在0.012~0.620 mg·kg-1,敏感性相差51倍。水稻恶苗病菌对咪鲜胺的抗药性并不稳定,随着转接代数的增加逐渐降低,但下降比较缓慢。对于水稻恶苗病菌,咪鲜胺与嘧菌酯和多菌灵无交互抗性,与戊唑醇存在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番茄叶霉病是危害温室番茄的重要病害之一,其致病菌对常用杀菌剂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亟待开发高效替代药剂。研究旨在探索番茄叶霉病菌(Fulvia fulva)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建立敏感性基线,明确咯菌腈在田间的防治效果。【方法】在山东济南、泰安、聊城、潍坊、莱芜、淄博6个蔬菜产区采集感叶霉病的番茄叶片,经分离纯化后,培养得到126株番茄叶霉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咯菌腈对3株代表菌株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3个生长发育阶段的抑制活性;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地区的126株菌株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并建立敏感性基线。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评价咯菌腈的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结果】咯菌腈对番茄叶霉病菌芽管伸长和菌丝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平均EC50值分别为0.30和0.80 μg·mL-1,而对孢子萌发抑制作用较弱,平均EC50值均>100 μg·mL-1。不同地区番茄叶霉病菌群体间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均无显著差异。其中,潍坊地区叶霉菌株对咯菌腈敏感性最高,平均EC50值为0.43 μg·mL-1;淄博地区叶霉菌株敏感性相对较低,平均EC50值为0.79 μg·mL-1。泰安、济南、聊城、莱芜地区的叶霉菌株敏感性无显著差异,平均EC50值分别为0.65、0.75、0.71、0.58 μg·mL-1。咯菌腈对供试菌株菌丝生长的EC50值在0.16-1.69 μg·mL-1,平均值为0.64 μg·mL-1,敏感性频率呈单峰曲线分布,符合正态分布,可作为番茄叶霉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基线。2016-2017年田间试验表明,咯菌腈对番茄叶霉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咯菌腈在60.75 g a.i./hm2剂量下对番茄叶霉病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防治效果分别为72.21%-75.02%和61.94%-70.65%,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苯醚甲环唑100 g a.i./hm2、代森锰锌700 g a.i./hm2和甲基硫菌灵540 g a.i./hm2,与氟吡菌酰胺150 g a.i./hm2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咯菌腈有效成分为40.50 g a.i./hm2时对番茄叶霉病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的防治效果分别高于对照药剂甲基硫菌灵540 g a.i./hm2的保护和治疗防治效果。2017年咯菌腈有效成分为20.25 g a.i./hm2时对番茄叶霉病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的防治效果分别显著高于对照药剂代森锰锌700 g a.i./hm2和甲基硫菌灵540 g a.i./hm2的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的防治效果。咯菌腈对番茄叶霉病的保护作用均高于治疗作用。【结论】咯菌腈对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生长和芽管伸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孢子萌发基本无抑制作用,山东省6个蔬菜产区番茄叶霉病菌对咯菌腈相对比较敏感。该药剂在番茄叶霉病的田间防治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稻曲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基线并评估其抗药性风险。【方法】以128株采自福建省未使用过杀菌剂的水稻抗病性鉴定圃的稻曲病菌为材料,以"两优培九"水稻品种为受体,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该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通过药剂驯化方法获得抗药突变体,并测定抗药突变体的抗性水平、致病力和生物学性状。【结果】128株稻曲病菌对戊唑醇的EC50值为0.020 9~0.203 9μg/mL,敏感性频率分布呈单峰曲线,符合正态分布,稻曲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基线为(0.087 3±0.045 9)μg/mL;通过药剂驯化方法获得2株抗药突变体F338-M和F37-M,其抗性倍数分别为13.38和8.21;抗药突变体继代培养9代后与亲本菌株相比抗性变化不明显;抗药突变体的菌落生长速率、菌丝干质量和产孢量都显著低于其亲本菌株,其中F338-M产孢量是其亲本菌株F338的67.43%,F37-M的产孢量仅为其亲本菌株F37的41.93%;亲本菌株接种供试水稻品种"两优培九"的病穗率和穗平均病粒数均高于其突变菌株。【结论】稻曲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基线为(0.087 3±0.045 9)μg/mL,抗药突变体的抗药性可以稳定遗传。抗药突变体与其亲本菌株相比自然竞争力低,稻曲病菌对戊唑醇具有较低的抗性风险。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江苏省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 (Schwein.) Petch]对多菌灵的抗药性和该药剂与其它杀菌剂的交互抗性,采用区分剂量法检测了采自江苏省26个县(市)的520株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检测了对多菌灵不同敏感性的10个菌株对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唑胺菌酯、氟环唑、己唑醇、灭菌唑和咯菌腈等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江苏省各县(市)菌株对多菌灵的抗性频率差异较大,总抗性频率为50.58%;通过EC50值相关性分析,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和上述杀菌剂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江苏省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频率较高,迫切需要筛选新的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地区果蔬灰霉病病菌对5种杀菌剂的抗药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最低浓度抑制法对采自长三角的9个地区、6种果蔬作物的210个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单孢系菌株对嘧霉胺、多菌灵、腐霉利、咯菌腈、啶酰菌胺等5种杀菌剂的抗药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灰霉病病菌菌株对嘧霉胺、多菌灵、腐霉利、咯菌腈、啶酰菌胺的抗性频率分别达68. 57%、70. 48%、68. 10%、0、15. 23%,不同地区、不同寄主的灰霉病病菌对不同药剂的敏感程度不同。长三角地区果蔬灰霉病病菌对嘧霉胺、多菌灵、腐霉利等3种药剂普遍存在抗药性问题,且抗性较为严重,建议生产中减少使用;对于新型杀菌剂咯菌腈和啶酰菌胺,未检测到对咯菌腈产生抗药性的菌株,但已检测到对啶酰菌胺产生抗药性的菌株,但抗性频率不高;在生产上应该选择替代的新型杀菌剂,但仍须做好抗性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引起栝楼果实腐烂病的病原菌种类并筛选其有效防治药剂。【方法】2019—2020年采集安徽省大别山区的栝楼果实腐烂病样品,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35株分离物,利用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依据菌株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序列分析确定病原菌种类;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杀菌剂的室内毒力。【结果】共分离纯化得到4种不同菌落形态特征的菌株,经柯赫氏法则验证均为栝楼果实腐烂病病原菌,经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确定引起栝楼果实腐烂病的病原菌分别为藤仓镰孢菌Fusarium fujikuroi、层出镰孢菌F.proliferatum、果生刺盘孢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和辽宁刺盘孢C.liaoningense,分离频率依次为31.4%、8.6%、20.0%和40.0%。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咪鲜胺、咯菌腈、苯醚甲环唑、氰烯菌酯和百菌清对F.fujikuroi和F.proliferatum的抑制效果较好,EC50为0.104 6~5.178 1μg/mL;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和咯菌腈对C.fructicola和C.liaoningense的抑制效果较...  相似文献   

7.
测定2株不同地理来源的苹果树腐烂病菌对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SBIs)类杀菌剂的交互抗药性及生物适合度,为SBIs类杀菌剂在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控上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2株不同地理来源的苹果树腐烂病菌对3种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类杀菌剂和1种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交互抗药性,通过繁殖体数量测定法、生物量测定法、离体枝条接种法测定其生物适合度。结果表明,2株病菌(VM09和VM01)对SBIs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戊唑醇、抑霉唑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苯醚甲环唑、戊唑醇、抑霉唑对VM09的EC50值分别是VM01的10.49、9.03、79.09倍,表明腐烂病菌对检测药剂存在正交互抗药性;而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甲基硫菌灵无显著差异,不存在交互抗性。对2株病菌的生物适合度分析发现,其生长速率、繁殖体数量、菌丝干重以及对NaCl的渗透敏感性均存在显著差异,但致病力无显著差异。苹果树腐烂病菌菌株VM09对SBIs类杀菌剂存在正交互抗药性,且对SBIs类杀菌剂敏感性降低的菌株的生物适合度发生了明显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适生性。  相似文献   

8.
甘薯软腐病是贮藏期的一种重要真菌病害,发生普遍,为害严重,匍枝根霉为软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为测定不同药剂对匍枝根霉的毒力水平,明确药剂对甘薯软腐病的防治效果,对实际生产提供有效指导,采用平皿分析法测定8种杀菌剂对匍枝根霉的毒力并进行了贮藏期药效试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8种杀菌剂EC50由低到高分别为:50%咯菌腈、10%苯醚甲环唑、50%异菌脲、32.5%苯甲嘧菌酯、12.5%腈菌唑、80%烯酰吗啉、50%咪鲜胺锰盐、25%溴菌·多菌灵,EC50分别为0.142 2、7.513 3、8.478 6、11.310 4、16.359 5、62.633 1、78.668 4、91.160 5μg/mL。其中50%咯菌腈EC50值显著低于其他7种药剂,毒力最强,抑制效果最好。贮藏期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贮藏45 d时,50%咯菌腈处理薯块发病率最低,为3.33%,防效最高,为90.63%,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10%苯醚甲环唑、50%异菌脲、32.5%苯甲·嘧菌酯和12.5%腈菌唑处理防效均在60%~80%间;贮藏90 d时,50%咯菌...  相似文献   

9.
新型水稻浸种剂对恶苗病及干尖线虫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浸渍法在室内测定了戊唑醇、氟啶胺、咯菌腈和杀螟丹及其混配剂对水稻恶苗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和对水稻干尖线虫的杀虫活性,并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结果表明:戊唑醇、氟啶胺、咯菌腈和杀螟丹抑制水稻恶苗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值分别为0.3097、0.3342、1.0068和2077.27μg/mL;杀灭线虫的LD50值分别为>2000、>2000、>2000和22.1177μg/mL。戊唑醇∶氟啶胺∶杀螟丹和戊唑醇∶咯菌腈∶杀螟丹按1∶2∶2的比例混配后对恶苗病菌的抑菌活性具增效作用,对干尖线虫的杀虫活性具相加作用。按此配比加工的12.5%戊唑醇·氟啶胺·杀螟丹WP和12.5%戊唑醇·咯菌腈·杀螟丹WP按1∶1000倍或1∶1200倍液浸种48 h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对水稻种子发芽和成苗安全。  相似文献   

10.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浸渍法在室内测定了戊唑醇、氟啶胺、咯菌腈和杀螟丹及其混配剂对水稻恶苗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和对水稻干尖线虫的杀虫活性,并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结果表明:戊唑醇、氟啶胺、咯菌腈和杀螟丹抑制水稻恶苗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值分别为0.3097、0.3342、1.0068和2077.27μg/mL;杀灭线虫的LD50值分别为>2000、>2000、>2000和22.1177μg/mL。戊唑醇∶氟啶胺∶杀螟丹和戊唑醇∶咯菌腈∶杀螟丹按1∶2∶2的比例混配后对恶苗病菌的抑菌活性具增效作用,对干尖线虫的杀虫活性具相加作用。按此配比加工的12.5%戊唑醇·氟啶胺·杀螟丹WP和12.5%戊唑醇·咯菌腈·杀螟丹WP按1∶1000倍或1∶1200倍液浸种48 h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对水稻种子发芽和成苗安全。  相似文献   

11.
选用不同化学杀菌剂原药和生防菌剂(株),采用生长速率法对人参菌核病原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比较不同药剂在不同浓度下对菌核形成数量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高效防治人参菌核病药剂。结果表明:化学药剂中氟环唑和咯菌腈的抑菌效果最好,其EC50和EC90值均<0.010 0 mg/L,其次为戊唑醇和氟啶胺,其EC50和EC90值均<0.100 0 mg/L。首次采用原药对16种药剂进行了抑菌效果和菌核形成抑制效果评价,能够真实地反映出药剂的实际水平,其中氟环唑和氟啶胺首次用于人参菌核病的防治研究。生防菌剂(株)中枯草芽孢杆菌(科诺)、复合内生芽孢杆菌(京青)抑菌效果最好,EC50较小,EC90分别为4.22×105,2.45×106 CFU/mL;其次为枯草芽孢杆菌(德强)、解淀粉芽孢杆菌FS6,EC50均<2.0×105 CFU/mL,EC90  相似文献   

12.
微黄青霉ZF1及其代谢产物对禾谷镰孢的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前期从土壤中筛选获得的1株具有生防效果的微黄青霉(Penicillium minioluteum)ZF1,进一步分析其对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菌效果,以及其培养滤液与化学药剂混配的抑菌能力和对玉米叶片、籽粒的侵染能力,明确该生防菌的开发利用价值,为防治禾谷镰孢引起的玉米茎腐病和穗腐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微黄青霉ZF1对禾谷镰孢的抑菌能力,微黄青霉ZF1培养滤液对禾谷镰孢的抑菌作用;通过玻璃纸法测定微黄青霉ZF1次生代谢产物对禾谷镰孢菌落生长的影响;比较咯菌腈、微黄青霉ZF1菌株培养滤液及咯菌腈和培养滤液混配3个处理对禾谷镰孢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分别在5叶期和乳熟期检测微黄青霉ZF1对玉米叶片和籽粒的侵染能力。【结果】微黄青霉ZF1能够明显抑制禾谷镰孢生长,抑制作用达到81.33%,抑菌面积为16.21 cm2;去玻璃纸PDA培养基上,ZF1菌株次生代谢产物对禾谷镰孢生长的抑制作用达到55.46%;菌株培养滤液稀释10、20、50和100倍后对禾谷镰孢菌抑制作用分别为81.04%、64.46%、22.67%和1.12%,但微黄青霉培养滤液对禾谷镰孢菌丝形态影响不明显;咯菌腈和微黄青霉菌培养滤液复配后对禾谷镰孢的抑制作用比二者单独使用有所增强,咯菌腈抑制禾谷镰孢菌丝生长的EC50和EC95值分别为0.0162和0.5287 μg·mL-1;10%微黄青霉菌培养滤液和0.5 μg·mL-1咯菌腈对禾谷镰孢的抑制率分别为86.45%和95.13%,二者复配后降低了对禾谷镰孢菌丝生长的EC50和EC95值,延长了作用时间,EC50和EC95值分别为0.0023和0.4011 μg·mL-1,培养4 d后咯菌腈抑菌作用丧失,而0.5 μg·mL-1咯菌腈与10%微黄青霉菌培养滤液复配后较0.5 μg·mL-1咯菌腈单独作用时间延长了10 d。接种微黄青霉至玉米叶片和受伤的玉米籽粒,仅在叶片表面和伤口处产生微寄生霉层。【结论】微黄青霉ZF1菌株及其培养滤液对禾谷镰孢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咯菌腈和培养滤液复配对禾谷镰孢的抑制作用优于单独使用咯菌腈的处理。研究结果可为微黄青霉菌的开发应用提供依据,为禾谷镰孢茎腐病和穗腐病的防治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由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稻瘟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严重威胁全球水稻生产。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EBI)咪鲜胺在中国被用于防治稻瘟病。本文研究稻瘟病菌对咪鲜胺的抗药性风险,旨在为该杀菌剂的科学使用及抗性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稻瘟病菌敏感菌株S-1菌碟接种于含有最低抑制浓度咪鲜胺的PDA平板上,抗药性驯化培养20 d,测定抗药性变异频率及突变体的适合度,包括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致病力以及在低温和高温条件下的生长特征。[结果]驯化培养获得30个抗药性突变体,突变频率为1%。所有突变体均属低抗水平,并且其抗药性可稳定遗传。咪鲜胺抗药性突变体对氟环唑、戊唑醇和己唑醇表现不完全交互抗性,而对嘧菌酯不存在交互抗性。对抗药性突变体进行适合度测定,发现40%的抗药性突变体的菌丝生长速率显著降低,而60%的抗药性突变体无显著变化;所有抗药性突变体分生孢子产量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抗药性突变体对15℃低温或30℃高温更加敏感,线性生长速率显著下降。接种离体大麦叶片,1/3的突变体完全丧失了致病力,其余2/3的抗药性突变体致病力也显著下降。[结论]稻瘟病菌对咪鲜胺的抗性风险属于低抗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高效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组合,缓解单一药剂对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产生的抗药性,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常见的14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病菌的毒力,筛选能增效的杀菌剂组合及配比。结果表明,戊唑醇、烯唑醇、苯醚甲环唑、氟硅唑、咪鲜胺、抑霉唑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EC50为0.106 6~0.905 9 mg/L,己唑醇、三唑醇、丙环唑、丙硫菌唑、吡唑醚菌酯的EC50为1.423 6~7.664 2 mg/L,以上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菌较敏感;恶霉灵、福美双、拌种灵的EC50分别是17.343 8、11.290 1、84.518 8 mg/L,抑菌活性较差。将筛选出的活性较高的抑霉唑与丙硫菌唑分别进行1∶0、0∶1、5∶1、3∶1、1∶1、1∶3、1∶5、1∶7(质量比)混配,其中1∶3、1∶5配比的联合毒力测定和评价结果表明这2种杀菌剂混配对抑制小麦赤霉病菌生长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分别为269.33和417.58。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水稻穗腐病在天津地区发生较重,成为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之一。本试验连续两年对天津地区水稻主产区穗腐病危害进行调查、病原菌分离鉴定,并采用生长速率抑制法测定病原菌对9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引起天津地区水稻穗腐病的病原菌为稻黑孢霉(Nigrospora oryzae)。药剂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95%咯菌腈和95.3%丙环唑对稻黑孢霉抑菌效果最好,2020年EC50值分别为0.2776、1.3102μg/mL,2021年EC50值分别为0.5171、2.0188μg/mL;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对两年菌株的抑制效果差异较大,对2020年菌株EC50值为8.0151μg/mL,对2021年菌株的EC50值为24.6704μg/mL。75%三环唑对该病原菌无抑制作用,生产上不推荐使用。本研究明确了天津地区水稻穗腐病的致病菌株并筛选了高效抑菌药剂,为生产中该病害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从我国芒果主产区分离获得的89株葡萄座腔菌对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以期为葡萄座腔菌引起的芒果病害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采自广西、海南、云南、四川、广东和福建芒果主产区的89株芒果葡萄座腔菌进行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测定,并利用DPS 9.01和SPSS 20分析供试菌株对3种药剂的敏感性及交互抗性。【结果】供试89株芒果葡萄座腔菌对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其中对咪鲜胺的EC50介于0.0048~38.5037 mg/L,平均值为2.8637 mg/L,最大EC50是最小EC50的8021.6倍;对苯醚甲环唑的EC50介于0.0147~8.8935 mg/L,平均值为1.1761 mg/L,最大EC50是最小EC50的605.0倍;对吡唑醚菌酯的EC50介于0.0195~145.0578 mg/L,平均值为8.1939 mg/L,最大EC50是最小EC50的7438.9倍。采自不同芒果产区的芒果葡萄座腔菌株对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其中采自广东的菌株对咪鲜胺和吡唑醚菌酯的平均EC50最大,分别为8.1127和15.7240 mg/L,采自四川的菌株对苯醚甲环唑的平均EC50最大,为1.6730 mg/L。不同属的芒果葡萄座腔菌菌株对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其中毛色二孢属(Lasiodiplodia)菌株对3种杀菌剂的平均EC50均高于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和新壳梭孢属(Neofusicoccum)菌株的平均EC50。【结论】采自我国不同芒果产区的89株芒果葡萄座腔菌菌株对苯醚甲环唑较敏感,咪鲜胺次之,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最低。供试芒果葡萄座腔菌对3种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可合理混合或交替施用。不同来源、不同属的芒果葡萄座腔菌对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存在差异,生产中应根据具体的区域及病原菌种类合理地科学施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筛选对芹菜叶斑病(病菌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具有良好防治作用的药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琼脂片法分别用14种杀菌剂对细极链格孢(A.tenuissima)菌丝和孢子萌发做室内毒力测定并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14种杀菌剂中对病原菌菌丝抑制效果最好的分别为3%甲霜恶霉灵、5%香芹酚、10%苯醚甲环唑、其EC50分别为10.8、19.9、26.2 μg/mL;对孢子萌发抑制效果最好的分别为3%甲霜恶霉灵、25%嘧菌酯、43%戊唑醇,其EC50分别为15.7、29.5、38.7 μg/mL。只有3%甲霜恶霉灵具有最佳的防治效果。防效最好的药剂为3%甲霜恶霉灵和5%香芹酚,其防效分别为96.3%和83.9%。【结论】3%甲霜恶霉灵最适用于田间芹菜叶斑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鱼腥草炭疽病病原菌种类,筛选出有效的防治药剂,为鱼腥草炭疽病大田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两河镇鱼腥草炭疽病病原菌进行分离,基于柯赫氏法则进行病原菌致病性测定,并对病原菌的ITS、GAPDH、TUB2、ACT和CAL基因序列进行扩增,结合多基因序列分析和形态学特征对病原菌进行种类鉴定,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和5种常用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从病叶样本中共分离获得6株菌株,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菌株YXC26进行形态特征和致病性测定。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菌株YXC26为鱼腥草炭疽病致病菌。结合菌株YXC26形态观察和多基因序列分析结果,确定菌株YXC26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菌株YXC26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显示,菌株YXC26菌丝生长的最适pH为6,最佳碳源为麦芽糖和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提取物和牛肉浸粉,菌丝致死温度为53℃处理10 min。5种供试杀菌剂中,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菌株YXC26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其抑制中浓度(EC50)为0.04 mg/L;其次为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其EC50为0.14 mg/L;62%嘧环·咯菌腈水分散粒剂的EC50为1.16 mg/L,抑制效果也较好;30%甲霜噁霉灵水剂和250 g/L嘧菌酯悬浮剂的EC50均超过30.00 mg/L,抑制效果较差。【结论】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两河镇鱼腥草炭疽病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和62%嘧环·咯菌腈水分散粒剂对鱼腥草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作为鱼腥草炭疽病田间防治的候选药剂。  相似文献   

19.
水稻恶苗病菌对咪鲜胺的抗性研究及治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江苏省水稻恶苗病菌对咪鲜胺已产生较严重的抗性,其抗性频率已达82.14%,大部分菌株抗性水平为中抗。在育苗移栽条件下,咪鲜胺常规浓度浸种已不能有效控制水稻恶苗病的发生。田间小区试验证明,氰烯菌酯等可作为治理恶苗病菌对咪鲜胺抗性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20.
从江苏、河北、上海等地采集的水稻恶苗病株上分离到抗、感多菌灵的稻恶苗病菌菌株中,选用7个抗性菌株和6个敏感菌均获得氯酸盐的硝酸盐利用缺陷突变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