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用扫描电镜对寄生于鲇鱼膀胱内的鲇叶形吸虫成虫体表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成虫呈独特的乒乓球拍状。口吸盘背上方有一明显的小窝(前窝),它与发状科吸虫系统发育有关,鲇叶形吸成虫体表无体棘,表皮凹凸不平,由大小、形状较一致的表皮突起有规则地排列而成。表皮上可观察到皮孔和小珠状的分泌物。两种不同形状的无纤毛乳突被观察到。半球状突起的乳突数量多、分布广,并且在口吸盘和前窝周围呈对称分布。“玫瑰花”状乳突形同玫瑰花饰,数量少,仅分布于虫体背部。  相似文献   

2.
东方次睾吸虫体被两种电镜观察:口吸盘有纤毛圆丘型乳突。背面和腹面前3/5体表有鱼鳞状簇生棘,前端密集,后端稀疏;皮层薄,突起小,无分泌腔、管、孔,皮层下有皮层细胞。腹面后2/5体表无棘,皮层厚,突起大,有分泌腔、管、孔,皮层下有分泌细胞。  相似文献   

3.
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棘口科的似锥低颈吸虫和宫川棘口吸虫的成虫体被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前者头领呈半圆形,头棘埋于体被皱襞中,依稀可见,体棘自头领分布至腹吸盘处,棘呈鳞片状,瓦片状重叠排列,后者头领发达,头棘37枚清晰可见。体棘自头领后分布至虫体后1/3处,前1/3部体棘分布最密,腹吸盘后逐渐分布稀疏,棘呈扁长形和鳞片状,似锥低颈吸虫皮层明显厚于宫川棘口吸虫,两虫皮层含杆状和圆形分泌小体,但似锥代  相似文献   

4.
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棘口科(Echinostomatidae)的似锥低颈吸虫(Hypoderaeutnconoideum)和宫川棘口吸虫(Echinostomamiyagawei)的成虫体被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前者头领呈半圆形,头棘埋于体被皱襞中,依稀可见。体棘自头领分布至腹吸盘处,棘呈鳞片状,瓦片状重叠排列。后者头领发达,头棘37枝清晰可见。体棘自头领后分布至虫体后1/3处,前1/3部体棘分布最密,腹吸盘后逐渐分布稀疏,棘呈扁长形和鳞片状。似锥低颈吸虫皮层明显厚于宫川棘口吸虫。两虫皮层含杆状和圆形分泌小体,但似锥低颈吸虫皮层中部还有较多的线粒体。  相似文献   

5.
两种颚口胃线虫的主要形态区别如下:①头部:陶氏颚口胃线虫的头球突出虫体的前端,上生8~10列头棘。口孔两侧各有一片明显分三叶的唇瓣,每一唇瓣基部有一椭圆形的乳突。而钢刺颚口胃线虫的头棘为11~12列,口孔两侧的唇瓣分叶不明显,唇基部的乳突呈圆形。②体部:陶氏颚口胃线虫体前半部的体棘大而扁平,分3~6齿,三齿的中齿明显长于两侧齿,中齿的长度为侧刺的4.4~5.1倍,体后部的刺是针叶状。刚刺颚口胃线虫体前部的体棘的齿数为3~11齿,三齿棘的中齿不明显长于两侧齿,中齿的长度为侧齿的1.9~2.1倍。体前端的体棘较小,到10齿体棘以后齿的数目迅速递减而体棘的长度增加,体后段的棘呈针状。③虫卵:陶氏颚口胃线虫的卵呈卵圆形,大小为63.68×26.96微米,两端各有一个帽状突起,卵壳表面有大小不等不规则的孔纹。刚刺颚口胃线虫的卵呈椭圆形,大小为61.35~37.96微米,仅一端有帽状突起,卵壳亦有孔纹。  相似文献   

6.
小殖盘吸虫和长菲策吸虫体被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为小殖盘吸虫和长菲策吸虫体被的两种电镜观察。两虫前端的口吸盘和生殖吸盘或腹袋孔间有大量无纤毛圆锥型乳突。小殖盘吸虫和长菲策吸虫体表无棘,皮层较厚,分别为13.33~19.33和16.05~19.33μm。皮层含近百列分泌小体,但无线粒体。长菲策吸虫腹袋皮层薄,为2.71~3.21μm。文中对同盘吸虫皮层超微结构特点和反刍兽瘤胃内环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鸭对体吸虫成虫和卵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对体吸虫成虫和虫卵扫描电镜观察:成虫腹吸盘及其周周有许多纤毛球型乳突,背腹面体表无棘、皮层均呈网状海绵样构造。虫卵平均为29.99×16.93μm,卵盖直径7.24~8.28μm,卵壳表面布满膜样隆起,末端有结节样突起。文中对鸭对体吸虫、华枝睾吸虫和东方次睾吸虫的致病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福建豹体卫氏并殖吸虫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采自福建豹肺的两个卫氏并殖吸虫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在甲虫背面两个部位的体棘均为簇生,每簇有3~6个体棘。乙虫腹面后端的簇棘,则为两个体棘。  相似文献   

9.
肝片吸虫的母雷蚴、早期子雷蚴、成熟子雷蚴及尾蚴经扫描电镜观察.①母雷蚴口孔周围有呈指状的乳突分布,口孔至围领部虫体体表为呈环行排列的皱嵴,围领部及虫体中部体表呈网状绒毛样构造,虫体尾端体表具有许多环行皱折,其间有微孔散在分布,但无绒毛样构造.②早期子雷蚴口孔周围有乳突分布,围领部体表呈马铃薯样突起,产孔位于围领基部的一侧,围领之后的虫体前部及中部体表为绒毛样  相似文献   

10.
在鉴定我县耕牛寄生虫区系调查吸虫标本时,发现了同盘科、腹袋亚科、腹袋属一新种,以其腹吸盘巨大特征而命名为巨盘腹袋吸虫(Gastrothylax magnadiscus sp.nov.)虫体中型,活体时呈暗红色,酒精保存后呈灰白色,虫体部最大宽度在中部,腹吸盘大于体宽,外翻似帽状。前端呈圆锥形,电镜扫描具有横走向的皱纹和乳头。根据15个染色标本测量结果:体长9.8~12.5mm(11.15).体宽3.1~6.2mm(4.65),体宽与体长之比1:2.40.腹袋开口于口吸盘和肠分叉之间,后缘  相似文献   

11.
巨囊坚盘吸虫成虫体被两种电镜观察:腹面前端有三种乳突,1.纤毛球型大乳突。2.纤毛花朵型小乳突。3.纤毛花朵型阱乳突。虫体背腹面有大量尖刀形单生棘,前端密集,后端稀疏。皮层基质中尚有分泌小体和线粒体。前端皮层有分泌小滴,通过分泌管排出于皮层外间隙。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在福建省古田县采集到的一批从椭圆萝卜螺中检出的梨形囊蚴是何种吸虫的幼虫,对感染组4只20日龄半番鸭各灌服100个该囊蚴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在每只感染鸭直肠内均检出平均数量为52条,大小为(2.21~3.30)mm×(0.70~0.85)mm的吸虫。该虫体分前后体二部分,前体呈杯状,有口吸盘、咽、假吸盘、腹吸盘等结构;后体呈弯月形或短圆柱形,有2个呈深分叶状的睾丸、1个卵巢以及储精囊、卵黄腺、虫卵等结构,经鉴定为波阳拟枭形吸虫。试验结果表明:福建省是中国存在该吸虫的第2个省份,椭圆萝卜螺是该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从囊蚴发育到成虫的时间为5d。  相似文献   

13.
用扫描电镜对寄生于钻鱼膀胱内的鲇叶形吸虫成虫体表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成虫呈独特的乒乓球拍状。口吸盘背上方有一明显的小窝,它与发状科吸虫系统发育有关,鲇叶形吸成虫体表无体棘,表皮凹凸不平,由大小,形状较一致的表皮突起有规则地排列而成。表皮上可观察到皮孔和小珠状的分泌物。  相似文献   

14.
用扫描电镜对寄生于斑Hu肠道中的五角前吻吸虫成虫体表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成虫的前吸器具有伸缩性,当完全伸展时,前吸器呈喇叭状,中央凹陷,7个角状突起呈放射状排列;当前吸器完全收缩时,7个突起缩入体内,此时,前吸器呈钝锥状,中央部位凸于身体最前端。成虫体棘也具有伸缩性,当完全伸出时,体棘呈刷状,当体棘完全收缩时,体表仅剩下一个一个的长方形棘囊。成虫表皮凸凹不平,似由鹅卵石状突起紧密排列而成。成虫的体  相似文献   

15.
作者在2014年采集到的青岛市牡丹花根际土壤中,分离鉴定出2个线虫中国新纪录种,分别是大盘唇线虫Discalaimus major Andrássy,2002和菲利亚前矛线线虫Prodorylaimus iliarum Andrássy,1992.其中,大盘唇线虫的鉴别特征是体型较大,齿针较长,开口占据齿针长度的一半左右.唇区吸盘状、宽大,宽度约为33~37 μm.尾短,呈圆锥形.菲利亚前矛线线虫的鉴别特征是虫体细长,唇区轻微缢缩,齿针相对较短,约为16~20 μm.前直肠是肛门处体宽的3~4倍.尾呈线状,长度为310~380 μm,是肛门处体宽的12~15倍.  相似文献   

16.
正禽类都易感染绦虫病,如鸡、鸭、鹅、鸽、鹑、火鸡、孔雀及鸵鸟等都易被绦虫侵袭。绦虫属于扁形动物门、绦虫纲、多节绦虫亚纲,在家禽、野禽中有193个属、17个科的1 400多个种。形状近乎一样,大小及长短不一,虫体乳白色,呈扁平状,分节带状。由头节、颈节及链体3部分组成。头节有吸盘,吸附在宿主的肠壁上,颈节较纤细(有的缺乏颈节);链体由若干节片连接而成,成熟的老孕卵节片会逐节或逐段从虫体后端脱落,随粪便排出体外,可被中间  相似文献   

17.
乌毛蕨     
1生物学特性与繁殖方法乌毛蕨(orientale),又称东方乌毛蕨、龙船蕨、赤蕨头、贯众、管仲等。为乌毛蕨科乌毛蕨属草本植物。株高1 ̄2m,根状茎粗短,直立,连同叶柄基部密生钻状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棕禾秆色,坚硬,上面有终沟,沟两侧有瘤状气囊体疏生,基部以上无鳞片。叶片长阔  相似文献   

18.
用镜检东方次睾吸虫囊蚴阳性的麦穗鱼饲喂雏鸭,连续10天后,经口投服丙硫苯咪唑,驱虫12小时后,剖检并收集虫体,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表明,口服丙硫苯咪唑后,扫描电镜下可见虫体皱缩,口、腹吸盘以及部分体壁凹陷,体棘脱落等损害。透射电镜下可见虫体肌层肌纤维数量增多,纵切面肌纤维呈波浪状外观,横切面可见肌纤维数量增多,同时还可见到空隙增多。卵黄腺细胞发育受抑制,Ⅰ期和Ⅲ期卵黄细胞增加,而Ⅱ卵黄细胞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9.
一、病原及生活史1.1病原棘沟赖利绦虫,它是雉鸡的大型绦虫,有四个吸盘。吸盘呈圆形,有钩。顶突上也有小钩。生殖孔位于一侧边缘上。卵黄腺在卵巢后部;四角赖利绦虫与棘沟赖利绦虫在外形和大小上极为相似,不易区分。头节顶突较小,有钩,多为一列。吸盘呈卵圆形,有钩。成节的生殖  相似文献   

20.
乌毛蕨的开发利用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乌毛蕨简介1.乌毛蕨的形态特征乌毛蕨,其植株高1 ̄2m,根状茎粗短,直立,连同叶柄基部密生钻状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棕禾秆色,坚硬,上面有纵沟,沟两侧有瘤状气囊体疏生,基部以上无鳞片,叶片长阔披针形,革质,长50 ̄120cm、宽25 ̄40cm,基部略变窄,一回羽状,羽片多数,下部数对缩短,中部羽片长15 ̄25cm、宽1 ̄2cm,条状披针形,基部圆或楔形,无柄,全缘。侧脉细而密,通常分叉,少有单一,孢子囊群线形,开向主脉。2.乌毛蕨的分布与生长习性乌毛蕨分布于中国的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江西等地。亚洲热带地区、澳大利亚、日本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