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凯亚 《农业考古》2003,(4):144-146
刘贞亮何许人也?《辞海》里却查检不到有关他的词条,《中国历史名人简明辞典》中,亦无简介其人的文字。只有某些稀见的茶类辞书里,说他是“唐末人”。至于其人的籍贯呢?学历呢?官衔呢?职业呢?却一概不详。就连其生卒之年,亦“不详”也。由斯可知,其人本属名不  相似文献   

2.
宁波茶文化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从史籍最早有记载的晋代到当代,茶事凡1900多年,留下了诸多体现人情之美的优美茶事,本文以数位与宁波茶事相关的古今人物为研究对象,论述茶事活动蕴含的人情之美。  相似文献   

3.
余悦 《农业考古》2002,(2):300-303
“酒壮英雄胆,茶引文人思。” 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与酒作伴;多少文人墨客,与茶结缘。“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此为茶诗;“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此为茶联;更有茶匾,如“陆羽遗风”;茶碑,如“龙井问茶”。以茶为题材……  相似文献   

4.
试论陆羽《茶经》"一之源"中的"上"与顾渚紫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盛有 《农业考古》2004,(2):250-252
据许多史料证明,陆羽隐居湖州苕溪撰写《茶经》期间,经常身临顾渚山茶区,调查考察茶事,开展研究工作。如《全唐诗》载耿湋和陆羽的一首联句诗,其中有“禁门闻曙漏,顾渚入晨烟(耿湋)。拜井菰城里,携笼万壑前(陆羽)”。明确指出陆羽常到顾渚山去。唐代皮日休作《茶中杂咏并序》云:“余始得季疵(陆羽)书(指《茶  相似文献   

5.
茶声之诗     
钱时霖 《农业考古》2001,(4):170-172
古代的文人墨客 ,往往喜欢自己动手煎茶 ,这主要可能是由于两个原因 :其一 ,自己煎起来的茶好吃 ,至少是更合乎自己的口味。其二 ,当作一种享受 ,换言之 ,就是享受煎茶的乐趣。在煎茶中 ,文人墨客们颇为快意和悦耳的是茶声。茶声 ,即是煎茶水时水进入沸腾阶段所发出的声音 ,根据他们的不同感受 ,于是茶声变成为风声、雨声、水声、车声、虫声、乐器声等。出现在为数众多的茶诗词中。一、风声(一 )松风 :风吹松树林所发出来的声音 ,诗家最爱用。例如《伯坚惠新茶》(金代刘著诗 ) :“建溪玉饼号无双 ,双井为奴日铸降。忽听松风翻蟹眼 ,却疑春雪…  相似文献   

6.
刘德清 《农业考古》2007,(2):114-117
咏茶诗是中国诗坛的一朵奇葩,它题咏茶事,抒写茶趣茶兴,是茶文化与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中国茶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兴于唐而盛于宋。宋朝素来被誉为中国茶文化的“龙凤盛世”,反映文人幽情雅致的咏茶诗,勃然盛行于宋代诗坛。一代文宗欧阳修,生活在茶文化兴盛的北宋中期,在他的传世作品中,就有一些咏茶诗。  相似文献   

7.
元曲作为元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是元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体现,囊括了元代社会生活与文化的方方面面。本文对元曲作家创作的特点与倾向做了论述,包括元曲作家民族构成,以及元曲中参与茶文化创作作家的地域分布以及生活和创作时期的特点。文章分析了元曲中茶元素塑造的人物形象,并与前代茶文化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相比较,重点总结元曲中的茶文化元素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特点,还与中国古代商人形象作对比。本文试图对元曲中的茶文化创作从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梳理、分析、概括,同时论述了前代的"茶酒之争"在元曲茶文化创作的表现,尤其是在文人和百姓生活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徽州茶事古碑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琪 《农业考古》2004,(2):209-211
徽州境内群山高耸,山涧汩流,气候温润,雨量充沛,一年四季云雾缭绕,寒暑气温分明。加之土层较厚,土壤肥沃,适合茶树生长喜光、耐温、好雾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早在唐代徽州人民就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茶叶生产。敦煌石窟藏《茶酒论》有“茶为酒日,阿你不问道,浮梁歙州,万国来求”的记载。唐时陆羽  相似文献   

9.
李娟 《农业考古》2006,(5):49-53
茶从日常生活的饮品,到成为“一日不可无此君”的精神享受,与古代文人直接参与茶事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在漫长的茶文化形成过程中,由于他们对茶情有独钟,用自己的文化素养、审美追求,对茶和饮茶过程进行艺术化打磨,使茶和饮茶习惯,从单纯满足生理需要的物质层面,提升到茶德,茶道  相似文献   

10.
赵天相 《农业考古》2001,(4):207-208
当世界进入高科技、高生产力、高度竞争的 2 1世纪 ;当人类更加关注和平共处平等互利 ,重视生存环境生活质量 ,追求精神文明文化交流的时候。体现东方文明 ,蕴含和谐精神、道德理念和休闲养生情趣的中华茶文化 ,愈来愈受到世人的欣赏与瞩目。当此之际 ,欣逢陆羽《茶经》定稿问世 1 2 2 0周年 ,令我们分外高兴。陆羽《茶经》被公认为是世界第一茶书 ,人类茶文化元典。它的内容完整地涵括了茶史、茶学、茶文化全部。《茶经》的价值和意义可以从不同角度获得高度评价 ,而笔者以为最根本的意义 ,最重要的价值 ,在于陆羽从我国数千年来对茶叶食用…  相似文献   

11.
刘枫 《农业考古》2004,(4):29-31
茶,产于中国,源远流长;茶文化,绚丽灿烂,博大精深.绵绵数千年茶史,演绎出众多名人茶事,留下了无数茶文化胜迹.如今,茶文化热正在祖国各地蓬勃兴起,孙中山先生关于茶为国饮的倡议正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共识,提倡"国饮"、弘扬中华茶文化的呼声日益高涨.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重提茶为"国饮"有着新时期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顾晓宏 《农业考古》2005,(2):358-359
徽州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之地的山区,境内高山纵横,峰峦叠嶂,其所辖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与绩溪等一府(州)六县行政格局,自唐宋以来即以形成,徽州旧属六县均产茶,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名茶重点产区之一,其中之婺源便素有“绿茶之乡”的美誉。光绪《婺源乡土志·婺源风俗》中便讲到,婺源县“物产,茶为大宗”。因此徽州茶商中,婺源茶商更是倍受瞩目的一族。《通商各关洋贸易总册》卷下《光绪十七年九江华洋贸易情形略记》中便讲到“绿茶生意者,系徽州婺源人居多”。此张茶商会馆《通告》长31.2厘米,宽17.5厘米,得来于婺北第一大镇清华…  相似文献   

13.
陈松年 《农业考古》2004,(2):220-220
“竹符调水”这一“茗社故突”,在宜兴流传甚广。来源于宋代苏轼买田阳羡。东坡嗜茶,众所周之。东坡信禅宗佛教,喜于和尚交游。他在阳羡(今宜兴)旅居时,经常到金沙寺游玩,特爱用金沙泉煮阳羡茶。他的“买田处”离金沙寺有十数里(金沙寺在宜兴湖Fu镇,买田处在蜀山  相似文献   

14.
钱时霖 《农业考古》2002,(4):171-174
茶花 ,有人喜欢它 ,也有人讨厌它。例如 ,搞茶叶生产的人 ,因为他们希望多收获一点茶叶 ,但如果茶树花果多 ,就会影响到茶叶的产量 ,所以他们便讨厌茶花 ,于是甚至采用人工摘除茶花茶果 ,或者喷上药剂来达到减少茶花的目的。而养峰人则喜欢茶花 ,因为茶花也是蜂蜜的主要来源之一 ,如杭州茶叶试验场每年茶花开放季节 ,都有一些养蜂的专业户到此安营扎寨 ,住上几个月 ,采下大量的蜂蜜。而一些诗人 ,他们认为茶花具有高雅的品格 ,因而对它喜爱 ,并加以赞美。现在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历代咏茶花诗词。茶花二首 苏辙作黄蘖春芽大麦粗 ,倾山倒谷采无…  相似文献   

15.
茶禅一味与云居山--"吃茶去"源头小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静 《农业考古》2004,(4):216-218
“茶禅一味”恐怕是人们对禅宗茶文化谈论得最多的一个话题 ,其最重要的一个理由 ,便是赵州和尚那句著名的偈语———“吃茶去”。赵州和尚即著名的唐代名僧从谂 (公元 778— 897) ,因常住赵州 (今属河北省赵县 )观音院 (今柏林寺 ) ,又称“赵州古佛” ,由于其传扬佛教不遗余力 ,时谓“赵州门风”。他于禅学于茶学都有很高的造诣 ,《广群芳谱·茶谱》引《指月录》文曰 :“有僧到赵州从谂禅师处 ,僧曰 :‘新近曾到此间么 ?’曰 :‘曾到。’师曰 :‘吃茶去。’又问僧 ,僧曰 :‘不曾到。’师曰 :‘吃茶去。’后院主问曰 :‘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  相似文献   

16.
尹娟  王镇  尹福生 《农业与技术》2022,(22):113-116
“三茶”统筹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福建茶园时提出的时代命题,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全面破解茶业产业的诸多疑惑,为中国茶业产业和乡村振兴指明了产业发展与努力的方向。位于常州金坛的茅山茶海正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遵循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位一体”的原旨,高标准打造“三茶”统筹示范区和茶旅融合区,以文化引领、科技推动,两冀一体的方式来带动整个金坛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江苏样板。  相似文献   

17.
2006年4月12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开幕的第十三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于4月16日在有着“中国最美乡村”之誉的江西省婺源县举行了隆重的闭幕式,这是婺源县,也是江西省首次举办的大型国际茶事活动。上海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茶叶消费市场,年消费茶叶约为1万吨。  相似文献   

18.
暇豫之时,偶有余兴,便濡墨挥毫,作一二楹联,聊以遣怀。细细回忆起来,近年来我为结识的茶文化界的旧雨新朋颇撰写了几副嵌字联,想起这些的楹联,一些濡沾着茗茶清芬的温馨往事,萦萦于心,使我久久不能忘情。  相似文献   

19.
史载,神农氏尝百草而中毒.遇茶得解,由是推广种植。舜帝姚重华早期躬耕于历山,亦以种茶品茗为乐.姚氏后代子孙一直承袭舜帝种茶的雅事,流传甚广,茗茶辈出。今天,福建安溪县历山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姚嘉怀先生秉承家传制茶技艺,不断开拓创新,成功培育了乌龙茶叶新品种“金乌龙”,饮誉海内外,产品远销日本、法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重现了一个帝王茶人的雄风和气魄。  相似文献   

20.
刘金芳  万斌 《农业考古》2004,(2):156-157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而兴于唐。”作为享有国饮之称的茶,不仅可消渴解乏,满足人体生理健康之需要,而且还成为人们进行社交的媒介及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美好享受。于是,自古而今,就有了以茶为礼、以茶待客、茶宴茶食茶话会等茶礼茶俗,茶的品饮方式也在不断地更新变化,其中,评茶与品茶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茶叶饮用方式,茶之评与品,虽皆为饮茶,然而各自内涵却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