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池塘鱼菜共生养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池塘的水体中养鱼,在养殖水体的表面种植水生蔬菜的技术就是鱼菜共生养殖技术。这是一种可持续循环型零排放的低碳生产模式,更是有效解决农业生态危机的有效方法。文章对几种水生蔬菜的池塘鱼菜共生养殖技术进行了简介,以供生产实际参考。  相似文献   

2.
鱼菜共生技术在城市家庭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水培技术是结合水产养殖和水培种植蔬菜特点的一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循环的生产模式,符合低碳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规律。通过综述鱼菜共生技术即生态水培技术的原理、作用机理和类型,进一步阐述了其在城市家庭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正通过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一种被称为"池塘鱼菜共生技术"的循环农业,成为庆阳市今年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新亮点。池塘鱼菜共生技术是一种生态型可持续发展农业新技术,在不改变或基本不改变水产养殖原有模式的情况下,利用一些适合在水中生长的植物,通过适宜的浮床,在水产养殖池塘上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鱼菜直接共生型模式对叶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选用了生菜、甘蓝、叶甜菜、苦苣、菜心5种叶菜,采用浮板种植,进行鱼菜直接共生型模式试验研究.每种叶菜3次重复,每个重复用100棵幼苗,测定5种叶菜生长、产量和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生菜的综合指标均优于其他4种叶菜.在这5种叶菜中,最适合鱼菜直接共生型模式的叶菜种类为生菜,可用于鱼菜直接共生型高效生产模式,并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阳台型鱼菜共生装置对不同种类叶菜类蔬菜生长的影响,寻求更高效协调的养殖与种植相结合的生产模式,以满足家庭对绿色有机蔬菜的需求和探索新的水循环种植模式,以油菜与油麦菜为供试品种,以阳台型鱼菜共生装置养殖鱼水作为营养液,研究其对叶菜类蔬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该装置油菜与油麦菜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鲜干重较对照显著提高,其中油菜在株高、叶绿素含量及根系生长方面增加量均最高。这说明叶菜在鱼菜共生装置中生长状况良好,特别是油菜的栽培效果最好,该装置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庆元县大力推广稻耳轮作、秸秆还田、冬闲田绿肥种植、稻鱼与稻螺共生种养模式、猪—沼—果(菜)三位一体生态循环模式等多种轮作技术与生态循环种养模式,以期促进庆元县农业实现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提倡循环农业和生态养殖的大环境下,以鱼菜共生循环种养模式生产蔬菜和养殖鱼类是一种绿色环保、环 境友好的农业生产方式。本项目以鱼菜共生循环种养模式,结合EM 菌的运用,维持鱼菜共生系统的生态平衡、增强系 统中养殖鱼类的免疫力、控制系统循环水水质变化。在种植方面,通过添加EM 菌增加作物产量、防治作物病虫害发 生,并利用EM 菌加快有机液肥的分解,为作物补充营养元素。  相似文献   

8.
稻作系统对淡水养殖池塘富营养化的修复效应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鱼共生系统作为我国首个被列入联合国农业组织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国际上有着显著的地位。这是因为稻鱼共生系统对于提高水稻产量、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等多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浙江省青田县是我国长三角地区有名的农业示范区,保留了原始的稻鱼共生系统,因此,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稻鱼共生系统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试点地区。该地区依靠稻鱼共生系统进行农业生产,稻鱼共生系统对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平衡的能力,因而对于修复淡水养殖池塘富营养化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长三角区域稻作系统对淡水养殖池塘富营养化的修复效应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养殖密度的不断增加,池塘富营养化成为制约水产养殖的一个瓶颈重庆市推广的池塘鱼菜共生养殖技术,有效地缓解池塘富营养化的问题。池塘鱼菜共生技术简单,操作方便,其传达的理念对我国水产养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本期《特别关注》栏目向广大渔业养殖户介绍这一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东海县青湖镇青西庄园无公害综合养殖合作社,自2001年以来以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为中心,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目的,探讨无公害综合养殖技术,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销往市场,实现生态平衡养殖技术,保护生态环境,较常规种植667m2增效1 020元。综合养殖关键是鱼无公害养殖生产技术,与环境、水质、种质、饲料、鱼药等相配套。  相似文献   

11.
以尼罗罗非鱼为研究对象,采用鱼-菜共生养殖技术对6口池塘(A组:试验组,3口池塘;B组:对照组,3口池塘)罗非鱼生长性能、水质影响和养殖效益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196 d养殖周期内,鱼-菜共生模式(A组)下罗非鱼的生长速度、成活率、肥满度分别显著提高18.9%、13.3%和37.0%(P<0.05),饲料系数降低10.6%(P<0.05);在水质改良方面,试验组COD、浊度、亚硝酸盐、总氨氮及溶解性正磷酸盐的含量与对照组(B组)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A组池塘浮游植物密度和浮游动物密度均显著低于B组(P<0.05),但浮游动物生物量显著高于B组(P<0.05).同时,A组浮游植物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显著高于对照池塘(P<0.05).表明鱼-菜共生养殖技术,具有提高罗非鱼生长性能、提高养殖池塘浮游生物多样性、改善养殖水质、降低水体污染和增产增值等优点,不失为一种生态健康高效的精准池塘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2.
正吉林省稻田综合种养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实践,已发展到40余万亩,主要包括稻田养蟹、养鸭、养鱼等模式。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充分利用生物共生原理,符合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发展要求,是生产绿色、有机水稻的重要措施之一。水稻增产增收效果好。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将种稻和养殖蟹(鱼)结合起来,把两个生产场所重叠在一起,充分发挥水稻和养殖蟹(鱼)共生互利的作用,达到"一水两用、一地多收"的效果。稻田养殖蟹(鱼)后,不仅可每亩收获20公斤左右水产品,水产品增收300~1500元,还能促进水稻增产,较水稻单作增产7%~10%,实现了  相似文献   

13.
利用废塑料膜、废塑料泡沫、废粮食养殖贮粮害虫(黄粉虫和印度谷螟等虫子),用虫子养鱼,鱼肥料供菜生长,这种新型生态种养技术可实现生物降解废塑料。麦秆做成浮排在水中种菜,达到"虫-鱼-菜"共养共生,既能解决废弃农膜、泡沫和麦秆的再利用,又能为农民增加收益,是一举多得造福人民的大好事。笔者经过试验与调研示范区,探索出一种新型的"虫-鱼-菜"生态种植养殖方法,供农业园区示范和水产养殖与水生蔬菜种植户们借鉴。  相似文献   

14.
工厂化养殖是未来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养殖模式.在工厂化车间养殖条件下,共放养驼背鲈60 000尾、波纹唇鱼2 600尾,进行名贵海水鱼类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驼背鲈养殖成活率30.8%,波纹唇鱼养殖成活率81.9%.试验证实工厂化车间养殖系统可以用于名贵海水鱼类驼背鲈和渡纹唇鱼的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15.
文章总结了福建省政和县莲鱼共生生态养殖现状,通过建立莲鱼共生生态养殖技术模式,减少了福寿螺发生,提高莲子产量,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6.
鱼菜共生系统是把水产养殖和蔬菜栽培两种不同的技术结合在一起,通过合理、巧妙地设计达到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和谐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系统.鱼菜共生系统具有节约资源、低碳环保、输入少产出高的优势,是达到渔业生产、蔬菜生产经济生态效益平衡的一种有效手段.智能化鱼菜共生系统包括鱼类养殖、蔬菜栽培、综合环境测控3个部分,其中综合环境测控部分是实现智能化的关键.对当前鱼菜共生系统中鱼类、蔬菜、环境测控的技术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对今后鱼菜共生生产模式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与生产力发展,绿色和环保成为时代的新方向,人们越来越重视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和肥料使用过度等问题.近年来,共生养殖逐渐成为热点.本研究克服稻蛙共生养殖、菜蛙共生养殖技术的短板,结合生存绿色蔬菜的理念和综合利用土地资源养殖蛙技术,缩短蛙的饲养期限,减小蛙的死亡率,减少物质投入,为提高食品品质、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水产养殖造成的水污染问题日渐受到关注.鱼菜共生系统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鱼类养殖及蔬菜生长过程中出现的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问题,实现对水资源的净化再利用.影响鱼菜共生系统中水质净化效果的因素众多,本试验在现有的叶菜生产温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循环式鱼菜共生系统,研究了蔬菜种类、栽培基质对鱼菜共生系统中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优化现有的稻鱼共生结构,探寻解决稻鱼共生模式现存问题的方法,对稻鱼共生中的物质循环及生态效益进行研究。采用理化因子测定及数据分析法,测定了稻田土壤理化因子变化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分析稻鱼共生中的物质循环。使用采样测定法及生化指标对比法测定了稻鱼共生对双极水稻群体及本地鲫鱼产量的影响。最后分析稻鱼共生的生态效益,对稻鱼共生中的物质循环及生态效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稻鱼共生模式能有效提高水稻种植区域的物质循环速率,有助于提高水稻种植的生态效益,应用优化后续的种养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经济产值。  相似文献   

20.
正安徽省肥东县地处江淮丘陵,皖中腹地,境内水系交织发达,具备发展稻虾共作模式的基础条件,2017年全县发展稻虾共育达2万亩,提高了稻米和龙虾的产量品质,获得了较高的受益。稻虾共作模式是一种将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有机结合的农业生产模式,通过一些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在水稻田放养小龙虾,促进水稻更茁壮的成长,实现水稻小龙虾共生,达到龙虾除草、虾粪肥田等功效,实现绿色农业生产,提高种植、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