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通过设置25%多效唑30 g/亩、25%多效唑60 g/亩、5%烯效唑50 g/亩、5%烯效唑100 g/亩、20%多唑·甲哌鎓30 g/亩、20%多唑·甲哌鎓60 g/亩、钜控(微生物菌剂)100 g/亩、钜控(微生物菌剂)150 g/亩、CK(清水)9个不同化控剂及其用量处理,研究喷施不同药剂、不同剂量的化控剂对冬小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在返青期喷施化控剂均能降低植株高度,提高小麦抗倒伏能力;钜控(微生物菌剂)能明显促进穗部增长;化控剂处理穗粒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除与25%多效唑的2个不同剂量处理呈显著差异外,其他药剂处理较对照均无明显差异;对照亩产最高,其次为5%烯效唑50 g/亩和25%多效唑30 g/亩;25%多效唑、5%烯效唑和20%多唑·甲哌鎓在增加剂量后,株高、穗长、结实小穗均不同程度减少;4种化控剂增加剂量后,产量均降低,减幅最大的为25%多效唑,最小的为钜控(微生物菌剂)。本试验条件下建议施用的化控剂及用量为5%烯效唑50 g/亩、25%多效唑30 g/亩和钜控100 g/亩。  相似文献   

2.
采用小区对比试验,研究氮磷钾对高产田小麦生长、产量及化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施氮量,小麦分蘖、亩穗数、穗粒数、产量和效益同步增加,当每亩施氮量超过22 kg,分蘖和亩穗数继续增加,但群体质量变差,穗粒数、产量和效益下降。小麦施用氮磷钾肥的增产率、农学效率、养分利用率及施肥依存度存在明显差异,施肥效果为NP_2O_5K_2O,氮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最大,在施肥中占主导地位,磷次之,钾的影响最小。豫东麦区高产田小麦施肥应"控氮稳磷减钾",氮磷钾合理搭配,控制化肥用量,提高施肥效益。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冬小麦上设置不同用量的微肥硫酸铜试验得出:每667m2施用硫酸铜1kg,冬前能有效促进小麦分蘖和次生根生长,春季能促进幼穗分化、植株健壮生长和产量形成。不同处理间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产量构成要素之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亩施用硫酸铜1妇后,小麦增产效果显著,经济系数0.38,秸秆系数1.65,经济学产量高,投入产出比1:5.6。  相似文献   

4.
不同叶面肥对小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小麦起身期(2011年4月7日)、开花期(5月9日)、灌浆期(5月26日)三个生育时期,喷施不同的叶面肥:生命素、海动力、2116,以喷清水为对照,研究其对小麦根系、株高、亩茎数等主要农艺性状及对小麦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产量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喷施生命素效果最明显,与其它三处理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喷施生命素的小麦产量比喷清水667m2增产45.18kg,增幅达20%以上。  相似文献   

5.
李凯 《农技服务》2014,(2):16-16
<正>春季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春季小麦管理要早抓早管、分类指导、合理运筹肥水,促穗足粒多粒重,为小麦高产奠定良好的基础。一、促控结合,肥水调节三类苗以促为主。春季追肥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返青期5厘米地温稳定在5℃左右时追肥浇水,亩施尿素5~7㎏;第二次在拔节期进行,提高穗粒数。二类苗促控结合。地力水平一般,亩茎数60万的麦田,在小麦起身初期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0~15㎏;地力水平较高,亩茎数60万的麦田,在小麦起身中期追肥  相似文献   

6.
化控对小麦的防倒增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参试的 4种小麦化控药剂设置的 9项处理与对照比较 ,均有防倒增产效应。主要表现在分蘖增加 ,基部第 1节间缩短 ,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提高。其中以农宝 919小麦拌种专用剂及 2 0 %壮丰安于小麦 2叶 1心期喷雾处理效果最佳。采用化控防倒技术 ,对小麦早播、高产田块是一项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冬小麦中后期的病虫害防治主要是指小麦的起身拔节期、抽穗扬花期、灌浆期三个时期,这三个阶段的主要生育特点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并进,快速生长的时期;是决定小麦亩穗数和穗粒数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因此做好小麦的病虫害防治,是实现小麦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免耕晚播小麦亩产450kg生育特点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免耕晚播小麦的生育特点,出苗时间长,前期分蘖慢,分蘖率低;而春季分蘖力强,免耕晚播小麦的第一个分蘖高峰在春季;拔节——抽穗期活动积温相对稳定,后期灌浆速度快,单株绿叶数多,维持时间长,有利于提高光合生产率。但免耕晚播小麦春季分蘖成穗率低,重点以主茎成穗为主。栽培上首先应根据品种确定适宜亩穗数,根据所需亩穗数来确定适宜基本苗及播量;施肥上,增磷补氮;管理上控前促后,抓好化控及植保工作,促使免耕晚播小麦达到高产。  相似文献   

9.
1.小麦冬灌有什么好处? 小麦适时冬灌,一是能平抑地温,防止冻害死苗;二是能沉实土壤,粉碎坷垃,消灭越冬害虫;三是冬水冬肥相结合,可为翌春小麦返青和根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此外,盐碱地麦田冬灌,还可以压碱改土.据调查,适时冬灌比未冬灌的麦田,667平方米(1亩)穗数增加12.3万穗,穗粒数增加6.7粒,千粒重提高1.3克,增产27%.  相似文献   

10.
<正>从抽穗、开花直到成熟,是小麦生长的中后期,这一时期也是小麦籽粒的生长期,是产量形成三要素(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的关键时期。小麦中后期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保穗数、增穗粒数、提高千粒重、增产量。要想确保小麦丰产丰收,在日常生产中,必须抓好以下几项管理要点。1浇好水麦田后期管理水当先,在小麦的生长后期麦田的土壤湿度应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5%~80%,以满足小麦对水分  相似文献   

11.
小麦与高冰草体细胞杂种F_3~F_5代的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与耐盐牧草高冰草的不对称体细胞杂交 ,获得表型象普通小麦的体细胞杂种后代并用于小麦耐盐实验 ,用不同浓度的NaCl处理小麦、高冰草、小麦和高冰草体细胞杂种F4 代株系Ⅰ - 1- 6、Ⅱ - 1- 3、Ⅱ - 1- 6 ,5天后观察其形态 ,计算耐盐指数 ,测定生长量 (鲜重、干重及相对含水量 )。结果表明 :亲本济南177耐盐性最差 ;杂种F4 代Ⅰ - 1- 6、Ⅱ - 1- 3、Ⅱ - 1- 6的耐盐性介于双亲之间 ,在山东省不同地区 0 3%~0 6 %的盐地中 ,对F3~F5代部分杂种株系进行栽培试验 ,结果表明 ,在 0 3 %~ 0 4%的盐地中其千粒重 40~5 5g ,6 6 6 7m2 产量为 35 0~ 45 0kg ;在 0 5 %~ 0 6 %的盐地中 ,千粒重 35~ 45g ,6 6 6 7m2 产量为 2 6 0~ 32 0kg。  相似文献   

12.
《吉林农业科学》1997,(2):54-61
两次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不同配料成分对尿素玉米糖矿物质饲料砖硬度和潮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用量12%、预混料用量18%、水分用量310mL、尿素用量16%、玉米糖用量12%、膨润土用量14%合适。硬度为52.41±1.19kg/cm2,潮解度为2.13%±0.45%。为探讨饲料砖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选择16头17月龄左右杂种延边黄牛,随机分成4组。各组精料相同、试验Ⅰ、Ⅱ、Ⅲ组牛分别补饲饲料砖Ⅰ、Ⅱ、Ⅲ。经60d的饲养试验,试验Ⅰ、Ⅱ、Ⅲ组牛口增重分别是0.72、0.91和0.84kg,较对照组日增重0.51kg,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Ⅰ、Ⅱ、Ⅲ组牛饲料砖采食量分别为:201.4±3.48、184.7±5.33、177.5±5.60g/日。试验组有机物、粗蛋白、粗纤维消化率较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干物质、粗脂肪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补饲饲料砖提高粗料采食量,提高血液NH3浓度,但较对照组升高缓慢,不致造成中毒。  相似文献   

13.
试验测定罗曼褐商品蛋鸡14~18周龄不同蛋白质水平的饲喂效果,试验日粮是玉米—豆粕型。适宜能量(ME,11 3MJ/kg)的三个蛋白质水平组即Ⅰ、Ⅱ、Ⅲ组(Pr 分别为14 5%、13 2%、12%),一个低能组(ME,10 5MJ/kg)的蛋白质水平为13 4%;另设山西预配添加剂厂育成鸡料作为对照组,蛋白质水平为15%。共设5个处理。结果表明,各组日增重、胫骨长和抗弯强度差异不显著;耗料量是Ⅰ、Ⅱ、Ⅲ组差异不显著,显著低于对照组和低能组,而Ⅰ、Ⅱ、Ⅲ组中又以Ⅱ组耗料最低,饲料效率最佳。  相似文献   

14.
不同菌糠废料、鸡粪配比对堆肥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平菇、木耳及香菇3种菌糠废料的科学堆制方式,筛选适宜的堆肥配方,将平菇(Ⅰ)、木耳(Ⅱ)、香菇(Ⅲ)菌糠废料与鸡粪分别按照9∶1(1)、7∶3(2)、5∶5(3)、3∶7(4)的质量比混合,分析不同配比处理堆料的C/N,总养分含量,胡富比(胡敏酸碳含量与富里酸碳含量之比),胡敏酸碱溶液在465、665 nm处光密度的比值(E4/E6)及其对玉米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确定3种菌糠废料与鸡粪间的适宜配比,为菌糠变废为宝、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平菇、木耳及香菇菌糠与鸡粪的所有配比处理均可有效促进堆料C/N降低,除了Ⅲ-2处理外,其余处理均可将C/N有效降至20以内。Ⅰ-4、Ⅱ-3、Ⅱ-4、Ⅲ-3、Ⅲ-4处理堆料总养分含量均可达到≥5%的标准,分别为5.4%、5.0%、5.7%、5.4%、6.1%。与堆腐10 d的堆料相比,堆腐90 d时,Ⅰ-1、Ⅰ-2、Ⅱ-4、Ⅲ-1、Ⅲ-2、Ⅲ-3处理均能有效促使富里酸碳向胡敏酸碳转化,最终使胡富比增加,增加幅度分别为53.8%、50.0%、23.0%、41.0%、44.8%、5.3%,Ⅱ-3处理堆料胡富比没有增加,而Ⅰ-3、Ⅰ-4、Ⅱ-1、Ⅱ-2、Ⅲ-4处理胡富比大幅降低;Ⅰ-1、Ⅰ-2、Ⅰ-3、Ⅱ-1、Ⅱ-2、Ⅱ-3、Ⅲ-1、Ⅲ-2、Ⅲ-3处理胡敏酸E4/E6值均有所降低,降低幅度分别为37.0%、29.8%、4.5%、19.1%、7.7%、14.3%、18.1%、19.0%、11.1%,Ⅰ-4、Ⅲ-4处理E4/E6稍微增加,而Ⅱ-4处理无明显变化。历经90 d堆腐,Ⅲ-4处理无法使堆料脱毒,会对玉米种子产生毒害,影响其萌发,其他处理均可通过堆腐有效降低堆料的生理毒性,促进玉米种子萌发。综上,香菇菌糠与鸡粪间等比例堆腐效果最佳;木耳菌糠与鸡粪间复混,无论何种配比均无法通过供试指标考核;将平菇菌糠与鸡粪按照9∶1或7∶3的比例混合,将香菇菌糠与鸡粪以9∶1的比例混合,需额外辅以0.7%N、P_2O_5或K_2O养分才能确保堆料达标。  相似文献   

15.
长治市13个县(市)的杂粮产地土壤质量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产地92个样点的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0 7,污染等级属安全级,污染水平属清洁水平。土壤有机质含量>15g/kg(Ⅰ级)的占52 17%;10~15g/kg(Ⅱ级)的占33 70%;<10g/kg(Ⅲ级)的占14 13%。土壤全氮含量>1 0g/kg(Ⅰ级)的占32 61%;0 8~1 0g/kg(Ⅱ级)的占28 26%;<0 8g/kg(Ⅲ级)的占39 13%。土壤有效磷含量>10mg/kg(Ⅰ级)的占26 09%;5~10mg/kg(Ⅱ级)的占32 61%;<5mg/kg(Ⅲ级)的占41 30%。土壤有效钾含量>120mg/kg(Ⅰ级)的占91 30%;80~120mg/kg(Ⅱ级)的占7 61%;<80mg/kg(Ⅲ级)的占1 09%。土壤质量整体状况良好,适宜发展A级绿色食品。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添加平菇或香菇菌糠对木耳菌糠-鸡粪堆肥的效果,通过腐殖质组成特征筛选适宜的配方,将风干、粉碎后的平菇或香菇菌糠添加到木耳菌糠-鸡粪堆料中[平菇菌糠∶木耳菌糠∶鸡粪分别为3∶4∶3(Ⅰ-1)、2∶4∶4(Ⅰ-2)、1∶4∶5(Ⅰ-3),香菇菌糠∶木耳菌糠∶鸡粪分别为3∶4∶3(Ⅱ-1)、2∶4∶4(Ⅱ-1)、1∶4∶5(Ⅱ-1)],进行为期90 d的好氧堆腐试验,探索不同配方对堆料总有机碳(TOC)、胡敏酸碳(C_(HA))、胡敏素碳(C_(Hu))含量,胡富比(C_(HA)含量/C_(Hu)含量),胡敏酸(HA)碱溶液在465、665 nm处光密度比值(E_4/E_6)的影响,进而确定平菇或香菇菌糠与木耳菌糠-鸡粪间的最优配比。结果表明:与10 d相比,堆腐90 d后,除了Ⅰ-1处理能使堆料TOC含量得以累积,使其增加4.0%外,其余处理均可促进TOC的矿化;Ⅰ-1处理对堆料C_(HA)的消耗程度最大,而在2∶4∶4和1∶4∶5两个配比下,添加香菇菌糠(Ⅱ-2、Ⅱ-3)比平菇菌糠(Ⅰ-2、Ⅰ-3)更有利于木耳菌糠-鸡粪堆料C_(HA)的矿化分解;除了Ⅱ-3处理能使HA碱溶液E_4/E_6有3.9%的增加外,其余处理均可促使E_4/E_6下降,使HA的缩合度和芳构化程度提升,Ⅱ-1处理的优势最为明显,其次是Ⅰ-2处理;在堆料腐解期间,胡富比均有所降低,其中Ⅰ-1处理的降低幅度最大,Ⅰ-2和Ⅱ-3处理可促进菌糠堆肥的腐熟;在分解胡敏素(Hu)方面,Ⅰ-2处理更有优势,其次是Ⅱ-2和Ⅱ-3,而Ⅰ-1、Ⅰ-3和Ⅱ-1处理对Hu组分的降解能力相对较弱。平菇菌糠、木耳菌糠、鸡粪间质量比为2∶4∶4(Ⅰ-2)时更有利于堆料HA缩合以及Hu降解,最终促使堆料腐熟。  相似文献   

17.
甘晓燕  谭友莉  陈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3,(32):12575-12577,12579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丹参5种脂溶性成分二氢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1,2-二氢丹参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不同产地丹参脂溶性成分含量的差异。[方法]以不同产地丹参为材料,用HPLC法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柱(Analytial 4.6×250mm.5μn),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0ntn,柱温为25℃,进样量为20μl。[结果]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1,2-二氢丹参酮、丹参酮Ⅱ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099~0.9900、0.0207~3.1050、0.0196~1.9600、0.0217~2.1700、0.0414~4.1400μg/ml(R。分别为0.9998、0.9999、0.9996、0.9998和0.9998),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2%、100.15%、100.10%、99.96%和100.34%;RSD分别为0.957%、1.175%、1.038%、1.156%和1.04%。不同产地丹参中5种成分含量差别较大。[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丹参中脂溶性成分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以新疆9年生的平欧杂种榛为研究对象,研究氮磷钾不同施肥处理对平欧杂种榛光合特性和产量品质的影响。采用“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测定不同施肥配比条件下果实成熟期榛子叶片的光合特性和叶绿素最大光能转化效率的日变化及对产量和品质的响应。结果表明:施肥配比N 1P 2K 2(“0”为不施肥,“1”为常规施肥量的50%,“2”为常规施肥量,“3”为常规施肥量的150%)和N 2P 1K 2比N 0P 0K 0可显著提高叶绿素最大光能转化效率和光能转化化学能的效率,且比N 0P 0K 0净光合速率日累积值分别提高13.03%和16.54%、蒸腾速率日累积值分别提高32.11%和34.61%、水分利用效率日累积值分别提高53.38%和68.26%;通过对榛果产量及品质分析得出,N 0P 2K 2和N 1P 2K 2的施肥配比,较N 0P 0K 0配比单果质量分别提高21.43%和10.27%、果仁质量分别提高11.39%和2.53%、单株产量分别提高31.37%和18.63%。综合比较分析,N、P 2O 5、K 2O施肥(纯量)参数分别为0.35、0.30、0.20 kg·株-1时能够提高平欧杂种榛成熟期的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  相似文献   

19.
研究矿质元素对北虫草继代培养中菌落类型的影响,旨在探讨优型菌落保持代数最长的矿质元素配方.采用正交试验,将北虫草优良菌株L_(20)在不同矿质元素培养基上进行12次继代培养.结果表明:菌株L_(20)在不同培养基中继代培养后形成7种菌落类型,有子实体形成能力的菌落为Ⅰ、Ⅱ、Ⅲ、Ⅴ型,其中Ⅰ型菌落产量最高,Ⅲ型居中,Ⅱ型最低,Ⅴ型形成子实体均为畸形:Ⅳ、Ⅵ、Ⅶ型无子实体形成能力.各类型菌落在不同培养基中的分布规律是:子实体产量较高的Ⅰ、Ⅲ型菌落主要分布在前10代;产量较低的Ⅱ型菌落分布存前4代;子实体为畸形的Ⅴ型和无子实体形成能力的Ⅳ、Ⅵ、Ⅶ型菌落主要分布在4代以后.保持优型菌落--Ⅰ型最为稳定的矿质元素配方为1.0g·L~(-1)k、0g·L~(-1)Mg~(2+)、0.02g·L~(-1)Ca~(2+)、0μg·L~(-1)Mn~(2+)、25μg·L~(-1)或375μg·L~(-1)Zn~(2+).可见,Ⅰ型菌落产量最高,为北虫草优型菌落.其主要形态特征为:菌落颜色较深呈橘黄色、菌丝气生性中等、菌落质地为致密绒毛状,有同心纹、存继代培养中有角变现象.1.0g·L~(-1)K~+、0.02g·L~(-1)Ca~(2+)、250μg·L~1或375μg·L~(-1)Zn~(2+)对Ⅰ型菌落起到延缓退化的作用,而Mn~(2+)、Mg~(2+)会促进其退化.  相似文献   

20.
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型与致病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种类变化与致病性指标-弱化指数和回接发病率的相互关系,提出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型种下分化的分类方法。【方法】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型分为:脂肪酸Ⅰ型,弱化指数>0.8,回接发病率0%,属无致病力型;脂肪酸Ⅱ型,弱化指数为0.6~0.8,回接发病率为6.7%~100%,属过渡型,脂肪酸Ⅲ型,弱化指数<0.6,回接发病率100%,属强致病力型。利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分层筛选与脂肪酸型有关的脂肪酸种类.【结果】筛选出十四碳脂肪酸(X1)、十七碳脂肪酸(X9),十八碳脂肪酸(X13)为主要因子,组建数据矩阵,建立脂肪酸型判别模型:Y1=-16.3353 + 0.0012X1 + 0.0056X9 - 0.0016X13,Y2= -3.4928 + 0.0002X1 + 0.0003X9 + 0.0025X13,Y3= -9.1550 - 0.0003X1 + 0.0039X9 + 0.0042X13,对于一个未知脂肪酸型的青枯雷尔氏菌菌株,首先测定脂肪酸图谱,取出X1(十四碳脂肪酸)、X9(十七碳脂肪酸)、X13(十八碳脂肪酸),代入方程,计算Yi,当1≤Yi≤2时,归为脂肪酸型Ⅰ,当2≤Yi≤3时,归为脂肪酸型Ⅱ,当Yi>3时,归为脂肪酸型Ⅲ,模型的判别准确率达90.00%。【结论】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型的研究,为其种下分化建模的标准化和计算机自动分析方法的建立,提供可靠的基础。脂肪酸型的模型建立也为其他植物病原菌的致病性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