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筛选适合湖北省黄冈市种植的大豆[Glycine max (Linn.) Merr]品种,以中豆41为对照,对9个大豆新品种的生育期、形态特征、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濉科23、驻豆20、兴豆5号、苏豆23号为中早熟品种,全生育期在100 d左右,HD21638、HD21144、油春1204、蒙0811、商豆066为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在110 d以上,实际栽培中可根据换茬等具体情况进行选种。驻豆20、兴豆5号分别比对照增产19.5%和12.2%,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且完好粒率达到86%以上,可在黄冈地区适当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试验采用太区对比的方法,比较了浙99-1,浙911.宁波四九茭.黄岩双季茭白与浙茭2号的生育特性,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等。结果表明浙99-1生长势较强,分蘖力中,产量高,商品性好,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对照品种、适宜于本地大棚种植。 相似文献
3.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比较了浙99-1、浙911、宁波四九茭、黄岩双季茭白与浙茭2号的生育特性、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等.结果表明浙99-1生长势较强,分蘖力中,产量高,商品性好,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对照品种,适宜于本地大棚种植. 相似文献
4.
5.
通过对金薯17、金薯20、福宁紫4号、福宁紫5号、龙紫4号、龙紫6号、龙紫9号7个优质紫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新品种的产量和性状等进行比较试验,以福宁紫3号为对照,为其在福建省的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龙紫9号产量为46.52 t/hm2,比对照增产22.4%,居第一位;金薯20也表现了突出的丰产性能,产量达42.35 t/hm2,比对照增产11.4%,位列各参试品种的第二位;金薯17产量为39.17 t/hm2,仅比对照增产3.1%;且这3个品种薯块外观好,薯皮紫红色,薯肉紫色,丰产性状好,其中龙紫9号、金薯20产量与对照品种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适宜在该地种植推广。其他品种产量都低于对照,其中龙紫6号和龙紫4号与对照品种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糯稻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杂交籼糯组合和国家审定、福建省主栽的籼糯稻品种作参试材料,分析其特征特性,并进行品种和密度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杂交籼糯神农糯1号的产量最高,龙糯496次之,两者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其余品种的产量均极显著低于神农糯1号;神农糯1号需用20 cm×20 cm栽插规格,龙糯496、鄂荆糯6号和闽岩糯需用16.5 cm×20 cm栽插规格、宁糯605和越糯3号需用16.5 cm×16.5 cm栽插规格,才能取得最高产量;龙糯496的米质最优,其酿酒吸水率和出酒率最高;神农糯1号和龙糯496中抗稻瘟病,其余品种都表现为感病。常规籼糯的生物产量低和每穗粒数少是其产量较杂交籼糯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菰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目的】通过研究菰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目的为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Li-6400型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菰叶片净光合速率和环境因子的日变化,通过相关性分析,考察了环境因子对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菰功能叶片净光合速率为15.0~21.5 ?mol·m-2·s-1,光补偿点为45 ?mol·m-2·s-1,光饱和点为1 040 ?mol·m-2·s-1。菰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净光合速率的峰值出现在上午11:00时,上午8:00~11:00时的平均净光合速率比下午13:00-16:00时的平均净光合速率高4.7 ?mol·m-2·s-1。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峰值分别出现在13:00和14:00时。一日中上午5:00~11:00和下午15:00~19:00时净光合速率与光量子通量密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r=0.9874**、0.9321**),11:00~15:00时两者之间呈不显著正相关(r=0.4440)。上午5:00~11:00和下午15:00~19:00时净光合速率与空气温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9617**、0.9852**),11:00~15:00时两者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8110*)。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之间呈正相关(r=0.7936*),与胞间CO2浓度呈负相关(r=-0.8026*)。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与光量子通量密度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0.9104**、0.7858*)。【结论】菰叶片的光补偿点较低,而光饱和点较高,对光环境的适应性较强,为典型的阳生植物。影响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光量子通量密度和空气温度。 相似文献
12.
13.
滇西北高原剑湖茭草湿地湖滨带对农业面源N·P污染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滇西北开展高原剑湖茭草湿地湖滨带对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研究,得出湖滨带对来源于农业面源污染纳污河流—金龙河水体中N、P污染净化效果,并结合湖滨带对农田废水中N、P污染净化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位于滇西北高原的剑湖茭草湿地湖滨带对金龙河水体中的N、P污染净化效果较好,尤其在农业生产行为活动较频繁的夏秋季节,茭草湿地湖滨带对金龙河水体中N素和P素的污染净化效果分别可达55.8%~62.52%和59.47%~69.81%。剑湖茭草湿地湖滨带对剑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起到较好效果,并最终为保护剑湖水环境污染起到重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滇西北开展高原剑湖茭草湿地湖滨带对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研究,得出湖滨带对来源于农业面源污染纳污河流—金龙河水体中N、P污染净化效果,并结合湖滨带对农田废水中N、P污染净化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位于滇西北高原的剑湖茭草湿地湖滨带对金龙河水体中的N、P污染净化效果较好,尤其在农业生产行为活动较频繁的夏秋季节,茭草湿地湖滨带对金龙河水体中N素和P素的污染净化效果分别可达55.8%~62.52%和59.47%~69.81%。剑湖茭草湿地湖滨带对剑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起到较好效果,并最终为保护剑湖水环境污染起到重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14条环太湖河流水质与茭草、水花生氮磷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环太湖14条主要河流为研究对象,分析河流水质和水生植物优势种(水花生和茭草)中氮磷含量,探讨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自实施综合整治以来,环太湖河流水质有所好转,氮污染是目前环太湖河流的主要污染特征,有效削减其入河量是太湖入湖河流治理的重要任务;水花生总氮(TN)和总磷(TP)累积能力均强于茭草,水花生叶(茎)中TN、TP含量分别是33.88~55.70g·kg-(122.10~29.96g·kg-1)、4.44~8.96g·kg-(13.43~8.02g·kg-1);茭草叶(茎)中TN、TP含量分别是12.30~21.41g·kg-(121.75~31.22g·kg-1)、2.06~6.58g·kg-(12.60~7.81g·kg-1)。水花生和茭草叶茎中TN含量与水体中TN浓度均无显著相关性,但两种植物叶茎中TP含量与水体中TP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水体中P浓度越高,水花生和茭草体内P的累积量越大。 相似文献
16.
以引进的7个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不育系为材料,通过自交鉴定其育性稳定性.试验分为2组,一组是从7月8日开始,用4个优良自交系做保持系分别与7个不育系中下部果枝花蕾杂交,重复3次,即每个优良自交系给不育系授粉3次;另一组是将7个不育系的中上部果枝花蕾进行人工捆花,使之完全自交,15~20 d结束.结果表明,10G0021不育系中上部果枝花蕾完全自交的可育株率、成铃率均为0.00%,不育度为100.00%.其余的6个不育系可育株率为4.35%~10.29%,成铃率为0.81%~2.67%,不育度为97.33%~99.19%.对完全自交不育的中下部杂交铃可以放心采摘,反之,怀疑是可育株的统统不采摘,这样更进一步保证了不育系所制杂交种的纯度.说明所引进的不育系的育性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具有较高的不育度.最后阐述了识别雄性不育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