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中粳品种"皖稻68"为材料,研究氮、钾施用量对单季中稻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为262.5 kg/hm2和施钾为375.0 kg/hm2时产量最高,达11211.1 kg/hm2.水稻的总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高,而分蘖成穗率、有效和高效叶面积率、抽穗后干物质生产积累量和总颖花量以施氮量为262.5 kg/hm2为最高,进一步增施氮肥则下降,不利于群体质量的提高.钾肥对水稻的有效穗和穗粒数影响不大,但能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随着施钾量的增加,穗下节间长度占株高的比例增加,有利于提高植株抗倒性,而抽穗后干物质生产积累量也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水稻的群体质量得到优化,产量有增高的趋势,但是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氮钾水平与杂交稻K两优1269干物质生成、产量的关系,为两系杂交稻新品种K两优1269生产上合理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以两系杂交稻新品种K两优1269为供试材料,设置7个氮钾水平组合处理,测定水稻各生育期叶绿素含量、干物质量及产量,研究不同氮钾水平对干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同一施钾水平下,叶片的SPAD值随施氮水平提高而增加,而不同施钾水平对SPAD值的影响相对较小;群体生长率在移栽至栽后30 d与施氮水平呈线性关系,栽后30 d至齐穗期、齐穗期至成熟期呈抛物线型关系,以施氮水平18 g·m-2处理为最高,群体生长率随施钾水平在各个时期均呈抛物线型关系,以施钾水平20 g·m-2处理为最高;栽后30 d的茎叶干物质积累量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提高,齐穗期和成熟期的茎叶、穗和总干物质积累量与施氮水平均呈抛物线关系,以施氮水平18 g·m-2处理为最高,茎叶、穗和总干物质积累量多数与施钾水平呈抛物线关系,以施钾水平20 g·m-2处理为最高;稻谷产量随施氮水平或施钾水平均呈抛物线型关系,以施氮水平18 g·m-2处理、施钾水平20 g·m–2处理为最高。【结论】杂交稻K两优1269在闽北地区最高稻谷产量的氮肥施用量是22.09 g·m-2,钾肥施用量是19.14 g·m-2,每生产100 kg K两优1269稻谷需施用N 2.21 kg,施用K2O 1.91 kg。  相似文献   

3.
以天优3301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对优质稻产量及干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明确,稻谷产量与施N量呈抛物线型相关,达到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205.06kg.hm-2,相应产量为10 350.83kg.hm-2;达到最佳经济效益的施N量为192.70kg.hm-2,相应产量为10 341.37kg.hm-2。每生产100kg稻谷的最高施N量为1.98kg,经济施N量1.86kg。适宜施N量的处理,穗多穗大,每平方米总粒数多,结实率高,产量高;施N偏多或偏少,产量都降低。适中的施肥水平,中、后期有较高的干物质生产力,不仅抽穗前积累了较多的贮藏性物质,抽穗后也生产较多的净光合产物。群体生长率(CGR)在本田营养生长期与施N量呈线性正相关,在中、后期与施N量呈抛物线型相关。可见为了提高中、后期的群体生长率,必须维持较高的供氮强度。  相似文献   

4.
在龙海市设置杂交水稻氮肥试验,结果表明:在所试验氮肥施用量范围内,杂交水稻分蘖期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率与施氮量呈线性相关,中、后期除叶片外,茎鞘、穗及全株的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率与施氮量呈抛物线型相关;群体生长率与叶面积呈高度正相关,与净同化率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稻谷产量与干物质总积累量呈高度正相关,并与施氮量呈抛物线型相关。在试验条件下,杂交水稻每公顷目标产量11 000kg的适宜施氮量为200 kg,平均生产100 kg稻谷施氮1.8 kg,其中穗粒肥占30%~40%。  相似文献   

5.
施氮量对超级杂交稻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级杂交稻金优527和Q优6号为材料,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研究超级杂交稻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形成的特性。结果表明,施氮量对超级杂交稻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的影响较大,对千粒重的影响较小。在全生育期施氮量为0~390 kg/hm2试验条件下,干物质积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茎鞘干物质的比例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减少,叶干物质的比例则逐渐增加;成熟期穗干物质比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与产量之间呈抛物线关系,超级杂交稻最佳施氮量和最高产量分别为254.2 kg/hm2和11 737.2 kg/hm2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氮条件下2个超级杂交稻干物质生产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超级杂交稻金优527和黔南优2058为材料,在不同施氮量条件下研究干物质生产的特性.结果表明:在同一生育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叶面积指数逐渐增加,不同施氮处理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在生育前期较大,而在生育后期较小;同一生育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也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且不同施氮量处理对移栽至最高分蘖期和齐穗期至成熟期积累的干物质影响较大,而对最高分蘖期至齐穗期积累的干物质影响较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齐穗期和成熟期茎叶鞘、穗部积累的干物质及穗所占的比例均有增加的趋势,而茎叶物质输出率和茎叶物质转化率均有下降的趋势.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随施氮量的增加均有增加的趋势,而结实率和千粒重则相反,且施氮量对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的影响较大,而对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小.在0~300 kg/hm2的施氮范围内,随着施氮量增加,产量逐渐提高,在本试验条件下,水稻最佳施氮量和最高产量分别为333.22 kg/hm2和12 231.40 kg/hm2.  相似文献   

7.
氮肥运筹对陆两优996吸氮、干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选用超级稻组合陆两优996,通过不同氮肥用量和不同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的处理,探讨陆两优996的物质生产和产量潜力及需氮特性。结果表明:陆两优996是一个需氮量较多、物质生产能力较强、产量高的组合,要获得7.5 t/hm2以上的稻谷产量,地上部干物质生产达13 t/hm2以上,稻谷收获指数0.53以上,产量结构为有效穗270万/hm2以上,每穗粒数不少于120粒,结实率达90%以上。陆两优996的氮肥效益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百千克稻谷产量的耗氮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上升;前期氮肥过量,影响后期氮素吸收积累。每公顷稻谷产量7.5 t以上总施氮量165~225 kg/hm2,以施氮量195 kg/hm2产量最高;基蘖肥用量115 kg/hm2,约占总氮肥用量的60%~70%,总施氮量等于或低于165 kg/hm2时,基蘖肥施氮量需占70%,如总施氮水平高于165 kg/hm2,基蘖肥比例宜下调到60%,穗粒肥一般纯氮50~6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8.
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超级晚稻"天优华占"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级晚稻"天优华占"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栽插密度与施氮量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产量及4个产量因素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栽插密度对产量、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影响达显著水平.施氮量与栽插密度互作对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影响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在0~210 kg/hm2施氮内,产量、有效穗数、总吸氮量、生物量、最高茎蘖数、分蘖穗率和生产100 kg籽粒需N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成穗率随之下降.在18×104~30×104 蔸/hm2栽插密度内,有效穗数、总吸氮量、生物量、最高茎蘖数和生产100 kg籽粒需N量随栽插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成穗率和分蘖穗率随之下降.分蘖穗率及生产100 kg籽粒需N量与产量呈极显著线性相关,成熟期总吸氮量和生物量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试验表明,施氮210 kg/hm2与密度24×104~30×104 蔸/hm2有利于实现"天优华占"的高产.  相似文献   

9.
施氮量对杂交粳稻常优1号产量及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三系杂交粳稻常优1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对产量形成及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氮量与产量呈极显著一元二次抛物线相关,最适施氮量为265.76 kg/hm2;(2)施氮量对产量构成因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成穗率、高峰苗、有效穗数、千粒重影响较大;(3)256.95 kg/hm2施氮处理产量最高,与其群体齐穗期干物质生产量、LAI、粒叶比适宜,齐穗至成熟期干物质净生产量较大有关。(4)成熟期吸氮量随着施氮量的提高而增加,而增加幅度逐渐下降,256.95 kg/hm2施氮量处理齐穗至成熟期净吸氮量、氮肥利用率最大,增加或减少施氮量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通过设置氮、钾肥施用量试验,研究了氮钾肥在水稻中的积累规律及其合理施用。结果表明:(1)水稻对氮、钾养分的吸收积累动态呈Logistic曲线,氮素以本田前期吸收最多,中期次之,后期很少;钾素以在本田中期吸收最多,前期次之,后期也很少;(2)水稻对氮、钾养分的积累量(y)随施肥量(x)的平方根值(槡x)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季利用率降低;(3)稻谷产量与氮、钾肥施用量呈抛物线型相关;(4)水稻对氮素更敏感,而较耐低钾和高钾,在本试验条件下,经济施氮量为150kg/hm2,经济施钾量为130kg/hm2,相当于每生产100kg稻谷施氮1.44kg、施钾1.25kg。  相似文献   

11.
通过设置氮、钾肥施用量试验,研究了氮钾肥在水稻中的积累规律及其合理施用。结果表明:(1)水稻对氮、钾养分的吸收积累动态呈Logistic曲线,氮素以本田前期吸收最多,中期次之,后期很少;钾素以在本田中期吸收最多,前期次之,后期也很少;(2)水稻对氮、钾养分的积累量(y)随施肥量(x)的平方根值(槡x)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季利用率降低;(3)稻谷产量与氮、钾肥施用量呈抛物线型相关;(4)水稻对氮素更敏感,而较耐低钾和高钾,在本试验条件下,经济施氮量为150kg/hm2,经济施钾量为130kg/hm2,相当于每生产100kg稻谷施氮1.44kg、施钾1.25kg。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氮钾肥施用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设置氮钾肥不同施用量田间试验,观察对杂交水稻生育和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茎蘖数、叶面积和叶重随氮钾肥用量的提高而增加;群体生长率、茎鞘重、穗重、总干物重和稻谷产量,与氮钾肥用量呈显著水平的抛物线型关系。杂交水稻对氮肥较敏感,宜按最高产量目标推荐施氮量,按最佳经济收益推荐施钾量。在高产栽培条件下,每生产100 kg稻谷的适宜N、K2O用量分别是1.8 kg和1.6 kg。  相似文献   

13.
试验表明,小麦成穗数与施氮量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而每穗粒数、产量在施氮量300kg/hm2以内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分别达到29.4粒、7 177kg/hm2的最高值,超过300kg/hm2的每穗粒数、产量均有所下降;千粒重则以不施肥最高,施肥处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下旱稻297产量形成的特点,以期探明施氮量达到一定水平后,限制产量进一步提高的原因。结果表明:旱稻297在0、75和150kg/hm2的施氮量下,2年平均产量分别是2.8、3.5和3.5t/hm2。其中,75和150kg/hm2施氮处理产量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75和150kg/hm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施氮可以显著提高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千粒重和收获指数在氮素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是施氮后结实率呈降低趋势,尤其是150kg/hm2处理的结实率显著低于不施氮处理,同时150kg/hm2处理的分蘖成穗率较低。干物质积累在灌浆中期达到最大,开花后干物质生产能力较低,施氮对花后干物质累积没有显著影响。分蘖盛期的吸氮量与最高分蘖数和穗粒数的相关分析表明,分蘖盛期适宜的氮累积能够促进分蘖的增加和穗形成时期单株穗粒数的增加。因此,在现有的施氮措施下,75和150kg/hm2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与75kg/hm2处理相比,150kg/hm2处理的分蘖成穗率和结实率降低导致单位面积的实粒数差异不显著,同时,花后干物质生产能力较差是限制旱稻297在150kg/hm2处理下产量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氮钾用量配比对直播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供水稻直播栽培合理的氮钾配施技术,研究了120,165,210 kg/hm2 3个施氮水平以及90,150,210 kg/hm2 3个施钾水平的不同配比对直播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以N2K3配比最高.不同氮钾配比对直播稻产量影响显著.氮肥用量以165 kg/hm2适宜.相同氮肥用量下,产量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增施钾肥提高有效穗和每穗粒数.要获得高于9 000 kg/hm2产量,施氮量需160~180 kg/hm2、氧化钾需180 kg/hm2以上.在低氮水平下,增施钾肥有提高籽粒最大灌浆速率的趋势,中、高氮水平下,增施钾肥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呈下降趋势.N2水平的活跃灌浆期最短、籽粒最大灌浆速率最大.粒质量与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和活跃灌浆期呈正相关.增施钾肥降低垩白米率和垩白度.胶稠度有随着氮钾施用量增加而下降、碱消值随氮钾施用的增加而提高的趋势.胶稠度和碱消值与籽粒灌浆特征和稻谷产量水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机插水稻产量形成规律及高产群体质量指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立森  王建武  刘娣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258-10259
[目的]探讨机插稻高产栽培的配套技术。[方法]通过不同基本苗和不同施氮量的互作试验,研究机插稻产量形成规律及高产群体质量指标。[结果]随着基本苗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基本苗为13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9553.5kg/hm2;纯氮量为345 kg/hm2时产量最高,为9 760.5 kg/hm2;互作试验表明,基本苗135万株/hm2、纯氮量345 kg/hm2时水稻各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均较高,群体较合理,产量最高,为9 796.5 kg/hm2;随着基本苗的增加,高峰苗、有效穗逐渐增加,而成穗率、每穗粒数呈下降趋势;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高峰苗、有效穗随之增加,但成穗率、每穗粒数、千粒重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结论]机插稻以基本苗135万株/hm2、纯氮量345 kg/hm2左右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施氮量对机插杂交籼稻干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级杂交稻准两优527和Q优6号为材料,研究4种不同施氮水平下机插杂交籼稻干物质生产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机插杂交籼稻的最高茎蘖数、株高、最高苗数、叶面积指数均逐渐增大。在拔节期、孕穗期和抽穗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茎鞘干物质的比例均有下降的趋势,而叶干物质的比例增加;成熟期的茎鞘干物质变化规律不明显,叶干物质的比例随施氮量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而穗则呈现相反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产量均呈增加的趋势,千粒重、结实率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和产量之间呈抛物线关系,机插杂交籼稻的最佳施氮量为201.62 kg/hm~2,最高产量达8181.68 kg/hm~2。  相似文献   

18.
探讨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施氮时期运筹对超级杂交稻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以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为试验材料,设计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施氮时期运筹2个田间试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产量(y1)、稳长(y2)、穗总粒数(y3)均与施氮量(x)呈极显著的二次抛物线相关;每公顷穗数与施氮量显著线性相关.超级稻在各生育时期的生物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随着水稻生育期的进程施氮量对生物量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相同基-穗施氮比例(80-20)不同施氮量处理各个时期生物量变化趋势相似,后期生物量增加多的处理其产量普遍较高.该地区Y两优1号产量最高的施氮量为252 kg/hm2;在施氮量为180 kg/hm2条件下,基-穗施氮比例60-40和基-蘖-穗-粒施氮比例10-50-25-15的产量达到最高,分别为11649kg/hm2和11624kg/hm2.  相似文献   

19.
氮硅配施对双季水稻产量及氮硅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株两优189和H优518为早、晚季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在磷钾养分用量相等的条件下,研究不同用量氮肥(早稻0,105,165 kg/hm2,晚稻0,120,180 kg/hm2,以N计)和硅肥(早、晚稻0,120,180,240 kg/hm2,以Si O2计)配施对双季水稻产量及氮硅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氮硅肥配施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产量,且其互作效果与氮肥、硅肥用量有关。早稻施氮165 kg/hm2、施硅180 kg/hm2,晚稻施氮180 kg/hm2、施硅240 kg/hm2时互作效果最佳,产量为最高。适量增施硅肥有利于提高水稻氮素和硅素养分的积累量和吸收利用率。相关分析表明,早、晚稻氮素积累量与硅素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和0.897;水稻硅素积累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和0.998。  相似文献   

20.
氮磷钾配比对巴西陆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了提高早稻的产量和品质,用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研究了氮、磷、钾肥用量配方对巴西陆稻IAPAR9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用量与巴西陆稻的最高苗数、有效穗数、干物质积累呈显著正相关;施磷量与稻谷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施氮、钾量与稻谷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增施钾肥对提高结实率和增穗、增重有明显的作用;氮肥、磷肥、钾肥用量与巴西陆稻的成穗率均呈较弱的负相关,氮、磷、钾肥用量对稻米外观品质影响不大,不同处理间的空白粒率、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的变异幅度较大.巴西陆稻IAPAR9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与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产量性状对产量的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有效穗数、结实率、每穗实粒数、千粒重.说明提高巴西陆稻IAPAR9单产的关键在于增加有效穗数,提高结实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