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2008年和2009年在洞庭湖的巴南湖主持了200hm^2网围河蟹健康生态养殖试验,取得较好效果。2008年商品蟹产量58574kg,平均规格163g/ind,回捕率43.4%,鱼产量128348kg,蟹鱼销售收入598.64万元,总利润286.00万元,投产比1:1.91,平均每hm^2河蟹产量、蟹鱼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为292.87kg、29932.0元和14300.0元;2009年商品蟹产量68567kg,平均规格192g/ind,回捕率46.5%,鱼产量137783kg,蟹鱼销售收入757.25万元,总利润401.78万元,投产比1:2.13,平均每hm^2河蟹产量、蟹鱼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为342.84kg、37862.5元和20089.0元。本文从健康生态养殖的角度,对洞庭湖水域网围养殖河蟹的场地选择、网围布设、放养方式、饲喂方法、经营模式、资源利用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筑坝围塘5.33hm^2进行河蟹养殖,投放规格6g/只的蟹苗2.7万只,养殖5个月,起捕成蟹1329kg,平均规格132g/只,回捕率36.8%,单产249kg/hm^2,总收入28.78万元,纯收入12.00万元,折合纯收入2.25万元/hm^2,投入产出比1:1.7。  相似文献   

3.
水泥池流水养殖杂交鲟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杂交鲟鱼种经179d的养殖,体重从132.8g/尾生长至985.7g/尾,养殖成活率达到84.6%,折合毛产量35.8kg/m^2,净产量30.1kg/m^2;总投入4.46万元,总收入6.99万元,毛利2.53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1.57。  相似文献   

4.
阳江乐清两地泥蚶肌肉组织营养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詹堃  李太武  苏秀榕 《水产科学》2007,26(12):665-667
研究结果表明,泥蚶肌肉中含有氨基酸和脂肪酸各18种,氨基酸总含量平均为42.76mg/g,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6.17%,呈鲜味和甘味游离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50.42%;脂肪酸总含量平均为25.86mg/g,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48.88%。统计分析表明,两个地区相比较,阳江泥蚶肌肉中的氨基酸和脂肪酸总含量更为丰富,但乐清泥蚶肌肉的营养结构更佳,营养价值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用3种不同蛋白含量(26.1%、38.3%、52.7%)的配合饲料投喂华鲮幼鱼153d,随着饲料蛋白质含量从26.1%上升到52.7%,平均日增重从0.08g/d上升到0.33g/d,3组之间的日增重和体重有显著差异(P〈0.05);饲料系数从4.82下降为2.18,3组之间的饲料系数有显著差异(P〈0.05)。3种不同蛋白含量(26.1%、38.3%、52.7%)的配合饲料的成本分别为2.53元/kg、3.75元/kg、5.57元/kg;鱼体每kg增重所需饲料成本分别为12.19元、10.39元、12,14元/。初步认为蛋白含量为38.3%的配合饲料更适合华鲮幼鱼的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6.
鱼塘网箱生态健康养殖黄鳝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和2009年在鱼塘中设置网箱生态健康养殖黄鳝,取得好的效果。2008年面积8m2的养鳝网箱300口,总产商品鳝11611kg,平均规格146.1g,尾,成活率88.3%,产值41.80万元,利润9.31万元,箱均产量、产值、利润分别为38.70kg、1393.3元、310.3元;2009年面积10m2的养鳝网箱600口,总产商品鳝28345kg,平均规格150.2g,尾,成活率88.4%,产值102.04万元,利润22.907万元,箱均产量、产值、利润分别为47.20kg、1700.6元、381.67万元。本文从生态健康养殖的角度对鱼塘中养鳝网箱设置、生态模拟、环境调控、饵料配比、黄鳝越冬及病害防治等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鲟鱼养殖得到较快的推广。本人在官厅水库养殖鲟鱼,经过5—6个月的养殖,鱼体平均重量可达750g,比较适宜北京等城市的市场需求。每尾50g的鱼种成本约为6元,养至商品鱼增重700g,饲料系数按2.0计算需饲料1.4kg,每吨饲料价格大约为5000元,即5元/kg,每尾商品鱼的饲料成本为1.4×5—7元,每尾商品鱼总养殖成本为13元,按市场最低价30元/kg计算,每尾鱼销售额为22.5元,毛利润为9.5元,  相似文献   

8.
2008年在金坛市水产科技示范园内,围绕池塘优质高效河蟹生态养殖技术,进行了智能化自动控制微孔管道增养技术在河蟹养殖中的应用试验,获得较好的收益。共收获优质河蟹10966.5kg,平均产量88.4kg/667m^2,成蟹200g/只以上占30%,平均规格148g,销售收入960000元,其中青虾收入47000元,鳜鱼37000元,花、白鲢5600元。  相似文献   

9.
暗纹东方鲀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池养暗纹东方鲀肌肉中粗蛋白、粗脂肪质量分数分别为21.06%、1.01%;17种氨基酸总含量为19.775%,其中7种必需氮基酸的总含量为9.047%,占氨基酸总含量的45.75%;必需氨基酸的质量分数为2685mg/g。必需氨基酸占氮基酸总量的百分比、必需氨基酸含量均超过WHO/FAO提出的标准;必需氨基酸指数为88.72,氨基酸分和化学分分别为1.05、0.69;4种鲜味氨基酸的总含量为7.047%。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烟熏大黄鱼样品中苯并[a]芘残留的提取、净化和高效色谱分析条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烟熏大黄鱼中苯并[a[芘残留的方法。该法检出限为0.1g/kg。回收率为76%-96%。  相似文献   

11.
吴文婵 《福建水产》2014,(3):247-250
为比较研究网箱养殖大黄鱼过程中分别投喂软质饲料与鲜杂鱼饵料的养殖效果,2011年5月于福建省马鼻玉井网箱养殖海区,选取平均规格为152 g/尾的大黄鱼,经过60 d的饲养,试验组全投软质饲料,对照组全投鲜杂鱼。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尾平均体重分别为256.9 g、231.3 g,饲料系数分别为2.505、7.306,大黄鱼每增重1 kg所需的饲料成本分别为15元、19.7元,投喂软质饲料进行饲养可节省成本4.7元。结果表明:投喂软质饲料的养殖效果优于鲜杂鱼,存活率更高,更具环保等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2.
大黄鱼肝脏病变组织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蜡切片和HE染色法,对不同生存条件下的大黄鱼以及肝脏病变的大黄鱼肝组织进行组织切片,在显微镜下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采用酸水解法测定不同生存条件下以及患肝肿大的大黄鱼肝脏的脂肪含量,了解其变化情况。以野生大黄鱼的肝组织细胞结构为参照,初步探明了小网箱养殖大黄鱼的脂肪肝、肝肿大、肝胆汁淤积、肝淤血的组织病理变化情况,讨论了大黄鱼肝脏病变的原因和病变致死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大黄鱼幼鱼虹彩病毒感染的电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大黄鱼幼鱼夏季高温病流行的病毒性病原体。方法: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大黄鱼幼鱼内脏组织超薄切片。结果:发现大黄鱼幼鱼脾脏细胞肿胀,细胞内存在大量虹彩病毒颗粒。病毒颗粒直径约120nm,呈六角形,有一层蛋白质外壳,核心为核酸。病毒感染主要位于细胞质内。结论:大黄鱼幼鱼脾细胞感染的病毒是虹彩病毒,虹彩病毒感染及环境因素可能是导致大黄鱼幼鱼夏季高温病暴发流行并致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冷藏养殖大黄鱼指数腐败货架期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感官、化学、微生物学分析对0~10℃冷藏养殖大黄鱼鲜度和货架期进行研究,构建和验证了指数腐败货架期模型。结果表明,0~10℃冷藏养殖大黄鱼货架期终点时菌落总数、假单胞菌数、嗜冷菌数和产H2S细菌数分别为6.64~7.60、6.24~6.96、6.16~6.90、6.14~6.62 lg cfu/g,挥发性盐基氮和三甲胺分别为27.15~30.12 mg/100g和8.44~10.83 mg/100g。0、5、8和10℃冷藏大黄鱼的货架期分别为17.8±2.5、9.3±1.1、7.0和5.4±1.3 d,并用于构建指数腐败货架期模型。用0、3、7℃冷藏养殖大黄鱼货架期验证指数腐败货架期模型,相对误差为?6.1%~4.6%,显示该模型可以快速有效预测0~10℃冷藏养殖大黄鱼的剩余货架期。  相似文献   

15.
大黄鱼刺激隐核虫病继发细菌感染致死原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大黄鱼刺激隐虫病大量死亡的致死原因,从患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病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肝脏中分离细菌,病情程度较轻的鱼未分离到细菌,非常严重的鱼分离到细菌;分离的菌株经纯化后鉴定为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利用纯化后的菌株作回归感染试验,其感染率为100%,死亡率为80%。研究表明患刺激隐核虫病的大黄鱼体内的细菌为继发性感染,是导致大黄鱼大量死亡的致病菌,其感染途径为水→伤口→体内。  相似文献   

16.
GS-MS法分析液熏前后大黄鱼风味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大黄鱼液熏前后的风味成分进行检测分析,液熏前后分别检测出58种和81种风味物质,液熏前主要为烃类和酯类化合物,液熏后主要为酚类和酮类化合物。研究结果表明,液熏后养殖大黄鱼的风味成分变化较大,风味成分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人工诱导的大黄鱼三倍体与正常数大黄鱼二倍体的血液血细胞常值测定,并对血液生理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体长25.2~29.2cm,体重180.0~331.0g的二倍体大黄鱼,红细胞平均值为2.33±0.12(×1012个/L);白细胞平均值为23.65±2.45(×109个/L);血栓细胞平均值为42.50±7.14(×109个/L)。体长25.2~27.5cm,体重224.0~281.0g的三倍体大黄鱼,红细胞平均值为1.22±0.18(×1012个/L);白细胞平均值为31.19±3.52(×109个/L);血栓细胞平均值为29.25±5.91(×109个/L)。分析比较大黄鱼二倍体、三倍体各项血液生理指标,除血红蛋白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项血液生理指标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水温对不同鱼类的急性致死效应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采用半静态急性毒性实验方法,设置不同温度梯度对四种海洋鱼类按突然升温和逐步升温两种方式进行96h热冲击实验。结果显示:在突然升温情况下大黄鱼、鮸鱼、黑鲷和鲻鱼的96h-UILT50值分别为33.00℃、32.40℃、35.00℃和36.19℃;在逐步升温的情况下大黄鱼、鮸鱼、黑鲷和鲻鱼的96h-UILT50分别为32.72℃、33.47℃、36.40℃和37.11℃。突然升温试验结果表明,四种受试鱼类中鮸鱼对高温耐受能力最差,大黄鱼对高温的忍耐能力也较差,黑鲷对高温冲击的耐受能力较强,鲻鱼耐受能力最强;逐步升温试验结果表明,四种受试鱼类中大黄鱼对逐步升温的耐受能力最差,鮸鱼对逐步升温的忍耐能力也较差,黑鲷对逐步升温冲击的耐受能力较强,鲻鱼耐受能力最强。现场温度下逐步升温方式对不同受试生物的影响程度明显小于突然升温方式。  相似文献   

19.
采用可控生态精养技术在内陆养殖大黄鱼幼苗,经过166 d养殖,大黄鱼平均体重由0.1 g增至48.1 g,平均体长由1.5 cm增至16.5 cm,饲料系数0.97,存活率44.1%,养殖过程实现零换水,零用药。  相似文献   

20.
论渔船队规模对渔业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龙 《水产学报》1998,22(4):357-363
本文以大黄鱼为例,应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再现了大黄鱼资源的兴衰过程,并通过对模型结果行为的讨论,定量地给出了合理的渔船船队增长规模。本文的方法和结论可作为我国今后合理开发与利用其他种类渔业资源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