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气象因子预测景德镇市三化螟发生的高峰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玄肆  陈鲍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307-9308
根据景德镇市植保站1964~2003年螟虫测报灯观测到各代三化螟发生的高峰期与景德镇市气象台观测到的同期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预报方程,利用方程对2004年三化螟发生的高峰期进行了试报检验,为适时防治三化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30年来同安区水稻三化螟发生呈缓慢下降态势,越冬虫源减少,盛发期缩短,灯下诱蛾量下降.该文分析了1970年以前、1971~1982年和1983 ~2007年三化螟在同安区的发生动态,并对其相关因子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水稻三化螟预测预报与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1987~1994年的研究,初步探明三化螟种群回升原因,研究提出了在新的耕作栽培制度下,科学合理的三化螟防治指标,以及简易“查定”技术。组建了包括数据库管理、逐步回归预测、种群动态模拟及作图的计算机系统;改进三化螟测报办法,提出"兼治一代压基数,狠治二代拆桥梁,挑治三代保丰收"的治螟新策略及其施药技术,初步形成适于我国南方特点的三化螟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生产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利用1972-1988年三化螟发生的历史资料和气象资料,对影响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应用逐步判别分析的方法组建2代三化螟种群预测的判别模型。文中对判别模型进行通径分析的结果说明,2代三化螟种群预测系统的决定系数 R~2=0.9953,表明预报量的99.53%是由预测模型的全部7个预测因子所决定,尚有0.47%的预报量由未知因素所致,剩余通径系数 P_c=0.0684。经对历史资料的回报检验,该预测模型的判别率达到100%。经过1989和1990年实报。预报等级与实际发生量所代表的等级相符合。证实了2代三化螟种群预测模型预测因子的组成和结构符合预报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判别分析法在三化螟一代预测预报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的数理统计采用了Fisher准则下的两类判别分析方法,在PC-1500型袖珍电脑上,对无锡地区的历史资料进行了数量分析,建立了预测无锡地区三化螟第一代发生量的线性判别函数。对于历史资料的回代验证,拟合率在90%以上,试报准确率是高的。  相似文献   

6.
水稻三化螟近年在我区成倍猛增并成灾,由于没有成功的防治经验可借鉴,难以有效控制其危害和扩散。为探索水稻三化螟综合防治技术,我们于  相似文献   

7.
本工作组1956年在孝感朋兴乡开展大面积综合治螟工作的同时,结合试行预测预报进行了研究初步结果如后。 一 水稻螟虫的发生为害 湖北省以二化螟为主,分布遍及全省,较三化螟广泛;但不同地区三化螟发生数量也相当多。二化螟一年一般发生3代,间有少数的第4代发生,  相似文献   

8.
第1代水稻三化螟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等级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恩施自治州植物保护站1965~1979年来凤、宣恩、恩施、建始4个地区植保站点15年的病虫测报资料,结合相应时段各气象站点地面观测资料,将恩施低山地区水稻作物分蘖至孕穗期主要病虫害1代三化螟全生育期间日平均灯诱数作为因变量,将病虫害发生发展前期气象因子作为自变量,采用常规统计分析方法,对第1代三化螟发生发展的轻重程度与气象条件进行了相关分析,最后采用多级逐步判别方法,建立第1代水稻三化螟发生发展不同等级气象条件预报模式。结果表明:第1代三化螟的发生发展与5月上旬的温雨系数、5月下旬的降水、6月上旬的平均最高气温关系最密切。  相似文献   

9.
根据惠州市惠阳区水稻三化螟蛾40年来各代始盛期和高峰期的历史资料,在原来的短期预测法的基础上,探讨中期预测方法,以期快捷准确地预测三化螟各代的发生期.结果表明:坐标预测法有较高的准确性,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去年我們在玉林农业試驗站的基点——北流河村公社第26生产队进行了三化螟发生时期的預测与防治,获得了显著的效果。 預測的方法是采用期距测算的。据玉林农試站对三化螟飼养观察,各虫态历期为: 成虫寿命一般是2—4天。卵态历期,第一代为9—11天,第二、三、四代为6—8天,第五代为10—13天。幼虫历期如下表: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1995年以来江苏省金坛市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Walker)的发生动态与防治方法,从冬后基数、灯诱数量、秧田期与大田期的防治、成熟期考察等几方面分析了螟虫种群在江苏省金坛市的消长动态,总结了螟虫的防治经验.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三化螟生物学特性及发生特点的试验和观察,并结合湖北省三化螟实际发生和为害情况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三化螟种群数量变动和为害程度主要受到年度间的气候、栽培制度、品种、越冬作物、防治水平等因子的综合影响。因子间(在生物学上)相协调时,可造成三化螟大发生和严重为害;因子间不相协调时,则维持在一般水平或轻度发生;当因子间作用特别突出时,就会成为当年三化螟种群数量上升或下降的主导因子。掌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二代粘虫预测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东部粘虫 (MythimnaseparataWalker)年发生第二代成虫公主岭地面诱蛾量和同期降雨量的数据为预测因素 ,该世代成虫繁殖的危害种群在吉林省的发生面积为预测目标 ,应用回归相关法研究发生预测的数学模型 ,用Basic语言计算机程序计算并进行分析与拟合 ,提出了吉林省二代粘虫预测模式。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春季粘虫发生预测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我国东部粘虫Mythimnaseparata(Walker)一代成虫迁飞期公主岭地面诱蛾量和同期降雨量的数据为预测因素,该世代成虫繁殖的危害种群在吉林省的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为预测目标,应用逐步回归法研究发生预测的数学模型。用Basic语言的计算机程序完成了计算、分析、筛选、组建多元回归方程式并与历年数据拟合的过程,提出了吉林省春季粘虫的发生预测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昆虫生命表方法研究三化螟的发生量预测及其致量控制问题,试验在广东省海陵岛进行,当地的主要为害世代为第二世代,根据这个特点,以当代实际卵量与前一世代的顶期卵量的比率,即有效卵量概率,作为连续世代的连接点,组建自越冬幼虫至第二世代的连续生命表,应用排除作用控制指致评价重要因子和分析关健因子的作用,试验结果说明,越冬后幼虫至蛹的死亡,特别是第一世代有效卵量概率对第二世代数量的影响甚大;第一世代幼虫侵入后至第二世代期间,自然种群的发展过程比较稳定,根据第一世代卵量估计第二世代的数量有可能获得较好的顶测结果。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水稻二化螟和三化螟的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择常规农药品种三唑磷、阿维菌素,对湖北省4个稻区的二化螟和三化螟虫于2005年至2007年连续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监测地区水稻二化螟和三化螟对三唑磷及阿维菌素均产生了明显的抗药性,但抗药性水平和发展速度各地区之间有差异.这可能与各地栽培制度、用药水平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对广东稻区近年钻蛀螟虫群落组成、分布及发生为害程度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稻区钻蛀螟虫主要种类有三化螟、二化螟、台湾稻螟、大螟.三化螟的分布遍及广东全省且在台山、南雄及新会稻区占绝对优势.二化螟具有由北向南扩散的趋势;台湾稻螟除了在南雄稻区未发现外,其余稻区都有发生.从蛀茎稻螟在稻田的为害程度来看,蛀茎螟虫在调查区中的发生为害因为化学防治和农业栽培防治措施总体上较轻.  相似文献   

18.
对湖北省几个有代表性的稻区螟虫抗药性的测定结果表明,二化螟和三化螟对常用农药三唑磷及阿维菌素均产生了明显的抗药性,但抗药性水平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替代甲胺磷等5种高毒剧毒农药品种,进行几种杀虫剂防治三化螟药效对比试验。试验表明:每1hm^2使用5%锐劲特SC300ml+30%敌百虫EC1500ml、5%锐劲特SC300ml+48%乐斯本EC1500ml、5%锐劲特SC450ml防治三化螟的防效显著,其中以每1hm^2使用5%锐劲特SC300ml+30%敌百虫EC1500ml的成本较低,防效达94.5%;混合农药又是克服害虫抗药性的重要手段;可作为替代甲胺磷等五种高毒剧毒农药的理想药剂配方,用于防治水稻三化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