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自然感染贾第虫的比格犬进行粪检调查 ,结果表明犬贾第虫包囊排出呈间歇性 ,其间歇期为 7~ 8d ,排囊后 1 2~ 1 4d达到排囊高峰期 ,峰期持续 2~ 3d,排囊持续时间为 2 5~ 2 7d。用 2只幼犬进行免疫抑制接种犬贾第虫 ,接种后第 7天出现排包囊 ,排囊后 6~ 7d达到排囊高峰期 ,峰期持续 4~ 5d。受染动物出现腹泻 ,体重减轻  相似文献   

2.
犬贾第虫包囊排出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自然感染贾第虫的比格犬进行粪检调查,结果表明犬贾第虫包囊排出呈间歇性,其间歇期为7~8d,排囊后12~14d达到排囊高峰期,峰期持续2~3d,排囊持续时间为25~27d。用2只幼犬进行免疫抑制接种犬贾第虫,接种后第7d出现排包囊,排囊后6~7d达到排囊高峰期,高峰期持续4~5d。受染动物出现腹泻,体重减轻。  相似文献   

3.
构建重组减毒沙门菌SL7207/p VAX1-CWP2-S,对其免疫效果进行检测。酶切连接法构建重组质粒p VAX1-CWP2-S,以电击转染的方式转入减毒沙门菌SL7207。体外连续培养检测重组减毒沙门菌SL7207/p VAX1-CWP2-S对质粒p VAX1-CWP2-S的携带稳定性;以重组减毒沙门菌SL7207/p VAX1作为对照,经口服喂饲的方式免疫清洁级雌性BALB/c小鼠,8周后处死,检测各组试验鼠血清中和小肠灌洗液中特异性Ig G和SIg A的水平。结果是重组减毒沙门菌SL7207/p VAX1-CWP2-S连续培养168 h后,质粒携带率为90%;口服免疫小鼠8周后,与对照组相比,重组减毒沙门菌SL7207/p VAX1-CWP2-S免疫组血清特异性Ig G抗体增高约4.4倍,小肠灌洗液中特异性SIg A抗体增高约6.67倍。表明重组CWP2-S减毒沙门菌株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4.
从吉林省某犬繁育中心自然感染的比格犬中分离到一株贾第虫,经鉴定其为贾第虫属蓝氏贾第虫种犬贾第虫亚种,本研究提供了一套简便可行的犬贾第虫包囊的分离的分离纯化方法,将有利于对该病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观察犬贾第虫(Giardia canis)滋养体体外诱导成囊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本实验采用TYI-S-33培养基体外纯培养G.canis滋养体,通过改良的TYI-S-33培养基诱导成囊,在0 h、24 h、48 h和72 h对虫体进行观察。结果显示:24 h后虫体开始变圆;48 h后可以观察到虫体鞭毛和吸盘消失,虫体表面出现囊膜分泌型小体,少量虫体被包囊壁包裹;72 h后成囊率最高可达50%。本研究为G.canis成囊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用犬贾第虫滋养体感染试验幼犬后进行粪便检查,结果表明,滋养体可以感染试验幼犬,且包囊排出规律呈间歇性,其间歇期为7~8 d,第3天开始排出包囊,排囊后第10天达到高峰期,高峰期持续3~4 d,在间歇期持续排出少量包囊。感染试验犬有腹泻,厌食,体重减轻等症状。  相似文献   

7.
犬贾第虫病的诊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8.
犬贾第虫dsRNA病毒的鉴定及特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分离到的6株犬贾第虫(Giardia cnais)包囊进行核酸分析,在其中1株犬贾第虫核酸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上观察到1条长度约7.0kb的片段。经鉴定,该核酸不能被DNA酶(100mg/L)降解,对质量浓度低的RNA酶(0.1mg/L)不敏感,但可被质量浓度高的RNA酶(10mg/L)降解。纯化包囊经流氮冻融后,磷钨酸负染,电镜观察发现有球形、直径约为33nm的病毒样粒子存在,包囊超薄切片在胞质中也观察到该病毒样粒子存在。RNA依赖RNA聚合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病毒具有RNA依赖RNA聚合酶的活性。犬贾第虫dsRNA病毒核经RT-PCR扩增后得到1条预计扩增大小的片段,将其回收后连接到pMD18-T载体上进行克隆并测序,所得序列仅与蓝氏贾第虫病毒具有较高同源性。  相似文献   

9.
用犬贾第虫包囊人工感染幼犬后排虫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大量犬贾第虫包囊人工感染幼犬后进行粪便检测,结果表明其排虫呈周期性,接虫后第8天检测到贾第虫包囊。接虫后第18天出现第一个排虫高峰,高峰期持续1~2 d。高峰期过后2~3 d再次出现一个高峰期,但高峰期持续的时间都不超过2 d。  相似文献   

10.
兔贾第虫病     
<正>贾第虫病是全世界危害人类健康的10种主要寄生虫病之一,且贾第虫可在人和多种动物间传播,国际上已将贾第虫病列入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1]。贾第虫又称小肠贾第虫(G.intestinalis)或十二指肠贾第虫(G.duodenalis),是全球分布的脊椎动物普遍存在的肠道原虫,主要引起以腹泻为主的肠道疾病,寄生于人及某些哺乳动物的小肠内,以十二指肠为多见。该虫主要通过食物或饮水传播,可引起动物腹泻,也是人类腹泻的常见病原。它也是一种机会致病性原虫,在艾滋病病人中  相似文献   

11.
新疆乌鲁木齐动物园从某地区引进一批猕猴,在隔离检疫初期多数猕猴出现以突发性水样腹泻,排出黏液性血便,食欲下降甚至废绝为特征的疾病。经抗菌药治疗无效,部分猕猴死亡。根据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诊断为贾第虫病。  相似文献   

12.
犬贾第虫病是由犬贾第虫(Giarida canis)寄生于犬的肠道而引起的一种寄生性原虫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在欧美许多国家曾多次暴发流行,但在我国极少报道。  相似文献   

13.
犬贾第虫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犬贾第虫病李秉鸿区兽医研究所530001贾第虫病(Ganinesiardiasis)是由寄生于肠内的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lamblia)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寄生虫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在欧美的许多国家曾多次发生暴发流行,在我国流行地...  相似文献   

14.
贾第虫是一类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的寄生虫,包括7个虫种。其中的十二指肠贾第虫(Giardia duodenalis)是一种重要的肠道寄生虫,能感染人和大多数哺乳动物,可引起腹泻、营养不良和体重减轻等症状。分子分型工具的发展促进了贾第虫检测、基因分型和溯源的发展,大大改变了人们对贾第虫人兽共患潜力的理解。利用分子分型工具可将十二指肠贾第虫分为8种集聚体(A~H),8种集聚体的宿主范围都存在差异,其中,集聚体A和B是人兽共患型。牛是十二指肠贾第虫的重要宿主,但目前对牛十二指肠贾第虫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认识不够,其公共卫生意义也一直被忽视。本文汇总了国内牛十二指肠贾第虫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结果发现,我国牛十二指肠贾第虫的感染是普遍存在的,其中,集聚体E为优势集聚体,集聚体A和B呈散发流行。近年来,一些国家出现了集聚体E感染人的报道,同时,集聚体A在牛中的感染率有上升的迹象,牛十二指肠贾第虫的人兽共患潜力正在逐步得到认识。  相似文献   

15.
贾第虫病是由蓝氏贾第虫(Giardia lambia)引起,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本文对一例猫贾第虫病的发病情况、实验室诊断、综合防治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16.
蓝氏贾第虫(Giardia lamblia)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可引起人和多种哺乳动物的腹泻。近年来人们对其致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包括贾第虫结构蛋白(贾第素)和排泄分泌物,表面抗原变异以及贾第虫对小肠的影响等,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蓝氏贾第鞭毛虫,属人兽共患的寄生性原虫.通常寄生于小肠、胆囊,主要寄生在十二指肠,可引起腹痛、腹泻和吸收不良等症状,引起贾第鞭毛虫病.本园从内地某地区引进一批猕猴,均为成年,在隔离检疫初期多数猕猴患有此病.关于猕猴患有贾第鞭毛虫病的报道还不多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源蓝氏贾第虫病毒基因组全长cDNA克隆及序列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中国人源蓝氏贾第虫北京株(BEIJ88/BTMR1/1)体外纯培养的电镜负染和超薄切片观察到蓝氏贾第虫病毒粒子。该病毒位于感染早期贾第虫的细胞质中,感染晚期的细胞核中。根据国外发表的蓝氏贾第虫病毒序列设计了6对互相重叠的引物。用这6对引物对从中国人源蓝氏贾第虫北京株发现的蓝氏贾第虫病毒基因组进行RT—PcR,将产物连接到pMD18-T载体中并转化入DH5a感受态菌,送上海生工测序,通过BLAST对Gen-Bank进行同源性搜索。结果 测得我国人源蓝氏贾第虫病毒基目组全长为6273bp,与国外报道的蓝氏贾第虫病毒序列同源性为95%,编码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0%。  相似文献   

19.
犬贾第虫在犬的感染率较高,但国内临床确诊较少。笔者记录了2004年11月份2只西伯利亚雪橇犬经检查确诊为贾第虫感染,后经治疗痊愈的病例,并对犬贾第虫病的诊断、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为了鉴定犬源贾第虫佛山分离株的基因型,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贾第虫β-贾第素(bg)基因序列(X85958),设计2对引物GF1/GR、GF2/GR,采用套式PCR方法从贾第虫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目的片段;将扩增产物纯化并连接到质粒载体pMD18-T,克隆转入感受态细胞JM109,挑选阳性克隆测序,然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犬源贾第虫bg序列长为384 bp,与预期目的片段一致;分子进化树表明该犬源贾第虫分离株为蓝氏贾第虫D型。该基因型在我国为首次报道,为贾第虫的分子鉴定以及分子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