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滨海盐碱地棉花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滨海盐碱地定点设置连续3年棉花秸秆还田和未还田2个处理,研究其对0~60 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和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3年棉花秸秆还田显著降低0~30 cm土层土壤容重和0~10 cm土层0.25 mm土壤微团聚体含量;显著提高0~10 cm土层5 mm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在0~20 cm土层,3年秸秆还田显著提高棉花播前和各生育阶段土壤有机质、硝态氮、铵态氮和速效钾含量,平均分别比对照提高13.45%、18.57%、22.80%和22.57%;降低土壤速效磷和含盐量,平均分别比对照降低18.29%和16.59%。在20~40 cm土层,3年秸秆还田显著提高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平均比对照提高37.20%和31.62%;显著降低土壤含盐量,平均比对照降低19.06%。在40~60 cm土层,3年秸秆还田显著提高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平均分别比对照提高38.26%和24.83%。3年棉花秸秆还田分别比未还田显著提高棉花籽棉产量11.57%、19.01%和13.24%和皮棉产量18.56%、19.78%和18.73%,但对棉花单铃重和衣分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探索有机种植对红壤性水稻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红壤性稻田的水稻生产质量和产量,主要采用施生物肥的方法进行有机种植。分析了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在有机种植和常规种植方式下土壤的理化性质、水稻生理特性以及各项指标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采用有机种植方式有利于红壤中的有机质积累,水稻在生长阶段中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会随着生长时间的增加而提升,减缓水稻的养分释放时间,这种方式同常规种植水稻的方式比较,营养流失的幅度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玉米秸秆还田及配施腐熟剂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玉米产量的影响。在博乐市小营盘镇玉米种植区设置了3个处理的田间试验,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并调查玉米产量。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能增加玉米产量,增加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提高土壤酶活性,降低土壤容重。尤其以秸秆还田配施有机物料腐熟剂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5.
段旭  李莲芳 《种子》2012,31(10)
以云南松一年生实生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基质和激素处理对云南松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激素处理下云南松幼苗叶绿素浓度和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均以红土+腐殖土+炭渣基质处理的要高于红土的,分别以红土和红土+腐殖土+炭渣为基质,不同激素处理下叶绿素浓度和含量、可溶性糖含量、POD和SOD活性、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也呈现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番茄有机基质理化特性和栽培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容重、空隙度、栽培过程中EC值和pH值的变化、基质养分释放量、番茄养分吸收量、产量、成本等方面对5种有机基质的理化性质及栽培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种有机基质的理化性状基本都在适应范围,基质C中氮、磷、钾养分含量高,pH和EC值较稳定,番茄产量和效益最高,分别比CK1增加11.64%和26.12%,比CK2增加18.34%和9.55%;基质A其次,产量和效益分别比CK1增加1.38%和14.87%,比CK2增加7.47%和4.86%。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容重差异显著的2种基质不同配比对胡萝卜根系生长的作用,以‘黑田五寸’胡萝卜为试验材料,将有机栽培基质和细砂以3:1(T1)、2:1(T2)、1:1(T3)、1:2(T4)、1:3(T5)比例混合进行胡萝卜种植,测定胡萝卜主要农艺性状及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胡萝卜各农艺性状指标呈现一定的相关性,随着基质中细砂比例的增加,其总鲜重、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须根鲜重以及须根含水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大值分别为18.83 g、6.79 g、14.02 g、6.68 g以及98.49%。主根长度呈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主根直径呈上升趋势,最大值分别为15.32 cm、13.47 mm。根冠比变化幅度相对较小,最大值为3.23。T3处理种植的胡萝卜主要农艺性状综合表现较好。不同基质种植胡萝卜肉质根中的类胡萝卜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显著,两者都随细砂比例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在T2和T3处理达到高峰,为39.74μg/g、27.92 mg/g,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试验证明,不同基质配比对胡萝卜生长及营养物质积累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及施氮量对土壤耕性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于2012年10月至2015年6月连续3个小麦生长季进行了田间定位试验。设3种耕作方式,分别为连续3年旋耕秸秆不还田、连续3年旋耕秸秆还田和前2年旋耕秸秆还田第3年深耕秸秆还田,每种耕作方式下均设4个施氮水平,施氮量依次为165、225、300和360 kg hm?2。与旋耕相比,深耕促进还田玉米秸秆的腐解,且增施氮肥能提高秸秆腐解速度,从而提高耕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秸秆不还田条件下,连续旋耕降低了0~30 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结果土壤容重增大,孔隙度降低,且增施氮肥不利于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善;秸秆还田条件下,连续旋耕提高了0~1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土壤容重随之减小,孔隙度增加;秸秆还田条件下,连续2年旋耕1年深耕比连续旋耕增加了10~3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显著降低了0~20 cm土层容重,增加了0~20 cm土层的总孔隙度和10~30 cm土层的毛管孔隙度。连续3年旋耕造成冬小麦减产,尤其是秸秆不还田处理,第3年产量较第1年下降5.0%~8.7%;旋耕秸秆还田较旋耕不还田平均增产7.3%~8.9%,但在第3年产量下滑;而旋耕还田后适时深耕还田比连续旋耕还田平均增加有效穗数14.5%,增加穗粒数5.7%,产量平均提高7.6%。在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增施氮肥有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但225、300和360 kg hm?2氮肥水平的产量无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宜采取秸秆还田、2年旋耕1年深耕、配施纯氮225 kg hm?2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9.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53,自引:1,他引:53  
研究内蒙古农牧交错带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对该区域生态农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试验于 2006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园艺中心试验地进行,设6 种不同施肥处理方式,种植作物为玉米(承3359)、高丹草、苜蓿(阿尔刚金),观测了全生育期不同作物各处理的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能够改善土壤容重、储水量和紧实度,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玉米区土壤容重下降幅度最大为11.76%,而苜蓿下降幅度最小为6.7%;在施肥处理为牛粪+氮肥+磷肥时,三种作物区在各个时期的储水量都较其他处理高;土壤紧实度随生育期的推进呈下降趋势,收获前后牛粪+氮肥+磷肥配施玉米、高丹草和苜蓿区分别下降32.14%,30.0%,28.8%.牛粪+氮肥+磷肥配施能够增加土壤养分,收获后与对照比较,玉米区土壤有机质提高了19.0%,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分别提高17.8%,6.8%,13.2%,高丹草区和苜蓿区土壤养分也出现同样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保水剂包衣和土壤沟施对花生生理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冀南干旱半干旱的褐土农田,应用保水剂对夏花生进行包衣处理和土壤沟施保水剂处理,结果表明,保水剂能明显改善土壤供水状况;使植株的保护性酶活性提高,抗旱性增强,对花生的生长和产量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不同配方基质对日光温室辣椒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筛选出适合当地日光温室辣椒的栽培基质,以‘陇椒3号’辣椒为试材,以腐熟的作物秸秆、羊粪、牛粪、菇渣为主要原料,复配草炭、蛭石、河沙,按照不同体积比制成8种不同配方栽培基质,以当地传统基质和商品基质作为对照,研究不同配方基质的理化性状以及对辣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G(玉米秆:牛粪:草炭:蛭石:河沙=2:3.5:1:1:2.5)、配方H(玉米秆:牛粪:草炭:河沙=2:3.5:1:3.5)、配方J(玉米秆:牛粪:草炭:蛭石:河沙:菇渣=2:2.5:1:1:2.5:1)基质具有优良的理化性状,其EC、容重、孔隙度、气水比均在最适范围内,通气和持水能力强;并且这3种基质栽培的辣椒果实可溶性糖和Vc含量高,硝酸盐含量符合国家蔬菜标准,品质优异,产量分别为60492.06、59809.52、56939.68 kg/hm2,显著高于传统基质(配方A)。综上所述,G、H、J配方基质理化性状优良,辣椒果实品质良好、产量高,同时以农业废弃物和河沙为主要原料,成本较低,可在当地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秸秆还田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为了确定适宜的小麦秸秆还田量,通过设置不同的秸秆还田量处理,研究其对后茬麦田的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湿度,对表层(60 cm)以上湿度的影响最大。同时秸秆覆盖能使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增加,随覆盖量的增加其增加幅度加大,秸秆覆盖使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加大,更好地保护了土壤的物理结构。秸秆还田量7500 kg/hm2处理与秸秆(麦秸)还田量6000 kg/hm2的处理对土壤的增效作用差别不大。秸秆覆盖处理提高了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随秸秆还田用量增加产量有不同幅度的增加,以6000 kg/hm2处理产量最高。综合研究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以小麦秸秆覆盖6000 kg/hm2为比较适宜的秸秆覆盖还田量。  相似文献   

13.
钙肥不同用量对花生生理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钙肥不同用量对花生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施用钙肥降低了花生主茎高和侧枝长度, 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 增加了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 降低了丙二醛(MDA)积累量。施钙肥可明显增加花生荚果和籽仁产量, 其增产原因主要是增加了单株结果数和出仁率、提高了果重。施钙不仅提高了花生籽仁中脂肪和蛋白质含量, 而且可提高脂肪中油酸/亚油酸(O/L)的比值, 增加蛋白质组分中含量不足的赖氨酸和蛋氨酸含量, 从而延长花生制品货架寿命, 改善花生蛋白质品质。以每公顷施CaO 300 kg花生产量最高、籽仁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炭化温度对小麦秸秆生物炭产率及理化特性的影响,为小麦秸秆生物炭的制备及还田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低氧炭化法,以20℃/min的升温速度将小麦秸秆炭化至特定温度(100,200,300,400,500,600,700,800℃),然后对其炭化产率和理化性质(孔隙状况、全碳及无机碳含量、CEC含量、表面含氧官能团情况及p H值、FTIR)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温炭化时小麦秸秆生物炭呈酸性,400℃之后呈碱性;随热解温度的升高,小麦秸秆生物炭的炭化程度逐渐增大,100~400℃产率自91.32%降至18.52%;炭化过程中,小麦秸秆生物炭孔隙增加,结构疏松;比表面积、孔径和比孔容均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均在400℃时达到最大,分别为6.675 m2/g、13.992 nm、0.015 cm3/g;有机碳含量在200~400℃较高;CEC含量于400~800℃维持在较高水平,处于69.13~84.35 cmol/kg;FTIR和表面含氧官能团的结果显示,小麦秸秆生物炭的芳香化程度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结构也愈加稳定。小麦秸秆的制备以400℃左右的炭化温度条件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5.
旨在探讨不同退耕还林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的演变规律。选取冀北坝上地区退耕还林地为研究对象,以退耕封育草地为对照,对比分析3种不同退耕还林样地(沙棘林、柠条林、榆树林)的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不同退耕还林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明显。土壤容重平均值排序:沙棘林(1.17 g/cm 3)<榆树林(1.24 g/cm 3)<柠条林(1.26 g/cm 3)<封育草地(1.61 g/cm 3);土壤总孔隙度平均值排序:沙棘林(55.29%)>榆树林(52.55%)>柠条林(51.93%)>封育草地(38.85%);有机质含量平均值排序:沙棘林(3.191%)>柠条林(3.128%)>榆树林(2.804%)>封育草地(2.536%)。退耕还林实施后植被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积极作用,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存在差异,沙棘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根区温度对辣椒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冬季日光温室土壤温度对作物水分吸收、保护酶、渗透调节物质以及质膜透性的影响,以辣椒品种长金、迅驰37-74和运驰37-82为研究试材,对20~22,14~16,10~12℃3个温度处理下辣椒幼苗茎叶和根系的含水量,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含量和渗透电解率质膜透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根区温度的下降,辣椒幼苗含水量呈现下降趋势,其中10~12℃处理含水量最低;叶片SOD、POD和CAT活性表现为下降的趋势;Pro、MDA、超氧阴离子含量以及电解渗透率表现为逐渐升高的趋势。综上所述,10~12℃处理对辣椒幼苗生理生化特性和含水量影响程度明显高于处理20~22,14~16℃,以生理生化特性和含水量为衡量指标,根区温度14℃及以上时,辣椒植株可以保持正常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控释肥对坡耕地花生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艳华  董元杰  邱现奎  胡国庆 《作物学报》2010,36(11):1974-1980
选用山东省大面积种植的花生品种小白沙,在不同坡度、相同降雨侵蚀条件下,以普通复合肥为对照,研究了控释复合肥对大田花生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坡度、相同施肥水平下,与相同坡度普通肥料相比,控释肥能提高花生生长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有效地降低气孔限制值(Ls);改善花生植株氮、磷、钾积累量和养分当季利用效率;单株结果数提高7.1%~36.0%,百仁重提高5.8%~9.7%,荚果产量和生物产量都有增加,其中坡度为10°时,荚果产量和生物产量分别提高17.1%和3.8%,15°时分别提高15.7%和15.7%;花生籽粒的粗脂肪、蛋白质含量都高于对照。同时,随着坡度的增大,控释复合肥和普通复合肥处理的花生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花生体内氮、磷、钾积累量、肥料养分当季利用效率、荚果产量和生物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同种肥料不同坡度处理间花生籽粒品质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秸秆还田与减氮对砂姜黑土理化指标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为砂姜黑土区减肥增效技术在小麦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在豫南典型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进行大田试验。田间试验以秸秆还田作为主处理,以不同氮肥施用为副处理,包括:0%(不施氮肥,CK)、普通尿素100%(农民习惯施肥,普N100)、普通尿素70%(普N70)、控失氮肥70%(控N70)。结果表明,与不还田条件下的减氮处理相比,还田条件下普N70和控N70处理土壤容重分别显著降低12.3%、17.9%,土壤全氮含量显著提高25.0%、27.3%,然而减氮处理与全量氮肥处理之间无明显差异。与不还田的对应处理相比,还田处理的普N70、控N70和CK的土壤有机碳显著增加38.6%、30.5%、30.6%。秸秆还田显著影响土壤容重、全N和有机碳含量,施肥处理间并不显著。小麦氮肥利用率(NRE)以及氮肥收获指数(NHI)均以控N70处理最高,但与普N100、普N70处理无显著差异。小麦产量以还田条件下的控N70处理最高,较不还田的普N100增产13.9%。综上,秸秆还田比减氮(30%)对砂姜黑土理化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更大,与普通尿素100%相比,施用控失氮肥70%与普通尿素70%的产量无...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菌渣还田对土壤质量改善的效果和机制,为菌渣还田在农业生产上推广利用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双孢蘑菇采收后菌渣直接还田,设计还田量为0(对照)、TMR(1/3还田)、SMR(1/2还田)和AMR(全部还田)4个处理,菌渣还田并种植2季茄子后测定土壤理化性状、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菌渣还田对土壤各个指标影响都较为明显,(1)菌渣还田改善土壤容重,提高土壤pH,减轻土壤连作障碍;(2)与对照相比,菌渣还田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但是对土壤铵态氮含量则有显著降低作用;(3)菌渣还田能够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的规模及土壤酶活性,有利于土壤质量的改善,同时还增强了土壤潜在的抑病能力。  相似文献   

20.
董伟欣  张月辰 《作物杂志》2022,38(3):125-166
为明确河北山前平原区合理的小麦水氮互作方式,以济麦22(JM-22)和藁优2018(GY-2018)为材料,设置高氮/高水(GD/GS)、中氮/高水(ZD/GS)、低氮/高水(DD/GS)、高氮/中水(GD/ZS)、中氮/中水(ZD/ZS)、低氮/中水(DD/ZS)、高氮/低水(GD/DS)、中氮/低水(ZD/DS)和低氮/低水(DD/DS)9个处理,研究水氮互作对不同小麦品种生理参数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氮量的增加,株高、旗叶面积和地上部干重增加,旗叶面积成熟期在ZD处理下最大,且GS>ZS>DS,GY-2018的植株生长和干物质积累量高于JM-22。此外,水氮越多,2个品种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越大,各处理均表现出GD>ZD>DD的变化趋势,而GS、ZS和DS在3个时期无明显变化规律,2个品种相比较,JM-22的SPAD值较大,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均表现为GD>ZD>DD,而后期ZD处理最高,且GS>ZS>DS,GY-2018较JM-22更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积累,丙二醛和活性氧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却升高,但不同灌水量使酶活性在不同时期的变化不同,GY-2018的酶活性更高,有利于延缓后期叶片衰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表现为ZD处理下最高,且GS>ZS>DS,JM-22在ZD/GS处理下的氮肥生产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产量也最高,为9927.78kg/hm2,较GY-2018提高10.07%。综上,ZD/GS(210kg/hm2,1200m3/hm2)是最理想的水氮互作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