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在抗褐飞虱水稻品种上的行为反应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以ASD7、IR36、粳籼89(JX89)、Mudgo四个抗褐飞虱水稻品种和感性品种TN1为材料,比较了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在这些品种上的行为反应。褐飞虱对抗性品种表现出明显的非嗜好性。褐飞虱自4h、白背飞虱自8h以后,各品种上的着虫量与TN1差异显著,而其它各品种上的虫量无明显差异(Mudgo除外)。白背飞虱选择各抗性品种的百分率明显大于褐飞虱(Mudgo除外);同一水稻品种上的稻飞虱数量无时间上的规律性。两种稻飞虱在抗性品种和TN1上的取食量差异显著。取食同一品种时,白背飞虱在IR36、JX89上的取食量大于褐飞虱,且相互间差异显著。两种稻飞虱在四个抗性品种上的取食痕数量明显多于TN1;两种飞虱在ASD7和JX89上的取食痕数量差异显著,白背飞虱的数量明显少于褐飞虱。在所有水稻品种上的取食痕数量与取食量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我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的武陵山区,全县稻田面积23万亩,稻飞虱是我县水稻上的主要害虫,常年发生面积8—15万亩,损失产量500—1000万斤。自进入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南岭及其以南稻区杂交水稻和常规中迟熟品种大面积推广和种植,引起我地稻飞虱种群发生了几个新的变化:1.白背飞虱、褐稻虱始见期及迁入主峰明显推迟。2、白背飞虱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危害程度逐年加重。3、8月上、中旬褐稻虱主害时期,褐稻虱、白背飞虱混合种群的危害现象日渐突出。4、随着白背飞虱、褐稻虱种群发生数量高峰期的延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华南双季稻区水稻抗稻飞虱种质资源‘Rathu Heenati’(RHT)和广东省超级稻主栽品种‘玉香油占’上褐飞虱、白背飞虱及田间捕食性天敌的年发生动态。结果表明,水稻品种‘Rathu Heenati’和‘玉香油占’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均表现出明显的控制作用。褐飞虱和白背飞虱1年内在华南双季稻区存在两个明显的发生高峰,晚稻稻飞虱的发生数量高于早稻,其中早稻白背飞虱的发生数量要大于褐飞虱,而晚稻情况相反,褐飞虱的发生数量显著大于白背飞虱。当害虫虫口密度较低时,‘玉香油占’对上述两种害虫的控制作用与‘RHT’水稻差异不显著,但当稻飞虱数量急剧增加,‘RHT’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就显著强于‘玉香油占’。抗性水稻‘RHT’和‘玉香油占’田的捕食性天敌如蜘蛛、盲蝽和隐翅虫虫口密度均低于感虫对照品种‘Taichung Native 1’田。捕食性天敌年发生动态调查结果表明,蜘蛛在3个品种水稻上早、晚稻各有1次发生高峰;盲蝽在晚稻有1次发生高峰,在早稻发生数量很低;隐翅虫在早稻有一个发生高峰,晚稻发生虫口密度较低。通过比较3个品种上害益虫口比年发生动态,结果表明,早、晚稻3个品种的害益虫口比均呈现“双峰型”,‘RHT’和‘玉香油占’对水稻害虫稻飞虱具有十分显著的控制作用。本文还讨论了华南双季稻区抗虫品种的培育和改良以及与其他防治措施配套综合防控稻田褐飞虱、白背飞虱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秀山县2006年稻飞虱大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稻飞虱是秀山县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大发生频率高,发生面积大,为害损失严重。秀山县稻飞虱优势种群为白背飞虱、褐飞虱.水稻生长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2006年,稻飞虱迁入早、峰次多、虫量大,加之栽培管理条件及气候条件适宜.秀山县白背飞虱大发生.发生面积达3.0万hm^2.是继2001年之后连续第6个大发生年份。褐飞虱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达1.0万hm^2,是1998年以来发生最重的一年。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三个问题,即褐稻虱的发生现况及猖撅原因分析;白背飞虱的发生现状及种群增长原因和两种飞虱今后的发生趋势。在亚洲热带国家,褐稻虱的猖獗时期为六十年代中后期至七十年代中期。猖撅原因,多数人认为与1966年以后广泛推广不抗虫的,矮杆高产品种密切相关;另有部分人认为,改良品种的推广,预计螟虫、叶蝉将会大发生,施用六六六、二嗪农等农药,破坏了天敌的调节作用,引起褐稻虱再猖獗等。在这些国家,白背飞虱是在褐稻虱发生程度减轻的七十年代中期以后,种群数量增加,为害程度逐年加重。分析原因主要是大面积种植抗褐稻飞虱而不抗白背飞虱的品种所致。  相似文献   

6.
系统调查研究了近年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在粤西双季早稻田中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 ,在广东肇庆地区早稻种植区稻飞虱田间种群一般 5月上旬、5月底到 6月初出现 2个发生高峰。近年白背飞虱成为早稻上稻飞虱中的优势害虫。在当地水稻栽培品种中以茉莉新占、山溪占类品种稻飞虱发生数量较高。  相似文献   

7.
川东受大娄山和武陵山槽地地形和“川东低涡”气流的影响,稻飞虱历年危害严重,并具有独特的动态特点,现就这方面的研究结果初报如下。 一.动态特点 稻飞虱在川东年度间存在动态的种群结构,主要表现出褐稻虱种群数量占绝对优势,白背飞虱种群占绝对优势发生和褐飞虱、白  相似文献   

8.
本项研究通过对广东省粤中(肇庆),粤东(汕头)和粤北(曲江)三个不同类型地区,70年代末期以来稻飞虱(包括褐稻虱和白背飞虱)的发生情况的研究,分析了广东省稻飞虱种群数量变动的一般规律和关键因子;研究了广州地区褐稻虱不同世代的虫态历期和繁殖力、寄生和捕食天敌对卵的影响等;制定了不同类型稻区稻飞虱预测预报办法;建立了预测模型(另文发表)。本项工作于1989—1991年进行。这些研究在学术上有新的进展,对提高广东省稻飞虱测报技术水平及其生产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上海市松江区稻飞虱种群数量动态,对2015—2020年稻飞虱灯诱和田间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松江地区,白背飞虱灯下始见日集中在6月上、中旬,比褐飞虱迁入早近30 d,2种稻飞虱终见日均在9月下旬。6—7月白背飞虱的灯诱量占绝对优势,8—9月褐飞虱上灯虫量高,种群占主导优势,但在年度诱虫总量上,白背飞虱明显高于褐飞虱。松江区稻飞虱的种群数量动态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地稻飞虱优势种群更迭发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稻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大冶地区一年发生5代,种类以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为主,灰飞虱为辅.常年第三(1)代白背飞虱、褐飞虱主峰迁入在5月~6月,以迁入量和种群比例决定当年的发生程度;第四(2)代稻飞虱发生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以白背飞虱为优势种群,常造成迟熟早稻穿顶、枯秆;第五(3)代稻飞虱发生期正值高温季节,白背飞虱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褐飞虱种群数量逐步上升,进入8月上旬以后,如盛夏不热,阵雨较多,田间短翅型成虫比例高,褐飞虱迅速繁殖成为优势种群;9月上、中旬,第六(4)代褐飞虱常在中稻田造成为害,出现中稻、一季晚稻大面积穿顶倒伏;第七(5)代褐飞虱发生情况较复杂,大多年份晚秋气温较高,有利本地虫源大量繁殖,加上北方中稻收割后大量褐飞虱向南回迁,遇适合气候条件大量成虫降落我市继续为害,常造成双季晚稻、迟熟一季晚稻大面积倒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