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1.办好合作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合作社作为直接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是政府引导农民发展农业生产,搞活农村市场流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依托。农民创办合作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合作,发挥农民组织起来的优势,获得单家独户无法得到的利益。临海市到2006年底止,已创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23家,入社社员1.3万人,基地面积19.8万亩,带动农户2.18万户,辐射面积29万亩。2006年销售收入3.6亿元,利润1800万元,二次返利502万元,人均增收1384.6元。目前,合作社已基本覆盖了临海市水果、蔬菜、水产、茶叶、粮食、畜禽、农机等具…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福建锦溪集团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以普通市场为基础,拓展精品市场,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扩大了产品出口,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2004年,集团累计生产优质农产品9万吨,精加工产品1.235万吨,营销优质水果11万吨,累计实现营销收入33566万元,创税利4668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榆社县河峪小米专业合作社是全国农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该社成立于2004年8月,以种植、加工、销售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河峪小米等小杂粮为主,是所在市、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之一,是晋中市政府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项目区。该合作社成员的出资总额为100万元,自成立以来,通过积极引导农户发展种植以河峪小米为主的小杂粮产业,以全方位帮助农民增收为立足点,以带动更多的农民富裕为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4.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长期任务和一个重要的发展过程。近年来,钟山县十分注重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发展农村经济结合起来,经过几年的努力,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据2003年统计,全县有龙头企业66家,农产品加工企业18家,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12个,农村经济能人(农产品销售大户)580多人;集约化、规模化水果生产大户180多户,总面积1066hm^2;  相似文献   

5.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主导的农产品错位营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光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162-10164
错位营销是与趋同竞争相对立的策略,其特点主要是在差别中寻求发展,因此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主导的农产品营销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作用。笔者以新疆玛纳斯县为例,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主的农产品营销体系迅速发展,主要表现在:①依托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组建农业产业协会;②依托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组建专业经济联合体;③托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组建专业技术研究会;④依托基层供销和商业部门组建专业合作社。利用农产品错位营销能够提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凝聚力,因此在具体的策略实施中应当注意:一是精准目标市场定位;二是力推无公害农产品;三是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四是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6.
刘峰 《农业网络信息》2009,(8):70-72,83
目前.我国建有15000余个涉农网站,积累了丰富的农业技术、农产品价格信息、供求信息、政策法规、农业新闻等信息资源.据不完全统计,到2007年8月,全国有7万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万左右农村合作及中介组织、近100万经营大户、200多万农民经纪人能够定期使用这些信息资源.为此建立一个农业市场信息搜索平台能极大满足市场需求,能为广大农业市场信息用户提供极大便利.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云南龙陵县的农村里出现了农民自愿组建的种养加工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这些合作经济组织一般由种养加工业大户发起,农民自主选举协会、合作社负责人,制定章程,交纳适当的资金用于实用生产技术培训,下设科技服务、市场营销、疫病防治等小组,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配套服务,为农户解决了市场信息不灵、种养效益差等问题,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到今年10月末,龙陵县共发展茶叶、核桃、石斛、畜禽等协会、合作社100多个,会员5200多人,辐射带动5万余农户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云南龙陵县的农村里出现了农民自愿组建的种养加工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这些合作经济组织一般由种养加工业大户发起,农民自主选举协会、合作社负责人,制定章程,交纳适当的资金用于实用生产技术培训,下设科技服务、市场营销、疫病防治等小组,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配套服务,为农户解决了市场信息不灵、种养效益差等问题,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一、积极探索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办运行模式1.要鼓励多主体创办。鼓励有一定销售渠道、有一定生产加工技术、有一定经济实力、有一定营销能力的能人牵头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龙头企业联合农民创办合作社,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模式。指导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合作社,实现集体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双赢"。  相似文献   

10.
祁阳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农村劳动力和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取得了较好成效.目前,全县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4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6家、市级17家.农产品加T业共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1.4万人,辐射带动农民近40万人,年人均增收600余元.2010年全县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突破34亿元,占伞县规模工业的38%,占农业总产值的68%,成为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1.
<正>莱阳市是从1994年下半年在农村发展合作社的.1995年成立合作社244个,入社农民9.38万户,入社股金4590万元,供应农业生产资料14.8万吨,销售农产品46万吨,向社员返还利润1600万元.1996年合作社发展到399个,社员16.5万户,股金9000万元,供应生资19.8万吨,销售农产品54万吨,向社员返还利润1800万元.莱阳组织农民兴办合作社,主要基于这样几点考虑: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淮安市淮农薯业专业合作社紧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主题,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服务入社农民、辐射带动周边农户为宗旨,组织基地农民开展种植、加工、销售农产品。入社成员从种植、加工、就业、销售、盈余返还等环节获得收益,人均年增收2000元。放大合作优势,增加成员收入合作社以"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把基地农户、加工大户、龙头企业组织到合作社为核心的组织中来,实行统一技术标准、统一  相似文献   

13.
<正>1.组建形式多样化全县现有的36家农民养牛专业合作社中,由农村能人牵头与农民合伙兴办的合作社有13个,养殖大户领办的10个,村集体领办的8个,龙头企业领办的5个。农村种养大户、技术能人、农村党员干部,在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服务逐步方位化部分合作社不断拓展自身服务领域,形成了区域化、一体化服务的生产经营方式。按照"基地+农户"的模式,充分利用肉牛杂交优势,高效组织优质肉牛改  相似文献   

14.
<正>黑河市坚持把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作为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关键,通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强化龙头企业牵动,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农产品实际加工(交易)总量达到130万吨,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4.5亿元,实现利税1.2亿元。重点扶持加快企业发展步伐黑河市积极支持专业生产大户、运销大户、经纪人等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成为农业龙头企业,将国营涉农  相似文献   

15.
<正>黑河市坚持把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作为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关键,通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强化龙头企业牵动,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农产品实际加工(交易)总量达到130万吨,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4.5亿元,实现利税1.2亿元。重点扶持加快企业发展步伐黑河市积极支持专业生产大户、运销大户、经纪人等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成为农业龙头企业,将国营涉农  相似文献   

16.
杨凤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952-10954
在简述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农村经济中起到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介绍了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因素,具体包括规模经济条件、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应用情况、比较优势、市场预期和政府支持5个方面。通过剖析广西3个合作社(即横县大地种植专业合作社——能人牵头型股份制合作社、隆安县桂西牛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带动型合作社、南宁市坛洛镇金光水果番茄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带动型合作社)典型案例,探讨借助外来资本,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路子。结果表明,规模经济条件、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比较优势、良好的市场预期和政府支持有助于吸引外来资本;在我国现有经济条件下,政府有必要规范项目资金使用划拨程序。  相似文献   

17.
<正>一、基本情况洛宁县以调整农业结构为突破口,大力培育和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培育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目前全县已形成粮食、水果、畜禽等三大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集群,为推动洛宁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一)以洛阳谷香谷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洛宁县丰豫绿色农副产品加工合作社为代表的粮食深加工产业集群洛阳谷香谷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8.
农业经营主体,通俗地讲是指从事农产品、商品生产和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这里所指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包括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各类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包括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农村经营大户,包括种、养、加、销大户。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市场化、规模化、专业化和安全化的需要。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一共提出了28点措施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与农民持续增收,其中包括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投入,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等。浙江省委省政府也作出了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定。在这样背景下,探讨磐安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对策与建议,对山区农业县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农产品期货市场服务“三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需要面向涉农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广大农民三类主体,通过教育培训、信息传播软硬件建设等手段。达到提升农民生产决策的科学性和预期,提升涉农企业的资信水平与借贷能力等目标。本文认为。为了实施上述总体思路,当前需要构建和创新三种组织模式:一是“农民+龙头企业+期货市场”或“农民+龙头企业领办的合作社(协会)+龙头企业+期货市场”。二是“农民+农民自发组建的合作社或联社+期货市场”。三是“农民+政府风险管理机构或政策性公司+期权市场”。同时,需要政府和金融机构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的完善与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与发展、期货市场品种与制度创新等外在支撑条件与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农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合法经济利益、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减少农业经营风险、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邓州市农技推广部门结合自身业务工作,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积极为邓州市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做好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