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木屑压块栽培香菇普遍采用室内床架培养,园一次性投资大,难以在菇农中推广。为进一步简化工艺,笔者1985年曾在福建试用悬挂式栽培香菇。供试香菇菌株为7402,母种采用PDA 培养基扩繁,原种和栽培种均按常规配料制作。1985年7月27日~8月28日接种,10月18日~11月4日压块,11月7~19日悬挂裁培。试验面积228.3米~2,共收鲜菇2567.5公斤,平均每米~2产菇11.24公斤,高的达22.05公斤。扣除成本盈利3800余元,说明悬挂式栽培香菇是可行的,现将具体做法及优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地道栽香菇     
利用地道栽培香菇,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能充分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香菇产量,增加收入。【做法和结果】1981年春季,我站压块1000多平方尺,在自然温度适应的菇房里,已顺利出了两批菇,平均单产鲜菇1.3斤/尺~2。此时由于菇房内日平均温度已达25℃以上,不能继续出菇。为此,我们于6  相似文献   

3.
香菇袋料栽培周期长,产量低,季节要求严,压块转色工艺复杂。因此,探索一种周期短,产量高,不压块不转色的栽培工艺很有必要.笔者从1990年开始进行香菇覆土栽培试验,收到较好效果,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了缓和食用菌适生阔叶树种的紧缺状况,笔者于1986年10月25日,用废楠竹压块栽培香菇(220号香菇菌株),接种后40天(12月4日)开始出菇,朵形正常,菇质好,至翌年4月25日采收结束,生物学效率达82%,总成本比常规木屑料栽培降低了25%。  相似文献   

5.
我们从1985年以来,采用~(80)Co—γ射线对香菇木屑培养料进行辐射灭菌试验,在1.0~1.8兆拉德(Mrad)剂量范围内,不仅能达到灭菌的目的,且可促进培养料中某些纤维素降解成可溶性糖,从而促使香菇菌丝生长,提高鲜香菇产量(《上海农业学报》,1986第3期)。本试验是在此基础上,应用最佳辐射灭菌剂量1.2Mrad 辐照香菇木屑培养料,进一步观察辐照培养料对鲜菇产量的影响。材料和方法试验采用本所1.5×10~4后里~(60)Co—Y 辐照源。(一)培养料:木屑78%、米糠20%、蔗糖和石膏各1%,含水量约55%。拌匀后装聚丙烯薄膜袋,每袋重0.75公斤,袋口套颈圈、扎橡皮筋加棉塞。  相似文献   

6.
1981年10月,我厂与县良种场协作,利用桔园畦间空地套种平菇400尺~2,香菇200尺~2。截至次年3月15日止,每尺~2已收鲜平菇2.5斤,鲜香菇1.2斤。栽培方法是:在树阴下南半边整地,畦面略斜,宽2.5尺,长35尺。提前二天用0.5%的敌敌畏或  相似文献   

7.
随着木屑栽培香菇面积的不断扩大,杂木屑来源又有一定的限制,致使香菇生产面临原料缺乏的难题。为了充分挖掘资源,近年来我们利用多种农作物秸秆和酒厂、糖厂的废料栽香菇试验,取得了初步成果。试验菌种7402菌株。培养料搭配如表1。首先将秸秆晒干粉碎、酒渣晒干,按各组配方混合加水130%拌匀,pH6.5,装瓶后在1.5公斤/厘米~2灭菌1.5小时,冷却后接种,常温(28~20℃)培养60天左右,当瓶壁出现少量瘤状物时,在无菌室挖瓶压块,覆盖灭菌薄膜培养。  相似文献   

8.
虎皮香菇Lentinus tigrinus(Bull.)Fr.,又名漏斗香菇。1985年6月在乌鲁木齐市老满城果园里倒木上采集到子实体,经组织分离培养获得纯菌丝,于1986年和1987年进行了多次代料栽培试验均获得成功,现将部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香菇代料栽培近几年来得到迅速发展。常规栽培季节局限于9~10月压块或脱袋,冬春季出菇。为使夏秋季也能出菇,我们根据香菇的生物学特性和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在大田坪、凤阳庙两地进行了不同季节、不同栽培方法的代料栽培试验。得出结论是:在1000米以上高山地区,常年可栽木屑香菇,以夏季栽培更为理想。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马向东  姚占芳 《食用菌》1994,16(4):16-17
香菇生产发展很快,对香菇栽培方法的报道很多,也有许多研究者对栽培试验的香菇子实体经济性状进行了报道。无论什么栽培方法都是为了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其中香菇品种起着决定作用,不同的品种产量和质量当然不同,但到底哪些品种好、哪些品种不好,能否用香菇子实体的经济性状对香菇产量高低、质量优劣进行判断,笔者进行了一些偿试。 一、材料和方法 (一)供试菌株 Lv-3、香6、04、N9、香O4、V5、Cr-02,均由河南农大植保系微生物教研室提供。 (二)栽培方法 熟料栽培采用何园素(1982)的压块栽培法;生料栽培采用吴梅(1990)的混菌开放式压块栽培法。 (三)经济性状测定 取不同时期的有代表性的子实体15个,用钢尺和长尺测盖径、菌肉厚、柄粗、柄长等,用感量0.5g的天平称取盖重、柄重等,最后取平均  相似文献   

11.
利用木屑栽培香菇,目前常用的栽培方法有两种,压块与脱袋,即菌丝体在瓶或聚丙烯塑料袋长好后,挖出压成砖状方块或把塑料袋脱去,进行出菇栽培。为探讨脱袋与压块这两种栽培形式那种出菇早,产量高,便于管理。我们于1984年冬到1985年春进行了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情况简述如下:一、材料和方法参试品种 7917、7925、7927、广香47号。试验方法(1)母种、原种制作按常规方法,栽培种采用塑料袋不套环制种技术。栽培种使用的塑料袋规格是高26cm、宽17cm、  相似文献   

12.
膨体珍珠岩质地松软,蓄水和透气性能好,从理论上来讲,香菇压块中添加少量膨体珍珠岩,对改善栽培块的物理性状可能有一定作用,但对菌丝生长有无不利影响未见报道。为此,我们于1985年进行了本项试验。  相似文献   

13.
<正> 以“Arizona”甜瓜为试材,于1985和1986年3月15日到10月15日的试验结果表明,季节是影响单倍体产生频率的主要因子。夏季(6月16日  相似文献   

14.
以不同质量(2000、2200、2400、2600 g和2800 g)香菇(Lentinula edodes)压块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二次培养阶段压块内温度、水分及pH变化,结合出菇农艺性状,探讨压块质量对二次培养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量压块内的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先升高并于菌丝恢复培养第3天达到峰值,后降低,再升高并于菌丝恢复培养第6天达到次峰值,然后再下降至高于培养房温度1~2 ℃后稳定;各处理压块质量均呈下降趋势,绝对失重量随压块质量的增加而增大;含水量变化总体趋势为先降后升再降,于菌丝恢复培养第6天后相对平稳;各处理菌块内pH均先急剧下降至3.33左右,再缓慢上升,之后保持在3.6~3.9;子实体产量、采收期随着菌块质量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其中2000 g压块质量处理,与其它4个处理相比,压块内温度较低,含水量较高,pH下降后回升较快,两潮总生物学效率较高(51.7%),菇型较大,采收期较短.  相似文献   

15.
由上海市食用菌菌种站选育而成的中高温型香菇新品种8065和中低温型香菇新品种8450(8517),经专家鉴定之后,被列为1987年度上海市重点农业科技推广项目,一年来两个香菇新品种的推广取得显著效益。 8450、8517新品种,在1986年市郊30万块菌砖生产示范试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1987年推广面积达162万尺~2,占生产总面积的33.4%。据推广地区的定点测产,增产幅度一般在15~25%,而且肉质厚,色泽深,质量好于目前的当家品种7402。1988年的推广面积将达250万块菌砖,超过生产总面积的50%。中高温型香菇新品种8065比中低温型香菇品种可以提前制种,提前栽培,鲜菇的采收和上市也可以提前一个多月,既填补了国  相似文献   

16.
在提高香菇产量的研究中,为利用有限的空间扩大生产,我们采用塑料大棚层架式栽培种植,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此法可避免寒冬季节不良气候的影响,尽可能地满足香菇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使其早结菇、多结菇,可望成为提高香菇产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大棚栽培香菇的优点是:不占房屋、可以搬迁、成本低、产量高,特别棚内昼夜温差幅度大,保湿性能好,这样的小气候对促进香菇生长发育和子实体形成十分有利,故出菇多,质量好。1979~1985年我们每年种植一座大棚,面积为0.3亩,棚内设层架,可移放香菇木屑菌砖1000块。一般8月上旬制栽培种,10月上旬压块,待转色…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木屑块栽香菇的经济效益,我们于1985年4月对已采菇4批(平均产量2.7斤/块)准备淘汰的菌块(1尺见方2寸厚),进行埋沙试验。其方法是:选择室内干净场所,四周用砖砌好,撒上石灰少量,先铺15厘米厚的干净细沙一层,然后铺上旧菌块,再盖2~4厘米厚的沙,依次排放3~4层菌块  相似文献   

18.
香菇代用料室内栽培,目前常用的栽培方式有压方块(砖式)栽培、压柱块(柱式)栽培和直接脱袋(袋式)栽培三种。为了探索这三种出菇栽培方式对香菇产量的影响,我们于1986年冬至1987年春进行了比较试验,现将结果简述如下:材料和方法供试品种为广香47号,引自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母种和原种按常规方法制作。栽培种培养基配方为蔗渣80%、麦皮20%,于1986年10月20~25日制作,采用17×33×0.06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薄膜袋作容器,每袋装干料250克。试验于86年12月25日脱袋和压块。砖式栽培规格为25×25×8厘米的木模压块,用料每块为6袋栽培种,共压制8块,耗用48袋栽培种;柱式栽培规格为高30厘米、直径12厘米,用料为3袋栽培种,共压制18个菌柱,耗用栽培种54袋;直接脱袋栽培为28袋。三种栽培方式的出菇管理相同,每潮菇采后都用浸水催蕾。  相似文献   

19.
香菇发酵工艺及香菇多糖的提取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香菇(Lentinus edodes)由于含有抗肿瘤活性多糖——香菇多糖(Lentinan),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1969年日本学者千原率先证实了香菇的热水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羽田(1972年),佐佐木(1976年)则进一步证实其有效成份是香菇多糖。1980年恂二等确认,香菇多糖是一种免疫激剂(Lmmuno potentiators)。香菇多糖是目前用于临床,作为协助性 T 细胞的有效促进剂。香菇多糖还对血清 GPT(转氨酶)有明显的仰制作用,陆永智等(1985年)从动力学特性方面作了进一步的验证。单春文等(1986年)还证实含有香菇多糖的提取物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拮抗和接种试验表明,胁迫温度及其处理时间共同影响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丝生长及其抵抗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侵染的能力,3个供试菌株Q7、L607和Y2对高温胁迫的耐受能力不同,37~42℃短时间胁迫处理对菌丝生长及其抗哈茨木霉能力没有明显影响。Q7在37℃处理24h或39℃处理18h和24h,Y2在39℃处理24h和48h,菌丝体转移至PDA中正常温度(25℃)均能继续生长,但已失去了抵抗哈茨木霉侵染的能力。但L607在39℃处理不超过30h时,保持了对哈茨木霉的抗病力。高温胁迫处理时间过度延长可导致香菇菌丝死亡。栽培试验表明,25℃室内培养的香菇菌棒没有发生腐烂病,而在缺乏控温条件的栽培棚内,菌棒腐烂率达到76%。温度测定表明,当秋栽香菇制袋时间提前至7月中旬时,7月下旬至8月上旬栽培棚内菌丝体受到了40~43℃高温胁迫。本研究表明,高温胁迫引起香菇菌丝抵抗哈茨木霉能力下降,甚至死亡,最终导致香菇菌棒腐烂病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