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雪松是园林绿化优良树种,深受人们喜爱.惟近几年随着引种栽植面积的扩大,黄化现象也相继发生.现根据初步调查观察结果,将雪松发生黄化的原因及诊断防治要点简介于下:根部病害 就南京、江浦、江宁等地观察,因疫霉病害导致雪松黄化最为普遍,从幼苗直至定植多年的大树均有发生.病株针叶初为暗绿后黄化,易脱落,大树严重发病,除叶黄化外,主干常见流胶,长势衰退.当疫霉菌侵染根部,解剖病根观察,内皮层组织浅褐色至酱褐色,呈水渍状腐烂.轻者植株生长缓慢,重者植株黄化枯死.在雨水多,湿度大,土壤粘重,透水性差的缓坡、  相似文献   

2.
庭园栽培的雪松,遇到严重积水,土壤酸度偏低等不良环境时,在植株新梢停止生长后,易感染落梢病。采取排除积水提高土壤酸度等方法,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侵染,防治效果明显,是目前防治雪松落梢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对雪松的繁育栽培及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认为,防治雪松病害的根本措施是培育优质壮苗,做好检疫,适地植树,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施肥、松土、除草,增强树势;同时,合理灌溉、降渍排湿以及及时清除死亡病株,剪除病枝,进行土壤清毒,做好化学防治等。  相似文献   

4.
杨尺蠖越冬蛹空间分布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逐株抽样的方法,对杨尺蠖越冬蛹在寄主树冠投影下土壤中水平方向和垂直深度分布格局进行调查和测定。结果表明,杨尺蠖在土壤中呈聚集分布,大部分集中在树冠的投影下,距寄主干半径20~80 cm的范围,地表土层在20~35 cm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对雪松流脂病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 :雪松流脂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 ,铁锈薄盘菌的侵染加重了该病的发生 ,侵染途径主要是通过伤口侵入 ;用晾根改变土壤酸碱性、施肥、刮治涂药、药剂灌根对雪松流脂病进行了防治试验 ,测定了 5种杀菌剂对雪松流脂病的防治效果 ,最后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上海电气集团培训基地雪松[Cedrus deodara(Roxb.)G.Don.]、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rl.)林地的土壤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雪松、黑松林地的土壤p H值较高,分别达到7.99和8.70;土壤的EC值为0.85ms/cm和0.76ms/cm,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为1.72%和1.45%,碱解性N的含量分别为62.7mg/kg和56.5mg/kg,即土壤中的EC值、有机质含量和碱解性N含量均低于正常生长所需,对雪松、黑松的生长造成了不利的影响;雪松、黑松林的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丰富;黑松林地中土壤的微生物数量较低,影响了雪松和黑松的生长。为此,提出采取建设围栏、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7.
济南市烈士陵园于1956—1974年先后栽植雪松162株,成为本园的主要绿化树种,多年来生长旺盛。但在1985年12月大雪之后,气温突然大幅度下降(由10℃降至-17℃);雪松受到严重冻害,一周以后发生落叶。据调查,落光叶的植株占60%,大部落叶的占40%。相继出现枯枝,枯枝株率占20%,有少数的整株死亡,死亡率占5%。在1987年11月又遇大雪后急剧降温,雪松再次遭受冻害。只是由于加强了扶育保护,在这一次降温过程中雪松未发生整株冻死现象,调查发现,  相似文献   

8.
红豆树根瘤的形成时间和根瘤的数量与圃地土壤的质量有关,在土壤水肥条件好的环境中,1 a生苗木中的根瘤少见,且根瘤个体极小;在土壤较贫瘠的圃地中,红豆树根瘤十分发达,数量多且形成时间早。红豆树根瘤能够促进苗木生长,有根瘤生长比无根瘤生长的1年生红豆树植株中,根系的干物质增长率46%、根系鲜重的增长率41.9%、茎干物质增长率40.3%、植株总干物质的增长率35.0%、植株总鲜重增长率22.4%、植株叶的干物质增长率14.8%。截根处理有助于根瘤菌感染苗木植株,苗木生长更健壮:截根处理的苗木径高比为4.1%,未截根处理的为3.4%;截根处理促进根系的发育,截根处理的侧根总长度47cm/株、未截根处理的侧根总长度为26cm/株、侧根增加率为80.8%,截根处理的须根总长度228cm/株、未截根处理的侧根总长度为102cm/株、须根增加比率123.5%;截根处理促进苗木根幅的扩大,比未截根处理的根幅增大27.3%。  相似文献   

9.
沈阳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始建于1951年,占地24hm2,园内现有30~50年生油松1600余株。由于管理粗放,加上周围空气污染,造成油松大面积枯黄,不但影响树木的观赏效果,而且危及到油松的生存。为了保持树木良好的生长,拯救几十年来的绿化成果,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1情况调查据实地调查,全国油松有95%以上的植株表现出明显病状,针叶枯黄率达40%,轻者针叶局部枯黄、重者整株枯黄、树冠似火烧状.落针现象加骤,秋季更甚。经现场采集标本、分离培养,并得到森防部门的鉴定。确定该林枯黄的主要原因是松落针病,其病原为松针散斑壳菌(L…  相似文献   

10.
池柏(池杉)苗期(1—3年生)在土壤条件不适应时,植株叶部自上而下发黄,严重时整株枯萎死亡,这种现象称为黄化现象。黄化现象严重地影响苗期生长,有些地区更因黄化严重,虽多次引种,未能成功。(一)苗期黄化现象调查1974年5—10月,先后对盐城、射阳、南通、江都、六合、丹阳、太仓、溧阳、宜兴等地进行了黄化现象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黄化程度、生长情况、土壤PH值等。对重碱地区测定了土壤的总盐量。为便于群体黄化程度的比较鉴定,调查中将黄化程度分为五级评定,其标准如下:  相似文献   

11.
雪松,是松科常绿大乔木.其树冠塔形,大枝平展,小枝微下垂,树姿雄伟,在园林绿化中适宜孤植、对植、列植和成片栽植,是世界著名五大庭院树种之一.但雪松根腐病发生较多,除造成圃地幼龄雪松苗木枯死外,很多树龄10年以上的大树也因此病而死亡,严重影响城镇绿化景观.对此,在开展多年的防治工作中,总结其防治技术,主要是开沟排水,增施速效肥,利用化学药剂进行灌根.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雪松可分别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查明越南松树枯死的原因,对越南南部的林同省,中部的承天-顺化省,北部的广宁省的思茅松、马尾松和南亚松枯死症状和原因进行了调查,分别从枯死、濒死、健康松树木质部中抽取52份样品,用于线虫分离镜检。调查发现松树在感病后,树冠部分针叶失去光泽,逐渐褪绿变黄,进而褐红干枯,最后整个树冠变为褐色或红褐色,全株枯死,针叶下垂且当年不落;随着病程的发展,松脂分泌逐渐减少,直至停止;树干上有天牛产卵刻槽,死亡的松树上有天牛的羽化孔。在抽取的松树样品中分离鉴定到了泰国伞滑刃线虫(Bursaphelenchus thailandae BrasschBrassch-Bidasak,2002),为病原的确定和防治工作提供初步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抚育管理银杏根系主要分布于土层20~50cm之间,要求在土质疏松、肥沃、透气性好的地带生长。在土壤板结,肥力差的地带银杏生长不良。根据这一生长特性,对银杏必须加强抚育管理工作。1.块状抚育:全年保持植株树冠投影下部基盘无杂草丛生,土质疏松、湿润。3月下旬至7月中旬间隔30~40天松土一次,将基部杂草除净。松土深20cm左右,同时筑高基盘防涝,基盘应比园地高10~15cm,秋冬旱季用杂草覆盖基盘防旱。2.全垦抚育:9~11月银杏即将进入休眠期,应进行全园垦复,深翻20cm,以抑制杂草,防止鼠害,利于土壤风…  相似文献   

14.
杉木炭疽病和赤枯病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4年至1975年初,我们在广东省平原丘陵地区,进行了杉木病害的观察和防治试验。一、病原分析 1.主梢或侧梢顶部退绿,颜色由橙黄至红褐色,严重株梢头干枯下垂,轻病株则梢头未完全枯死,生长季节又抽出细小顶芽,成长的针叶细小质硬,整枝新梢至节下一段枯褐色,针叶上病斑边缘明显,在潮湿天气或在保湿培养后,出现粉红色的分生孢子堆,经镜检或组织分离,多见毛盘孢菌(Colletotrichum sp),称炭疽病。 2.树冠基部针叶枯黄,由针叶尖端开始逐渐扩展至整片针叶以至整个冠基侧  相似文献   

15.
雪松为中国南、北方常见的观赏树种,近年来,北方雪松多出现生长势衰弱的现象。笔者对山东省肥城市雪松生长衰弱情况进行调查,总结出其衰弱原因为雨水过多导致根系缺氧、严寒造成枝梢冻死和根部冻害、病虫害侵染危害、人为因素和树木衰老营养缺乏等,并提出了树干部打孔滴注营养液、开沟松土施肥、地面打孔注药注肥、根颈培土、树干涂白、树干喷防冻剂、病虫害防治等复壮技术。  相似文献   

16.
<正> 芒果小苗定植一般需3—4年以上才开花结果,而采用大树移植则可提早。1987年6—9月本所机关12户职工,因搬新居移植芒果大树(4—12年生)25株,1988年2月2—3日调查成活14株,成活率56%,其中3株已开花结果。但各户所采用的技术措施不一,有的移植前10—20天砍除树冠,涂封切口;有的移植前10—18天暴露根圈,切断部分侧根;有的解除树冠与挖苗同时进行。截干高度2—5米不等。移植后视天气情况适当淋水,保持植穴内土壤湿润。归纳起来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采用L9(34)正交设计,探讨了不同营林措施对云南石梓幼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整地方式对4年生云南石梓幼林生长的影响最大,其次为锄草松土次数和造林初植密度。云南石梓幼林胸径、树高生长的最优组合为造林初植密度1111株/hm2、水平阶整地,带宽1 m,再挖定植穴40 cm ×40 cm ×40 cm、每年锄草松土4次;冠幅生长以造林初植密度816株/hm2、定植穴50 cm ×50 cm ×50 cm、每年锄草松土3次组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查清雪松病害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有助于指导本地区引种栽培雪松,巩固绿化成果。该文根据对大连地区雪松病害定点调查观测的结果,采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2种药剂防治雪松枯梢病,取得一定效果,并针对发病原因提出相关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冠果根系分布特征及生长适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海 《甘肃林业科技》2012,37(3):51-53,75
通过对文冠果根系分布及生长调查分析表明:文冠果根深、根系发达、根幅大,5个月的幼苗主根深度可达50 cm,根幅可达28 cm,主根明显垂直向下深入土壤下层,能够吸收土壤深层水分,在极端干旱条件下能够生长.文冠果根系保水力强,抗干旱贫瘠,但不耐水涝,低温土壤中生长缓慢.在积水土壤中栽植时,应创造良好的排水条件.  相似文献   

20.
闫茹 《绿色科技》2019,(9):222-223
指出了西安市兴庆宫公园建园初期种植了大量雪松,树形高大挺拔,冠形优美,深受市民游客喜爱,也是公园景观特色之一。通过对公园内雪松突发病虫害的调查,分析了雪松病害的发生症状及规律,结合公园植保技术人员养护经验,提出了雪松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