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研究补喂鞣花酸对哺乳期纯血马马驹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的影响,揭示鞣花酸在马属动物消化道寄生虫防治方面的作用,为新型驱虫药物的筛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平均体重(143.33±16.10) kg、出生日期(±5 d)、寄生虫感染率相近的哺乳期纯血马马驹15匹,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Ⅰ和Ⅱ组,每组5匹。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对照组马驹不做任何处理,试验Ⅰ组马驹每天补喂15 mg/kg BW鞣花酸,试验Ⅱ组补喂30 mg/kg BW鞣花酸,试验期60 d,分别在试验的第0、15、30、45、60天采集马驹粪便样品,检测各组虫卵种类,统计虫卵数量,并评价驱虫效果。【结果】哺乳纯血马驹感染率高的寄生虫有10种,其中感染率最高的寄生虫是马副蛔虫、马圆线虫及细颈三齿线虫。随着鞣花酸补喂时间的延长及剂量的增加,寄生虫的感染率呈降低趋势,细颈三齿线虫卵、马圆线虫卵、马副蛔虫卵和韦氏类圆线虫卵的排出量显著降低(P<0.05)。补喂鞣花酸后第60天试验Ⅰ和Ⅱ组虫卵总数比对照组分别降低66.59%和97.06%;试验Ⅰ组第30和60天虫卵减少率分别为30.10%和42.97%;试验Ⅱ组第30和60天虫卵减少率分别为37.51%和49.86%。【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给哺乳马驹补喂鞣花酸能够显著降低寄生虫的感染及粪便中细颈三齿线虫卵、马圆线虫卵、马副蛔虫卵和韦氏类圆线虫卵的排出量,且补喂剂量为30 mg/kg BW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旨在探究哺乳中后期纯血马驹粪便细菌组成、丰度及多样性的变化,为优化马驹哺乳期护理及高效、健康养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出生日期相近、体重(144.33±16.10)kg的哺乳中后期纯血马公驹5匹,进行60 d的饲养试验。于马驹断奶前(3、4和5月龄)使用无DNA酶管采集粪便样品,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检测粪便样品中微生物多样性。【结果】(1)3、4和5月龄马驹粪便菌群中共有OTU为627个,特有的OTU数量分别为202、177和194个;3个阶段马驹粪便Chao1、ACE、Shannon和Simpson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马驹粪便中的菌群群落差异较小,较为稳定。(2)3、4和5月龄马驹粪便的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ot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ota)和Patescibacteria等;优势菌科为毛螺旋菌科(Lachnospiraceae)、动球菌科(Planococcaceae)、微球菌科(Mic...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探究断奶前马驹和母马粪便菌群多样性,为丰富此阶段马驹肠道菌群多样性提供依据。选取5匹5岁(2胎)、平均体重(453.34±54.23)kg、健康的纯血马母马,以及母马所生的5匹马驹,出生日期相近(±5 d),平均体重(185.65±9.54)kg,3公2母。母马和马驹在相同环境下饲养,母马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相同,马驹除哺乳外采食的粗饲料和精料补充料相同。马驹6月龄断奶,在断奶前1周用灭菌收粪袋采集母马和马驹的粪便样品。结果显示,母马粪便中菌群α多样性Chao1和ACE指数显著高于马驹(P < 0.05),分别比马驹高18.94%和15.62%;母马与马驹共有的菌种数为1 399个,母马与马驹特有的菌种数分别为150和68个;在门水平,母马与马驹粪便中排在前十的菌分别是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广古菌门、疣微菌门、螺旋体菌门、Unidentified_Bacteria、纤维杆菌门和无壁菌门,母马粪便中厚壁菌门丰度显著高于马驹(P < 0.05);拟杆菌门母马比马驹高33.93%,差异不显著(P > 0.05)。由此可见,母马粪便菌群多样性显著高于断奶前马驹;母马与断奶前马驹粪便主要菌是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母马粪便中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丰度均高于断奶前马驹。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探究断奶前马驹和母马粪便菌群多样性,为丰富此阶段马驹肠道菌群多样性提供依据。选取5匹5岁(2胎)、平均体重(453.34±54.23)kg、健康的纯血马母马,以及母马所生的5匹马驹,出生日期相近(±5 d),平均体重(185.65±9.54)kg,3公2母。母马和马驹在相同环境下饲养,母马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相同,马驹除哺乳外采食的粗饲料和精料补充料相同。马驹6月龄断奶,在断奶前1周用灭菌收粪袋采集母马和马驹的粪便样品。结果显示,母马粪便中菌群α多样性Chao1和ACE指数显著高于马驹(P0.05),分别比马驹高18.94%和15.62%;母马与马驹共有的菌种数为1 399个,母马与马驹特有的菌种数分别为150和68个;在门水平,母马与马驹粪便中排在前十的菌分别是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广古菌门、疣微菌门、螺旋体菌门、Unidentified_Bacteria、纤维杆菌门和无壁菌门,母马粪便中厚壁菌门丰度显著高于马驹(P0.05);拟杆菌门母马比马驹高33.93%,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母马粪便菌群多样性显著高于断奶前马驹;母马与断奶前马驹粪便主要菌是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母马粪便中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丰度均高于断奶前马驹。  相似文献   

5.
【目的】旨在研究运输应激对马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并探讨嗜酸乳杆菌对马运输应激的预防作用。【方法】试验选取10匹24月龄的伊犁马,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所有马均进行环境适应1周后,试验组开始在饲喂基础饲粮外补饲嗜酸乳杆菌胶囊,对照组不补饲。饲喂15 d之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第16天同时开展里程约400 km的运输试验,分别于运输前后采集对照组马颈静脉血液进行生理指标检测,并在喂菌前、喂菌15 d后和运输8 h后采集马粪便,试验组喂菌前样品设为A1组,喂菌15 d后样品设为A2组,运输8 h后样品设为A3组,对照组运输8 h后样品设为T3组。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对马肠道菌群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运输前后血液生理指标测定结果显示,对照组中间细胞比率和血红蛋白在运输8 h后呈现显著性下降(P<0.05),血红蛋白浓度在运输8 h后极显著降低(P<0.01)。补饲嗜酸乳杆菌和运输均能够引起马肠道菌群组成出现差异,补饲嗜酸乳杆菌增加了理研菌科RC9(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毛螺菌科AC2044属(Lachnospirac...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补喂复合益生菌对3~6月龄伊犁马粪便纤维含量、VFA浓度和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90.23kg±11.02kg)、健康状况良好的3月龄伊犁马哺乳马驹10匹,随机分为2组,每组5匹,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分阶段补喂等量营养水平的精料补充料和苜蓿干草的基础上,试验组每匹马驹每天补喂0.075g(2×1011 CFU/g)枯草芽孢杆菌和0.133g(3×1010 CFU/g)植物乳杆菌复合菌,进行为期90d的饲养试验。结果显示,补喂复合益生菌能够显著或极显著降低马驹粪便中酸性洗涤纤维(ADF)和淀粉的含量(P<0.05;P<0.01),分别比对照组低3.50%和11.32%;显著或极显著提高马驹粪便中乙酸和丙酸的浓度(P<0.05;P<0.01),分别比对照组高14.65%和64.29%;极显著提高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P<0.01),比对照组高16.17%。由此可见,补喂复合益生菌能够降低马驹粪便中纤维的含量、提高挥发性脂肪酸(VFA)的浓度,增加3~6月龄伊犁马血浆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石榴皮瓤提取物中的鞣花酸对小鼠盲肠菌群多样性的影响,为深层次研究鞣花酸调控肠道菌群的生物学作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择平均日龄50 d、体重相近(37.31±5.57)g、健康良好的SPF级雄性昆明小鼠3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只,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相同基础日粮条件下试验组小鼠灌喂1.5 g/(d·只)石榴皮瓤粗提物,对照组小鼠灌喂相应体积的蒸馏水,进行为期21 d的灌喂试验。试验结束当天,屠宰全部试验小鼠,采集盲肠内容物并检测相关指标。试验结果显示:①在门水平菌群变化中,试验组小鼠肠道中拟杆菌门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比对照组提高了65.00%(P0.05),且降低了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比值;显著降低了放线菌门的丰度(P0.05)。②在科水平菌群变化中,显著增加了理研菌科的丰度(P0.05);减少了毛螺菌科的丰度,试验组比对照组降低了41.65%(P0.05)。③在属水平菌群变化中,显著增加了拟杆菌属,试验组比对照组增加了96.84%(P0.05);且肠杆菌属试验组比对照组有所减少(P0.05)。④试验组小鼠Shannon、chao1和ACE指数都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LEfSe分析有差异细菌物种10种,对照组3种。因此,给小鼠灌喂石榴皮瓤提取物能够显著改变小鼠肠道菌群的种类和丰度,并提高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补喂复合益生菌对3~6月龄伊犁马粪便纤维含量、VFA浓度和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90.23 kg±11.02 kg)、健康状况良好的3月龄伊犁马哺乳马驹10匹,随机分为2组,每组5匹,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分阶段补喂等量营养水平的精料补充料和苜蓿干草的基础上,试验组每匹马驹每天补喂0.075 g(2×1011 CFU/g)枯草芽孢杆菌和0.133 g(3×1010 CFU/g)植物乳杆菌复合菌,进行为期90 d的饲养试验。结果显示,补喂复合益生菌能够显著或极显著降低马驹粪便中酸性洗涤纤维(ADF)和淀粉的含量(P < 0.05;P < 0.01),分别比对照组低3.50%和11.32%;显著或极显著提高马驹粪便中乙酸和丙酸的浓度(P < 0.05;P < 0.01),分别比对照组高14.65%和64.29%;极显著提高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P < 0.01),比对照组高16.17%。由此可见,补喂复合益生菌能够降低马驹粪便中纤维的含量、提高挥发性脂肪酸(VFA)的浓度,增加3~6月龄伊犁马血浆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给1岁纯血马补喂鞣花酸对其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和体重、体尺增长的影响,为鞣花酸在马属动物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试验选择18匹1岁纯血马,随机分为3组,每组6匹,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试验Ⅰ组每匹马补喂15 mg/kg·BW鞣花酸,试验Ⅱ组每匹马补喂30 mg/kg·BW鞣花酸,进行为期40 d补饲试验。试验0 d和40 d早晨空腹称量马匹体重,测定马匹体尺;试验第36~40 d采用全收粪收尿采集相关样品,用于测定马匹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相关指标。试验结果显示:1岁纯血马对日粮干物质(DM)、有机物(OM)、粗蛋白(CP)、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钙(Ca)和磷(P)的消化率随着鞣花酸水平的增加呈增长趋势(P>0.05);氮的沉积率随鞣花酸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其中试验Ⅱ组氮沉积量分别比对照组和试验Ⅰ组提高了30.24%和9.00%(P>0.05);试验Ⅱ组钙代谢量分别比对照组和试验Ⅰ组提高了29.63%和22.77%(P>0.05);试验Ⅱ组磷代谢率分别比对照组和试验Ⅰ组提高了24.09%和8.20%(P...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探究给泌乳期伊犁马补喂不同剂量的鞣花酸对哺乳期马驹体重、体尺、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哺乳期马驹健康生长发育提供参考依据。选取5月份产驹、9~11岁、5~6胎、泌乳30 d且日均8h挤奶量(2.61±0.47)kg的18匹带驹伊犁马泌乳母马,将18匹马驹按照公母各半随机分为3组(母马分组与马驹保持一致),每组6匹(3公3母)。在相同放牧、饮水和挤奶条件下,对照组母马不补喂任何添加剂,试验组母马每天每匹补喂鞣花酸15、30 mg/kg BW(15 mg/kg鞣花酸组、30 mg/kg鞣花酸组),试验期为90 d,每30 d测量1次马驹体重及体尺,并采集血液样品,测定相关指标。结果显示:15 mg/kg鞣花酸组马驹体高、胸围和体长总增长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96%(P>0.05)、33.66%和21.22%(P<0.01);30 mg/kg鞣花酸组马驹体高、胸围、体长总增长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67%(P>0.05)、26.79%(P<0.01)、17.28%(P<0.05);试验60 d时,30 mg/kg鞣花酸组尿酸含量比15 mg/k...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小承气散对便秘母猪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探讨其改善便秘的机制。【方法】选取27头经产二元母猪(大白猪×长白猪,3~5胎),依据排便情况分为健康对照组、便秘组和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健康对照组和便秘组正常饲喂,试验组按60 g/(头·d)的剂量在饲料中添加小承气散,每天1次,连续3 d,第4天采集各组母猪新鲜粪便样品,提取微生物基因组总DNA,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检测样品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结果】便秘组母猪粪便中微生物菌群发生显著改变,与健康对照组和试验组的Simpson指数差异显著(P<0.05)。在门水平上,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便秘组母猪肠道微生物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显著减少(P<0.05),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极显著增加(P<0.01);与便秘组相比,试验组母猪肠道微生物中拟杆菌门显著增加(P<0.05),厚壁菌门有增加的趋势(P>0.05),变形菌门极显著减少(P<0.01)。在属水平上,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便秘组母猪肠道微生物中...  相似文献   

12.
《畜牧与兽医》2017,(6):47-50
为了探讨粪便中的孕酮(Progesterone,P_4)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本试验设置2μg/mL P_4组、空白对照组(对照组Ⅰ)和与处理组等量DMSO的对照组(对照组Ⅱ),分别进行体外厌氧培养猪粪菌群,37℃,8 h后,检测细菌区系多样性的变化,测定培养液中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的含量。结果表明,对照组Ⅰ与对照组Ⅱ菌群的OTUs、Ace、Chao、Coverage、Shannon、Simpson值之间无显著差异,培养液中的SCFAs含量也无显著差异,说明DMSO溶剂对猪粪菌群的多样性和代谢类型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组Ⅰ、Ⅱ相比,2μg/mL P_4组菌群的Shannon值显著增加(P0.05),Simpson值显著减少,说明2μg/mL P_4组群的多样性增加;另外,2μg/mL P_4组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降低,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升高,差异均显著(P0.05),2μg/mL P_4组培养液中乙酸、异丁酸、异戊酸、戊酸及总酸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丙酸、丁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本研究通过体外培养表明,孕酮可影响粪便细菌区系的多样性和代谢类型。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L-瓜氨酸对新生纯血马驹生长发育、血浆蛋白水平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L-瓜氨酸在哺乳期马驹生长发育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选择健康状况良好、体重(49.5±2.97)kg的24匹纯血马新生马驹,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匹(6匹公马和6匹母马),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对照组不补喂L-瓜氨酸,试验组马驹出生当天至出生后30 d补喂L-瓜氨酸7 g/d,出生后31~60 d补喂L-瓜氨酸14g/d,出生后61~90d补喂L-瓜氨酸21g/d。试验第0、30、60、90天早晨空腹采集马驹血液样品并称重,测量体尺。结果表明:试验30 d,试验组马驹体高、胸围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59%和3.50%(P0.05);试验60 d,试验组马驹体高、体斜长、总增长体斜长、平均日增长体斜长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59%、5.26%、15.27%和15.56%(P0.05);试验90 d,试验组马驹体重、总增重、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6.11%、10.96%和11.21%(P0.05);试验组马驹血浆白蛋白的含量比对照组提高了6.27%(P0.05);试验组马驹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抗氧化能力分别比对照组提高7.10%和7.27%(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补喂L-瓜氨酸能够显著提高马驹体重和体尺增长,提高马驹的免疫能力,增强马驹的抗氧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饲粮中添加发酵豆粕对断奶仔猪粪便菌群多样性的影响。选取36日龄“杜×长×大”仔猪80头,随机分为A、B、C、D组,D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A、B、C组为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10%、15%的发酵豆粕。试验结束采集4组仔猪的粪便,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中细菌的16SrRNA基因的V3~V4区序列进行测序。结果表明:1)菌群的平均有效序列数为47218条;在97%的相似水平下共产生了3581个操作分类单元(OTUs);共检测到12个门、21个纲、33个目、64个科、111个属和137个种。2)α多样性指数在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B组的Shannon指数最高,菌群最丰富。β多样性分析表明,4组菌群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分组效果较好。3)门水平的优势菌为厚壁菌门,科与属水平的优势菌分别为乳酸菌科和乳酸菌属。B组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D组(P<0.05),乳酸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A、D组(P<0.05),但与C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4)菌群主要参与的代谢通路为糖类代谢、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核酸代谢、辅酶和维生素代谢。除核酸代谢外,其余4种代谢通路中,B组菌群的相对丰度最高并依次为C、A、D组。综上所述,在仔猪饲粮中添加10%的发酵豆粕,能增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显著增加肠道中厚壁菌门、乳酸菌科和乳酸菌属等有益菌的相对丰度,维持肠道的健康,促进营养物质的代谢。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瘤胃保护性5-羟基色氨酸对绵羊胃肠道内容物中褪黑素含量及细菌多样性的影响,探究通过5-羟基色氨酸调节绵羊胃肠道细菌多样性的可能性。试验选取3岁、平均体重为(47.79±3.70)kg的健康哈萨克母羊15只,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分别为对照组和Ⅰ、Ⅱ组,每天每只羊的粉状精料饲喂量为1.2%(以体重计),玉米青贮为1.8 kg,混合干草自由采食,在此基础上,Ⅰ、Ⅱ组试验羊分别饲喂111、222 mg/(kg·BW)瘤胃保护性5-羟色氨酸,进行25 d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束当天晨饲后6 h后立即宰杀全部绵羊,取其空肠、回肠、结肠、盲肠内容物测定褪黑素含量及菌群结构。结果表明,Ⅰ组结肠内容物,Ⅱ空肠、结肠内容物中褪黑素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Ⅰ、Ⅱ组回肠、盲肠内容物中褪黑素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Ⅰ、Ⅱ组空肠和盲肠内容物细菌菌群ACE、Chaol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3组盲肠、结肠内容物中细菌多样性在门、属水平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Ⅰ组空肠内容物细菌中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无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在属水平上,Ⅱ组空肠内容物中Aeriscardovia属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在回肠内容物中,Ⅰ、Ⅱ组疣微菌属Ruminococcaceae-NK4A214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梭状芽胞杆菌属、Romboutsia的相对丰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瘤胃保护性5-羟基色氨酸使成年绵羊结肠内容物中褪黑素含量增加,但对肠道菌群多样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酶解青蒿联合地衣芽孢杆菌饲喂肉仔鸡对其生长性能和盲肠菌群的影响。选取1日龄科宝(Cobb)肉仔鸡4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 mg/kg抗生素(主要成分为维吉尼霉素)、1 g/kg酶解青蒿以及1 g/kg酶解青蒿+200 mg/kg地衣芽孢杆菌。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肉仔鸡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抗生素组和试验Ⅰ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5.18%和7.49%(P0.05);试验Ⅱ组肉仔鸡终末体重显著提高(P0.05),抗生素组和试验Ⅰ组分别提高6.94%和6.94%(P0.05)。各组肉仔鸡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2)对肉仔鸡盲肠菌群进行alpha多样性分析发现,抗生素组和各试验组盲肠菌群多样性均有所提高(P0.05)。对4组肉仔鸡盲肠菌群组成进行分析显示,在门水平上,优势菌门主要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软壁菌门(Tenericutes)。与对照组相比,抗生素组和各试验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在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抗生素组和各试验组拟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粪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试验Ⅱ组瘤胃球菌科UCG-014菌属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由此得出,酶解青蒿用于肉仔鸡饲粮具有替代抗生素的潜质。饲粮单独添加酶解青蒿具有改善肉仔鸡生长性能的趋势,酶解青蒿和地衣芽孢杆菌联用可通过改善盲肠菌群结构,提高肠道菌群多样性,以及提高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相对丰度的比例来提高肉鸡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补饲对哈萨克哺乳马驹生长发育的影响,本试验按照体重相近原则选择(90±10)日龄的哈萨克哺乳马驹30匹,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匹(公母各半),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对照组马驹不进行任何补饲,试验Ⅰ组马驹饲喂补饲料1,试验Ⅱ组马驹饲喂补料2(补料2为补料1+0.25%赖氨酸)。共饲喂80 d。于试验开始前1天和试验结束第2天早晨空腹进行体重、体尺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马驹的平均日增重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50.00%(P0.01)、61.53%(P0.01);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马驹胸围增长分别比对照组提高49.20%、57.21%(P0.01);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马驹的管围增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马驹体重的增加和体高、体长、胸围、管围4项体尺的增长比试验Ⅰ组快,但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补饲可显著促进哈萨克马哺乳马驹的生长发育,但在补饲料中添加0.25%的赖氨酸对马驹的生长发育未表现出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断奶马驹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菌群的多样性,为全面评价断奶后马属动物小肠发育、健康、功能等提供参考依据。选取6匹平均体重为(147.08±4.86) kg的哈萨克断奶马驹为研究对象,在相同的饲养管理和饲粮营养水平条件下饲养60 d。采集断奶马驹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内容物,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各肠段内容物中菌群的多样性。结果显示:1)断奶马驹十二指肠菌群的ACE指数和PD_whole_tree指数均显著高于空肠(P<0.05)。2)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是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中最主要的优势菌,其次是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其中空肠中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比回肠提高了26.98%(P<0.05),回肠菌群中变形菌门和梭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十二指肠和空肠(P<0.05或P<0.01)。在科水平上,回肠中肠杆菌科和巴斯德氏菌科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空肠(P<0.05),且巴斯德氏菌科的相对丰度还显著高于十二指肠(P<0.05);十二指肠中瘤胃球菌科的相对丰度较空肠提高了156.04%(P<0.05)。在属水平上,回肠中肠...  相似文献   

19.
旨在研究日粮添加乳铁蛋白对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试验选用断奶滇太仔猪12头,初始体重为(6.12±0.54)kg,随机分为对照组、杆菌肽组和乳铁蛋白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杆菌肽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 g·kg-1杆菌肽预混剂;乳铁蛋白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50 mg·kg-1乳铁蛋白,试验期28 d。采集试验第7、21、28天仔猪粪便,通过细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检测粪便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各组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门水平上,第7、21、28天肠道优势菌为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试验第7天时,各组间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乳铁蛋白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降低1.43%,拟杆菌门相对丰度增加16.4%;试验第21天时,乳铁蛋白组与其余两组相比,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厚壁菌门相对丰度降低16.4%,拟杆菌门相对丰度增加34.1%。试验第28天时,与对照组相比,乳铁蛋白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青藏高原山谷型藏羊公羊胃肠道微生物组成结构,试验采集了10只放牧+补饲饲养方式下的周岁山谷型藏羊公羊的瘤胃和直肠内容物(指粪便),分别提取其基因组DNA,采用16S rDNA V3~V4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瘤胃和粪便样品微生物门和属水平组成结构、标志微生物、α和β多样性及微生物功能。结果表明:山谷型藏羊瘤胃和粪便样品共得到5 383个分类操作单元(operational taxanomic units, OTUs),其中2 144个OTUs为瘤胃样品所特有,1 860个OTUs为粪便样品特有,1 379个为二者共有。瘤胃微生物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相对丰度分别为53.2%、34.9%和3.1%;优势菌属为理研菌科_RC9_肠道菌群(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和普式菌属_1(Prevotella_1),相对丰度分别为13.5%和12.0%。粪便微生物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相对丰度分别为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