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业运输线路优化是林业物流和林业企业木材生产流程中重要部分。以吉林省汪清林区为研究区,基于网络最短路径模型和GIS、RS技术以及伐区、集材和运材等环节约束条件,构建伐区运输线路优化模型,确定伐区木材运输最优线路,并对选取的运输线路进行综合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
红松籽是红松坚果的重要利用部位,是红松卵圆形果球内结的褐色籽粒,由壳、皮和仁3个部位组成。综述红松松籽仁、壳、皮的成分、营养价值、生物活性和开发利用现状,进一步证实了红松籽对人类健康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并具有开发利用空间。为深入了解红松籽壳、皮、仁的研究动态,为深加工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西伯利亚红松造林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伯利亚红松3个种源与当地红松高生长量的比较,分析在长白山系汪清林区内不同种源西伯利亚红松与当地红松的生长差异,确定了托木斯克州种源适合在本地区大面积推广。经11 a研究,初步掌握了该树种幼年期生长规律,摸索出一整套西伯利亚红松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4.
红松籽是红松林的副产品,由于它的营养价值高,又是天然的绿色食品,近年来在国内外市场上销售数量逐年上升,价格不断上扬,红松林的松籽经济总收益已大大超过采伐木材的经济效益,将现有红松林改建成干果生态经济林,提高松籽产量,是发展松籽产业最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红松籽是红松坚果的重要利用部位,是红松卵圆形果球内结的褐色籽粒,由壳、皮和仁3个部位组成。综述红松松籽仁、壳、皮的成分、营养价值、生物活性和开发利用现状,进一步证实了红松籽对人类健康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并具有开发利用空间。为深入了解红松籽壳、皮、仁的研究动态,为深加工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减压-超声联用技术对红松籽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考察提取出的红松籽油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以红松籽油得率为指标,在减压-超声波联用提取红松籽油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不同超声波功率在不同时间条件下对红松籽油提取效果的影响,对提取过程进行模型拟合并验证。测定减压-超声波联用提取的红松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并测定其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 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nic acid,ABTS)自由基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以正己烷为最适提取溶剂,在真空度0.08~0.09 MPa条件下,超声波提取红松籽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波功率210 W、料液比1:7(g:mL)、超声温度45℃、超声处理时间25 min,此条件下松籽油得率为(53.01%±0.30%)。试验选取的四种动力学模型中,玻尔兹曼模型更好的拟合减压-超声波联用提取动力学过程(R2≥0.9798)。提取的红松籽油含有46.27%的亚油酸,28.95%的油酸以及13.26%的皮诺敛酸。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红松籽油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IC50值分别为(8.20±0.77)mg/mL、(7.74±0.06)mg/mL。减压-超声波联用通过降低容器内压强,减少溶液间分子压力,进而降低提取过程中的能耗,缩短提取时间,降低提取温度,有利于保护热敏性物质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对汪清林区4种森林类型的土壤养分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槭树-红松针阔混交林和椴树-红松针阔混交林的土壤养分含量较高,阔叶红松林的土壤养分含量次之,桦树-红松针阔混交林的土壤养分含量相对最差.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各森林类型的土壤养分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F值为4.93,Pr>F值,为0.00**.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了西伯利亚红松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分布和极强的适应性。详细论述了其既能生产优质木材,又能生产营养丰富的松籽等,具有可观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着重阐述了营造西伯利亚红松林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可行性。倡导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应大力营造西伯利亚红松林。  相似文献   

9.
以红松籽为原料,经过粉碎、恒温水浴振荡提取、离心分离等工艺制得红松籽油。通过正交试验方差分析,确定了水代法提取红松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料液比6:1、pH值9、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2h,其中料液比是最重要因素。通过测定水代法所提取松籽油的理化性质得出:酸价1.2mg KOH/g、碘值141.6mg I2/g、皂化值186.5mgKOH/g、过氧化值3.8mmol/kg。  相似文献   

10.
红松籽油有效成分功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松是分布于中国东北的珍贵树种,其种籽油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功能。为评价红松籽油的功效,本文就红松籽油对大鼠血脂的影响及其抗衰老功能进行了研究,对不同组的大鼠喂添加了不同含量的种籽油的饲料。将60只大鼠随机地分成五组(每组雌雄各半)。实验过程中,用松籽油处理的三个组的大鼠分别喂食含2.0g/(kgd-1),4.0g/(kgd-1)和8.0g/(kgd-1)剂量松籽油的饲料。用试剂盒法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以及抗氧化(AOC)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经研究发现松籽油可以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提高血清SOD和GSH-PX的活力。其中喂食4.0g/(kgd-1)剂量红松籽油的一组,其各项测定指标均达到显著水平;喂食8.0g/(kgd-1)剂量红松籽油的一组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结果表明,红松籽油具有调节血脂和抗衰老作用。图2表3参9。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国内外设施选址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指出了传统选址决策方法的不足。以教育资源作为确定住房区域选址的目标,结合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以榆次区为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在不同选址方案下,选址的合理区位。  相似文献   

12.
果中仙品──松籽张在军松籽,又名松籽仁、海松籽等,是红松树的种子。自唐代以来,松籽就成为我国人民喜爱的食品。《随息居饮食谱》赞誉它“补气充饥,养液息风。耐饥温胃,通畅辟浊,下气香身,当益老人,果中仙品”。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松籽营养和药用价值非比一般。...  相似文献   

13.
针对银行网点选址问题,以影响银行网点选址的主要因素为依据,提出了运用GIS空间分析结合层次分析法对欲新设的银行网点位置进行最优选址,并通过实例分析得到了太原市某区域预设银行网点最优位置的选址方案,说明了GIS结合层次分析法能科学、合理地得到银行网点的最优选址决策。  相似文献   

14.
红松是我国东北小兴安岭、长白山林区天然林中主要的森林组成树种。近年来,随着红松籽价值的不断提高,东北三省红松坚果产业发展迅速。文章针对东北半干旱地区以樟子松作砧木进行异砧嫁接发展红松坚果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的预防森林火灾,实现对林区的实时监控,使现有资源监控范围最大化,选取合适的森林火灾监测点是十分重要的。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三岔子林业局所辖林区进行了选址分析,综合各种因素,选取了适宜的山顶作为实时监控设备安装位置。  相似文献   

16.
《吉林林业科技》2010,(4):68-69
汪清国有林管理分局是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意见》的统一布署,于2004年11月30日正式挂牌运作。按照国家林业局赋予试点单位职能、职责要求,分局在负责汪清国有林区的森林资源管理与监督工作的同时,还承担着东北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工作。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我国林区道路网规划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分析目前林区道路网规划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应对策。分析了如何将传统的规划模型与GIS相结合,阐述了GIS在林区道路网规划中数据的获取方法,如何进行空间数据分析和成果表达;进而在可持续原则及相应对策的基础上,给出了林区道路网规划中的GIS工作流程;从理论上分析了基于GIS林区路网规划项目的组建过程,描述了从模型数据输入到规划方案实现的一体化分析和分析结果直观快捷表达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森林生物量相容性模型长白山天然林生物量估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中国第四次(1997年)二类森林调查数据,借助长白山天然林森林生物量相容性模型,以汪清天然林区为例,对阔叶林、针叶林及针阔混交林等不同森林群落进行森林生物量及其分量的估测,研究区森林生物量密度及碳密度估测值分别为110.06 t/hm2和51.73 t/hm2,碳库估测值为0.0119 Gt C.阔叶林生物量占总森林生物量的59%,在该研究区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9.
<正>汪清林业局深入开展全民创业,推进由木材林业向复合林区的转变。为了将创业项目做成产业,形成规模,闯入市场,汪清林业局在原有越橘蓝靛果、林下参等项目的基础上,建立了黄牛、大鹅、蜜蜂、林蛙、木耳、红松籽、冷水鱼等十大创业基地,创出了汪林品牌。  相似文献   

20.
红松(Pinuskoraiensis)是伊春林区顶极群落阔叶红松林的建群树种,它树干高大通直,木材软硬适中,加工容易,是家具、造船、建筑等优质用材;同时它也是很好的观赏树种,大面积阔叶红松林,景观壮美,复杂多变,一年四季可供旅游者观赏。另外是优良木本粮油树种,松籽具有很高的商品价值,它香味可口,营养丰富,松仁含有不饱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