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强的迁飞性、繁殖性,增加了防治控制工作难度。草地贪夜蛾侵入我国云南,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到江淮流,对我国玉米作物主要经济作物产生较大危害。本文主要分析该虫对玉米作物的危害,制定相应的防治控制对策,最大程度降低其对玉米作物的危害。草地贪夜蛾食量极大,在吃光一片地区的作物后,会成群迁移到其他作物区继续危害,严重危害到了作物的生长。对于草地贪夜蛾成虫,可在成虫发生期时,往危害地区集中连片使用杀虫灯诱杀,或者搭配性诱剂和食诱剂等以增强防治效果。近两年,草地贪夜蛾侵入我国,在短期内缺乏针对性的天敌预防,其数量和扩散范围的急剧增长相对其他害虫较严重,对我国玉米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产生较大不良影响。因此,我国要针对该虫对玉米作物的危害,采取有效防治控制措施,保证防治控制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玉米作为我国农业作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农业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草地贪夜蛾带来的危害不仅会严重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而且会降低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南安市草地贪夜蛾虫害已发生多年,着重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策略进行研究和分析,旨在保障玉米能够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3.
草地贪夜蛾为外来入侵物种,是近年来玉米生产中常发的一类害虫,可导致极大的损失.近两年草地贪夜蛾在阜南县王店孜乡发生程度逐渐加重,为害到玉米的安全生产和农民增收.文章结合当地实际,对草地贪夜蛾繁殖特性、为害特性等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防控技术及相应的保障措施,为当地玉米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草地贪夜蛾是近年来农业生产中新出现的害虫,具有暴发性取食及强扩散的特征。现阶段,我国主要采用化学农药喷施防控草地贪夜蛾,为降低农业生产中的面源污染,防止草地贪夜蛾抗药性增强、降低虫害防治难度、节约防治成本,需要通过绿色防控技术手段实施对草地贪夜蛾的有效防控,实现粮食产量及品质有效提高的目标。基于此,文章从草地贪夜蛾的形态特征分析入手,阐述了其为害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技术,旨在通过综合化防控技术应用,弥补单一采用化学防治方法所产生的弊端,通过降低草地贪夜蛾虫害发生率,保障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草地贪夜蛾最早出现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具有跨境迁飞、繁殖能力强、扩散速度快、为害程度大、防控难度大等特点,给种植业带来严重影响.2019年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之后在多个省份扩散.当前,国内外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以化学农药为主,但采用化学农药会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并严重污染生态环境.相关人员应重视对环保型防治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高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文章分析了草地贪夜蛾的发生规律和特点,提出了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就玉米内生真菌对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展开讨论。就玉米内生真菌,白僵菌以及链格孢菌,如白僵菌 YC1、链格孢菌 GX5 处理玉米种子,并将其种植于田间。在管理时,采用常规管理,采用新鲜的玉米籽喂养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并测定草地贪夜蛾幼虫发育时期。就草地贪夜蛾幼虫发育时期、羽化率等指标结果,分析白僵菌 YC1、链格孢菌 GX5 的优势。通过对照结果表明,玉米内生真菌 YC1 处理组草地贪夜蛾幼虫发育日期照比对照组显著延长,比对照组增加 69.36%。且在羽化过程中,蛹期以及化蛹率略微降低。而羽化率与对照组 65.08%相比,明显降低,仅有 3.33%。GX5处理草地贪夜蛾的幼虫发育历程比对照组显著延长,化蛹率高达 16.67%、羽化率 8.33%。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在蛹成虫期、翅展、翅长等数据对比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就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玉米内生真菌白僵菌 YC1、链格孢菌 GX5 可以降低草地贪夜蛾繁殖率。在玉米高产技术中,可以控制病虫害,具备较大的应用潜力以及优势。 相似文献
7.
8.
草地贪夜蛾又称黏虫,繁殖能力强、迁飞速度快、适生面积广,是一种主要的外来有害生物,对玉米、高粱和水稻等禾本科植物危害极大,不易防控。国际农业和生物科学中心将草地贪夜蛾定为世界十大植物害虫之一。近期文县一些地区发现有草地贪夜蛾幼虫踪迹,为了更好地防治此类害虫,对当地开展相应的监测工作,并基于防控情况,提出几项关键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入侵种群是否对中国果蔬生产构成威胁,采用室内饲养观察的方法比较分析草地贪夜蛾3~5龄幼虫对玉米、甘薯、番茄和冬枣叶片的取食选择性。用甘薯和番茄叶片将初孵幼虫驯化饲喂至3~5龄后,检测其对初始驯化食物及其他3种食物的选择性,同时研究比较草地贪夜蛾对植物不同部位的取食选择性差异。结果表明,各龄期幼虫的取食选择总体表现为玉米(43.23%~61.82%)>甘薯(20.37%~25.62%)>番茄(10.91%~24.3%)>冬枣(5.45%~9.26%)。经过甘薯和番茄叶片取食驯化后的5龄幼虫对初始驯化食物的选择性已高于嗜食寄主玉米。3、4龄幼虫仍然对玉米叶片有较高的选择倾向,但较未驯化的幼虫,对初始驯化食物的选择率均大幅度提升,甘薯提升16.42~24.11个百分点,番茄提升18.07~20.89个百分点。不同部位的取食选择结果表明,低龄幼虫喜欢取食玉米新叶和玉米须,老熟幼虫喜欢取食老叶和雄穗;低龄幼虫喜欢取食植物茎秆,老熟幼虫喜欢取食植物叶片。研究表明,虽然草地贪夜蛾幼虫对甘薯、番茄和冬枣的取食选择性低于玉米...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大豆残留在土壤中的根瘤菌对草地贪夜蛾的趋避作用,以根瘤菌包衣玉米、小麦后,测定草地贪夜蛾对不同处理叶片取食量的差异性。试验发现,根瘤菌处理玉米、小麦种子后,草地贪夜蛾取食其叶片量明显少于对照处理。玉米叶片放置6、22、27 h,根瘤菌处理叶片质量平均减少0.1167、0.2622、0.3733 g,空白处理叶片质量平均减少0.1744、0.4211、0.5744 g;小麦叶片放置22 h,根瘤菌处理叶片质量平均减少0.3102 g,空白处理叶片质量平均减少0.3503 g。说明根瘤菌对草地贪夜蛾取食存在趋避作用。 相似文献
11.
旨在为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科学防控、适生性分析以及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以盆栽香蕉苗、玉米苗和草地贪夜蛾3~4龄幼虫作为试材,用室内接虫和田间自然感虫的方法,测定了选择压力和非选择压力条件下草地贪夜蛾对香蕉和玉米的危害指数、草地贪夜蛾发育历期、幼虫存活率、蛹体大小及成虫羽化率。在非选择压力条件下草地贪夜蛾主要选择危害玉米,对香蕉‘桂蕉6号’只是试探取食,接虫7天后对玉米和香蕉危害指数分别是89.05、1.58。在选择压力下草地贪夜蛾幼虫接虫3天后开始取食危害香蕉,接虫后3、5、7天危害指数分别为11.74、16.51、24.76,说明香蕉不是草地贪夜蛾适宜的寄主作物。取食香蕉的草地贪夜蛾幼虫生长缓慢、虫体小,3龄幼虫至化蛹历时9~14天,比取食玉米的草地贪夜蛾长2~4天;成虫羽化历时9~14天,比取食玉米的草地贪夜蛾长4~7天;取食香蕉明显影响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幼虫存活率为20.0%、化蛹率68.1%、蛹体大小1.25×0.35 cm、蛹重0.13 g、成虫羽化率47.8%,明显低于取食玉米寄主的幼虫存活率为86.7%、化蛹率97.4%、蛹体大小1.57×0.5 cm、蛹重0.21 g、成虫羽化率92.0%。草地贪夜蛾在选择压力下会取食危害香蕉,危害程度相对较轻,能完成世代生活史,但生长发育速度也较慢。香蕉不是草地贪夜蛾适宜的寄主植物,但在香蕉上暴发存在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防治草地贪夜蛾的高效安全药剂,本研究以草地贪夜蛾幼虫为试验对象,采用浸渍法测定了5种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的室内毒力,并进行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5种供试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杀作用,其LC50值的大小顺序为:5%甲维盐ME<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10%虫螨腈SC<40%辛硫磷EC<90%敌百虫SP。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5种供试杀虫剂都对草地贪夜蛾幼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10%虫螨腈SC和40%辛硫磷EC在72 h后防效均可达到100%,5%甲维盐ME和90%敌百虫SP在72 h后防效达到90%以上。因此,这5种杀虫剂可作为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13.
甜菜夜蛾成虫对黑杨萎蔫叶片挥发性物质的触角电位反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测定了甜菜夜蛾成虫对黑杨萎蔫叶片性物质提取物及其10种组分的EAG反应。结果表明,与标准化合物苯甲醛相比,未酱雌蛾、交配雌蛾和雄蛾对5-40μL的提取物均有显著的反应,不论是未酱娥还是已交配蛾,能引起较镪强EAG反应的化合物均为芳香族化合物的苯乙醛、丁香酚、苯甲醇、β-苯乙醇、正己醇和环己醇,植醇、20甲基环己烷和β-石竹烯仅能引起微弱的反应,以10种化合物不同种类及比例的混合物刺激成虫,EAG反应值均高于单一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2016—2019年采用性信息素诱捕器监测昆明菜区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种群。结果表明,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全年都发生危害,全年发生1~2个高峰期,斜纹夜蛾诱集虫量是甜菜夜蛾虫量的7.09~14.89倍。2016—2017年甜菜夜蛾发生高峰期都在5月下旬—10月中下旬;2018年发生高峰期在5月10日—7月31日和8月31日—9月10日;2019年全年虫量最少,发生高峰期在4月下旬—9月下旬。2016年斜纹夜蛾发生高峰期在5月下旬—10月上旬;2017年发生高峰期在6月30日—8月31日和9月30日—11月30日;2018年发生高峰期在5月10日—7月31日、11月;2019年发生高峰期在4月30日—9月30日、11月。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发生高峰期在夏秋季,本研究可为昆明菜区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绿色防控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斜纹夜蛾取食诱导棉花抑制性消减文库的初步构建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棉花抗逆基因,实验室构建了棉花被斜纹夜蛾幼虫取食诱导的正、反向抑制性消减文库。文库随机各挑取1000个克隆进行PCR鉴定,发现插入片段长度主要集中在200~1000 bp之间。经反向Northern杂交筛选,正向文库随机挑取250个克隆测序,得到了35条非重复序列ESTs,反向挑取150个克隆,得到24条ESTs。GenBank数据库BLAST序列相似性比对功能分析表明,斜纹夜蛾幼虫取食胁迫棉花的应答过程涉及信号传导、基因调控、抗胁迫、防御反应、能量合成代谢、细胞生长延伸等多个生物途径。诱导表达的基因对斜纹夜蛾取食胁迫功能表现为一定的直接或间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甜菜夜蛾对虫酰肼的抗药性监测及抗性风险评估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用浸叶法监测了江苏丰县、大丰、射阳、阜宁、南京江宁及河南新野6个地区甜菜夜蛾初孵幼虫对虫酰肼的抗性,结果表明:各种群对虫酰肼的抗性倍数为2.1~4.2,属敏感至敏感性下降阶段。用虫酰肼筛选甜菜夜蛾广东深圳种群34代后,与起始种群相比,抗性为17.0倍。筛选前17代,甜菜夜蛾对虫酰肼的抗性现实遗传力为0.1021,筛选后17代,现实遗传力为0.1519,前半段现实遗传力小于后半段的现实遗传力。整个34代筛选期间,现实遗传力为0.1695。当抗性现实遗传力为0.1021,杀死率为80%~90%时,抗性上升10倍,需要14~18代。试验结果证明甜菜夜蛾对虫酰肼产生抗性的风险较低。并对甜菜夜蛾的抗性治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植物COP9(Constitutively photomorphogenic 9)信号体(CSN)是一个多亚基复合体,而CSN8是这个复合体必不可少的亚基。为了克隆油菜CSN8基因并分析其在各种环境信号下的表达变化,以甘蓝型油菜中双9号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法克隆油菜CSN8(BnCOP9)cDNA。序列分析表明,BnCOP9编码的蛋白含有197个氨基酸残基,在其蛋白质中部含有1个PCI结构域,与Arabidopsis thaliana CSN8(AtCOP9)有92%的相似性。定量RT-PCR分析显示,Scle-rotinia sclerotiorum、伤处理以及甲基茉莉酸快速激活BnCOP9的表达,苯丙噻重氮抑制其表达,表明BnCOP9作为各种环境信号的响应基因在水杨酸和茉莉酸信号的交叉谈话中及油菜对S.sclerotiorum和机械伤害反应的网络中起作用,这些结果为研究BnCOP9在油菜抗逆中的作用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Bm K IT提高Ac MNPV抗虫活性的作用机制,将Bm K IT基因插入到Ac MNPV中形成重组病毒。采用重组单价病毒Ac MNPV-Bm K IT(IE1)、Ac MNPV-Bm K IT(P10)、Ac MNPV-Bm K IT(PH)和一种重组双价病毒Ac MNPV-Bm K IT(P10)-vcath(PH),通过四唑盐比色法(MTT)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了Bm K IT在Ac MNPV的3个启动子调控下对Sf9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感染病毒36,48 h Bm K IT在不同启动子调控下表达量从高到低依次为PH、P10、IE1。同时分析了Ac MNPV介导的Bm K IT与组织蛋白酶的协同表达对昆虫Sf9细胞增殖和调亡的机制,结果表明,Ac MNPV-Bm K IT(P10)-vcath(PH)处理组对Sf9细胞抑制率比Ac MNPV-Bm K IT(P10)处理组平均提高了14.5%,凋亡相关蛋白c-Myc、cleaved-Caspase3、Bax表达量增加,Bcl-2表达量减少。 相似文献
19.
大豆田斜纹夜蛾种群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5种聚集度指标以及Taylor的幂法则与Iwao的m*—m直线回归方程测定和分析了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在秋大豆田上的空间分布型及其内在结构,测定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卵块呈均匀分布,而低龄幼虫(1 ̄2龄)呈聚集分布,高龄幼虫(3 ̄6龄)呈聚集分布或均匀分布,并利用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λ)分析了其的聚集原因。在此基础上,并提出了最适理论抽样数[N=t2/D2(5.6415/m 15.3063)]与最佳序贯抽样模型[T_0(n)=2.5n±10.4770n~(1/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