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正> 1 东太湖围养初步形成了良性循环 东太湖是太湖东南方一块1.2万公顷的湖湾,水草茂盛,风浪较小,适宜网围养殖。自八十年代始,太湖渔政站经试验推广了“小(面积)、精(养)、高(效)”技术措施,并贯彻了江苏省水产局制定的“高产、优质、高效”围养方针,调整了养殖品种结构,使之有了长足发展,初  相似文献   

3.
林国清 《科学养鱼》2000,(12):28-29
近年来,随着大黄鱼人工工厂化育苗的成功,为大黄鱼人工养殖提供了大量苗种,大黄鱼海水网箱养殖在福建发展迅猛,已成为目前主要海水网箱养殖品种。 1998年作者在福建福安海域进行大黄鱼网箱养殖试验,经十个月精心管理,使尾均 125克的大黄鱼苗种养成尾均 460克的成鱼,并获得产量 9.56吨。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养殖海区:海域水质良好无污染,水深 7~ 15米,水流往复流,潮流和缓,流速不超过 1米 /秒,透明度 30~ 100厘米,盐度 16‰~ 21‰;该海域四面环山,是一个良好的避风港湾。   2.渔排结构…  相似文献   

4.
采用可控生态精养技术在内陆养殖大黄鱼幼苗,经过166 d养殖,大黄鱼平均体重由0.1 g增至48.1 g,平均体长由1.5 cm增至16.5 cm,饲料系数0.97,存活率44.1%,养殖过程实现零换水,零用药。  相似文献   

5.
赵福海  朱雪根  黄则平 《海洋渔业》2002,24(4):178-179,172
江苏省吕四渔场曾是著名的大黄鱼产地之一,但由于捕捞强度的逐年增大,80年代以来,大量自然资源日趋衰退,大黄鱼渔场已形不成渔汛。为保护大黄鱼资源,发展渔业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笔者在前几年大黄鱼养殖试验的基础上,针对大黄鱼的生长特性,结合市场变化及本地的条件,采取引进大规格鱼种,强化池塘养殖管理,使之当年就养成商品鱼。这是一种适合江苏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下的大黄鱼养殖模式。笔者先后攻克了鱼种海上长途运输、陆地近距运输、高温渡夏、池塘养殖和越冬集养及病害防治。为大黄鱼池塘养殖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网围养鱼是在外荡养鱼基础上,移植池塘养鱼高产技术的产物.经过几年的发展,网围养鱼技术已开始形成自己的特点.将网围养鱼与池塘、小外荡精养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搞清楚网围养鱼与池塘、小外荡精养的异同点以及不足之处,以便今后改进.一比较方法与资料来源本文共比较池塘、小外荡、网围养鱼的7项技术经济指标,即养鱼亩产、种类规格  相似文献   

7.
胡荣炊 《福建水产》2011,33(2):62-64
于2009年4月至2010年11月在平均水深18m、流速0.7m/s的福建省罗源湾岗屿海区,采用2口(c/)12.8m、入水深10m的深水网箱放养 110.3g/尾规格鱼种进行大黄鱼养殖试验.经19个月养殖,平均规格达到597.5g/尾,养成成活率约43.7%.试验结果表明:相对小网箱养殖,大黄鱼深水网箱养殖成品鱼体色...  相似文献   

8.
池塘主养团头鲂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龙  艾涛 《淡水渔业》2002,32(1):23-24
完全用颗粒饲料主养团头鲂鱼种、商品鱼在新疆是近几年的事 ,新疆兵团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连续三年对团头鲂鱼种及商品鱼的养殖进行了研究 ,累计试养面积近三百亩。 2 0 0 0年的一个高产鱼池 ,面积 6 5亩 ,养殖 137天 ,共净产团头鲂 4 10 4公斤 ,亩净产团头鲂 6 31 4公斤 ,鲫、鲤鱼 80 0公斤 ,亩平均单产 12 3 1公斤 ,鲢鱼 30 0公斤 ,平均亩产 4 6 2公斤 ,各种鱼亩总净产 80 0 7公斤。该年秋季以上几种鱼的平均批发价格为 :团头鲂 2 0元 /kg ,鲤、鲫鱼5 0元 /kg ,鲢鱼 2 0元 /kg ,合亩净增值 :13336 0元 ,现将该池的养殖情况总结…  相似文献   

9.
水产养殖场设计,不但取决于养殖对象,而且取决于不同的养殖方法。网箱、拦养和网围养殖在国际上已引起许多国家的重视,对网箱、拦养和网围养殖水域位置选择和设计进行了许多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发展“三网”养殖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针对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大堤附近大片面积的红树林滩涂的利用,对在该地区利用围网养殖的模式养殖中华乌塘鳢的设想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胸腔注射植物血凝素和秋水仙碱溶液制备肾细胞的方法,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染色体组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黄鱼染色体数目为 48条,全部是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核型为2N=48t,臂数NF=48。  相似文献   

12.
闽东大黄鱼养殖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东大黄鱼养殖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渔业生产的支柱产业,但目前生产上尚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剖析了存在问题的症结及发展前景,提出今后发展对策,以利于大黄鱼养殖业健康、有序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养殖大黄鱼病鱼的肝脏和脾脏内分离、纯化到溶藻酸弧菌,经回归感染试验证实它是该病的致病菌。使用法国生物一梅里埃公司生产的自动细菌鉴定仪(ATB)进行细菌鉴定,该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符合溶藻酸弧菌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养殖大黄鱼溶藻酸弧菌病病原菌传染途径,主要是从水经伤口传染到体内,在试验条件下传染率为60%。病原菌在30℃时生长很快,20℃时生长慢,10℃时基本不生长,对氟苯尼考、四环素和乙酰螺旋霉素等7种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4.
大黄鱼肝脏病变组织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蜡切片和HE染色法,对不同生存条件下的大黄鱼以及肝脏病变的大黄鱼肝组织进行组织切片,在显微镜下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采用酸水解法测定不同生存条件下以及患肝肿大的大黄鱼肝脏的脂肪含量,了解其变化情况。以野生大黄鱼的肝组织细胞结构为参照,初步探明了小网箱养殖大黄鱼的脂肪肝、肝肿大、肝胆汁淤积、肝淤血的组织病理变化情况,讨论了大黄鱼肝脏病变的原因和病变致死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大黄鱼人工育苗技术总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大黄鱼受精卵的孵化和生物饵料的营养强化技术,以及仔,稚鱼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提出了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的鱼苗培育技术,并对人工育苗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利用组织切片及超薄切片电镜技术对患内脏白点病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的肝脏、脾脏和肾脏3种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探讨该病的致病机理.结果显示,大黄鱼的临床症状为体表无明显病症,脾、肾、肝等内脏有大量白色结节;组织病理显示,肝、肾和脾是感染损伤的主要靶器官,出现组织变性坏死,空泡化严重,炎性细胞浸润;病变组织均出现病理性结节.超微病理显示,病鱼肝、肾、脾细胞超微结构受损严重,尤以线粒体和细胞核损伤明显.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消失,空泡化;细胞核核膜破裂,染色质浓缩边集;肾脏和脾脏均发现大量菌聚集成团的病原.研究表明,大黄鱼内脏白点病的组织细胞病理变化特征显示了病原菌的入侵和危害,造成鱼体生理代谢紊乱,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鱼体终因无法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7.
大黄鱼消化道器官显微与亚显微结构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林树根 《水产学报》2002,26(5):396-401
采用电镜和光镜技术研究大黄鱼消化道的组织结构。大黄鱼舌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其中含有杯状细胞和味蕾,舌腹面固有膜有浆液性腺泡;食道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表层扁平细胞下有粘液细胞。胃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细胞游离端含有大量成熟粘液原颗粒,核周有不同成熟阶段的粘原颗粒,细胞器位于核周及下方,贲门和盲囊部胃小凹处有粘液腺,固有膜含大量胃腺,幽门部没有胃腺;胃腺细胞为矮锥形,细胞内含微管泡系和酶原颗粒,是一种典型的泌酸胃酶细胞。前肠、中肠和后肠粘膜上皮均为单层柱状上皮,其中有许多杯状细胞,肠上皮有密集的微绒毛,侧面有连接复合体,胞内各种细胞器均较丰富。大黄鱼消化道组织结构的特点与消化、吸收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大黄鱼刺激隐核虫病继发细菌感染致死原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大黄鱼刺激隐虫病大量死亡的致死原因,从患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病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肝脏中分离细菌,病情程度较轻的鱼未分离到细菌,非常严重的鱼分离到细菌;分离的菌株经纯化后鉴定为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利用纯化后的菌株作回归感染试验,其感染率为100%,死亡率为80%。研究表明患刺激隐核虫病的大黄鱼体内的细菌为继发性感染,是导致大黄鱼大量死亡的致病菌,其感染途径为水→伤口→体内。  相似文献   

19.
郑尧兰 《齐鲁渔业》2008,25(9):37-39
进行了大黄鱼和(鱼免)的远缘杂交试验,结果表明:(鱼免)(♀)×大黄鱼(♂)杂交组受精率为52%,孵化率为71%,但孵化后未能开口摄食,15天内杂交苗逐渐全部死亡。大黄鱼(♀)×(鱼免)(♂)杂交组受精率为75%,孵化率为83%,度过了开口摄食轮虫和开始摄食桡足类2个死亡高峰期,存活率仅为1.2%。并分析了(鱼免)(♀)×大黄鱼(♂)的杂交子代不能存活的原因,以及大黄鱼(♀)×(鱼免)(♂)的杂交子代的遗传本质和成活率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