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影响柳小皮伞(Marasmiussalicicola)AS5.166发酵胞外多糖培养基的组成成分进行了筛选,所选取的10个相关因素为:葡萄糖、蔗糖、酵母膏、蛋白胨、K2HPO4、KH2PO4、CaCl2、FeSO4、MgSO4、VB1。在此基础上,再采用响应曲面法(ResponseSurfaceMethodology,RSM)对影响柳小皮伞发酵胞外多糖培养基的关键影响因素蔗糖、酵母膏和FeSO4的最佳水平范围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通过对二次多项回归方程求解得知,在上述自变量分别为蔗糖23.28g/L、酵母膏12.21g/L和FeSO447.80mg/L时,胞外多糖产量的最大预测值为94.74mg/100ml。  相似文献   

2.
榆黄菇胞外多糖液体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榆黄菇发酵过程中各成分的比例对胞外多糖的产量有重要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发酵配方为马铃薯30%,蛋白胨0.1%,葡萄糖3%,KH2PO4+MgSO4·7H2O 0%时胞外多糖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交试验及摇瓶培养法对黄伞菌丝深层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适宜黄伞菌丝深层发酵的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2.0%,豆饼粉2.0%,K2HPO40.05%,MgSO4.7H2O 0.1%,酵母膏0.2%;优化培养条件为:起始pH值6.0,培养温度25℃,摇瓶装量100 ml,摇床转速150 r/min,发酵周期6 d。  相似文献   

4.
陈佳佳  叶亚新  金琎  李兆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1869-11870
[目的]为竹黄多糖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组织分离,从野生竹黄子实体中获得能产生竹黄多糖的无性株,然后用其进行液态发酵培养,通过摇瓶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培养基配方。[结果]碳源、氮源、生长因子和初始pH值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α=0.05)。其显著性依次为:碳源浓度〉生长因子浓度〉酸碱度〉氮源浓度,在交互作用中只有CGF×CN的影响达显著水平。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蔗糖20g/L+酵母膏8g/L+玉米浆2g/L,最佳初始pH值为6.0。当摇瓶装量为50/250ml(V/V)。接种量为10%(V/V),培养温度为28℃,摇床转速为120r/min时,120h后发酵液的竹黄多糖含量为8g/L。[结论]该试验初步研究了利用竹黄无性菌株通过液态发酵生产竹黄多糖的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5.
以金针菇胞外多糖、生物量和还原糖为参数,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金针菇胞外多糖液体发酵培养基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金针菇多糖的最佳培养基为:麸皮1.5%,蔗糖2%、硝酸铵0.5%、MgSO4·7H2O0.05%,KH2PO40.2%,VB10.005%、VB20.005%。试验表明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金针菇胞外多糖液体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杯伞发酵培养基的响应曲面法优化研究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在原有的Plackett Burman设计与实验结果基础上 ,采用响应曲面法 (RSM )研究了影响杯伞 (Clitocybesp )AS5 112生长与发酵胞外多糖的培养基关键成分的最佳水平。实验结果表明 ,当葡萄糖、酵母膏、胰蛋白胨、NaNO3 和MgSO4分别为 14 0 0、 5 11、 2 0 7、 2 0 0和 1 2 8g·L-1时 ,胞外多糖最大预测值为 10 81 80 μg·mL-1(以发酵醪计 ) ;当上述自变量为 2 4 0 0、 3 2 3、 1 5 2、 2 36和 1 6 0 g·L-1时 ,菌丝最大生长量为 6 81mg·mL-1(以发酵醪计 )。欲同时获得最大量的胞外多糖和菌丝量 ,则葡萄糖、酵母膏、胰蛋白胨、NaNO3 和MgSO4须为 2 1 74、 4 33、 1 6 5、 2 4 5和1 5 0 g·L-1,在此条件下 ,每毫升发酵醪可同时获得 10 11 30 μg的胞外多糖和 6 6 6mg的菌丝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北冬虫夏草固体发酵产胞外多糖的条件。[方法]采用固体发酵法培养北冬虫夏草,研究碳源和氮源种类、酵母粉含量、KH2PO4含量、初始pH值、接种量、种龄及发酵时间对北冬虫夏草发酵产胞外多糖的影响。[结果]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表明,最佳的发酵条件为:大米∶米糠=90∶10,酵母粉1.0%、KH2PO40.25%、初始pH 6.0、种龄4 d、接种量8%(V/W)、温度28℃、固水比1∶1(W/V)、发酵时间6 d。在此发酵条件下,北冬虫夏草胞外多糖产量达38.625 mg/g.干基。[结论]该研究为开发新型动物保健饲料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大白菇液体深层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深层发酵培养和正交试验方法,测定生物量和胞外多糖含量,选择出大白菇液体培养的适宜碳源、氮源和适宜浓度的培养基。试验结果表明:大白菇培养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酵母粉,培养基浓度最佳配比分别为可溶性淀粉2%,酵母粉0.5%,K2HPO40.3%,MgSO40.05%。  相似文献   

9.
灰树花胞外多糖发酵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灰树花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药食两用真菌,其胞外多糖是一种具有抑制肿瘤、抗HIV、调节免疫等生理活性的真菌多糖.研究了碳源、氮源、生长促进剂和无机盐对灰树花产胞外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灰树化产胞外多糖较佳的培养基组合为每升培养基添加葡萄糖50 g、黄豆粉40 g、豆油1 g、KH2PO44 g、MgSO4 2 g,每升培养基可得到灰树花胞外多糖3.78 g.  相似文献   

10.
在雷蘑液体发酵培养基优化的基础上,研究了适于雷蘑深层发酵的初始pH值、接种量、装液量、发酵温度和时间及摇床转速对菌丝生长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并通过L16(45)正交试验对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初始pH值6.5,接种量10%,装液量100ml/500 ml,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9 d,转速140 r/min的发酵条件下,所得胞外多糖量为93.61 mg/100 ml。  相似文献   

11.
以黑芝菌为菌种,采用液体深层发酵技术生产胞外多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蔗糖、酵母粉、发酵时间3因素作为影响因子,通过响应面法来优化多糖的发酵工艺,采用体外清除自由基法来研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黑芝菌产生胞外多糖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蔗糖20.6 g·L-1,酵母粉11.2 g·L-1,发酵时间6 d,多糖产量预测值可达到237.35 mg·L-1,验证值为236.83 mg·L-1,与预测值接近。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胞外多糖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随着多糖浓度的增大,其抑制作用越来越强。该研究可为液体发酵生产胞外多糖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淑营  乔来艳  刘阳  牟海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481-16484
[目的]对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K13胞外多糖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培养条件和培养基组成进行优化。[结果]胞外多糖制备的优化培养基组成为:10×盐溶液(含Na2HPO4 100.00 g/L,FeSO4.7H2O 0.01 g/L,MgSO4.7H2O 2.00 g/L,CaCl2.2H2O 0.01 g/L,KH2PO4 30.00 g/L,K2SO4 10.00 g/L,NaCl 10.00 g/L),葡萄糖30.00 g/L,蛋白胨0.50 g/L,牛肉膏0.50 g/L,油酸1.50 g/L。最佳发酵参数为:初始pH 7.0,发酵温度24℃,接种量10%,装液量200 ml/500 ml,培养时间50 h。优化后,其胞外多糖产量可达6.70 g/L。[结论]该研究可以为后期批量制备新型生物寡糖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3.
蛹虫草菌液体培养基配方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蛹虫草菌液体培养基不同营养成分对蛹虫草菌丝生长干质量的影响,以对蛹虫草液体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蛹虫草液体培养基最佳配方为:玉米粉1%、麦麸1%、葡萄糖2%、蛋白胨2%、酵母膏0.5%、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维生素B110mg·L-1。蛹虫草菌最终菌体总干质量达到14.85g·L-1。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中华被毛孢的液体培养条件。[方法]通过18srDNA及系统进化树对中华被毛孢进行鉴定分析,然后以中华被毛孢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菌丝体液深层发酵的培养条件。[结果]单因素试验表明,最佳的氮源为蛋白胨,其次为牛肉膏;最佳碳源为葡萄糖,其次为蔗糖和麦芽糖。正交设计试验表明,菌株的液体发酵的最佳配方:浓度1%葡萄糖+浓度0.5%蛋白胨+浓度0.1%酵母粉+浓度0.01%维生素B1+浓度0.05%KH2PO4+浓度0.05%MgSO4;在该浓度培养下,菌丝体生物量可达到20.8 g/L。[结论]该方法优化了中华被毛孢的液体培养条件,为中华被毛孢的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平菇液体菌种最佳培养基条件.[方法]以生物量及多糖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玉米粉、麸皮粉、豆粕粉、高粱秸秆粉的最佳用量.[结果]摇瓶培养基的最佳配方为:豆饼粉10~15 g/L、高粱秸秆粉2 g/L、玉米粉25 g/L、麸皮粉25 g/L.[结论]经过5 d培养,培养液的生物量和多糖最多可达20.74和20.81 mg/mL.  相似文献   

16.
李慧  兰时乐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100-8102
[目的]研究黑木耳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的条件。[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研究碳源、氮源、无机盐、培养温度、初始pH、接种量、发酵时间等对黑木耳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适宜的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4%、豆饼粉0.7%、KH2PO40.4%、MgSO4·7H2O 0.5%、CaCO30.3%、棉籽壳粉1%;适宜的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 6.0、温度28℃、接种量10%(V/V)、装液量90 ml(250 ml三角瓶)、发酵时间6 d,在此条件下胞外多糖产量可达4.835 g/L。[结论]该研究为黑木耳胞外多糖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付文杰  张莎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668-5669
[目的]为了获得培养茶新菇的最优碳源、氮源、无机盐配比和最适培养条件。[方法]通过对茶新菇菌的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基组分中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的种类进行选择性试验分析,寻找茶新菇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组合。[结果]单因子试验证明最优碳源为蔗糖、最优氮源为蛋白胨、最优无机盐为KH2PO4;其中碳源浓度对菌丝体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氮源,最小是无机盐,组分配方的最佳组合是:蔗糖3%、蛋白胨1%、KH2PO40.10%,最适培养条件为25℃、转速150 r/min、接种量5%、摇床振荡培养4 d。[结论]在最优组分配比和最适培养条件下,茶薪菇菌丝体生物量最高,该研究为其高效生产提供了定量的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