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玉米是黑龙江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为了提高玉米生产水平,在玉米栽培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黑龙江省农业生态区和玉米育种的研究。该文对黑龙江农业生态区规划设计和玉米生态育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旨在不断提高玉米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2.
不同生态类型区玉米杂交种穗粒结构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1985和1986两年种植于河南省三个玉米生态区的10个夏玉米杂交种的7个穗粒性状进行了逐步回归和通径系数分析。在复决定系数R~2>0.85的情况下,得到了三个不同生态区高产玉米杂交种的穗粒结构特征;其结果和这三个生态区影响各穗粒性状发育的生态因子是吻合的。作者还针对这三个不同生态区玉米生产和育种目标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昭通处于复杂的农业生态区的玉米育种历史;生态区的大致划分,气候特点,育种目标,种质资源的引进及其利用,以及近年来玉米育种取得的成就:(1)引进群改种Tuxpenol直接应用于大面积生产;(2)以热带、亚热带、温带种质资源为选系基础材料,选育出高配合力,抗病性强的SC122、墨181、276、W8等自交系,在育种生产上应用;(3)育成分别适应不同生态区的扎单201、鲁三2号、鲁单一号、通单二号  相似文献   

4.
依据甘肃省玉米4个生态区的生态因素及生产水平,分析提出了多熟期育种,生态育种,重视抗旱,耐抗旱,等玉米育种的方向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冀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生态因素的分析,对该区生态型进行了分类,划分为暧区、较暖区、冷凉区和高寒区,提出了各生态区玉米育种的目标要求,并对该区生态育种中的几个关键性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综合评价广西一年两季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品种基因型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关系,为玉米区域试验和育种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应用GGE-biplot对广西2016年春季和秋季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的鲜穗产量进行GGE双标图分析,评价参试玉米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区域,以及各承试点的代表性和鉴别力.[结果]参试玉米品种与环境的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多数试点间存在正相关,其中春季试验北海和玉林及秋季试验北海和柳州试点间存在紧密正相关,对品种产量排序的影响相似.参试玉米品种适宜环境的分析结果表明,春季7个试点可分为4个生态区,秋季7个试点可分为3个生态区,直观展示了品种的适应性.参试品种丰产性和稳定性的分析结果显示,春季品种桂W1518和秋季品种百香糯1601在当季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稳定性.环境鉴别力与代表性分析结果表明,春季柳州和南宁试点为较理想的试验环境,秋季玉林和河池试点为较理想的试验环境.[结论]GGE双标图直观展示了参试玉米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以及承试环境的鉴别力、代表性和生态类型,对玉米区域试验和育种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玉米同一生态区其他省份审定的普通玉米品种,2020年安徽省对7个试点的同一生态区其他省份审定的4个玉米品种的丰产性及抗病性等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适宜安徽省淮河以北夏播玉米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玉米品种,为安徽省农业生产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区试,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育种单位新育成或引进的玉米新品种在不同生态区、不同栽培水平条件下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品质及其利用价值,为品种初审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用高科技的育种和栽培技术实现生态农业的新发展,是山东省莱州市在原有农业基础上做出的有益探索。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每年都有5~10个新品种通过审定。公司设立在全国不同玉米生态区的28个试验站,至今已选育出适合不同地域栽培的100多个紧凑型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10.
以近年北方春,夏玉米主产区,几个主要推广夏玉米品种的性状平均表现和当前的育种目标为基础,制订了夏玉米主要性状的分级标准。按此标准利用改进列联表法的计算程度,对本生态区1991-1995年5a的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建立了一套夏玉米组合综合评价的数量化模式。该方法在玉米育种实践中具有良好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1.
为制定小麦新品种选育目标和策略,采集2008-2012年国家黄淮南片冬小麦良种区域试验数据,采用同异分析原理与方法,对小麦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性状与产量间的综合同一度大小顺序依次为穗粒数(0.904 0)、千粒质量(0.890 5)、冬季冻害(0.887 2)、赤霉病(0.877 2)、全生育期(0.876 1)、体积质量(0.873 4)、公顷穗数(0.869 0)、叶枯病(0.868 3)、株高(0.832 5)、白粉病(0.801 2)、抗倒性(0.785 0)、熟相(0.410 1)、条锈病(0.383 6)。其中,穗粒数、千粒质量、冬季抗寒性和赤霉病等性状与产量间的关系较为密切,在今后的育种或高产栽培研究工作中,应当重视对它们的选择和调控。对现有小麦品种群体与育种目标间的差异分析表明,株高性状整体上已达到育种目标要求,而熟相、条锈病抗性、白粉病抗性、抗倒性、公顷穗数等性状则与育种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在宝鸡市生态条件下,小麦新品种的选育策略应当是在保持现有品种性状水平的基础上,加强对兼具耐寒、抗病(包括条锈病、白粉病,特别是抗赤霉病)等特性的穗重型品种(穗粒数多,千粒质量高)的选育。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湖南目前茄子育种的方向,本文以茄子种质资源的生态类型及地理分布为主要划分依据,首次提出将我国栽培的茄子划分为4个生态区.根据茄子品种中存在抗病性、适应性差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资源研究,大力开展抗病育种和抗逆性育种,注重品质育种的建议,并推荐了相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晋棉45号的选育及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棉45号的选育,提出了以抗病为基础、抗旱抗虫为核心、丰产优质为主攻方向的育种思路,对棉花抗逆育种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提出的水旱交替、多生态区域综合评价的棉花育种程序,将使以后选育的新品种更具有可塑性和广适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国内外玉米发展趋势和河西地区玉米育种成就及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提出今后河西地区玉米育种应以高产、优质、适应性广、抗(耐)逆境能力强,投资回报率高,自交系和制种田高产稳产,具有高效的种子生产潜力为总体目标.工作重点是选育株型适中、结实性好的中大穗抗病杂交种;在方法上采用系谱法与轮回选择相结合,选育高起点、多类型的自交系;开展异地抗性鉴定,引进高抗自交系;积极开展南繁工作.  相似文献   

15.
优质高产多抗玉米育种的可能和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产、优质、多抗玉米单交种桂单22号为例,探讨了适应广西生态特点和需求的玉米品种特性及选育技术:在高产的基础上,突出选育籽粒为黄色硬粒、光泽性好、白轴的杂交种,同时主攻耐旱耐瘠抗病;选系基础材料的选择和杂种优势模式的利用是提高育种效率的关键;采用生态育种和选育保绿性强的杂交种均能提升品种的抗逆性和适应性,降低育种风险。  相似文献   

16.
我国小麦抗叶锈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小麦叶锈病的经济重要性和抗病育种在小麦病害综合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总结评述了建国后50多年来我国在小麦叶锈菌致病性和小麦品种抗病性及其相互作用,以及在小麦抗病育种和品种合理利用等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和经验。在对病菌致病性和品种抗病性及其相互作用研究中,鉴定出41个生理小种。明确主要由突变和异核作用不断产生的新小种为导致品种抗锈性丧失的主要原因,品种的遗传分化、混杂退化和布局利用、环境因素,特别是地理生态条件也有重要影响;研究建立了小麦叶锈菌DNA分子遗传标记体系,提出了治理对策。初步揭示了其抗病机制。总结提出了抗病亲本选配和杂交育种以及品种合理利用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7.
关冰冰  孙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4,(22):7401-7403,7520
沙棘属植物具有很强的抗逆性和生态适应性,被广泛地应用到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事业中。在此分析了沙棘属植物资源现状,总结了我国近年来沙棘属植物的良种引进、繁殖和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沙棘属植物资源调查和培育实践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为今后我国沙棘属植物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8.
高油双抗夏大豆品种齐黄33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产、优质、抗病虫是黄淮海地区夏大豆新品种选育的主要目标。夏大豆齐黄33在国家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单产2848.60 kg/hm2,最高单产达3628.65 kg/hm2,平均较对照品种齐黄28增产4.95%;脂肪含量达23.22%;高抗大豆胞囊线虫1号生理小种;高抗大豆花叶病毒Y6株系;夏播生育期107天左右,能够较好满足黄淮海地区夏大豆生产的需要。齐黄33的育成说明创造和利用优良种质、选择适宜的亲本和采用有效的选育方法对大豆育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具有丰富的沙棘种质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棘植株可抵御不良环境,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的重要生态树种。沙棘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其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作为食品原料广泛应用,还具有抗氧化等功效,因此也广泛应用于保健品和化妆品等。但由于在种植区域内极少发现抗虫植株,沙棘害虫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筛选或培育抗虫性强的优良沙棘品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近年来沙棘抗虫性机制及分子育种工程等内容进行了解析与梳理,并提出以下发展建议:①开展长期野外追踪调查,进而筛选沙棘抗虫植株;②利用抗虫性状寻找抗虫关键基因,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验证,为进一步培育沙棘抗虫品种提供基因资源;③利用组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关键基因进行生物学功能分析,解析沙棘植株的抗虫分子机制;④利用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多种组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抗虫关键基因在调控植株抗虫方面开展生物学功能与作用机制研究;⑤坚持与其他学科交叉分析,将林木遗传育种与其他各学科相结合,从分子、细胞、生态、表型方面综合论述评定,整体上从各个学科相互交融中综合分析林木的遗传机制。旨在为沙棘抗虫基因工程的分子育种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对进一步培育抗虫性质优良的林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环渤海地区土壤瘠薄盐碱、干旱缺水严重,自然灾害频发的生态特点以及小麦生产上急待解决的抗旱、耐盐、节水高产品种十分缺乏的问题,确定了以多抗(抗旱、耐盐、抗寒、抗干热风、抗病、抗倒伏)、节水、高产、稳产为育种目标,以丰富小麦品种遗传基础、提高品种产量潜力和抗逆水平为突破口,改进选种场圃设置,创新抗旱耐盐育种方法,育成了以抗旱耐盐碱丰产为主要特点的沧麦抗旱耐盐系列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