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福建茶叶>已创刊30周年了.退休前,我因曾被福建省科委聘任为福建科技期刊评审员,在被聘任两届的每年中,我审读了我省出版的所有的农业科技期刊.认真审读后提出了几本属于优秀的科技期刊,每年都把<福建茶叶>评审为福建省的优秀科技期刊之列,并且获得同行的认可.从而,<福建茶叶>成为福建省一本优秀的科技期刊,并且把这一光荣称号保持至今.  相似文献   

2.
刘玉峰 《中国茶叶》2004,26(2):38-39
自20世纪30年代,我国学者就开始研究唐代茶业,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研究趋于升温.期间潘忠义、鞠清远、徐方干、傅举有(唐代盐和茶的专卖,<史学月刊>,1960,13)、唐耕耦(唐代茶业,<社会科学战线>,1979,4)、张泽咸(汉唐时期的茶叶,<文史>第11辑)、贾大泉(唐和五代时期四川的茶叶,<天府新论>,1987,4)、鲍晓娜(茶税始年辨析,<中国史研究>,1982,4)、凌大珽(<中国茶税简史>)、陈衍德(唐代茶法略考,<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7,2)、商岘(一千年茶法与茶政,<平准学刊>第三辑下册)、李斌城(唐人古茶,<农业考古>,1995,2)、王洪军(唐代的茶叶生产,<齐鲁学刊>,1987,2;唐代的茶叶产量、贸易、税茶与榷茶,<齐鲁学刊>,1987,6;唐代茶叶生产发展的经济原因及其与自然经济的关系,<济宁师专学报>,1988,1)、方健(唐宋茶产地与产量考,<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2)、章秉纯(唐代茶税考述,<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2)、孙洪升(唐代榷茶析论,<云南社会科学>,1997,3)等均作过专门探讨,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对唐代茶业政策的演变发展阐述不够全面,对税茶与榷茶的区别也认识混乱,因而对唐代茶业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对某些认识予以辨别分析仍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巩志 《茶叶科学技术》2004,(2):39-39,33
自从陆羽以<神农食经>为依据,主张"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茶的起源于药用以来.关于茶与药、与饮,一直是比较引人注目的茶的起源的问题.福建之茶,有文字记载;兴于唐而盛于宋,而据史乘考证,实起于商周时的贡茶.  相似文献   

4.
普洱茶不属黑茶的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芳华 《中国茶叶》2005,27(1):38-39
云南普洱茶是唐宋以来就久享盛誉的传统历史名茶.一千多年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长期以来,我国权威茶叶书籍和茶叶辞典,都把普洱茶列入黑茶类.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将普洱茶作为条形黑茶之一,<中国茶经>(上海文艺出版社)也将普洱茶归于黑茶类,<中国茶学辞典>将普洱茶称为黑茶或绿茶的一种,<中国名茶志>载:"普洱茶为历史名茶,属黑茶类."<中国茶叶大辞典>(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同样将普洱茶析为:"产于云南思茅、西双版纳和昆明、宜良的条形黑茶".  相似文献   

5.
过婉珍  钱精政 《茶叶通讯》2007,34(4):41-41,44
临安从2004年10月开始收集茶叶历史资料,本想通过一、二年的努力,完成<临安市茶叶志>.天目茶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唐代,茶圣陆羽就将天目茶写进了<茶经>.<旧五代史>记载:后梁贞明元年(915)十二月,两浙进大方茶二万斤(临安、淳安),由此可见,大方茶在1092年前就形成了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6.
乌龙茶的花色品种(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台湾乌龙茶 台湾茶叶源于福建,1918年编<台湾通史>载,清嘉庆年间"有柯朝者,归自福建,始以武夷之茶,植于(鱼木)鱼坑,发育甚佳;既以茶子二斗播之,收成亦丰,遂互相传植."清道光年间,始制乌龙茶,运至福州精制出售.发酵程度有轻有重,发酵重者近似红茶,汤色黄亮泛红;发酵轻者近似绿茶,汤色绿黄.著名的台湾乌龙茶有冻顶茶、文山包种、木栅铁观音、南港包种、石门铁观音、白毫乌龙、竹山乌龙、梅山茶、玉山茶等.  相似文献   

7.
福建茶业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曾六次出访福建,先后到过厦门、安溪、武夷山、福鼎、福州,参加中国茶叶学会团体会员会议、厦门茶博会、全国无公害茶武夷山市培训班、安溪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会、省有机茶现场会和福州召开的中国特种茶和经济全球化论坛会,走访安溪、武夷山、福鼎茶园、茶厂,参观安溪“中国茶都”、福州西营里茶叶市场和省茶叶研究所,同茶叶专家、教授、研究员多次交谈,阅读大量的福建经济、农业、茶业资料,还在“中茶杯”名优茶评比和历届国际名茶会上评审福建茶。我的体会是福建茶业经济发展的趋势是加快调整优化茶业结构,提高茶叶质量和效益,建…  相似文献   

8.
《中国茶叶》2011,(7):1-1
日前,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主办,全国茶叶生产座谈会在四川省峨眉山召开。来自浙江、福建、云南、湖北、四川、重庆等全国茶叶主产区的18个省(市、区)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各地茶叶专家、10余家国内知名茶企负责人与会。  相似文献   

9.
宝洪茶     
《中国茶叶》2006,28(4):45-45
宝洪茶又名十里香茶,产于云南省宜良县城西北5公里外的宝洪寺,唐朝期间由福建开山和尚引进福建小叶种种植而成.据1948年<新纂云南通志>载:"滇茶除普洱茶外,有宝洪茶,产宜良……为该地之特品".可见,宝洪茶早已是云南宜良的特品,为高香型的名茶之一.  相似文献   

10.
夏成鹏 《中国茶叶》2005,27(4):45-46
看了<中国茶叶>2005年第一期中苏芳华所著的"普洱茶不属黑茶的评析"一文之后,有几点疑问想与之探讨.普洱茶应不应该单列为普洱茶类?不管从六大基本茶类分类方法还是从广义的普洱茶定义和苏芳华本人参与编写的云南省地方标准<普洱茶>的普洱茶定义上讲,普洱茶也不能单列为一个基本茶类.另外从"普洱茶不属黑茶的评析"一文中所定义的普洱茶及其介绍特点和加工工艺上看,完全符合黑茶这一基本茶类.就此本人提出几点拙见与茶界同仁商讨.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于五月二十七日至六月二日在我省永春县北硿华侨茶果场召开全国华侨农场茶叶座谈会。参加这次座谈会的有:广东省华侨农场管理局,福建、广西、云南、江西等省、自治区侨务  相似文献   

12.
北苑茶产于建安(令福建建瓯县),为宋、元两朝的贡茶,曾极盛于北宋。由于“建安不但形成为宋朝制茶和茶学的中心,而且宋朝茶书大多以建安贡茶为内容”,历代学者对建安北苑茶研究颇多,但对北苑的称指则有异同,本文就这些方面作初步考证。 一、史料中的“北苑” 1.北苑茶焙。《福建通志》四十五卷“古迹”中载:“五代北苑茶焙在凤凰山麓”。《元丰九域志》在  相似文献   

13.
<正>4月20日中午,福建茶人之家、福建张天福茶叶发展基金会、福建省茶叶学会联合在福州白龙宾馆举办庆祝茶叶专家李冬水90寿辰座谈会。茶界泰斗张天福及夫人张晓红、李冬水先生的老同事、好友以及三会的领导、工作人员共计30多参加。李冬水1925年生于安溪。早期在安溪县西坪区任区长等领导职务,1952年调至省农业厅后一直从事茶叶战线的领导工作,在茶树育苗、栽培、加工、茶机推广与茶场建设等领域做出创造性贡献。特别是推广茶树短穗扦插育苗,成为新中国首项茶叶科  相似文献   

14.
《中国茶叶》2011,(7):1
日前,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主办,全国茶叶生产座谈会在四川省蛾眉山召开。来自浙江、福建、云南、湖北、四川、重庆等全国茶叶主产区的18个省(市、区)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各地茶叶专家、10余家国内知名茶企负责人与会。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马淑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陈宗懋,四川省农业厅副厅长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茶叶的百花丛中 , 福建茶叶一枝独秀 . 福建晋朝就有茶 , 唐朝已产贡茶 . 福建的茶 树品种、良种普及率、茶叶品类、特种茶、天福茶博院等位列五个 " 世界之冠 " . 福建茶叶 总产、总值、品种、品类、良种分布、茶博院等名居六个 " 全国第一 " . 茶叶出口占全国第 二、茶园采摘面积为全国第三 . 福建名茶层出不穷 , 茶叶人才遍布全省 , 茶叶文化源远流长 , 福建茶叶可谓誉满古今中外 .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 福建茶叶不断发展 . 这一切都意 味着福建是一个茶叶大省 .  相似文献   

16.
《中国茶叶》2010,(10):11-11
9月10日,国家茶叶产业体系在杭州召开了"茶树种业发展规划座谈会"。浙江、四川、福建、湖北、安徽、贵州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省(区)农业厅有关主管部门代表和有关岗位专家出席座谈会。首席科学家杨亚军在会上传达了农业部有关种业发展规划的精神。与会代表和专家结合国外茶树种业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7.
台茶源流在武夷台湾也有野生茶树分布,在南投县的眉原山上,如今还保存着野生茶林。据台湾大学吴振铎教授称,眉原山野生茶树的树龄,在两百年以上。日本名城大学桥本实教授曾前往考察,并报道眉原山尚存的野生茶树,主干直径达90余厘米。但是,台湾栽培的茶种,则是一百多年前由福建移民自福建携带而至。《台湾通志》对此有明确记载:“嘉庆时(公元1796~1820年),有柯朝者,归自福建,始以武夷之茶,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福建全省44个茶庄园的调查,研究了福建茶庄园的建设现状,分析了茶庄园建设基本情况与生产经营状况,总结出福建茶庄园建设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9.
论市场导向下的福建茶旅游产业经营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市场导向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资源导向"型福建茶旅游开发存在的几个问题,探讨并勾画出运用市场导向开发福建茶旅游的基本程序步骤,并指出引入市场导向理念可能给福建茶旅游经营带来几个方面的好处.提升福建茶旅游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丁俊之 《中国茶叶》2005,27(5):43-43
人们用茶壶冲泡乌龙茶时,习惯把第一泡茶水倒掉,这一程序称之为"洗茶".按<中国茶叶大辞典>"洗茶"条的解释:"洗去了散茶表面杂质,且可诱发茶香、茶味,并认为这是一种古人遗风习惯.而不洗茶,往往被认为是"不讲卫生","不懂茶艺".长期以来,人云亦云,有的饮茶者抱着不求甚解的态度,殊不知洗茶连茶叶精华也在不知不觉中洗掉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