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2011年检测3批病例,分别来自泰安新泰的110日龄麻鸡、济宁泗水的90日龄麻鸡和济南20日龄蛋雏鸡。病鸡均表现消瘦、精神萎靡、嗜睡、鸡冠稍苍白或发绀等,死亡率分别为20%、12%和18%。剖检,3批病鸡均可见肝脏、脾脏及肾脏严重肿大,胸腺、肌肉、腺胃等组织器官出血。新泰病鸡肝脏和肺脏表面有明显的白色肿瘤结节。血液涂片与骨髓涂片观察发现大量红细胞转变为体积较大,胞质丰富蓝染,胞核大呈圆形、核内有很纤细的染色质、核周围有空泡的成红细胞,以晚幼成红细胞为主;组织学检查发现,在所有组织脏器血管及间质内均可观察到大量聚集的与血涂片中形态相一致的成红细胞,并且可观察到核分裂相,但未见淋巴细胞聚集。通过血液学和组织学观察不仅排除马立克氏病和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而且排除中毒及代谢性疾病的可能。以肝脏组织DNA为模板,在3批病鸡中利用PCR检测均扩增出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gp85基因924bp的特异性片段,而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A)、B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B)阴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表明,发病鸡肺脏和脾脏等含血量丰富的组织内发现组织细胞及成红细胞胞质呈ALV-J抗原阳性。根据以上检测结果确定此3批患有成红细胞白血病病鸡均由ALV-J感染引起。ALV-J引起单纯鸡成红细胞白血病在国内为首次发现。ALV-J在我国鸡群中的多潜能致瘤机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我国蛋鸡J亚型白血病病毒(ALV-J)株来源及其遗传进化关系,本研究对2009年从我国6个省区蛋鸡场分离到的19株ALV-J的gp85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并与11个ALV-J参考株gp85基因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9个ALV-J分离株的gp85基因长度为894bp~924 bp不等,分别编码298~308个氨基酸;各病毒株间gp85推导氨基酸的同源性为71.3%~100%.遗传进化分析表明,目前我国蛋鸡ALV-J分离株来源复杂,其中13个分离株与英国原型株HPRS-103、国内麻黄肉鸡株SCAU-0901亲缘关系较近;3个分离株与美国株ADOL-7501及国内白羽肉鸡株HN0001处在同一大的分支;而另外3个分离株则各自形成独立的分支,表明其gp85基因发生了较大变异.本研究表明,19个分离株与国内早期肉鸡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远,提示我国当前蛋鸡ALV-J株可能并非源自国内早期肉鸡ALV-J株,其来源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家禽血管瘤的发生与防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几年来,与J亚群白血病病毒相关的禽白血病在我国禽群中广泛流行,其中,与禽白血病J亚群病毒(ALV-J)密切相关的血管瘤性疾病在我国蛋鸡群中呈蔓延趋势.本文就血管瘤的病原及发病机理、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防制的相关知识作一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禽白血病病毒在商品蛋鸡中的流行情况,试验采用病理剖检、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以及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等方法对送检的疑似禽白血病病毒感染的商品蛋鸡进行了病毒分离与鉴定,并对分离株的致瘤相关基因gp85基因进行测序,与国内外各亚群禽白血病病毒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分离、鉴定到1株J亚群血管瘤禽白血病病毒,命名为FJ0610;分离株gp85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11.5%~94.5%之间,其中与血管瘤禽白血病毒株ZH-08株同源性最高,而与E亚群毒株同源性最低;基于gp85核苷酸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FJ0610株的gp85序列与ZH-08株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线粒体相关基因精氨酸酶2(arginase-2,ARG2)在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J subgroup leukosis virus, ALV-J)感染中的作用,试验采用qRT-PCR方法分别检测感染ALV-J后试验组鸡不同器官和DF-1细胞中ARG2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ARG2基因和ALV-J感染之间是否有联系;设计ARG2基因的过表达载体(过表达ARG2组)和干扰片段(干扰ARG2组)转染DF-1细胞,并以pcDNA3.1或Si-NC为对照,采用qRT-PCR方法检测ARG2基因的过表达和干扰效率;采用qRT-PCR、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过表达或干扰ARG2基因后感染ALV-J的DF-1细胞中gp85基因及Env蛋白表达情况,从而综合分析ARG2基因对ALV-J复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鸡的脾脏、法氏囊中ARG2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而肾脏中ARG2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同时在体外试验中,ARG2基因在感染后第6,12小时时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或P<0.05),而...  相似文献   

6.
血管瘤相关禽白血病病毒CD08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病理剖检、接种DF-1细胞、ELISA抗原检测以及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方法,从湖南常德某集约化养殖场的疑似禽白血病感染的蛋鸡中分离到1株血管瘤相关B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B),命名为CD08.利用特异引物对分离株进行PCR检测和gp85扩增,将测序得到的gp85序列与国内外各亚群禽白血病病毒相同区域序列进行相似性分析,发现其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在44.3%~92.9%之间,其中与属于ALV-B的MAV-2株相似性最高,而与美国ALV-J ADOL-7501株相似性最低.基于gp85核苷酸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CD08株的gp85序列与MAV-2株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地方品种鸡禽白血病病毒(ALV)感染情况,本试验用从广西某养殖公司地方品种鸡采集的血浆样品接种DF-1细胞进行ALV的培养分离,然后用ALV-p27抗原检测试剂盒对其细胞培养上清进行ELISA检测,并进一步对细胞培养物进行病毒亚群的PCR鉴定和病毒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从鸡血浆样品中获得一株ALV,分离毒株经分子鉴定及测序分析确定其为J亚群(ALV-J),命名为GX22YL01;通过对毒株GX22YL01的全病毒基因组与参考毒株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发现其与课题组建立的ALV-J分类方法“Pilot tree”中的参考株GX14HG04相似性最高,且同处于Clade 1.3分支。  相似文献   

8.
应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法检测ALV-J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禽白血病J亚群(ALV-J)是英国的Payne和他的同事们在20世纪90年代初从肉鸡中分离出来的新亚群,主要引起肉鸡的骨髓瘤白血病。自1999年,我国一些肉用型种鸡场陆续发生了禽白血病J亚群。并且近几年来,ALV-J已从最初只引起肉种鸡发病开始向蛋鸡及中国地方种鸡蔓延。组织芯片技术是一种新型特殊的生物芯片技术,它能明显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实验误差。本研究将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染色结合起来,用特异性抗ALV-J囊膜蛋白gp85的单克隆抗体来检测发病鸡只的各组织器官的组织切片。在肝脏、脾脏、肾脏、卵巢、腺胃、骨髓、髓细胞瘤组织均检出病毒阳性抗原。结果表明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染色相结合为临床诊断ALV-J提供了一个高通量、敏感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禽白血病病毒囊膜基因gp85片段的克隆与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PCR从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RAV-1,RAV-2感染或未感染的SPF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分别扩增出1.2kb囊膜基因片段,分别将上述PCR产物的KpnⅠ/SaⅡ酶切片段克隆到质粒pGEM-3zf( )中得到3个重组子即pGEM-3zf-RAV-1env、pGEM-3zf-RAV-2env和pGEM-3zf-Eenv。酶切分析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克隆的PCR片段分别来自ALV RAV-1,RAV-2和内源生E亚群病毒,这为病毒囊膜基因gp85的表达及个体鸡遗传抗性的鉴定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是一种主要感染肉用型鸡的反转录病毒。本研究用表达ALV-J囊膜蛋白基因产物的Sf9细胞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脏细胞与骨髓瘤细胞NS1进行融合,获得了4株特异性抗ALV-J的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分析结果表明,3株单克隆抗体仅与所试验的ALV-J毒株反应,而不能与ALV的A、B、C、D和E亚群的毒株反应。有趣的是,有一株单克隆抗体可以与所有试验的外源性ALV毒株反应,但不与内源性的E亚群反应。Western Blot和免疫沉淀试验结果表明,单克隆抗体识别的ALV-J囊膜糖蛋白的分子量为90-94kD,识别未糖基化的囊膜蛋白分子量约为53kD。用这些单克隆抗体能检测出ALV-J病毒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中的病毒抗原。这些结果提示这些单克隆抗体可用于ALV-J疾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四川首例分离株SCMS1株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囊膜(env)基因是否产生新的变异,本实验通过将病毒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RT-PCR及PCR检测技术,对包括env基因和部分3'UTR在内的片段进行PCR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发现该病毒gp85基因出现6个碱基的缺失,与HPRS-103原型株6995位~7242位对应的核酸序列也发生248个碱基的缺失,包括整个rTM区域.这些碱基的缺失在病毒致病性变化中可能具有潜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鉴定含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全长cDNA分子克隆(pBlALV)的感染性,首先将pBlALV转染CEF细胞,拯救出病毒(rALV),然后连续传代3次,对拯救病毒进行增殖培养.分别利用RT-PCR、western blot、IFA等方法,对拯救病毒进行鉴定,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拯救病毒的复制动力学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证明,本研究成功拯救出了具有感染性的rALV-J,为研究禽白血病的致病机理和探讨新的防制措施等提供了良好的ALV的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兽医学报》2017,(11):2068-2075
将1日龄SPF鸡分别通过口服、点眼、腹腔注射、肌肉注射的方式感染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subgroup J avian leucosis virus,ALV-J),监测各感染组鸡的生长性能、带毒和排毒规律,并对其病毒血症、相关免疫学指标及抗体反应进行动态检测。结果显示:各感染组鸡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应答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从感染后第2周开始腹腔注射和肌肉注射组可检出泄殖腔排毒和病毒血症,此后持续带毒、排毒;体质量、免疫器官指数以及淋巴细胞转化率、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细胞因子(IL-2、IL-4和IFN-γ)的分泌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抗体转阳不明显。而口服、点眼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引起的免疫抑制程度并不显著。结果表明:1日龄雏鸡感染ALV-J容易造成免疫抑制,其中腹腔注射和肌肉注射感染造成鸡体带毒、排毒和免疫抑制的能力最强。本试验明确了鸡群ALV-J水平传播的不同途径与鸡的感染力、免疫抑制力之间的关系,为研究ALV-J的感染机制、种群净化以及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CIAV)和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对AA肉种鸡鸡胚和1日龄雏鸡的感染情况,试验直接从山东省3个不同AA肉种鸡场的鸡胚和1日龄雏鸡的肝、脾、肾、胸腺、骨髓、法氏囊等组织(器官)提取DNA,进行了PCR扩增及PCR产物的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显示,被检的3个肉种鸡场的鸡胚和1日龄雏鸡体内均有这2种病毒核酸的检出,其中CIAV的阳性率是20.42%,ALV-J的阳性率是15.83%,二者共感染的阳性率是6.25%;在阳性检出率中弱雏〉死胚〉健康雏〉正常胚。病毒核酸在各感染组织(器官)的含量也有所差异,CIAV以脾的含量最多,ALV-J以肾的含量最多。对肝进行细菌分离鉴定时发现,3个鸡场还存在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霉形体的混合感染。结果提示,在AA肉种鸡鸡胚和雏鸡体内存在CIAV、ALV-J的感染和二者的共感染以及继发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霉形体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5.
禽白血病病毒亚群重组囊膜蛋白基因的表达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ELISA法测定了重组杆状病毒rBac-4817env感染的Sf9细胞中重组囊膜蛋白基因的表达效果。用特异性抗禽白血病病毒J型群(ALV-J)单克隆抗体JE9荧光染色证明了重组病毒能够在感染的Sf9细胞中表达ALV-J的env基因;糖基化抑制试验的结果表明,Sf9细胞表达的env基因产物是一种糖基化蛋白。不同量的重组病毒感染细胞与基因产物的表达产量无正相关,然而当每个细胞感染的病毒量2-800个时,表达产量相对较好。表达产物以感染后72-96h较高,并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分泌到细胞外的重组基因产物有所增加,但在120h后,表达产物分解增加。研究结果对今后获取大量的基因的产物,并对其特性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的攻毒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禽白血病病毒 J亚群 (AL V- J)内蒙株 NM876 1和 NM9996人工接种于 1日龄爱维茵肉种鸡 ,通过眼观、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了攻毒鸡的病理学特征 ;通过 PCR和 EL ISA技术检测了病毒感染率、抗体变化规律以及病毒和抗体的相关性。结果显示 ,攻毒鸡从第 3周开始即可检出病毒 ,NM876 1株和 NM9996株病毒感染率分别为 71.4 %和6 4 .3% ;从第 5周开始 ,出现较明显的病理学变化 ,病变特征以骨髓、肝脏、心脏、脾、卵巢等组织内髓细胞增生为主 ,而法氏囊、脑、坐骨神经无变化 ;攻毒鸡抗体消长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一般在 7~ 8周龄和 18~ 2 0周龄时分别出现 1次高峰 ,而在 4~ 6周龄、10周龄和 2 3周龄分别出现 1次低谷 ,提示鸡场进行 EL ISA检测时要避开这一时期 ;攻毒鸡产生耐受性病毒血症 ,即病毒阳性而抗体阴性 (V A- )的比例较高 (7/14 ,9/14 )。通过以上的研究证明 ,AL V- J内蒙株疾病模型复制成功 ,NM876 1、NM9996可作为原型株进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了比较鸡胚接种ALV-J相关急性纤维肉瘤浸出液对胚体及雏鸡的致病性,将含ALV-J相关病毒的肉瘤浸出液分别经5日龄胚卵黄囊、11日龄胚绒毛尿囊膜、1日龄雏鸡腹腔接种,比较不同接种方式对SPF鸡胚及雏鸡的致病性.结果表明,5日龄卵黄囊接种的鸡胚在18~22日龄死胚率为14/30,肿瘤发生率为8/14; 11日龄绒毛尿囊膜接种的鸡胚在18~22日龄引起鸡胚死亡率为17/30,肿瘤发生率为6/17.对雏鸡的致病性比较表明,绒毛尿囊膜接种的13只出壳雏鸡全部死亡,有11只出现肿瘤.结果提示,绒毛尿囊膜接种的致病性不仅高于卵黄囊接种,也高于1日龄雏鸡接种.绒毛尿囊膜接种不仅肿瘤发生率高,且发生得更早、更快,可作为这种急性纤维肉瘤进一步作人工造病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临床观察、剖检、接种DF-1细胞、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PCR等方法,从安徽父母代种鸡场、青岛平度和沙子口某商品蛋鸡场分离到3株血管瘤型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分别命名为AH-101、PD-101、SZK-101.采集病鸡的血液、肝脏和脾脏组织,接种DF-1细胞分离病毒,提取DNA,用P11/PJ2 ALV-J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为阳性,IFA检测为阳性.用J3/J4引物扩增gp85并测序,序列分析发现,3株毒株与国内外各ALV-J的相应核苷酸相似性为91.6%~96.9%,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83.4%~96.9%.系统进化分析表明,AH-101和PD-101与原型株HPRS-103的亲缘关系最近,SZK-101与美国株AF247391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从临床表现为典型血管瘤型禽白血病病例的广东某肉种鸡场的病鸡中,分离到1株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命名为ZH-08。利用ELISA抗原检测、PCR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对分离株进行鉴定,结果都呈阳性。依据ALV-J原型株HPRS-103前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3对引物,采用分段扩增的方法完成了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基因组序列全长7 597 bp,与已公开的全基因组序列大小比较略有差异,但符合典型的复制完全型反转录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基因序列中不含已知致癌基因。将该分离株的亚群特异性gp85基因序列与国内外各参考株相应序列进行相似性比较,发现ZH-08与YZ9901株相似性最高(93.7%)。基于gp85核苷酸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ZH-08株与SD07LK1株的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为该毒株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致病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研究旨在了解贵州省某养殖场内肉鸡禽白血病的感染情况,对该场疑似感染禽白血病病毒(ALV)的20只发病鸡进行病理剖检、PCR检测,并对阳性条带进行测序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发病鸡肝脏肿大、有白色肿瘤结节;肾脏肿大、有肿瘤样结节,质黑如颗粒状;脾脏肿大;气管出血。PCR检测结果显示,20只发病鸡中有12只鸡存在ALV感染;对阳性样品进行ALV分型鉴定可知,阳性样品在422 bp处出现特异性扩增条带,阳性率为60%(12/20)。测序结果显示,所得序列与J亚群参考株J-AHaq02的相似性最高(99.8%)。研究表明,12只禽白血病患病鸡均为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感染,所得序列与ALV-J聚于一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