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工释放花绒寄甲对光肩星天牛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城市行道树垂柳为对象,试验研究了释放花绒寄甲4~8a后对光肩星天牛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与未释放的对照林相比,释放花绒寄甲4~8a后可将光肩星天牛的危害株率由100%控制于23.46%,株均幼虫数由5头控制于2头;释放年份不同控制效果虽有差异,但差异不明显;释放花绒寄甲能够持续有效降低树木的受害株率、降低光肩星天牛幼虫数量。  相似文献   

2.
释放花绒寄甲卵对光肩星天牛幼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木块法饲养花绒寄甲成虫,然后将其所产的卵块保存在5℃恒温条件下,以确定低温保存后花绒寄甲卵的生活力、初孵幼虫的行为学和对光肩星天牛幼虫的寄生率,并比较林间释放花绒寄甲卵与树干打孔注药(氧化乐果)防治光肩星天牛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低温保存49天与花绒寄甲新产卵的孵化率没有差异,花绒寄甲1龄幼虫在室内可存活1~8天、平均2.26天,爬行速度为6.5~100 cm·h-1,平均25.23 cm·h-1,室内及林间释放花绒寄甲卵后其初孵幼虫均能找到光肩星天牛幼虫并进行寄生;如果温度和湿度适宜,按照每头光肩星天牛幼虫释放15~25粒花绒寄甲卵时其寄生率可达90%;树干打孔注药与林间释放花绒寄甲卵后光肩星天牛幼虫的虫口减退率均在85%以上,两者的控制效果基本无差别.  相似文献   

3.
为防治危害北京地区柳树上的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薄翅锯天牛(Megopis sinica),采用对环境安全的天敌昆虫进行了生物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实验室的条件下,直接在光肩星天牛幼虫上接天敌的平均寄生率为63.33%,模拟自然木段释放花绒寄甲卵的为73.33%,直接危害木段的为76.67%。另外,可以寄生薄翅锯天牛1~3龄低龄幼虫,平均寄生率为63.33%,而不能在室内寄生4~5龄的幼虫。在林间条件下,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光肩星天牛的虫口减退率可达90.98%;释放花绒寄甲卵,光肩星天牛的虫口减退率达到80.82%。  相似文献   

4.
释放肿腿蜂防治光肩星天牛幼虫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新疆杨光肩星天牛幼虫,测定管氏肿腿蜂对光肩星天牛幼虫的寄生率。试验确定,在放蜂15d后,光肩星天牛幼虫开始停止排粪,管氏肿腿蜂对光肩星天牛幼虫寄生率为46.6%,防治效果为45.2%。管氏肿腿蜂对新疆杨农防林带中的光肩星天牛幼虫有一定的防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释放花绒寄甲对柳树光肩星天牛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宿迁运河湾释放花绒寄甲卵卡、成虫防治柳树蛀干害虫光肩星天牛的林间试验,结果表明,释放花绒寄甲卵卡最高虫口减退率为89.67%(对照32.87%),释放花绒寄甲成虫的最高虫口减退率为88.46%(对照36.84%),同时释放卵卡及成虫的最高虫口减退率为88.00%(对照39.02%),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这说明林间释放花绒寄甲成虫或卵卡,对柳树光肩星天牛均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黄斑星天牛危害的林间投放花绒寄甲卵卡和成虫进行黄斑星天牛防治试验,通过开展花绒寄甲寄生率调查研究防治效果,通过花绒寄甲越冬情况调查,判断花绒寄甲能否在敦煌越冬。结果表明:投放花绒寄甲可有效防治黄斑星天牛危害,花绒寄甲的寄生率为7.88%,黄斑星天牛的虫口减退率为79.35%;越冬调查时发现花绒寄甲成虫和蛹共计3头,表明花绒寄甲可以在敦煌地区越冬。  相似文献   

7.
光肩星天牛幼虫排粪规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天牛幼虫排出的虫粪在指示天敌寻找寄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在光肩星天牛幼虫发生期定期收集幼虫虫粪的方法,首次研究了林间天牛幼虫排粪量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光肩星天牛成虫羽化前,排粪总量呈现由上升到下降的过程,单个排粪孔的日平均排粪量为(0.030 2±0.002 1)g,单排粪孔的日最大排粪量可以达到0.319 4 g。同时研究了幼虫排粪量与寄主树的胸径、树皮厚度、树皮含水量和排粪孔大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调查期内,无论是各个排粪孔的排粪总量还是日均最大排粪量,均与排粪孔的大小有直接关系,而与其他几个因子无关。通过在树干上缠绑胶带形成的微栖境,采集到了光肩星天牛的天敌花绒寄甲成虫,表明花绒寄甲的发生与寄主天牛的发生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利用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防治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在武威绿洲区开展试验研究.通过采用不同释放方式、不同时期、释放不同数量和种源的花绒寄甲,进行防治效果比较.结果表明:直接释放和打孔释放的防治效果无差异;6月初释放的防治寄生率比9月下旬释放的高...  相似文献   

9.
利用花绒寄甲防治锈色粒肩天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室内在器皿内和半自然条件下,利用花绒寄甲对锈色粒肩天牛进行寄生性试验,最佳效果分别达80%和86.67%。林间在山东泰安、聊城等地选取5处被锈色粒肩天牛危害的国槐行道树作为试验地,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卵块对锈色粒肩天牛幼虫进行生物防治试验。以天敌释放前后被害株虫口数为依据,对花绒寄甲的防治效果进行评价。林间各处理最佳防治效果为:单纯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卵块后,株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2.23%和71.67%,同时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及卵块时,其株虫口减退率为82.64%。但3者间差异不显著。林间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和卵块,对锈色粒肩天牛均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利用肿腿蜂和肿腿蜂带菌防治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ripennis(Motsch))幼虫。室内试验,肿腿蜂对光肩星天牛3龄幼虫寄生率100%;对4龄幼虫25%,对5龄幼虫无寄生效果;肿腿蜂带球孢白僵菌和肿腿蜂带拟青霉对4~5龄幼虫寄生死亡率分别为87.50%和90.63%用肿腿蜂进行林间放蜂防治试验,以2次/年,每次100头/株,可防3龄以内皮下幼虫,防治效果为86.02  相似文献   

11.
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慈利县、韶山市、南岳区释放川硬皮肿腿蜂和花绒寄甲2种天敌昆虫,开展防治松褐天牛的试验。结果表明:2种天敌昆虫对松褐天牛有良好的控制作用,4个试验区的平均虫口减退率为92.65%,校正虫口减退率为91.41%;混合释放2种天敌昆虫的寄生率为92.42%,高于单独释放川硬皮肿腿蜂和花绒寄甲的寄生率62.00%和87.34%。  相似文献   

12.
应用管氏肿腿蜂防治双条杉天牛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1—2005年北京市密云县进行了管氏肿腿蜂防治双条杉天牛技术的研究与推广,5 a放蜂1200万头,累计防治面积3000 hm^2。管氏肿腿蜂5 a平均寄生率达69.68%,寄生率随着放蜂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林内放蜂后侧柏的被害率由放蜂前22.78%下降到0.49%;被害木虫口密度由25.4头/株下降到3头/株,下降率88.2%;被害木管氏肿腿蜂密度由放蜂前的0.2头/株上升到2005年的2.5头/株,基本达到有虫不成灾。  相似文献   

13.
管氏肿腿蜂防治松墨天牛技术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试验结果表明:在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2至3龄幼虫期,按1:4的虫蜂比,于晴天的11至15时在林间投放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效果好。当年寄生率达到81.3%,第2年仍有53.5%的寄生率。  相似文献   

14.
利用椴树吸引光肩星天牛成虫产卵又抑制其卵及幼虫发育的特殊功能,对失去生物控制天牛危害能力的林木和林分,实施控虫生物因子补偿及诱控功能的放大,调控天牛种群数量。椴树和杨树分别套笼接虫,诱控树种上的平均产卵刻槽数为15.8个/株,孵化率为0;合作杨上的平均产卵刻槽数为16.1个/株,孵化率为10.56%。光肩星天牛对沙枣和几种感虫树种的嗜好程度有明显差异。在产卵刻槽数量上,加杨〉沙枣〉白桦、毛白杨、北京杨、糖槭;在取食面积上,锗槭〉沙枣〉加杨、白桦、毛白杨、北京杨。通过野外次生林椴树控虫调查结果显示,椴树的引诱距离为10m以内,引诱强度最好的距离为6~8m。以径粗6—10cm的杨树点滴注入或喷布诱控树种提取剂,50d后检查死虫数,其杀虫率在70%。  相似文献   

15.
描述了光肩星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危害状况,发生原因以及不同的防治方法,为今后光肩星天牛的研究与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管氏肿腿蜂防治双条杉天牛试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贵州省普定县的人工柏木林内,利用管氏肿腿蜂进行了防治危害柏木的双条杉天牛幼虫的试验。每0.67 hm2柏木林分别施放1 500头和2 000头管氏肿腿蜂,1个月后寄生率分别为62.1%和67.7%;并表明其为一项环保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