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薛繁洪 《农业考古》2019,(5):108-111
作为晚明著名的文化名人,徐兴公在生活中是一位爱好品茗、精通茶事的嗜茶之人。由徐氏饮茶生活可以管窥晚明文人品茗风貌。本文以徐兴公涉茶文集、诗歌等文字记录作为史料依据,从茶境之讲究、茶侣之组成、茶类之品味以及茶水之择取等方面论述其清幽高雅的饮茶生活。  相似文献   

2.
陶德臣 《农业考古》2001,3(2):256-259
一、唐代饮茶虽然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 ,发乎神农” ,实际上饮茶真正成为全国性的“比屋之饮”和庶民百姓日常必需品还是唐代中期的事。在这之前 ,北方少数民族通过战争建立起自己的政权 ,他们从汉人那里接触到饮茶习惯 ,为饮茶西传、北传打下了基础。江表遗族的饮茶之风不绝如缕 ,如北魏洛阳鲜卑贵族虽不饮茶 ,但每次宴会时还是坚持“设茗饮”以满足“江表贱民远来降者好之”的需要。( 1) 隋代国家的再次统一和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的开凿 ,大大便利了南北货物的交流 ,自然对饮茶习俗的普及起到积极作用。唐代是封建社会的鼎…  相似文献   

3.
茶树的种植在中国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中国的饮茶开始较早,但真正的发展期却在唐朝,宋朝之后逐渐兴盛,茶寮馆肆遍布民间,形成了独特的饮茶习俗和饮茶文化。而日本的饮茶始于8世纪,由日本来华僧人带回传入,其发展具备了本民族的特点,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日本茶道。那么,中国的饮茶文化和日本茶道在本质上和内容上的区别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是茶文化发端之所,中国的饮茶习惯由来已久,最远可以追溯到神农时期。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时期的饮茶生活、饮茶之风均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唐代不仅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茶文化史上的关键时期,在唐代,以药用功能进入人们视野的茶上升至精神层面,  相似文献   

5.
茶文化是饮茶之后很长时间后才产生的。那么什么是茶文化呢?王玲女士认为,中国茶文化包括茶艺、茶道、茶礼、精神以及在各阶层人民中的表现和与茶相关的众多文化现象。茶艺是点茶技法和整个饮茶过程的美学意境。茶礼是在饮茶活动中表现人们以茶培养、修炼自己的精神道德,协调人际关系,求得自己思想的自洁、自省,沟通彼此情感的一定形式。茶道是茶艺与饮茶的精神内容、礼仪形式交融结合,  相似文献   

6.
试论中国的茶文化——兼谈中日茶文化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与可可、咖啡并称风行世界三大重要饮料,其中又以茶饮占居世界主要地位。现在世界上有近50多个国家生产茶叶,饮茶者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比之下,中国人对饮茶的注重程度,明显超过外国人,外国人中只有东邻日本人可与中国人相提并论,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道文化。  相似文献   

7.
茶瘾与书瘾     
中国文字真传神.一个"瘾"字,活灵活现地道出了一个人的某种癖好.我一生布衣百姓,官场仕途无所求,烟、酒、牌瘾没学成,唯独尝好饮茶伴读书.我虽然没有茶瘾和书瘾,但偶尔灵感一来,写点饮茶、读书一类的文字间或见诸于报刊,以示自己对人生的自我解剖和心灵的感悟.  相似文献   

8.
郭绿师 《农家科技》2014,(11):55-55
吃完肉粥和叉烧包,坐着慢慢斟茶和饮茶的当儿,突然感觉自己确实是活着的。当然,能有这样悠闲的一个早上,一是因为今天是周六,二是因为我生病了。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认为,人们春、夏、秋、冬四季饮茶,要根据茶叶的性能功效,随季节变化选择不同品种为宜,以益健康。  相似文献   

10.
明代文人持茶具饮茶,十分注重饮茶环境,以营造清雅脱俗的氛围,达到洒脱、率性、怡然的精神追求。文人欣赏的饮茶环境有茶寮、山斋亭馆、僧寮道院以及山水自然等。本文通过明代文人著作(特别是茶书)、诗歌以及绘画,对明代文人追求的饮茶环境进行了较全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王赛时 《农业考古》2002,(2):121-125
一、饮茶风气的高涨饮茶之风弥漫全国并成为全社会的生活习惯 ,始发于唐玄宗开元时期。杨华《膳夫经手录》说 :“至开元、天宝之间 ,稍稍有茶 ,至德、大历遂多 ,建中以后盛矣”。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记载 :“开无中 ,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 ,又不夕食 ,皆恃其饮茶。人自怀挟 ,到处煮饮 ,从此转相仿效 ,遂成风俗。”看来 ,僧侣之间提倡饮茶 ,对俗家人士也是一种有力的促动。封演又记载 ,由于北方人掀起饮茶高潮 ,致使南方茶叶生产日趋高涨 ,“其茶自江淮而来 ,舟车相继 ,所在山积 ,色类甚多” ,“于是茶道大行 ,王公朝…  相似文献   

12.
李师华 《农业考古》2007,(2):170-172,181
茶已被公认为最好的保健饮茶。人们长期饮茶的实践充分证明,饮茶不仅能增进营养,而且能预防疾病,这也是茶比咖啡、可可更受欢迎的主要原因。茶叶制剂确实已在人们意想不到的医疗领域———抗癌、防衰老、防治辐射损伤、治疗心血管疾病、解毒(新说)等方面大显神通。这些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前几年,笔者曾有幸去广州一趟,除感到城市的喧闹与繁荣外,耳闻目睹,使我感到印象最深的便是广州人的饮茶,其热乎劲我看是超过成都人;相比之下,我们身在茶乡的安徽人,是不能望其项背的!广东人对茶可谓情有独钟,饮早茶、午茶、夜茶,外地的朋友戏称广东人是泡在茶里的。熟人见面多以“饮茶未(没有)?”互致问候,或以“得闲(有空)饮茶再倾(谈)”而结束谈话。得闲去饮茶?其实,广东人闲与不闲都爱饮茶。茶,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饮,饮茶是生活上的一大享受,是文化艺术的品赏。如今,饮茶流行于世,茶叶已成为消费最多、流行最广…  相似文献   

14.
李娟 《农业考古》2006,(5):49-53
茶从日常生活的饮品,到成为“一日不可无此君”的精神享受,与古代文人直接参与茶事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在漫长的茶文化形成过程中,由于他们对茶情有独钟,用自己的文化素养、审美追求,对茶和饮茶过程进行艺术化打磨,使茶和饮茶习惯,从单纯满足生理需要的物质层面,提升到茶德,茶道  相似文献   

15.
饮茶六忌     
一、忌饮烫茶。茶汤温度过高,会对人的咽喉、食道和胃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久而久之可能引起病变。故应饮热茶或饮温茶。也就是说,茶汤温度不宜超过60℃,以25℃~50℃为最好。二、忌饮冷茶。饮冷茶,特别是饮10℃以下的冷茶,对人的口腔、咽喉、肠胃同样会产生刺激影响,并有滞寒、聚痰等副作用,因此,仍以温饮为宜。三、忌饭前大量饮茶。饭前大量饮茶,一会冲淡唾液,妨碍咀嚼时对食物的分解;二会影响胃液的分泌,不利于消化;同时,使人感到吃东西没滋味。四、忌饭后立即饮茶。饭后饮茶虽可消食去腻,但不宜饭后立即饮茶。这是因为茶叶中的茶 …  相似文献   

16.
西方早期饮茶风习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茶风俗流入欧美后,经过17世纪中期至18世纪中期约100年的传播,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茶叶从珍稀奢侈物品开始成为普通消费品,风靡一时,并打败可可、咖啡等饮料,成为一般民众最喜爱的饮料.18世纪末期,欧美国家的饮茶风习已相当普遍,茶叶真正成为人们生活中须臾不可缺少的物品.西方饮茶风习的兴起和发展,极大刺激了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中国茶叶海外市场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游修龄 《农业考古》2006,(2):216-218
最近出版的《茶魂之驿站》的序言中有这么一段话:“杭州有着极久远的茶文化史。代代传承,源远流长,据一些茶学研究者认定,早在八千年前,跨湖桥人就有饮茶的习惯。”这段话引起笔者极大的诧异,因为笔者所知有关跨湖桥遗址的报道里,并没有跨湖桥人已知饮茶的内容。正如序言所说,跨湖桥人有饮茶的习惯。是“一些茶学研究者认定”的,那么这和考古学界无关,应该到茶学研究者的文章里去寻找。  相似文献   

18.
明代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演进阶段,帝王使用了大量瓷质饮茶器.从现有文献资料及部分实物可以发现,其瓷质御用饮茶器在造型上注重适宜化,装饰上显示情趣化,寓意上体现功利化,凝聚了较为独特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9.
梁子  谢莉 《农业考古》2004,(2):322-326,335
至迟到汉时,茶叶已作为饮品进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武阳买茶,烹茶净具”被视为有关饮茶生活的最早记载。而南朝的饮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饮茶已开始进入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杜育的《荈赋》,左思的《娇女诗》、张孟阳《登成都楼诗》都有饮茶描述。而到了唐代,饮茶作为一种风尚,不论在人数规模和影响上都得  相似文献   

20.
我国有着悠久的饮茶历史,宋代饮茶之风尤盛,在墓葬中留下了丰富的"茶道图",可与文献、实物互证,是考察宋代茶文化的珍贵资料。本文对宋墓"茶道图"进行梳理,剖析其产生背景和表现内容,并力图透过图像,探寻宋人家居饮茶风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