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茶树菇多糖脱蛋白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传统的多糖提取方法、胰蛋白酶的"酶解-透析"作用及活性炭处理相结合去除茶树菇多糖提取液中的蛋白质。结果表明:蛋白质去除较完全,多糖的损失率较少,同时还可去除色素、果胶和核酸等杂质。  相似文献   

2.
朱洁平  李峰  沈业寿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9):11443-11444
[目的]得到最佳的去除亮菌菌索糖复合物蛋白的方法。[方法]分别用Sevag法、酶法、三氯乙酸脱法、酶法与Sevag法结合法去除亮菌菌索糖复合物蛋白,筛选最佳脱蛋白方法。[结果]酶法与Sevag法结合脱蛋白的效果好,这时蛋白质含量仅为0.18%;酶法的最佳的条件:酶用量为0.5%,温度为40℃,水浴时间为0.5h,pH为6。[结论]酶法与Sevag法结合法是较好的脱蛋白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阿胶多糖的分离提纯工艺及其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方法]针对阿胶多糖提取中蛋白质的干扰,通过对几种脱蛋白方法(TCA法、Sevage法、蛋白酶法)的比较,优选出阿胶多糖提取液的脱蛋白方法,并探讨阿胶多糖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结果]TCA法、Sevage法及蛋白酶法的脱蛋白率分别为78.94%、87.73%和29.97%,多糖保留率分别为73.96%、32.14%和72.57%。所得阿胶多糖对酪氨酸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浓度为1 mg/mL时,抑制率为24.42%。[结论]TCA法脱蛋白率较高、多糖损失率较低,筛选方法可有效去除阿胶粗多糖中的蛋白,所得阿胶多糖具有良好的抑制酪氨酸酶作用。  相似文献   

4.
褐蘑菇多糖脱蛋白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褐蘑菇多糖脱蛋白方法进行研究.以糖保留率和蛋白去除率为指标,对Sevag法、三氯乙酸法、氯化钠法、氯化钙法、盐酸法和木瓜蛋白酶法6种脱蛋白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酶法脱蛋白效果最好,Sevag法也能达到近似的脱蛋白效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Sevag法的最优条件为:样品:氯仿一正丁醇3:1,氯仿:正丁醇5:1,振荡20 min,添加试剂2次.  相似文献   

5.
草本刺嫩芽根多糖脱蛋白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正交试验探讨三氯乙酸S、evag、蛋白质等电点等方法去除草本刺嫩芽多糖中的蛋白质杂质。试验结果表明:草本刺嫩芽多糖脱蛋白的最佳条件为三氯乙酸浓度为9%,pH值为8,Sevag法次数为3次,其中1 g中含蛋白质为0.173%,最终多糖得率为12.85%。  相似文献   

6.
玉米须多糖sevag法脱蛋白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鸿立  杨晓红  李春华  董卫权  吴德恒  张正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517-15518,15521
[目的]优化玉米须多糖sevag法脱蛋白质的工艺条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研究脱蛋白质工艺。4因素为正丁醇与氯仿体积比、多糖样液与sevag试剂体积比、振荡时间和脱蛋白次数。[结果]最优脱蛋白工艺为氯仿与正丁醇比5∶1,样液与试剂比2∶1,振荡时间8min,脱蛋白次数4次。[结论]在最佳脱蛋白条件下,蛋白脱除率为64.2%,多糖损失率为34.3%,多糖纯度由11.5%提高为32.3%。  相似文献   

7.
沙棘多糖脱蛋白工艺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物多糖纯化过程中脱蛋白是较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为了提高多糖纯化效率,对沙棘多糖脱蛋白的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先选取了3种不同方法脱蛋白,即三氯乙酸法(TCA法)、沙维积法(Sevag法)、酶法与Sevag法联用,通过比较不同方法处理后的蛋白含量及多糖含量来确定最佳的脱蛋白方法。结果表明,对于三氯乙酸法而言,5%的三氯乙酸脱蛋白效率最高且多糖损失最小;对于Sevag法,反复处理5次脱蛋白效率相对较高且多糖损失率较小;对于酶法与Sevag法联用,酶法+Sevag法2次进行脱蛋白效果最好。并且3种方法相比,酶法与Sevag法联用脱蛋白效率相对最高,且多糖损失率最小。因此进一步设计正交试验来确定木瓜蛋白酶法脱蛋白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法脱蛋白的最佳条件是酶加量5 mg/mL,酶解温度60℃,pH6,且此条件下的蛋白清除率为73.58%。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黑糯玉米多糖的提取及两种脱蛋白分离工艺的比较。采用热水浸提、醇沉法提取黑糯玉米多糖,用两种改进的方法(氯仿-正丁醇法和三氯乙酸-正丁醇法)脱除蛋白质,以脱蛋白率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L9(3^4)确定最佳脱蛋白分离工艺后,对比两种方法的最佳组合粗多糖得率及510nm处吸光值的差异。结果表明:三氯乙酸-正丁醇法比氯仿-正丁醇法的脱蛋白效果好,最佳水平脱蛋白率为70.69%,多糖得率仅为67.87%;氯仿-正丁醇法最佳水平脱蛋白率为51.39%,多糖得率为80.31%。本文建立的优化工艺可为黑糯玉米多糖的分离制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桦褐孔菌胞外多糖脱蛋白工艺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蛋白质脱除率和多糖损失率为指标,比较研究了Sevag法、三氯乙酸法和酶法对桦褐孔菌胞外多糖的脱蛋白工艺。结果表明:三氯乙酸法脱蛋白效果最佳,其优化工艺为三氯乙酸浓度0.5mol/L,加入量15%,振荡时间20min,静止时间40min,蛋白质脱除率为68.5%,多糖损失率为2.45%。  相似文献   

10.
苦瓜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研究了苦瓜多糖的提取工艺。选取料水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乙醇沉淀浓度等4项考察因素,采用正交实验对苦瓜中多糖进行了提取条件优化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料水比1:20,浸提温度100℃,浸提时间1h,乙醇沉淀浓度85%为最佳提取条件;苦瓜多糖粗品的提取率为鲜苦瓜的3.02%,其中多糖含量为28.6%。  相似文献   

11.
郭育东  马崇坚  单斌  梁瑞仪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501-6502,6624
以乙醇为溶剂回流提取苦瓜总黄酮,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研究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等对苦瓜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苦瓜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80%,提取时间2h,提取温度70℃,料液比1∶12,该条件下总黄酮的提取率可达1.51%。  相似文献   

12.
银川地区苦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品种选择、播种育苗、整地施肥、合理密植、水肥管理、整枝拉蔓、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银川地区苦瓜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春、秋两季苦瓜白化苗生长发育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早熟纯系品种ZS10-7种子1 000粒,分别在2016年春、秋两季各播种500粒,对出现的白化苗进行跟踪调查。[结果]秋季苦瓜白化苗较春季苦瓜白化苗生长发育要快一些,总体的性状尺寸相差无几。[结论]苦瓜白化苗实际存活时间不超过30 d,一旦发现有白化苗可直接拔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最佳苦瓜黄酮吸附剂,并对其动态吸附性能进行考察。[方法]选择AB-8、DM-130和WX-I 3种大孔吸附树脂,分别测定其对苦瓜中黄酮的吸附率和解吸率。[结果]AB-8树脂对苦瓜黄酮有较好的吸附和解吸效果。纯化后,苦瓜黄酮含量达28.1%,洗脱率达84.5%。光谱分析发现,苦瓜黄酮主要为黄酮甙类。[结论]AB-8大孔树脂适合苦瓜黄酮的分离提纯。  相似文献   

15.
以新鲜苦瓜果肉为材料,用沉淀和层析技术方法制备得到纯化苦瓜蛋白,SDS-PAGE电泳显示为单一条带。用不同浓度的纯化苦瓜蛋白对豆类种子(绿豆、红豆、黄豆)、谷类种子(小麦、玉米、水稻)进行抑制试验,结果表明:纯化苦瓜蛋白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随其浓度的升高,种子淀粉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升高。纯化苦瓜蛋白浓度为2.5 mg/mL时对各种子生化指标的影响最大。提示纯化苦瓜蛋白是有效的抑制剂药用成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苦瓜品种果肉中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差异。[方法]选用14个代表性的苦瓜品种,分析其果肉中的游离态和结合态总酚含量及其单体酚类的组成,采用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Ferric reducing/antioxidant power)、DPPH (1,1-二苯基-2-苦基苯肼自由基,1,1-diphenyl-2-picrylhydrazy)和ABTS+·(2, 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 2, 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phonic acid di-ammonium salt)自由基法测定其抗氧化能力差异,同时分析其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关系。[结果]14 个不同苦瓜品种的游离态酚、结合态酚和总酚含量分别介于157.58~382.92、6.46~54和175.27~413.79 mg GAE/100 g DW,变异系数分别为23.50%、61.04%和21.58%,游离态酚含量占总酚含量的91.34%,结合态酚含量仅占总含量的8.66%;14 个品种的总黄酮含量介于8.97~18.22 mg CE/100 g DW,变异系数为22.80%;苦瓜中主要单体酚类物质香草醛酸、表儿茶素和芦丁含量亦存在显著的品种间差异,品种间的变幅分别为1.83~9.29、35.17~114.52 和0.91~4.53mg/100 g DW,变异系数分别为43.85%、26.97%、33.09%。FRAP抗氧化能力为 272.16~713.32 mg TE/100 g DW,变异系数为 27.67%;DPPH 清除能力的 IC50值为 11.43~34.14 mg GAE/100 g DW,变异系数为35.10%;ABTS+·清除能力的 IC50值为 21.57~119.71 mg GAE/100 g DW,变异系数为 63.75%。总酚含量与 FRAP 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DPPH和ABTS+·清除能力的IC50值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14个不同苦瓜品种的游离态酚、结合态酚和总酚含量分别介于 157.58~382.92、6.46~54 和175.27~413.79 mg GAE/100 g DW,变异系数分别为23.50%、61.04%和21.58%,游离态酚含量占总酚含量的 91.34%,结合态酚含量仅占总含量的 8.66%;14个品种的总黄酮含量介于8.97~18.22 mgCE/100 g DW,变异系数为22.80%;苦瓜中主要单体酚类物质香草醛酸、表儿茶素和芦丁含量亦存在显著的品种间差异,品种间的变幅分别为1.83~9.29、35.17~114.52和0.91~4.53 mg/100 g DW,变异系数分别为43.85%、26.97%、33.09%。FRAP抗氧化能力为272.16~713.32 mg TE/100g DW,变异系数为27.67%;DPPH清除能力的IC50值为11.43~34.14 mg GAE/100 g DW,变异系数为35.10%;ABTS+·清除能力的IC50值为21.57~119.71 mg GAE/100 g DW,变异系数为63.75%。总酚含量与FRAP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DPPH和ABTS+·清除能力的IC50值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7.
CPPU对苦瓜果实生长的影响及其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熟苦瓜品种蓝山大白为度材,用CPPU10mg.L^-1,20mg.L^-1,50mg.L^-1和100mg.L^-1在开花当天和花前3天,花前1天以及花后3天,花后1天处理苦瓜子房,研究了对苦瓜果实生长、膨大和产量形成以及营养品质的影响。同时,对CPPU促进苦瓜果实生长和膨大的机理作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0mg.L^-1、20mg.L^-1和50mg.L^-1和CPPU在开花前、后1天和开花  相似文献   

18.
苦瓜是药食两用的特色蔬菜,具有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病毒、抑菌等多种生物活性。综述了苦瓜不同组织部位溶剂提取物对消化,呼吸等生理系统中主要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归纳其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机制,包括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肿瘤细胞转移、破坏肿瘤细胞能量平衡,耐药逆转作用等曰梳理了目前从苦瓜中分离鉴定的具有抑制肿瘤细胞活性的主要化学物质,包括三萜类化合物、苦瓜素,核糖体失活蛋白(RIPs),亚麻酸,核糖核酸酶和血凝集素等;此外,总结了过量食用苦瓜存在的安全风险及相应的改进修饰手段,提出了今后研究苦瓜抗肿瘤作用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不同激素组合对苦瓜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激素处理对苦瓜不定芽诱导的影响。[方法]在3因素4水平正交设计的组织培养中,将苦瓜无菌实生苗长度为1 cm左右的顶芽或带芽茎段分别接种于不同激素组合的MS+蔗糖30 g/L+琼脂5.5 g/L的培养基中,研究细胞分裂素(BA、KT、ZT)和不同生长素(NAA、IBA、2,4-D、IAA)组合对苦瓜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结果]不同激素组合及浓度对不定芽诱导均有很大影响。在BA-Auxin组合的各处理中,不定芽再生率和不定芽平均高度均最高,分别为41.92%、1.5 cm,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BA和IBA组合效果最好,苦瓜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2 mg/LBA+0.01 mg/LIBA。[结论]该研究为建立优良品种高效、实用的离体再生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苦瓜叶进行了提取分离,找出苦瓜叶中的抗黄足黑守瓜取食成分,阐明苦瓜叶抗虫机理。[方法]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分别对苦瓜叶进行提取、浓缩,得到3种有机溶剂提取物,对黄足黑守瓜进行了选择性与非选择性生物测定。[结果]3种提取物都随浓度的增加,选择性拒食作用与非选择性拒食作用增强,氯仿提取物对黄足黑守瓜的拒食作用最强,在处理浓度为8mg/ml,48h后其选择性拒食率与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100%和96.47%。进一步用100~200目硅胶柱层析法对氯仿提取物进行纽分分离,并进行生物测定,发现各组分对黄足黑守瓜的拒食作用差别很大,4组分、9组分显示出非常好的拒食作用,其拒食率在处理24和48h后均达100%。[结论]苦瓜叶中含有对黄足黑守瓜具有忌避作用的次生代谢物质,从而起到忌避其成虫前来取食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