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19年美国玉米高产竞赛简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2019年美国玉米高产竞赛情况和竞赛结果,分析全美优胜者的分布区域、选用种子品牌及信息,进而分析玉米高产原因,从而提出美国玉米高产竞赛对我国玉米生产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2014年美国玉米高产竞赛简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产量、品种等方面分析2014年美国玉米高产竞赛特点,提出美国玉米高产竞赛对我国玉米生产的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产量、品种等方面介绍2015年美国玉米高产竞赛结果,深入解析取得优胜的玉米品种,探讨近5年来美国玉米高产品种的变化及10年间美国玉米高产竞赛与玉米单产水平的变化趋势,强调品种选育在玉米增产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2021年美国玉米高产竞赛概况,分析竞赛产量情况和优胜者各州分布情况、优胜品种分析情况,总结优胜者种植经验及高产原因,为发展我国玉米产业及高产玉米创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2016年美国玉米高产竞赛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介绍2016年美国玉米高产竞赛概况,通过对竞赛结果的全面分析,明确全美优胜者在各州的分布、优胜品种的产量表现及优胜品种在各公司的分布情况。依据优胜品种的产量、适应性表现,指出适宜美国近期推广的玉米优良品种,对我国玉米高产创建和高产竞赛得以启示。  相似文献   

6.
介绍2020年美国玉米高产竞赛概况,分析产量情况、获奖者分布情况和优胜品种情况,总结美国玉米高产获奖者的经验,提出美国玉米高产竞赛对我国玉米生产的启示。美国全国玉米高产竞赛的获奖者注重选择适合的品种、重视播种质量、采取多次施肥喷药,确保整个生育期植株健康健壮。我国应积极开展生物技术育种,研发选育出抗病虫害抗干旱等多抗的品种。在玉米品种布局中,兼顾广适应性和具有特殊区域适应性的中小品种,达到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7.
美国玉米高产竞赛简介   总被引:17,自引:18,他引:17  
介绍了美国玉米高产竞赛的历史、高产竞赛的参赛及测产规则、最高产量和主要的栽培技术.分析了竞赛优胜者创造高产的关键技术,提出了我国玉米生产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是提高高密度下品种的综合抗性和培肥土壤,提高地力。  相似文献   

8.
2012年美国玉米高产竞赛简介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从参赛人数、产量、品种等方面简要分析2012美国玉米高产竞赛概况。分析美国全国和各州优胜者名单中各大公司玉米杂交种占的份额及优胜玉米杂交种在各州的表现,研究适应区域广的10个优胜玉米杂交种的特点,探讨美国玉米高产竞赛对提高我国玉米产业发展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此前,我曾在本刊发表过两篇介绍Kip Cullers创造大豆高产纪录的短文,有读者询问美国大豆高产竞赛的情况。我一直对美国的高产竞赛感兴趣,1997年在美期间,拿到一本1996年版的"衣阿华州玉米大豆种田能手竞赛手册",近来又搜集了  相似文献   

10.
美国农民大卫·胡拉在2013年创造了28 560 kg/hm2的世界玉米高产纪录。在分析大卫·胡拉高产竞赛史的基础上,从土壤培育、选择品种、耕作栽培、运筹水肥、防治病害等方面研究了他的创纪录历程,总结他的成功经验及其对玉米生产的启示,为中国玉米高产创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玉米高产群体建立的途径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玉米高产群体的首要任务是明确群体质量指标,根据指标优化群体结构,进一步挖掘玉米产量潜力。综述了玉米高产群体及其群体质量指标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培育玉米高产群体的关键技术,并提出今后对玉米高产群体建立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玉米主产区实际单产与区域试验单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北方春玉米区和黄淮海夏玉米区的实际单产和区域试验单产,并对两个区域实际单产和区试单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北方春玉米具有一定的产量优势,并且以区域试验中的优势更加明显;黄淮海夏玉米实际产量与区试产量差距相对较小。2001~2007年,北方春玉米的实际单产和区域试验单产分别为55300、94600kg/hm2,黄淮海夏玉米的实际单产和区域试验单产分别为53900、82400kg/hm2。区试单产和实际单产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尤其在黄淮海区二者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区域试验能够通过品种更新和推广、生产示范等促进实际单产的提高,但其带动作用表现出一定的地区性差异和滞后性。  相似文献   

13.
春、夏玉米物质生产及其对温光资源利用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比较了春玉米和夏玉米在产量和品质、干物质积累、光温气候资源的利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春玉米比夏玉米平均增产1600kg/hm2,前者的子粒粗蛋白含量也显著高于后者。春玉米的高生产力主要体现在干物质积累速率上,平均比夏玉米高15.8%,但年际间有一定的变异。春玉米对光温资源的占用率较高,但在光能利用率上并无明显优势。春玉米较高的产量潜力主要得益于营养生长期优越的光温条件以及较长的灌浆期;夏玉米灌浆期气候较适宜,但由于受冬小麦生育期的限制,产量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4.
高油玉米花粉直感等遗传效应对普通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21  
通过大田试验筛选出了高油玉米为普通玉米单交种授粉来达到增产和提高普通玉米含油量、蛋白质含量的组合。所筛选出的3个组合(SN3×HO115、SN3×HO298、SN98-1×HO298)中,与普通玉米自身相比较,子粒产量分别提高1 457.6、1 465.1和1 363.1 kg/hm2,油产量分别提高296.1、323.3和300.8 kg/hm2,蛋白质产量分别提高296.0、15.6和389.6 kg/hm2。高油玉米的花粉直感及与普通玉米杂交的杂交优势效应在大田玉米生产中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玉米产量波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0~2009年吉林省玉米产量的统计数据,应用波动理论分析吉林省玉米产量波动规律,考察吉林省玉米产量波动的历史过程和数量特征。结果表明,2000年前吉林省玉米产量波动具有短周期波动特征,2000年后具有长周期波动特征,产量波动主要是受农业政策变迁、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AEZ模型我国农作制区划的玉米产量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基于中国1961 ̄1997的统计资料(经多方校正)共同开发的AEZ模型,运用GIS平台计算了中国41个农作制亚区的玉米生产潜力,并指出了单产最高潜力分布区域。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玉米的最高产量潜力大约是目前产量的2.5倍,这对我国玉米高产育种及栽培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玉米大豆间作对辽西地区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玉米||大豆间作对辽西地区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对玉米、大豆各项生长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间作模式玉米的产量及产量性状指标均高于单作模式,尤其边行1的优势更为明显;灌溉条件与雨养条件下对比发现,间作模式下玉米产量性状指标差异不显著,而单作模式下穗长、穗粒数和产量灌溉处理高于雨养处...  相似文献   

18.
浅谈抗旱耐深播高产玉米新品种的利用与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杂交种在生产上的应用,大幅度提高了玉米产量,而地处干旱少雨的华北地区,则由于十年九春旱,现有品种难以保证玉米适时下种、高产稳产,直接制约着旱地玉米生产的发展。我所利用具有长根茎特性的印地安蓝粒玉米种质,培育出的抗旱耐深播高产玉米新品种,播深20cm能正常出苗,对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春播玉米生产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春旱不误适时探墒深播保全苗,伏旱深层根系有水“喝”,从品种上解决了千百年来旱地玉米生产发展缓慢、产量不高不稳的老大难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土壤质地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空间位移法,将砂土、砂质黏壤土、砂质壤土3种不同质地土壤移到同一地点的水泥池小区上,研究土壤质地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免耕还是翻耕,玉米产量均表现为砂质黏壤土>砂质壤土>砂土。不同质地的土壤玉米产量均表现为翻耕比免耕高,但差异不显著。根据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不同土壤质地条件下玉米产量的差异主要由单穗粒重和千粒重的变化引起。  相似文献   

20.
玉米高产性能定量化分析及其技术途径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赵明  付金东 《玉米科学》2008,16(4):8-12
基于现有的研究基础,对产量性能定量分析体系、产量层次差异和生产障碍进行了综合分析,进一步完善玉米高产分析的理论,明确挖掘玉米高产潜力的技术途径。①基于对三合模式的产量分析,提出了产量性能定量分析体系,根据玉米高产实例提出了超15000kg/hm2的产量性能定量指标和进一步高产挖潜主攻方向;②明确了我国3大玉米主产区在光温生产、高产纪录、品种区试、农民生产田产量之间的产量层次性差异,分析了可能的原因和缩小产量层次差异的技术途径;③分析了我国目前不同玉米生产区的关键障碍性因素对产量性能可能产生的效应,提出了主要高产的技术保障措施,为实现我国玉米大面积高产高效目标提供理论与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