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以常规早籼稻中早39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机插密度对水稻群体结构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机插密度对双季早稻分蘖力、最高苗数、成穗率等群体结构及产量均有一定影响。在该试验条件下,机插密度为33.3万蔸/hm2(25 cm×12 cm)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氮磷钾肥对西北寒旱区冬油菜越冬率、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肥对西北寒旱区冬油菜越冬率、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钾肥配合施用能有效促进冬油菜生长及提高抗寒性.磷钾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比不施肥处理增高了4.4%,其越冬率达到98.36%,比不施肥处理提高了5.76%.单施氮肥的越冬率比不施肥处理降低了2.8%,表明冬油菜冬前应少施氮肥,避免苗期过旺生长;适当的磷钾配施可提高冬油菜干物质的积累,增强冬油菜的抗寒性,提高冬油菜的越冬率,从而使冬油菜群体增大;同时磷钾配施可使冬油菜的角粒数、千粒质量增加,最终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5.
6.
7.
8.
以小麦新品种扬辐麦4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了4个氮肥用量和4个种植密度,分析其对扬辐麦4号产量结构和群体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扬辐麦4号产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在中低种植密度条件下,穗数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在较高种植密度条件下,穗数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3)氮肥用量为240kg·hm-2,种植密度为300万株·hm-2时扬辐麦4号产量最高,穗数最多;4)成熟期茎蘖数和干物重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9.
作者1986—1987年在北疆东部山区研究新春3号不同种植密度的群体结构和产量结构,结果表明,亩产500kg以上的高产田,亩基本苗以22.4×10~4-27.8×10~4为宜;其叶面积指数拔节期5.6—6.0,挑旗期7.0—8.0,抽穗期6.0—6.5,灌浆期4左右较好;出苗至灌浆的总光合势以每亩30×10m~2·日,光合生产率平均4g/m~2·日以上,经济系数0.4以上为宜;亩收获穗数以39.7×1~4—41.4×10~4穗、穗粒数以32.1—32.2粒、千粒重以44.7—45.9g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
11.
12.
播期对冬油菜干物质积累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探索冬油菜在西北旱寒区的最佳播期,完善高产配套技术,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冬油菜越冬率、干物质积累、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种期的推迟,越冬率、干物质积累相应降低。株高、茎粗、全株有效角果数和主序有效角果数都相应减少;不同播期处理间株高、一次分枝、二次分枝、主序有效长度、主序有效角果数、千粒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茎粗、角果长均达到显著水平;单株产量和全株有效角果数存在一定关系,不同播种期间产量存在差异。因此,在乌鲁木齐及其周边地区冬油菜适宜播期在9月5日~15日。 相似文献
13.
对新疆旱寒区不同种植密度下冬油菜干物质积累、光合生理及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冬油菜群体干物质积累呈现Logistic曲线变化,干物质积累速率呈单峰曲线变化,群体干物质积累随密度增加而增加。种植密度影响冬油菜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并最终影响产量。种植密度为30×104~60×104株/hm2时,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冬油菜的光合生理指标提高,进而增加油菜产量,但种植密度高于60×104株/hm2时,随种植密度增加其产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北方旱寒区冬油菜适宜群体的生长发育特性及生理生化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不同种植密度下冬油菜根系生长、干物质积累、有效光合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研究表明,群体密度在60、90万/hm2时,根长和根颈直径相对增长量大于其他处理,且差异极显著;群体过大,抑制叶片和根部干物质积累;60、90万/hm2有利于增加根冠比和根系干物质量/总干物质量,而减小叶片干物质量/总干物质量;群体越大,叶绿素质量浓度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越低,但低温下可溶性蛋白含量稳定;SOD活性随群体增大而增大,但在低温受冻后,0℃以下(11月20日),各处理SOD活性大幅减小,但60、90万/hm2仍能保持较高活性;POD、CAT、APX活性随群体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气温下降后,随群体不断增大,POD、CAT、APX活性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以60、90万/hm2处理的活性最高,低温下POD、CAT、APX活性能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60~90万/hm2是保证冬油菜高越冬率比较合理的群体密度。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施氮方式对冬油菜生理生化指标及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在大田条件下考察了在基施农家肥、过磷酸钙、硫酸钾的基础上,氮肥(尿素)以种肥、冬前追肥、返青追肥不同的施肥方式施入对冬油菜生理生化指标、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前施肥尤其是施种肥在改善与冬油菜抗性有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可溶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Pro)等生理生化指标方面都表现出了积极的作用,并可促进冬油菜的冬前生长,提高冬油菜的越冬率;在冬前施肥的基础上配合返青追肥可显著促进冬油菜的生长、提高越冬率、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6.
种植密度对常规谷子产量及群体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常规种谷子品种承谷13号、朝谷13号和宽九为试材,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30.0万、37.5万、45.0万、52.5万和60.0万株/hm2)对谷子产量和群体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30.0万~60.0万株/hm2时,随密度的增大,叶绿素含量逐渐增大,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干物质产量升高,透光率逐渐降低,产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常规谷子高产的群体特征为种植密度37.5万~45.0万株/hm2、开花期叶面积指数4.30~4.63,经济系数高,群体透光性较好。并对不同种植密度下开花期谷子的群体特征(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地上部干物质产量、透光率)与产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地上部干物质产量与产量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再通过对地上部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与产量进行通径分析发现,地上部干物质产量是获得高产的物质基础,但受经济系数制约较大。 相似文献
17.
18.
以新麦26为试材,采用3年定点大田试验研究玉米秸秆还田与氮肥、秸秆腐蚀剂及精制鸡粪配施对冬小麦群体、产量结构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秸秆全部还田情况下,冬小麦群体有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多的趋势;千粒重变化不明显;穗粒数和产量的变化相一致,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但在666.7m2施纯N13 kg+精制鸡粪100 kg和施纯N13 kg+腐蚀剂150 g处理情况下,其产量和千粒重与分别单施纯N 16、19 kg的处理相近。综合考虑生产成本,试验地区666.7m2宜施纯N 13 kg+腐蚀剂150 g。 相似文献
19.
播期对冬小麦品种登海5197群体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播期对登海5197群体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播期对拔节前总茎数的影响显著,拔节后不显著。(2)播期推迟一周出苗时间延长一天,基本苗随播期推迟而递减,叶面积系数第二播期(10月15日)最高,总茎蘖数和有效茎蘖数随播期推迟而降低,但有效茎蘖率和成穗率呈相反趋势。(3)对籽粒产量形成的R ichards解析表明,第二播期比第一播期(10月8日)和第三播期(10月22日)灌浆启动较早,最大灌浆速率和起始势较高,但活跃灌浆期较短。(4)群体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在开花前表现为随播期的推迟而明显减少,开花后由于第二播期的单株干物质积累加快,成熟期第二播期的群体干物质最高。(5)随播期的推迟,穗数和千粒重逐渐降低,穗粒数和籽粒产量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最高产量出现在第二播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