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原生质体分别进行热应激和紫外线诱变处理后,挑选再生菌株进行栽培试验,通过测定菌株子实体产量及腺苷、虫草素含量,从中筛选高产突变菌株。蛹虫草原生质体经68℃和72℃热应激后,再生菌株子实体干物质含量显著增加,且68℃处理组子实体中腺苷含量显著提高。用紫外灯照射原生质体1 min、6 min和7 min时,子实体干物质含量显著增加,腺苷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49.4%、96.4%和15.9%,虫草素含量分别提高49.1%、20.0%和13.5%。最终从紫外线诱变1 min处理组筛选出5株高产突变菌株,其子实体干质量和生物转化率均显著高于出发原菌株,子实体中虫草素含量分别为原菌株的1.59、1.72、1.74、1.55和1.56倍,并且5株菌株目标性状的稳定性良好。试验结果表明,以原生质体为材料,采用紫外线诱变技术可以选育出蛹虫草高产突变菌株。  相似文献   

2.
蛹虫草的活性成分与冬虫夏草基本相同,常被用作冬虫夏草的替代品。虫草素是虫草属特有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为提高虫草素含量,应用吖啶橙对蛹虫草无性型孢子进行诱变,筛选虫草素含量高的突变菌株,并对获得的稳定遗传的突变株进行再诱变,经二次诱变得到的突变菌株其虫草素含量可达290.60mg/L,比初发菌株提高了7.4倍。  相似文献   

3.
采用覆土培育的方法人工栽培蚕蛹虫草,在相同的培育环境条件下以6株蛹虫草菌(Cordyceps militaris)菌株和4个家蚕品种的5龄第6天幼虫供试,筛选合适的菌株和蚕品种。同一个家蚕品种的幼虫接种不同蛹虫草菌株的感染率差异显著;接种相同蛹虫草菌株120 h时,家蚕二元杂交组合与四元杂交组合幼虫间的感染率差异显著,至168 h,仅接种菌株H24的2个家蚕二元杂交组合间幼虫的感染率差异显著,各家蚕品种幼虫接种其余菌株的感染率已无显著差异,家蚕品种7532×湘晖的幼虫接种菌株LP4的感染率最高达到93.33%,并且该菌株对4个家蚕品种幼虫的感染能力显著高于其他菌株。不同菌株接种各家蚕品种幼虫的发菌率无显著差异。各家蚕品种幼虫接种菌株H24和H7未获得子实体,接种菌株H10和LP4的出草率最高,平均值分别为84.73%和88.70%。供试菌株和家蚕品种均显著影响蚕蛹虫草中3种活性成分的含量,并且菌株的影响更显著:以菌株L2接种7532×湘晖的幼虫培育蚕蛹虫草中的虫草素含量最高;以菌株H0接种932·芙蓉×7532·湘晖的幼虫培育蚕蛹虫草中的腺苷含量最高;以菌株H0接种洞·庭×碧·波的幼虫培育蚕蛹虫草中的虫草多糖含量最高。综合各项试验成绩初步认为:蛹虫草菌L2菌株和LP4菌株具有较高的生产应用价值;家蚕品种直接影响菌株的感染速度,对培育蚕蛹虫草中活性成分的含量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虫草素抗弓形虫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本研究将不同浓度的虫草素与弓形虫RH株共同作用48 h后,采用CCK8法筛选对细胞安全的虫草素浓度。结果显示,以1μg/mL~200μg/mL (以对细胞的抑制率均为0判定)的虫草素为细胞的安全浓度。将巨噬细胞接种弓形虫RH-GFP株,同时分别加入1μg/mL~100μg/m L虫草素,根据弓形虫的荧光强度,计算虫草素对弓形虫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显示,虫草素对弓形虫的IC50为31.24μg/mL,且其对弓形虫的抑制作用与虫草素的浓度呈正相关。将巨噬细胞接种弓形虫RH株,同时加入100μg/mL虫草素,2 h后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并统计黏附与侵入细胞的弓形虫数量,分析虫草素对弓形虫黏附与侵入细胞的影响;24 h后采用吉姆萨染色后统计细胞感染率;收集上述各组细胞样品,一部分细胞采用q PCR检测细胞中弓形虫B1基因的转录水平,分析虫草素对弓形虫增殖的影响;一部分细胞采用IFA检测并统计每孔细胞100个空泡(PV)中的弓形虫速殖子的数量,分析虫草素对弓形虫复制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与...  相似文献   

5.
猪链球菌2型作为一种人兽共患病病原,日益受到关注。而溶血素是其分泌的外毒素,是公认的重要毒力因子之一,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本试验通过PCR方法获得猪链球菌2型野生型溶血素基因sly和463、464双点突变的溶血素突变体基因slym。将sly和slym克隆至表达载体,构建了2个重组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野生型溶血素rSLY和突变型溶血素rSLYm。经过蛋白杂交试验,证明表达的rSLY和rSLYm与提取的猪链球菌的天然野生型SLY分子量完全一致。以提取的野生型SLY为对照,通过溶血试验证明,突变型溶血素rSLYm失去了溶血活性;通过接种PK15、RK13、SUVEC细胞单层,证明突变型溶血素rSLYm失去细胞毒性;通过小鼠试验,证明突变型SLYm对小鼠没有毒力。本试验通过溶血试验、细胞接种和小鼠实验,证明双点突变灭活了野生型溶血素的溶血活性、细胞毒性和小鼠毒力。该溶血素突变体经免疫实验证实后,可作为猪链球菌2型亚单位疫苗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6.
《江苏蚕业》2016,(3):1-6
蚕蛹虫草是中国特有的新资源食品之一,业已证明在抗肿瘤、提高免疫力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功效,已形成产业化趋势,其干燥工艺尚未有系统性的研究报道。本研究基于本单位培育的蚕蛹虫草为研究材料,采用不同的处理温度和时间,检测蚕蛹虫草水分含量变化,有效成分虫草素和虫草多糖在处理过程中的损失,正交法处理数据。结果显示,虫草自然阴干后或含水率14%的蚕蛹虫草,在恒温干燥器中处理,在满足蚕蛹虫草样品含水率达标的前提下,即虫草产品含水率在10%以下时,70℃温度处理2 h处理条件下,有效成分虫草素含量损失最少,80℃温度处理2 h处理条件下,有效成分虫草多糖含量损失最少。本研究为蚕蛹虫草综合开发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以常规技术人工栽培的木薯蚕蛹虫草进行成分含量检测分析,发现其干物质中含蛋白质71.00%,脂肪0.94%,总糖0.36%;18种氨基酸含量占虫草总量的19.21%;含虫草素0.02%,含虫草酸5.6%,未检测到虫草多糖;富含多种无机盐,对人体有益的Ca、Fe、Zn、Se等元素含量较高;同时含有维生素A、E及B族维生素,但未检测到维生素D和维生素C。木薯蚕蛹虫草与柞蚕蛹虫草、冬虫夏草相比较,木薯蚕蛹虫草尚不能成为冬虫夏草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8.
对3个不同的蛹虫草菌株,进行菌落培养、液体菌种培养和子实体栽培试验,比较不同菌株菌丝生长状况、子实体产量和质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菌株B1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菌丝产量高,子实体产量高,且子实体粗长均匀,颜色桔黄,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可作为生产用菌株。  相似文献   

9.
蛹虫草具有与冬虫夏草极相似的药理作用,可作为冬虫夏草代替品.本试验以蛹虫草菌株CM-1为出发菌株,结果表明蛹虫草菌原生质体制备的快速简便方法为:菌体液体培养96h,用0.6 mol/L甘露醇溶液作为渗透压稳定剂,取1g菌丝体以1∶20比例加入复合酶液,在pH6.8、28℃条件下酶解2.5h,获得原生质体数最多,达到5.08 × 108个/mL;原生质体再生培养基为含0.6 mol/L甘露醇PDA培养基,原生质体再生率最高为4.69%.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miR-199a-3p与mTOR-3′UTR的结合位点,人工合成猪mTOR-3′UTR及突变型片段克隆至双荧光素酶载体上,构建野生型(psiCHECK-2-W-mTOR-3′-UTR)和突变型(psiCHECK-2-M-mTOR-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给PK-15细胞分别转染miR-199a-3p mimics、negative control和mTOR-3′-UTR野生型/突变型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用双荧光素酶试剂盒检测荧光素酶活性,分别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TOR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将含mTOR-3′-UTR的野生型和突变型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与miR-199a-3p mimic共转染PK-15细胞,野生型报告质粒表达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低于其阴性对照组(P0.05);转染miR-199a-3p mimics能显著下调mTOR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而转染miR-199a-3p Inhibitor组和Inhibitor-NC组相比,mTOR基因蛋白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成功构建了猪野生型及突变型mTOR-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通过双荧光素酶试验、RT-qPCR及Western blot证实miR-199a-3p与猪mTOR-3′-UTR存在靶向调控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以家蚕幼虫为寄主接种蛹虫草菌(Cordyceps militaris),人工栽培获得蚕蛹虫草。用不同干燥方法及冷藏保鲜条件对蚕蛹虫草进行处理后,测定蚕蛹虫草中虫草素和腺苷的含量。新鲜蚕蛹虫草采用微波干燥处理,当微波功率为900 W和720W时虫草素的含量较高(P0.01),并且功率为900 W时腺苷的含量也最高(P0.01);新鲜蚕蛹虫草采用高温烘干处理,烘干温度在60℃时虫草素的含量最高(P0.01),烘干温度在100℃时虫草素的含量最低(P0.01),而烘干温度为70℃时腺苷的含量最高(P0.01)。比较微波干燥、高温干燥、冷冻干燥和室内阴干4种方法,经微波干燥处理的蚕蛹虫草无论是虫草素还是腺苷含量都是最高的(P0.01)。新鲜蚕蛹虫草0~5℃条件下冷藏10~20 d,虫草素和腺苷的含量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冷藏20 d以上则2种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不再显著(P0.05);冷藏10 d 8℃处理组蚕蛹虫草中2种活性成分的含量极显著高于5℃和0℃处理组(P0.01)。在实际应用中需针对不同的目标产物设置微波干燥条件对蚕蛹虫草进行加工处理,如果选择冷藏保鲜处理,则适宜的温度为5~8℃,并且时间不宜超过10 d,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所需药用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2.
蚕体和蛹粉代料培养基上的蛹虫草生长状况与品质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申鸿  张龙  王兵  徐汉福  郭涛 《蚕业科学》2012,38(1):130-134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优选的蛹虫草菌株YCC-XD-2在家蚕蛹、蛾培养基和蛹粉代料培养基上培育蛹虫草,比较不同培养基上的蛹虫草的生长状况和虫草素含量,探究高产优质蛹虫草的培养方式。蛹虫草菌种在蚕体和蛹粉代料培养基上均生长良好,其中:蚕体培养基以蚕蛾培养基上的蛹虫草生长较好;蛹粉代料培养基以糯米+蛹粉培养基上的蛹虫草生长较好。蚕体培养基培育蛹虫草子实体中的虫草素含量显著高于蛹粉代料培养基培育的蛹虫草,其中,蚕蛾培养基培育蛹虫草子实体中的虫草素质量比高达21.97 mg/g。在相同培养条件下,蛹虫草子实体中的虫草素含量高于菌丝体和培养基质。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家蚕蛹、蛾培养基可以生产出高品质蛹虫草。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牦牛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差异性基因,以刀豆素A(ConA)和脂多糖(LPS)联合刺激的PBMC cDNA为实验组,未经诱导刺激的PBMC cDNA为驱动组,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SH)构建了丝裂原诱导刺激PBMC的消减文库并对其部分阳性克隆进行了EST序列分析.从消减文库中随机挑取16个阳性克隆,进行PCR鉴定,显示克隆的重组率大于93%,插入片段大小大部分集中在200 bp~1 000 bp之间.随机挑取100个克隆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初步获得27条差异表达基因片段,其中24个为已知基因,3个为新ESTs序列;随机选择非重复的6个差异表达的序列设计引物,以半定量PCR方法验证其消减效率.结果显示,均从构建的消减文库中扩增到目的片段,其中5个为诱导性差异表达分子,1个为诱导特异性表达分子,说明该文库有较高的质量.本研究应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构建了牦牛PBMC的差异表达cDNA文库,并高通量克隆鉴定了相关功能基因片段,表明该技术手段有助于快速发现牦牛新功能基因.  相似文献   

14.
汪生鹏  陆长德 《蚕业科学》2006,32(4):491-496
为了探讨家蚕丝素重链基因的调控机制,应用重组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为基因转移载体,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为报告基因,研究了丝素重链基因启动子克隆片段在家蚕丝腺的不同部位,以及脂肪体细胞和Sf9培养细胞中的表达渗漏。结果发现,丝素重链启动子克隆片段在家蚕中部丝腺存在表达渗漏,并且在中部丝腺前部的表达活性要强于中部丝腺的中部和后部;克隆片段在脂肪体组织存在表达渗漏,通过荧光解剖显微镜可以在体表观察到绿色荧光;克隆片段在Sf9培养细胞中也存在表达渗漏。上述结果说明目前已知的有关家蚕丝素重链基因的调控元件仍不充分,家蚕基因组中可能还有其他调控丝素重链基因表达组织和时相的特异性元件存在。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虫草素是否具有预防肥胖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试验利用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型高脂血症大鼠动物模型,并给予高、中、低不同剂量(50、25、12.5 mg/(kg·d))的虫草素,连续灌胃35 d后观察大鼠体重、脂肪系数、血脂水平的变化;体外培养大鼠脑垂体瘤细胞(GH3),通过CCK8、Western blotting、ELISA等方法检测虫草素对GH3细胞的增殖毒性,以及腺苷受体A1(ADORA1)的表达和对泌乳素分泌量的影响。体内试验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脂肪系数和血脂水平(高密度脂蛋白(HDL)除外)均极显著升高(P<0.01);虫草素高、中、低各剂量组均能极显著或显著降低大鼠体重、脂肪系数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P<0.01;P<0.05),但HDL水平仅在虫草素高剂量组中显著升高(P<0.05),而虫草素中、低剂量组均无显著变化(P>0.05);体外试验结果显示,虫草素浓度低于25 μg/mL时对GH3细胞增殖无影响;虫草素能够诱导GH3细胞ADORA1表达升高;虫草素和ADORA1激动剂(R-PIA)单独作用能显著或极显著降低泌乳素的分泌量(P<0.05;P<0.01),虫草素与ADORA1抑制剂(DPCPX)联合作用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断虫草素对泌乳素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虫草素具有预防肥胖和降血脂的作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诱导ADORA1表达抑制泌乳素的分泌,该研究结果将为虫草素作为一种潜在的减肥降脂药物的开发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6.
鸡毒霉形体HS株pMGA多基因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鸡毒霉形体(Mycoplasma gallisekpticum,GM)基因组中存在着编码细胞表面血凝粘附素蛋白(protein of Mycoplasma gallisepticum adhesin,pMGA)相关基因组的多基因族。为筛选出含有完整的pMGA基因片段,并估算出鸡毒霉形体HS株基因组中pMGA多基因族的基因数,本试验以pUC18为载体,用EcoR I限制性内切酶构建了鸡毒霉形体HS株的基因组文库。根据pMGA基因引导序列的保守区和pMGA基因间隔区的序列,人工合成了2个寡核苷酸探针(探针I、探针Ⅱ),经标记后,双筛选所建的基因文库,从600个转化子中共得到的38个含有pMGA基因的阳性克隆子,选其中1个7.5kb的片段(17号阳性克隆子,W17),用4种限制性内切酶(EcoR I,Hind Ⅲ,Pst I,Bgl Ⅱ)酶切消化,绘制了该片段的物理图谱。该片段酶切产物经电泳、转膜后与探针I和探针Ⅱ杂交,发现2个探针杂交图谱基本相同,根据杂交带及放射信号的强度值,估测出该片段含有4个pMGA基因,以这个片段所含的pMGA基因数为标准,估算出鸡毒霉形体HS株含有39个pMGA基因。  相似文献   

17.
构建猪肌生成抑制素(MSTN)成熟蛋白编码序列的克隆与表达载体,并对mRNA进行转录水平的检测,为获得较好的猪肌生成抑制素抗原、制备抗体打下良好的基础。猪MSTN基因的cDNA去除信号肽后,用PCR扩增的1.2kb目的片段与pMDl8-T载体连接,将克隆载体的质粒DNA与同样用BamH Ⅰ和Sal Ⅰ限制性内切酶酶解的表达载体pET28a( )质粒定向连接,对筛选出的阳性克隆用酶切及测序法鉴定。对猪MSTN基因成熟蛋白编码序列进行反转录,对mRNA Northern杂交进行转录水平的检测。结果,所得到的序列与所设计的序列完全一致,表明成功地进行了猪MSTN基因编码序列的克隆及筛选;目的片段定向插入,阅读框架正确;RT-PCR成功地反转录得到约1.2kb的目的DNA片段,Northern杂交后对mRNA印迹放射自显影,见到清晰的1.2kb特异带。  相似文献   

18.
柞蚕抗菌肽D基因在酵母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柞蚕抗菌肽具有广谱杀菌功能,人工合成抗菌肽D基因(122bp)与含α-因子及前导肽序列的穿梭质粒pCLWA2重组,克隆于酵母AB103。在缺亮氨酸的YE培养基中筛选Leu+阳性的转化子。转化子菌株培养扩增后提取重组质粒与抗菌肽基因片段探针作点杂交为阳性,电泳后插入含抗菌肽D基因128bp的区带。在转基因酵母的发酵液中分离上清液,浓缩,对抗菌肽敏感的指示菌E.coliK12D31有明显抑菌效应。证实人工合成柞蚕抗菌肽D基因在酵母中表达。  相似文献   

19.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分析猪链球菌2型毒力相关基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猪链球菌2型四川分离强毒株458#为检测子,国际参考无毒菌株1330#为驱动子,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方法寻找其基因组水平的差异.采用3种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分别酶切458#与1330#基因组获得3套酶切片段,经消减杂交后构建猪链球菌2型强毒株458#特异DNA的差异文库,并对差异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试验获得了3套差异文库共计42个特异性差异片段,所有差异片段均与已发表的猪链球菌2型05ZYH33株全基因组序列高度同源.构建了具有代表性的猪链球菌2型强毒株与国际无毒参考菌株基因组差异DNA文库,差异片段通过Blast比对,部分差异片段与已知功能基因如转座子,耐药基因、1型限制酶修饰系统、表面蛋白和毒力相关蛋白等有同源性,尚有许多差异片段属于未知功能蛋白或假定蛋白,其中可能包括与猪链球菌2型毒力相关的基因,为进一步分析猪链球菌2型可能的毒力相关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旨在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构建鹅就巢与产蛋cDNA基因文库,筛选就巢母鹅上调与下调表达的基因.以就巢期和产蛋期鹅卵巢组织互为检测子和驱动子,进行正反双向消减杂交,获得鹅卵巢差异表达基因文库.从双向文库随机挑选单菌落进行PCR验证,结果表明文库质量良好.选取654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分析,获得641条表达序列标签(ESTs).对ESTs进行去除载体序列、质量检测、聚类及拼接,经BLASTn比对,有166条ESTs找到与之匹配的同源序列,其中92个是功能基因.比较就巢与产蛋SSH文库,发现就巢SSH库中参与细胞凋亡、信号转导及细胞结构的基因出现频率较高;产蛋特异性基因文库中参与物质能量代谢、细胞防御的基因较多;尚有许多差异片段属于未知功能蛋白或理论推定蛋白.结果提示,催乳素受体、抗苗勒管激素以及雌激素受体基因在就巢期上调表达可能与鹅就巢行为的启动与维持有关.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鹅就巢行为分子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