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研究百合杂交后代表型性状的分离和遗传变异规律,本研究以亚洲百合‘Renoir’和兰州百合杂交获得的F_1代群体为研究对象,对株高、花朵数量和花色等11个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杂交F_1代群体表型性状变异广泛,变异系数范围为9.86%~79.38%,其中花朵数量和株高的变异程度最高,并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其余性状表现为趋中变异。除花朵数量外,各性状均呈连续性较好的正态分布,符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特征。9个数量性状中有20对性状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F_1代群体的花色表现为不同深浅的粉色、橙粉色和黄色。色素成分的遗传分析发现花青苷的有无为单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类胡萝卜素则由多基因控制。子代花被片上均具突起状斑点,斑点数量不同,可能受多个基因共同调控。本研究对挖掘控制百合表型性状的优良基因及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加拿大百合     
李景成 《中国花卉盆景》2007,(6):64-64,F0003
别名草地百合。广泛分布于北美东部,从加拿大的魁北克省加斯佩半岛、新布伦瑞克和新斯科舍省,向南到(美国)西弗吉尼亚洲等地。鳞茎卵珠形至近球形,白色或带黄色;具多数厚而短卵园形鳞片。地上茎高60~150 cm,绿色、平滑。叶4~10片轮生,茎上部的叶,少数散生;叶片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15 cm,宽2 cm。花期6末8月初。其变种:红花加拿大百合 var.coccineum Pursn:特征为花深砖红色;标准加拿大百合 var.editorumFemald:特征是叶片较宽,宽为叶长的1/5~1/2。花朵红色,花被筒细而长;橙花加拿大百合 var.flauo-rubrum Hort;T.Maore:深橙色花,内面喉部黄色,并有明显的斑点;黄花加拿大百合 var.flauumPrush:花朵亮黄色,内有赭色斑点。是加拿大百合中花朵最为宽展的一个类型。加拿大百合是美洲百合中比较容易栽培的一种。本期照片均为杂种品系。摄于多伦多植物园举办的百合展览。  相似文献   

3.
百合新品     
‘素宝’东方百合新品种,种球围径为14~16cm,平均株高为136cm,平均叶片数63片,平均花苞数7个,花朵侧生。茎秆绿色,叶散生,披针形,叶长14~16.8cm,叶宽3~4.3cm,正面平坦,背面凸起,五脉明显。花苞平均长度13cm,花朵平均直径23cm,花被6片,雄  相似文献   

4.
对加拿大披碱草×老芒麦杂交后代的农艺学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F_1和C_1Ⅱ的生育期比母本加拿大披碱草短,其他杂种后代生育期偏向加拿大披碱草;在植株高度上,双亲和后代的株高排序依次为C_1,Ⅱ>老芒麦>F_1>C_1 Ⅰ>加拿大披碱草>C_0 Ⅰ>C_0Ⅱ;从分蘖数来看,C_1 Ⅱ>老芒麦>C_1 Ⅰ>C_0 Ⅱ>C_0 Ⅰ>F_1>加拿大披碱草;产草量排序为C_1 Ⅱ>C_0 Ⅱ>C_1 Ⅰ>F_1>C_0 Ⅰ>老芒麦=加拿大披碱草.杂交后代在产草量方面都体现了较强的杂种优势;在叶长、叶宽、叶面积、节间数和节间粗等方面,F_1的各项指标介于双亲之间,C_0 Ⅰ、C_1 Ⅰ、C_0Ⅱ和C_1 Ⅱ的茎叶指标也很高,接近或者超过了加拿大披碱草的指标;穗型上,杂种F_1代、C_0 Ⅰ、C_0 Ⅱ介于双亲之间,半弯穗.C_1 Ⅰ和C_1Ⅱ的穗形发生分离现象;杂种后代的蛋白质、粗脂肪的含量不同程度的体现了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5.
孔霞  任羽  孙玲燕  张志群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21):7168-7178
为了研究蝴蝶兰观赏性状遗传现象,以2个蝴蝶兰品种P7和P19为亲本,进行正反交,对亲本及其F1代的9个观赏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表明:杂交后代的冠幅、花梗长、花序长、花朵纵径、唇瓣颜色5个数量性状与其双亲比较,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衰退现象,其平均值均较中亲值有所下降,分别相当于中亲值的98.00%,82.73%,96.97%,99.69%和92.45%,但都有超亲个体存在;而在分枝数、单枝花朵数、总花朵数、花朵横径、花瓣颜色5个性状的遗传上表现出较强的超亲优势,尤其是在总花朵数和花色上,正反杂交组合的总平均值分别占中亲值的127.87%和113.00%;在花色上,花瓣和唇瓣的颜色正反交后代的颜色呈梯度分布,正反交均出现双亲没有的花色类型;杂交后代的9个数量性状变化幅度较大,有利于针对不同育种目标选择不同的后代个体;在花色遗传上,紫红色花亲本的花色遗传能力更强,这些性状的分离特征和遗传表现将为蝴蝶兰育种亲本的选配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1979柱花草(S.guianensis TPRC1979)为母本、品45柱花草(S.guianensis TPRCR273)为父本杂交,F1杂种自交获得202株F2代分离群体,对此柱花草家系的形态学性状、农艺学性状及营养成分含量变化进行分析,以此探究该家系内各个性状的遗传特性及其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柱花草花色遗传可能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黄花对白花为显性性状;F2代出现了亲本及F1没有的斜倚型,其中直立型87株(43.07%),斜倚型115株(56.93%);农艺学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20%,变异最大的是鲜重(46.19%)和干重(44.84%),变异系数最小的为叶长(8.31%);营养成分含量变异系数排前3位的为粗脂肪钙磷。F_2代群体的形态学性状、农艺学性状和营养成分含量的各个性状都有不同的变异,符合数量性状遗传特点,能为后续柱花草遗传图谱构建和QTL定位提供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8):2712-2718
为了研究蝴蝶兰花部性状遗传规律,以‘0314’、‘Red swan’和‘Ney Shan Gu Niang’蝴蝶兰为母本,大唇瓣蝴蝶兰‘Big foot’为父本进行杂交,对杂交组合F_1代群体的花部性状进行统计研究。结果表明:F_1代群体中出现了双亲都没有的几个重要的花部性状,主要表现在花色、花部纹案、唇瓣等方面。F_1代花色性状或高于或低于双亲,出现了花色更为纯正、颜色更深的后代,表现超亲遗传的规律;花瓣纹案方面,F_1代中出现了亲本没有的纹案变化,如均匀斑点和不均匀斑块;F_1代大唇瓣与普通唇瓣比例为1/4~1/3,表明大唇瓣性状为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8.
对小麦川农16与圆锥小麦地方品种杂交后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_1均含有35条染色体,减数分裂时出现多种配对形式,染色体组成上存在差异。F_1植株株高和小穗数普遍介于双亲之间,穗长表现出了超亲优势,穗粒数不同组合间存在差异,同时F_1正常结实。F_2代表现出较大分离,单株间差异较大,同时育性发生分离。采用优异品种回交可以有效控制远缘杂种后代分离。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广亲和品种02428,CP—SLO_(17)和轮回422与籼、粳稻杂种F_1、F_2及F_3世代亲和力与颖尖色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具有一个广亲和品种的组合,F_1花粉育性与结实率正常,均在70%以上,F_2结实率呈连续变异,但主要分布在60~80%区域,平均结实率65.1%,F_3育性变异度与F_2基本一致,但平均结实率有明显提高。两个广亲和品种间杂交后代育性显著提高,F_2结实率低于60%的单株较少,而不含广亲和品种的组合F_1表现半不育,F_2呈正态分布,平均结实率43.4%,主要分布在40~60%之间。以上说明广亲和基因是存在的,广亲和力既受主效基因支配,也有微效基因参与作用。颖尖色出现3∶1或9∶7分离,有色颖尖与高结实率连锁明显,因此,颖尖色可以作为选择广亲和基因的标记性状。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一个蝴蝶兰杂交组合Phal.462×Phal.20后代为材料,测定其后代群体中88个单株的叶长、叶宽和株幅,并基于已构建的AFLP分子连锁图谱,应用区间作图法对调控这3个性状的基因进行了QTL分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个性状在群体中呈连续分布,具有数量性状的典型特征,叶长与株幅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QTL分析结果表明,在父本中共检测到QTL60个,分布于8个连锁群上,包括控制叶长性状的QTL20个,控制叶宽性状19个,控制株幅性状21个;各QTL的LOD值在3.05~14.78之间,可解释44.1%~89.4%的表型变异。在母本中共检测到QTL28个,分布于五个连锁群上,包括控制叶长性状10个,控制叶宽性状8个,控制株幅性状10个;各QTL的LOD值在3.1~9.24之间,可解释57.7%~76.3%的表型变异。这是蝴蝶兰上首个QTL分析研究,可为今后蝴蝶兰的基因克隆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比较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正反交杂优效应,以9份西南地区骨干玉米自交系组配的72份单交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对自交系及其正反交杂种F1代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正反交效应对不同玉米自交系杂种F1代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不同;T检测表明,大多数玉米自交系正反交杂种F1代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差异不显著。玉米自交系海9-21、5003、478正反交杂种F1代在穗粗、百粒重、单穗粒重、穗下茎节强度及穗位高等性状上差异显著或极显著。由此得出,不同自交系正反交杂种F1代在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上具有不同的杂种优势,其中穗位高/株高具有负向杂种优势。由于玉米穗位高/株高具有负向杂种优势,即杂种F1代穗位高/株高值较自交系有所降低,因此在自交系选育时,不宜对亲本材料过分追求低的穗位高/株高。  相似文献   

12.
谢戎  黄富  李耘  吴丽君  刘兴义 《作物学报》2004,30(4):382-387
比较了水稻早熟恢复系402的体细胞无性系及其杂种F1的粒形及碾米品质的变异特点。结果表明,R3株系与供体亲本籽粒间及体细胞组培杂种R1F2与亲本杂种F2籽粒间米质性状的总体差异达极显著水平。R3的粒宽、粒厚、糙米率、精米率倾小值变异;R1F2的粒长、长/宽比、长/厚比及整精米率等指标倾大值变异。R3代的糙米率及精米率与整  相似文献   

13.
试验于1987~1989年在乌兹别克共和国实验生物研究所和塔什干农学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矮秆、早熟陆地棉和海岛棉杂交,F_1的营养生长优势弱,而生殖优势强。集约化类型陆地棉和海岛棉杂交种的叶面积小,叶绿体数量少,而单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光化学活性增强,杂交种可以很经济地利用细胞资源。试验结果还显示,陆地棉、海岛棉栽培种与野生、半野生亚种的杂交后代表现出明显的核质基因互作效应。当野生、半野生棉为母本时,后代的主茎高度,果枝长度,叶面积和根系发育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4.
转Bt基因杂交棉主要性状优势率分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分析了 73个转 Bt基因抗虫杂交组合 F1主要性状的杂种优势及优势率分布 ,认为 :1杂种一代的霜前皮棉产量、株高、铃重、衣分、霜前花率等性状具有明显的正向优势。 2 5 6%的组合霜前皮棉产量竞争优势 ( CH% )集中在 1 0 .1 %~ 35 %之间 ;子棉总产则以 0 .1~ 2 0 %居多 ;铃重、衣分、子指、霜前花率的 CH%主要分布在 0 .1 %~ 1 5 %之间 ;生育期、2 .5 %跨长为负优势 ,多在 - 5 %~ - 0 .1 %之间。 3与 F1相比 ,除子指、2 .5 %跨长外 ,F2主要性状杂种优势均不同程度下降 ,以子棉总产、霜前皮棉产量、霜前花率、单株铃数降幅较大 ;生育期变化较小 ;铃重、衣分、子指虽比 F1有所下降 ,但仍呈现较强的正向优势  相似文献   

15.
陆地棉显性无腺体品系杂种优势及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7个显性无腺体陆地棉品系和4个常规品种(系)为材料,按NCI设计,对28个组合的杂种F1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1具有明显的优势,28个组合所研究的15个性状中全部具有中亲优势,6个性状具有高亲优势,4个性状具有竞争优势;配合力分析的11个性状中,株高、衣分、纤维长度和麦克隆值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而子棉产量、皮棉产量、单株铃数、铃重和子指等性状同时受基因加性和非加性效应作用,显无073是丰产的显性无腺体品系,而显无260是较好的优良品系,组合显无073X泗棉2号在重要性上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6.
Summary To determine the levels of heterosis in F1 hybrids, four current pea (Pisum sativum L.) cultivars from southern Australia were used as female parents and crossed with 18 introduced genotypes. The 22 parents, 72 F1 hybrids and, depending on the environment, either 54 or all 72 F2 families were grown in replicated plots in four environments. Grain yield, total dry matter, harvest index, branches per plant, pods per plant, seeds per pod, hundred seed weight, plant height, onset of flowering and flowering periods were evaluated. For both the F1 and F2 generation, heterosis was determined as the superiority over the mid-parent and also over the better parent. In addition, the superiority over the best commercial cultivar was calculated. Most hybrids were higher yielding than their mid-parent but were less stable in yield across environments. Four F1 hybrid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yielding than the best parent, by up to 26%. There we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F1 hybrid and mid-parent value for plant height, pods per plant and hundred seed weight but not for yield. Overall, grain yield heterosis was mainly due to more pods per plant in the hybrids. The level of heterosis for yield in a poor yielding environment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a high yielding one. Both additive and non-additive gene effects were important in the expression of all studied traits. The average level of heterosis for grain yield and total dry matter in the F2 population was half of that in F1 hybrids. The low level of inbreeding depression from the F1 to the F2 generation suggested that epistatic gene action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expression of grain yield. Some F2 populations maintained the high yield levels of the corresponding F1 hybrids.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籼爪交和粳爪交杂种在长沙、三亚的农艺性状和干物质产量的杂种优势.在长沙的籼爪交杂种在结实率和每穗实粒数方面具有负向超亲优势,在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单株粒重和理论产量方面存在负向对照优势,其余性状均为正向优势;粳爪交杂种在千粒重和结实率方面存在负向超亲优势,其余性状为正向超亲优势, 在始穗期、秆高和单  相似文献   

18.
探讨数量性状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为黄瓜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选择5份黄瓜自交系材料作为母本,6份黄瓜自交系材料作为父本,按半双列杂交法配制出29个杂交组合,对11份黄瓜自交系材料的7个数量性状进行杂种优势分析和聚类分析,并研究数量性状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各数量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正向杂种优势,其中株高、结瓜数和单株产量的杂种优势最为明显,而单果重、主蔓20节内雌花数、果实长和果实粗的杂种优势比较微弱。11份黄瓜自交系被分为3大类群,地理远近与遗传距离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结瓜数的中亲优势指数和杂种优势指数、果实长和果实粗的中亲优势指数及单株产量的超亲优势指数与亲本遗传距离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而株高、单株产量的中亲优势指数和杂种优势指数与亲本遗传距离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大部分数量性状的杂种优势都随着遗传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在进行黄瓜种质资源评价时,不能以地理关系作为唯一标准;在进行黄瓜杂交育种时,可根据育种目标,适当选择较大的遗传距离来获得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9.
采用NCⅡ设计,利用4个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棉花品种与9个转两类抗虫基因(Cry1Ae和API)纯合系进行杂交组配,对36个组合的F1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组合的竞争优势明显,各产量性状均具有竞争优势,但子指的优势为负值;皮棉和子棉的产量均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两者分别为17.2%和7.9%,皮棉和子棉产量的竞争优势率分别达到86.1%和80.6%。产量性状的优势大小依次为衣分、铃重和单株铃数,分别为4.1%,2.1%和0.7%。对组合的配合力方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9个转基因抗虫棉纯合系各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差异较大,4个母本中的两抗虫棉的皮棉和子棉的产量的一般配合力优于两非抗虫棉。对这些组合特殊配合力进行分析,发现有6个组合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因这9个纯合系的受体均为冀合321,所以这种配合力的差异是由外源基因作用的差异造成。  相似文献   

20.
烟草品质性状在杂种一代中的遗传表现与亲子相关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K326为母亲 一,9个烤烟品种和4个晾烟品种为父本组配的22个组合以及亲本分析了7个常规品质性状在F1中的遗传行为:(1)各种性状都有表现超高亲或超你薪的组合,不同性表现杂优的组合比例不同,在40.91%(氮碱比)至63.64%(蛋白质含量)间;(2)各种性状表现杂优方向各异,总糖、蛋白质含量、施未克值正负向组合数相近,氮碱比、糖碱比以正向优势为主,总氮、烟碱以负向优势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