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育银鲫病原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患病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肝脏中分离得1株优势菌DF-1。将菌DF-1进行人工回感试验,其患病症状同自然发病症状,证明其对鲫有致病性。该菌的形态特征、主要理化特性、16S rRNA序列测定结果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均表明其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甲哌利福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阿洛西林、氟苯尼考等12种药物敏感,对青霉素、苯唑西林、氨苄西林、罗红霉素、克林霉素等15种药物表现出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对江苏盐城沿海滩涂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Cyprinus carpio♂)精养大池塘氮(N)、磷(P)利用及其收支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考察了投喂两种不同蛋白质含量饲料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高蛋白饲料(33%)异育银鲫的生长性能、饲料转化率和饲料P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对江苏南京某养殖场温室养殖的患病大口黑鲈鱼种进行病原分离,得到1株优势菌株,命名为Q-1.对其进行生化检测以及回归感染试验,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确定菌株Q-1为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菌株Q-1对恩诺沙星、硫酸新霉素、氟苯尼考、盐酸多西环素和氟...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某斑点叉尾鮰养殖场鱼类发病死亡原因,从患病的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鱼体分离得到一种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树构建分析,确定该菌为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检测病原菌的敏感性,进行药敏试验。类志贺邻单胞菌为革兰氏阴性菌,且对呋喃唑酮、头孢拉定、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及头孢呋辛5种药物产生高度敏感,对氧氟沙星、头孢氨苄、哌拉西林等11种药物中度敏感。通过回归感染试验进行验证,注射类志贺邻单胞菌菌株后,斑点叉尾鮰感染后出现的症状与自然发病个体的症状基本相同。从患病鱼体分离出的即为类志贺邻单胞菌,也正是该致病菌导致斑点叉尾鮰死亡,可利用头孢类高度敏感药物防治。  相似文献   

5.
6.
对湖北仙桃某养殖场温室黄鳝(Monopterus albus)炼苗不同时间段的患病黄鳝进行病原分离,从7日龄、14日龄和21日龄苗中分离得到1株优势菌株,命名为B-1,对分离菌株B-1进行药敏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同时对养殖池塘的水质指标进行测定,并对患病黄鳝肝、脾组织进行了病理学研究。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B-1对氟苯尼考、盐酸多西环素、硫酸新霉素、氯霉素和环丙沙星敏感,对恩诺沙星、红霉素、庆大霉素、阿奇霉素耐药。经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分析、生化检测及动物回归试验,确定B-1菌株为病原菌——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水质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显示,水体环境有一定的恶化。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不同时期黄鳝苗的肝、脾组织都发生了较明显的病变。  相似文献   

7.
患病大鲵类志贺邻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患病濒死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肝脏中分离到1株病原菌YZ01,经Biolog微生物系统鉴定及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均表明该病原菌为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人工感染试验可致健康大鲵出现与自然患病大鲵相同的症状,并从感染患病大鲵体内再次分离到该病原菌。药物敏感试验表明,该菌株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氯霉素和头孢呋辛等18种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类志贺邻单胞菌的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之间的关系,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55株类志贺邻单胞菌进行耐药性鉴定,同时采用PCR方法对相关耐药基因进行检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55株类志贺邻单胞菌对30种抗生素药物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对克林霉素(98.2%)、万古霉素(98.2%)、氨苄西林(90.9%)、麦迪霉素(89.1%)、羧苄西林(89.1%)、苯唑西林(87.3%)的耐药性较高。TEM、gyrB和tetR基因PCR检出率分别为18.2%、67.3%和36.4%,其中39株致病菌至少含有1个耐药基因。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所得的全部类志贺邻单胞菌均多重耐药,耐药基因和耐药表型之间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但非一一对应。  相似文献   

9.
10.
饥饿后再投喂对异育银鲫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25±2)℃条件下,对体重(15.6±0.84)g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饥饿处理和再投喂的恢复生长实验。实验把异育银鲫分为4组,为Ⅰ组(持续投喂48 d)、Ⅱ组(饥饿8 d后再投喂40 d)、Ⅲ组(饥饿16 d后再投喂32 d)和Ⅳ组(饥饿24 d后再投喂24 d),每组20尾鱼,研究再投喂后体重和体成分(粗蛋白、粗脂肪、水分和灰分)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持续投喂组相比,饥饿8 d后异育银鲫体重下降了13.28%,饥饿16 d和24 d后体重分别下降了22.36%和33.03%。短期饥饿(Ⅱ)组,再恢复投喂8 d后能实现完全补偿生长,而中长期饥饿组(Ⅲ和Ⅳ)分别在投喂16 d和24 d后表现为部分补偿生长。在饥饿和恢复投喂过程中其体成分呈现规律性变化:各试验组饥饿后,粗蛋白和粗脂肪显著下降,而水分和灰分含量上升,而再投喂后,各营养成分逐渐恢复。Ⅱ组再投喂8 d后,粗脂肪和粗灰份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蛋白质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水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再投喂40 d后,粗蛋白和水分亦恢复到对照水平,Ⅲ组恢复投喂16 d后,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不能恢复到对照水平,恢复投喂32 d后,除灰分外,其余成分皆不能恢复到对照水平。Ⅳ组再投喂24 d后,除水分外,其余各营养成分皆不能恢复到对照水平。结果表明,实现异育银鲫完全补偿生长,其饥饿时间以短时间饥饿8 d为宜。  相似文献   

11.
2019年江苏扬州某养殖场鳜出现大量死亡,临床症状表现为体表溃疡、鳃丝腐烂等,解剖发现肝脏出血。为查明鳜死亡病因,自濒死鳜分离到优势生长细菌,通过形态观察、理化特性测定及16S rRNA基因同源性分析进行分离菌的种属鉴定,同时通过人工感染试验、毒力基因检测确定其致病性,并通过纸片扩散法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表明:引起鳜大量死亡的病原菌株SN1为类志贺邻单胞菌,其对鳜的半数致死密度为1.05×105 cfu/mL;类志贺邻单胞菌SN1携带astA、astB、astD、astE、actP、aphA等6个毒力相关基因;类志贺邻单胞菌SN1对青霉素G和克林霉素2种药物耐药,对哌拉西林、苯唑西林和麦迪霉素等6种药物中介,对恩诺沙星、硫酸新霉素、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等26种药物敏感。本试验结果可为类志贺邻单胞菌引起鳜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 mg/kg、50 mg/kg、100 mg/kg和200 mg/kg的木聚糖酶,饲养初始体重6.71 g左右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56 d后,研究了木聚糖酶对异育银鲫生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溶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00 mg/kg木聚糖酶组异育银鲫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大,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同时该组异育银鲫的饲料系数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50 mg/kg和100 mg/kg木聚糖酶可显著提高异育银鲫血清、脾脏、肝胰脏、头肾SOD活性以及血清、头肾、脾脏溶菌酶活性。  相似文献   

13.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86、172、258、344和430 mg/kg的酵母核苷酸,饲喂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75 d,研究酵母核苷酸对其生长和免疫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344 mg/kg和430mg/kg的酵母核苷酸组显著促进了异育银鲫的生长和降低了饲料系数,添加172 mg/kg的酵母核苷酸显著提高了异育银鲫血清中溶菌酶活力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考虑生长和免疫酶两方面因素,异育银鲫饲料中酵母核苷酸的适宜添加量为344 mg/kg。  相似文献   

14.
选取240尾初始体重为(31.80±1.07)g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分为4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μ/kg(对照组和热应激1组)、300μg/kg(热应激2组)、600 μg/kg(热应激3组)吡啶甲酸铬(以Cr3+计)的试验饲料,在室内可控温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常温(2...  相似文献   

15.
在(28±1)℃水温条件下,以4种循环饥饿的投喂方式饲养初始体重为1.58 g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幼鱼,研究其补偿生长和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实验分为四组,第一组每天投喂,为对照组,第二组投喂4 d后饥饿1 d,第三组投喂2 d后饥饿1 d,第四组投喂1 d后饥饿1 d,4种方式分别以C、R1/4、R1/2和R1/1表示,试验持续60 d。结果显示,3个试验组的实际摄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饲料转化效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导致3个试验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下降,体重未赶上对照组,而且饥饿时间越长,体重增长率越低。鱼体的蛋白质、灰分含量未受到投喂方式的显著影响,干物质、脂肪和能量含量随饥饿时间增加显著下降;肥满度、肝体比、ATP酶、SOD酶活性以及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也随饥饿时间的增加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6.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盐酸多西环素在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血清中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并结合药物的体外药效学参数,确定该药的临床给药方案。结果显示,盐酸多西环素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H10)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4μg/m 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3.2μg/m L,防耐药突变浓度(MPC)为4.8μg/m L,耐药选择窗(MSW)为0.4~4.8μg/m L。盐酸多西环素的抗菌后效应(PAE)约为2 h;在异育银鲫中能够达到良好的抑菌杀菌效果的盐酸多西环素口灌剂量是20 mg/kg,休药期至少为25 d;能够控制耐药菌株产生的盐酸多西环素口灌剂量是80 mg/kg,休药期至少为60 d。  相似文献   

17.
类志贺邻单胞菌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患病草鱼分离的类志贺邻单胞菌菌株LCCiL90625NA经甲醛灭活后注射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兔抗血清,Protein A亲和层析柱分离纯化抗体,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类志贺邻单胞菌间接ELISA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制备的兔抗类志贺邻单胞菌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1.28×105,建立的ELISA检测方法可特异性地检测类志贺邻单胞菌,纯化后的多克隆抗体与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溶藻弧菌、非O-1霍乱弧菌、嗜水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易损气单胞菌和杀鲑气单胞菌等细菌均无交叉反应,检测灵敏度为1.0×104 CFU·mL-1.该方法的建立为类志贺邻单胞菌的快速检测和该病的早期诊断及防控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8.
灭活疫苗对异育银鲫败血症血液和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灭活疫苗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感染后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的血液和生化指标的影响,将异育银鲫随机分为对照组、感染组和免疫组,在处理后18 h和36 h时断尾采血,分离得到抗凝血和血清,分别测定8项血液指标和13项与免疫相关的生化指标。处理后18 h,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Cl-差异显著,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而免疫组与对照组之间均无差异;处理后36h,感染组9项指标(MCH、MCHC、WBC、RBC、Cl-、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糖)出现极显著差异,8项指标(MCV、HGB、HCT、总蛋白、总胆红素、白蛋白、肌酐、尿酸)差异显著,免疫组指标除WBC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灭活疫苗能够对鱼体产生较强的免疫保护力,有助于减轻致病菌对鱼体的损害程度,增强了鱼体的免疫抵抗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注射攻毒的方式研究了15、20、25、30、35℃水温条件下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对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感染力。试验组每尾鱼(体重47.6 g±15.5 g)腹腔注射6×106cfu嗜水气单胞菌菌液,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无菌PBS。研究结果显示: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水温35℃时发病最快,试验鱼出现典型的出血症状,死亡率高达100%;其次是30℃组和25℃组,死亡率均为76.67%;15℃组死亡率仅3.33%。此结果与天然条件下鲫鱼细菌性败血症的流行病学特征相吻合,为该病的预报与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植酸酶对异育银鲫生产性能及鱼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360尾体重为(12.0±0.2)g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鱼种,随机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其中Ⅰ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为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0 U/kg、1000 U/kg、1500 U/kg的植酸酶。饲喂60 d,试验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比较,添加1000 U/kg植酸酶的试验组鱼增重率提高8.8个百分点,饲料系数下降0.18,植酸磷利用率提高20.6个百分点,说明在异育银鲫鱼种配合饲料中添加适宜的植酸酶能促进鱼的生长,提高植酸磷的利用;(2)添加植酸酶各组异育银鲫鱼种的鱼体成分中,粗灰分、粗蛋白、钙、磷及部分矿物质元素(铁、铜、镍)含量显著提高,表明植酸酶能释放植酸的螯合物,促进矿物质元素在动物体内的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