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有限元的树木移植机铲刀挖掘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铲刀是树木移植机的关键部件,其结构直接影响到树木移植机的工作性能.根据树木移植机工作特点,对铲刀受力情况进行理论分析,建立相关的力学模型;基于ANSYS/LS-DYNA建立菱形铲刀与土壤相互作用的虚拟仿真模型,分析切削过程中土壤的应力变化情况及铲刀受力变化情况;分析不同切削角度下铲刀受土壤反作用力的变化情况,为铲刀进一步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论树木移植机在我国绿化事业中的发展前景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树木移植机的发展概况与结构特点;论述了树木移植机在我国园林、林业,园艺部门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在我国如何发展树木移植机的具体建议,并对树木移植机的型式、配套车辆底盘的选择,工作装置的结构方案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超薄型圆锯片曲线缝的结构设计,基于变密度法拓扑优化和模式搜索算法的形状优化相结合的方法,对圆锯片的曲线缝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基于变密度法的拓扑优化,确定曲线缝开设位置;以圆锯片整体振幅作为评价标准,以拓扑优化后得出的设计域作为边界条件,通过模式搜索算法对圆锯片曲线缝结构形状进行优化,得出给定约束和载荷条件下的最优解。在试验过程中进一步证明了曲线缝形状对锯片轴向振动影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树木生长期移植的施工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非适宜季节移植树木越来越普遍的事实,根据非适宜季节树木移植所需要的关键技术,结合多年生产实践总结出突破植树季节的树木移植方法。  相似文献   

5.
要在\"三伏天\"树木移植成活,虽难度大,但是可以做到的,其前提是必须做好挖、剪、种、养等4个环节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1 树木的选择与处理 1.1 树木的预留与培养选择适合北方栽植的孤赏树种,如:国槐、五角枫、银杏、悬铃木、油松、合欢、黄栌、樱花、碧桃、玉兰等大规格苗木在圃地预留或移栽培养。大乔木预留或移栽密度为2×3m,小乔木为1.5×2m,并在株、行距的中线上挖沟,界定根系生长范围,同时,要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有计划缩剪,防止内膛光秃。  相似文献   

7.
夏季移植树木应急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了夏季移植树木应急技术的应用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实施以微喷灌向树冠间歇喷水降温增湿为主,配合叶面喷洒抗蒸腾剂和枝干缠绕湿润草绳,结合其他辅助方法处理树木的技术,能够成功移植全冠乔木小叶杨和油松。  相似文献   

8.
树木移植,它包括大树和幼苗的移植,有几千年的历史,是绿化的最基本工作和方法。树木移植,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只要树木的移植地和被移植地环境相对一致,树木伤根、失水少,任何树木在任何季节移植都是没有问题的。环境相对一致不变,它包括大气候和小气候、土壤的理化性质等。但树木移植后环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移植的大型树木选择、移植、移植后的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大型树木移植的技术要点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树木移栽机在不同工况下,达到最佳的工作效率,本文提出了针对树木移栽机工作原理中铲刀阻力所带来的问题,应用负载敏感系统作为整台机械的液压系统。在AMESim软件的仿真平台上,建立了负载敏感系统仿真模型图,设置了元件中的相应参数,为验证模型的正确性以及进行后续的动态特性分析做准备。选定的负载压力范围在0~30 MPa,仿真时间设置为1 s,采样时间为0.001 s,在节流阀全开的情况下,样本曲线压力增大时,流量有细微的下降;接着,验证阀负载压力分别为0、5、10 MPa、15、20时,泵的出口压力与节流阀出口压力之差始终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数值上,这就说明,依靠负载敏感系统就可以顺利解决了压力与外界负载变化无关这项课题。  相似文献   

11.
树干平均密度的估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估计密度的一般统计模型为:y=bx+e,其中y为干重,x体系b为待估系数,即密度,e为误差。式中b值的估计,依据y的方差与x的关系不同,有三种方法:(1)y的方差与x无关;(2)y的方差正比于x,即δ^2=yx=xδ^2;(3)y的标准差正比于x,即δyx=xδ。  相似文献   

12.
Managed forest stands are typically younger and structurally less diverse than natural forests. Introduction of non-native tree species might increase the structural changes to managed forest stands, but detailed analyses of tree- and stand-structures of native and non-native managed forests are often lacking. Improved knowledge of non-native forest structure could help clarify their multiple values (e.g. habitat for native biodiversity, bioenergy opportunities). We studied the struc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introduced, non-native Pinus contorta and the native Pinus sylvestris and Picea abies over young forest stand ages (13–34 years old) in managed forests in northern Sweden. We found that P. contorta stands had greater mean basal areas, tree heights, diameters at breast height, and surface area of living branches than the two native species in young stands. The surface area of dead attached branches was also greater in P. contorta than P. abies. Although this indicates greater habitat availability for branch-living organisms, it also contributes to the overall more shaded conditions in stands of P. contorta. Only one older 87 years old P. contorta stand was available, and future studies will tell how struc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P. contorta and native tree species develop over the full forestry cycle.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林分密度是反映单木林分中林木株树和竞争的一个重要指标,构建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的一个重要变量。选择合适的林分密度指标来构建杉木林分蓄积量模型,提高林分预测精度。

方法

以福建邵武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密度长期试验林28 a连续观测数据为依据,基于可变生长率法,建立了含5种林分密度指标的杉木林分蓄积年生长模型。

结果

模型决定系数R2均在0.979以上,精度高于不含密度指标的对照组模型。在包含密度指标的模型中,精度最高的为每公顷株数N密度模型,其次是相对植距RS密度模型,但是这两个模型参数估计不显著而被舍弃。所有模型的R2数值由高到低顺序为:每公顷株数N林分蓄积量模型(0.979 9)、相对植距模型(0.979 9)、林分密度指数SDI模型(0.979 4)、优势高营养面积比Z模型(0.979 3)、Nilson密度指数模型(0.979 0)以及不含密度指标模型(0.972 8)。

结论

除去N指标和RS指标模型,杉木林分蓄积量模型中表现最好的是以林分密度指数SDI为密度指标的模型。其次,还发现在低造林密度(1 667~3 333 株·hm−2)林分,蓄积生长量要大于中高造林密度(5 000~10 000 株·hm−2)的林分。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杉木树种二元立木材积可变参数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155株建模样本,利用现代建模理论和方法,以山本式固定参数模型和可变参数模型建立了广东省杉木树种的二元立木材积模型。模型自检及64株检验样木验证表明,固定参数模型和可变参数模型精度均符合建模要求,能满足生产需要,但后者具有更优的适用性能。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人工马尾松二元立木材积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马尾松在贵州省的生长分布情况,将马尾松划分为中心区、一般区2个建模单元,设计了建模样本结构,分别各建模单元收集伐倒木资料,拟合二元立木材积山本式基本模型和可变参数模型,经各项统计检验指标分析和适应性检验,确定山本式可变参数模型为最优模型,可以在建模单元内通用。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湿地松二元立木材积模型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150株建模样本,以山本式固定参数模型和可变参数模型建立了广东省湿地松二元立木材积模型,模型自检及41株检验样木验证表明:固定参数模型和可变参数模型的精度均符合要求,能满足生产需要,但以可变参数模型具有更优的适用性能。  相似文献   

17.
应用相对生长法和典型样方调查法对华北沙地不同密度、不同年龄的小黑杨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估算,同时对树冠与生物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密度为1 000株· hm-2、500株· hm-2、250株· hm-2的小黑杨林分(27年生)的生物量分别为85.31 t·hm-2、102.60 t·hm-2、86.74 t·hm-2;生产力分别为3.16 t·hm-2·a-1、3.80 t·hm-2·a-1、3.21 t·hm-2·a-1,密度500株· hm-2为华北沙地小黑杨的合理密度。不同密度小黑杨不同器官生物量所占的比例差异不明显,地上部分生物量在83% - 86%之间,其中干57% - 62%,枝11% - 16%,叶2% - 3%,皮8% - 10%;地下部分生物量在14% - 17%之间。对不同年龄小黑杨的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表明,27年生的比23年生的分别高59.74%和36.20%。同时,23年生小黑杨的根、叶所占比例明显高于27年生的根、叶比例,但是干生物量所占比例低于27年生小黑杨,反映了23年生小黑杨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处在快速生长期,小黑杨的轮伐期应在27年以后。小黑杨生物量与树冠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树干生物量与树冠指数之间可以用线性模型y=ax+b描述,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反映小黑杨林树干生物量,为进一步利用遥感预测小黑杨木材材性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小光斑激光雷达数据估测森林树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光斑激光雷达可以同时获得森林的垂直及水平结构参数,因光斑直径较小,可以做到森林单木结构参数的准确估计,进而推广到样方甚至更大区域森林结构参数的估计,近年来在林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文中主要从树高估计方面对小光斑激光雷达在林业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通过对先前类似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发现,在小光斑激光雷达估测森林树高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从而限制了森林树高估测精度的提高,如点云分类算法、点云密度、森林郁闭度、单木的准确分割等,还对小光斑激光雷达估计森林树高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括,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4YK—K型床作苗木移植机的主要技术参数及各主要部件的结构确定,论述了该机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