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王瑛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7):242-243
对重庆市统筹城乡旅游发展条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实现城乡旅游统筹发展的对策:实施城乡旅游一体化战略,乡村旅游与城市、城郊旅游联动发展;立体化布局重庆旅游产业,扩大品牌旅游产品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城乡旅游通道建设,保障城乡旅游的共享与互补;加强地方政府对乡村旅游开发的主导、引导与控制。  相似文献   

2.
王瑛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5):192-193
对城乡统筹与乡村旅游的协调发展进行了概述,分析了郫县乡村旅游发展条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乡统筹背景下郫县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对策:乡村旅游与城市及城郊旅游联动发展;统一规划,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员培训,进行规范化管理;建设城乡一体化旅游信息网络。  相似文献   

3.
发展乡村旅游对于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从乡村旅游的特殊性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实质以及乡村旅游与城乡统筹发展的互动关系几方面阐述了乡村旅游对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根据沙坪坝区的区位与交通优势、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提出了其在城乡统筹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景点依托型和新农村建设示范型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4.
统筹城乡发展中乡村旅游开发与农村空心化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空心化是近些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突出现实问题,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乡村旅游开发凭借其独特的乡村规划、文化传承和就业拓展等功能,对缓解农村空心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乡村旅游开发在吸引农村青年劳动力、荒废土地重置利用、农村风貌改善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作用显著。因此,乡村旅游可在旅游经济体的集聚、乡村土地利用规划和旅游小城镇综合建设等农村空心化问题治理方面发挥有效作用,同时需要在战略规划、农民参与、具体实践、制度完善、生态文化保护等方面强化配套。  相似文献   

5.
程远清 《农业与技术》2010,30(5):108-111
发展旅游业是实现城乡统筹的一个高效实用的渠道。它利用旅游业广泛的联带性以及旅游资源的可重复循环利用特点,能够带动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本文针对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和阐述了丰都县城乡统筹中旅游业发展的模式,并指出乡村旅游模式是当前丰都旅游业发展的主导模式。并根据乡村旅游发展条件和特点,探讨了丰都县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系统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我国三农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系统阐述了城乡统筹和乡村振兴理论的渊源与演进,全面分析城乡统筹与乡村旅游关系,为推进城乡统筹和乡村振兴协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也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江文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0):146-147
该文简述了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意义以及目前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缺乏统筹规划、同质化现象严重、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专业化乡村旅游人才缺乏、营销推介力度不够等诸多问题,并提出了全域旅游视野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路,包括全域统筹,开发乡村旅游新业态;错位发展,深挖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创意营销,拓展乡村旅游市场等.  相似文献   

8.
史本林 《农业考古》2005,(5):192-195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本世纪的旅游热点,它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的途径之一,加强乡村旅游的开发,能够促进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开发的思路是:提高农民文化素质、转变文化观念、实现城乡一体化;整合生产要素、调整产业结构、形成特色农业;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美化乡村自然风貌、使城乡经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概况及其意义,分析了城乡旅游现状及存在问题,指出城市和乡村可以互为资源和客源市场,通过提供对彼此各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互动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实现城市带动农村,农村支援城市,城乡旅游和谐发展的局面。提出了提升乡村旅游、统筹城乡旅游和谐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迅速,旅游业对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对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09年,河南省实现旅游总收入1985亿元,同比增长25%,旅游业在扩大内需、调整结构、促进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河南乡村旅游存在着这样的问题:重效益、轻规范;重规模、轻特色;重发展、轻规划.如何真正实现河南省农村与乡村旅游的耦合式发展,如何发展具有河南特色的乡村旅游,亟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王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627-8629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视阈下,分析了乡村旅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指出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就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寅  潘晶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3):177-179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安徽省有着深厚的农业基础,是全国较早开展乡村旅游的省份。利用安徽自身的资源优势,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推动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从而带动安徽农村的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该文阐述了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状况、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状况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023-13025,13079
分析了浙江省乡村旅游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所经历的产业萌芽发展、产业快速扩张和产业质量提升3个发展阶段,突出了浙江省乡村旅游在拉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的经验,主要在于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风貌建设、推动农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和保障农村民生、促进区域和城乡统筹发展、保护农村自然生态环境、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总结了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在领导、制度、产品、标准化和营销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即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推进制度创新和标准化管理、各级地方政府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支持力度、推动乡村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化战略、强化旅游产品的营销推广。在此基础上,深化了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给其他地区带来的启示,主要在于创新乡村旅游组织领导体制、推动乡村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加大乡村旅游发展扶持力度、实施乡村旅游强力营销工程、引导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发展5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张哲乐  许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506-8507,8669
指出乡村旅游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城乡统筹背景下分析了乡村旅游在产业模式、管理体制、资金来源和从业人员结构等方面的变化,指出其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由此从旅游规划、企业管理、金融财务、实用性就业技能方面对乡村旅游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需求,并就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广西武鸣县大皇后村乡村旅游技术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088-5090
在探讨新农村建设中进行乡村旅游技术创新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广西南宁武鸣大皇后村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董平  师守祥  张胜武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294-6296
乡村往往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而且这些乡村民俗又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从旅游与民俗关系的论述入题,以陇南为例,研究乡村民俗文化特点及旅游开发价值,并对其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曾琼霞  袁香香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633-4634
通过分析影响旅游的经济发展、人口社会、交通网络和工具、居民出游行为4大因素来对上海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优势进行分析,最终得到了一个喻义的公式来归纳上海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空间:(乡村休闲旅游出行愿望×人口潜力×居民经济能力)都市圈=上海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回归与和谐生态理念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263-7264
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回归乡村、和谐发展为目标,为促进乡村旅游大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乡村生态旅游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