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传统的蚕业中存在栽桑和养蚕两大生产体系,但是在养蚕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以桑枝为代表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远远超出了蚕茧产品本身的数量,桑枝利用已经成为蚕业发展的新的产业。桑枝食用菌不仅可消耗掉这些废弃物并且可生物转化生产食用菌和肥料,而且栽桑-种菇的经济效益更高,补充了食用菌种植的原料来源。经过对栽桑-种菇的研究和总结,提出了"栽桑-养蚕-种菇"三结合的蚕桑生产模式、"夏蚕-冬菇"的生态模式、"二菇二蚕(冬夏种菇-春秋养蚕)"的生态模式、桑树-食用菌间作套种、以及桑枝食用菌的周年生产模式,并且在广东省进行示范技术中试,为蚕区蚕桑综合利用提供了新的模式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蚕种生产是蚕桑丝绸产业的源头工程,构建稳定的原蚕生产基地十分重要,而"种场-地方政府-蚕农"合作制种体系是构建稳定原蚕基地的新型合作体系,本文对此种新型制种体系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青蚕14号"蚕豆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和青海鑫农科技有限公司以72-45为母本、日本寸蚕为父本选育而成,2011年通过了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现已在青海各地累计推广种植60公顷以上."青蚕14号"属粮菜兼用型春蚕豆品种,符合市场油炸蚕豆瓣和国内鲜粒速冻加工标准要求,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十一五"期间施甸县蚕业发展情况与蚕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认为"十二五"期间是施甸县蚕桑产业稳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十二五"期间施甸县蚕业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重点作了规划研究,并进一步提出了稳定发展施甸县蚕业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蚕用配合饲料"是山东省临沂蚕药厂研究生产的蚕用饲料添加剂,该饲料具有增产、省叶、抗病、提高茧质等特点。为探讨"蚕用配合饲料"在陆良县养蚕生产上的应用效果,于2010年春蚕期在中枢镇闫芳桥居民委员会开展了试验。  相似文献   

6.
"原蚕有禁"的说法出自《周礼》,是指在一年之中禁止多次育蚕。对于"原蚕有禁"的原因,以郑玄"蚕马同气"的感应说影响最大。除此之外,也有从桑蚕业本身出发,认为原蚕育之无益。但实际上由于原蚕对百姓生活意义重大,"禁原蚕"在民间并未实现。  相似文献   

7.
<正>在桑蚕茧生产中,小蚕饲养十分关键,小蚕养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大蚕的饲养管理和蚕的抗逆力及蚕茧质量。"养好小蚕一半收"、"小蚕靠火养,大蚕靠风养"是养蚕的一些宝贵经验。小蚕养的好,体质强健,大蚕就能增加对外界不良环境和病原的抵抗力,使蚕茧全面获得丰收。下面根据小蚕的生理特点结合多年的养蚕经验,对小蚕饲养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我国蚕业发展的现状以及产业化管理的趋势为出发点,提出了"农村蚕业合作社"这一组织形式,并阐述了我国农村蚕业合作社的地位及作用和我国农村蚕业合作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针对我国农村蚕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村蚕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进而促进蚕业的产业化管理,使其长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蜀地蚕桑起源较早,由于蚕桑业发达,蚕桑之物的交易兴旺,唐前在蜀地很多地区的草市里就有与蚕桑有关物品的贸易,到了唐代,成都及其周边兴起了名日"蚕市"的专门市场。成都的"蚕市"最早是由于士庶到寺观祈求蚕福而兴起的,继而在这些寺观的周围发展成了以售卖蚕桑之物为主,兼有其他百货的综合性市场。唐代成都蚕市地点主要有至真观、龙兴观、乾元观、严真观、新繁龙桥盘古庙等,举行蚕市的时间集中在每年的三月三日,但二月也有蚕市。唐代成都的官市也有了以"蚕市"为名的定期性集贸市场。晚唐时期成都蚕市除了是综合性的商品集贸市场,同时也成为士庶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0.
在养蚕上有句俗语"养好小蚕七成收",说明了小蚕饲养的重要性。只有把小蚕养好了,才能增强蚕对病原的抵抗力、对环境的适应力,从而保证无病高产。本文以小蚕共育的优势为出发点,然后论述了小蚕共育技术的要点,探究小蚕共育的增产效益。  相似文献   

11.
"友亭"牌YT-6型小蚕温湿自动控制器是新一代国家专利产品.它使用温湿自动控制器进行小蚕共育,避免了用煤炭加温容易造成人蚕中毒现象,有效地解决了烧炕加温无湿度、温度不易控制的难题.其补湿功能能使桑叶保鲜,保证小蚕随时吃到新鲜的桑叶,有效地减少病菌,蚕体健壮,茧质好,产量高.  相似文献   

12.
小蚕饲养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养好小蚕一半收",充分说明小蚕饲养的重要性.小蚕期对温湿度要求高,对桑叶质量要求要好,其抗病性又较弱.因此小蚕期如何养好小蚕,让蚕儿发育整齐,提高群体抗病性,对饲养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广西桂蚕一号蚕茧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广西桑蚕品种质量情况,找出制约广西桑蚕产业发展的瓶颈,为做大做强广西桑蚕产业提出建设性意见.研究方法:采用对比法研究广西桑蚕质量,主要对比对象为浙江桑蚕品种.研究数据为缫丝企业全年的生产测试数据,采取干壳量检验法和缫丝检验法确定.测试过程依据桑蚕干茧国家检验标准(GB/T 9176-2006)、生丝国家检验标准(GB 1797-2001).研究结果:广西桂蚕一号桑蚕品种茧丝长、生丝品质等技术指标低于浙江蚕茧;上车茧率、解舒率等技术指标优于浙江蚕茧;清洁、洁净等技术指标接近浙江蚕茧;生丝质量低1~2个等级.研究结论:推广优质高产"桂蚕系列"品种,加大标准化小蚕共育技术的推广力度,推进"三高"蚕业示范基地建设,用发展工业的思路谋划广西蚕业和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广西桑蚕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专养雄蚕技术被蚕业界称为"是利用一代杂交种后20世纪中叶以来,蚕业界最具革命性的技术创新".在云南省农科院蚕蜂所雄蚕课题组的指导下,2007年陆良县蚕桑站在2006年试养雄蚕的基础上,扩大了品种量和饲养量,取得了详尽试验数据,并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5.
对于蚕病要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积极做好蚕病的预防工作,才能有效地控制蚕病的发生和蔓延.然而在蚕的饲养过程中,或多或少还会食下和接触一些病原物,或受到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致使蚕儿发病,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6.
中秋蚕期,气温高、桑叶质量差,蚕极易发病和农药中毒。为确保中秋蚕稳产、高产,必须做到"一消"、"二早"、"三防"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是全国较早开展蚕种质资源利用的省份,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历了利用地方品种、自主开发新品种、推广引进品种3个阶段,实现了蚕品种的5次更换,有力地促进了浙江省蚕业科技进步。进入21世纪以来,出现了生产上对蚕品种更新的迫切要求和缺少可供选择的新品种的尖锐矛盾。建议积极实施以建立"一库五点"为主要内容的《浙江省蚕种质资源规划》,整合优化浙江蚕种质资源和育种技术力量,加快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  相似文献   

18.
麻继强  覃金鼓 《农技服务》2008,25(12):130-132
为了抓住"东桑西移"发展机遇,加快荔波县蚕业发展,从研究目前贵州与荔波县蚕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出发,了解与把握蚕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与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争取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以解决荔波蚕业发展现实问题,达到促进荔波县蚕业高产、高效方向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蚕得乐"是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研制的防治柞蚕各种软化病的专用特效药剂,并兼有促进柞蚕生长发育的作用,曾获得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通过多年推广应用,证明"蚕得乐"对预防和治疗柞蚕各种软化病作用明显,对促进柞蚕稳产高产发挥了积极的保障作用,深受蚕农欢迎。  相似文献   

20.
我国蚕业主体已经发生分化演变,改变了蚕业技术的应用环境,蚕业技术体系出现演替变化过程。应用"非技术性因素"主导解决的方法,依托现有农村养蚕劳动力结构,遵循市场主导原则,主动引导蚕业主体分化演变进程,在传统精细式蚕业技术体系的基础上,通过集约化蚕业技术体系的中间承载转换作用,解决技术适合性、技术配套性和生态效能市场协同性等问题。以桑树年生物合成总干物利用率作为蚕业技术体系内涵性生态效能的衡量指标,建立蚕桑资源物质生产利用模式、资源物质回流利用模式和未利用资源物质排放物减控治理模式,蚕业生态效率由3.1%提高到76.8%,形成了蚕业主体分化后构建生态蚕业体系的实用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