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根据广东省大陆小麦生育期间20年的气候资料和29个品种2年生态学试验数据,用计算机以聚类法定量分区,将隶属华南早熟麦区的广东省划归为6个小麦生态亚区。指出各区主要农艺和产量性状控制指标,为小麦生产发展、品种布局及栽培技术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并探讨了小麦生态区划的若干原则、聚类法的应用要求和指标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2.
3.
河南省小麦品质生态区划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198 9~ 1993年 ,我们争取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进行了河南省小麦品质生态区划研究 ,历时 3年 ,用 6个小麦品种 ,每年在全省布置 2 0多个试验点 ,统一设计 ,统一供种 ,统一取样化验。根据加工品质指标化验结果和不同地区的生态条件 ,应用生物统计方法 ,把全省划分为 7个品质生态区 ,制订了河南省小麦品质生态区划 (见《河南农业科学》1995年第 10 ,11,12期 )。这也是我国第 1份省级小麦品质区划 ,获得了农业部科技进步奖。但是 ,由于当时缺乏优质强筋和弱筋小麦品种 ,供试品种是普通小麦 ,加工品质主要指标的测定结果偏低。现在重新审查… 相似文献
4.
小麦品质生态及品质区划研究:I.河南省小麦品质现状及地区差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证明,小麦的品质特性是品种基因型和环境条件的综合表现,环境生态因子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和烘烤品质有重要影响。对河南省30个小麦品种的籽粒品质和烘烤品质等多项指标的测定结果,其籽粒品质在全国居中上等水平,与世界一些主要产麦国的小麦品质相比,营养品质属于中等,用作烘烤的面团特性的主要指标较差。用4个小麦品种分别在北京、石家庄、郑州、灵宝、虞城和息县种植,其籽粒的球蛋白、醇溶蛋白、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 相似文献
5.
小麦品质生态及品质区划研究:II.生态因子与小麦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同品种54个基点的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与21个生态因子逐步回归统计结果表明: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土壤质地、土壤速效氮含量呈正相关,与冬前降水、开花期降水、土壤速效磷含量呈负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下,小麦蛋白质含量随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而增高。半干旱地区小麦籽粒必需氨基酸占蛋白质的比例高于半湿润区;必需氨基酸占蛋白质的比例,以褐土区最高,Lou土区最低,此与Lou土处于湿凉的阴坡有关。 相似文献
6.
7.
山西省蓖麻栽培与品种生态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几年,山西省蓖麻生产发展较快,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70—80万亩,居油料作物第三位。蓖麻对光温反应较为敏感,划分蓖麻栽培与品种生态区域类型,利于良种培育、推广和因地制宜普及增产栽培技术。根据各地≥0℃积温、无霜期以及蓖麻栽培分布、生育需求等因素,山西省蓖麻栽培与品种生态区域类型可划分为早熟、中早熟、中熟和晚熟四个大区九个亚区。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阿克苏地区2018—2019年度小麦品种种植面积、产量和综合品质,并对小麦新品种试验示范情况及品质测试进行分析评价。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阿克苏地区2019—2020年度小麦品种布局原则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11.
山西晋南地区冬小麦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山西晋南地区冬小麦土壤水分变化规律。[方法]利用山西省运城市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对晋南地区自然状况下土壤水分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采用相关分析法,对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日照时数对土壤水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影响土壤水分变化的主要因子是降水、蒸发、气温和日照时数,其中降水和蒸发的影响是直接的,气温和日照时数的影响是间接的;对于土壤不同层次,气候因子所起的作用不同,但对土壤水分含量起主要作用的还是降水和蒸发2个因子;土壤水分变化较平稳时段在春季,一般年份即使降水较少,土壤含水量变化也相对较小,有利于小麦返青生长。[结论]该研究为土壤水分资源的合理利用、冬小麦产量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山西省粒用菜豆的生态分布与发展规划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山西省粒用菜豆资源的类型与分布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山西省气候状况和品种特性,将山西省菜豆生产划分为5个不同类型的生态区,提出了不同生态区的主攻目标。并对山西省今后菜豆的生产发展提出了合理建议和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超级小麦育种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当前山西省超级冬小麦类型有3种,即:高产生理型、高效生态型、高值专用型,产量指标为10 000kg/hm2。产量性状和光合生理性状是决定品种产量潜力的关键性状,超级小麦育种重点应进行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穗粒重、花后21~31 d平均光合速率、花后30 d绿叶面积、灌浆高峰期单穗平均日增重、灌浆高峰持续时间、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等9个性状的遗传改良。集优交配法是选育超级小麦新品种的有效育种技术。为了适应超级育种的纵深发展要求,要加强光合生理特性、性状遗传规律等基础理论研究和超级小麦大穗材料创新工作,同时要进行育种技术的改进。 相似文献
15.
16.
采用高纬海岛型品种日本的“轰早生”为母本与云南省低纬高原型大穗大粒品系“672×716”为父本,进行杂交而选育出高产、优质、抗病、抗寒新品种云粳27号.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山西省小麦生产概况、气候条件及其小麦生长发育特点的分析 ,明确了山西省水地小麦产量达 75 0 0kg hm2 的难度 ,探讨了水地小麦的产量潜力 ,提出了山西省水地小麦产量达 75 0 0kg hm2 的策略及应采取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陕229小麦新品种选育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陕229是以当地推广种小偃6号、高产品种陕7853及澳大利亚春小麦品种TB902为材料,通过阶梯式复交,经异地加代选育而成.该品种高产稳产,品质好,适应性广,耐寒耐旱,兼抗条锈、雪霉、根腐等多种病害.1992~1993年经黄淮麦区国家小麦区试,平均产量6561kg/hm2,比对照冀麦30增产8.4%;陕西省小麦区试平均产量6288kg/hm2,比对照小偃6号增产16.7%.均居参试品种之首位.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