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了探求烤烟中上部烟叶适宜的烘烤工艺,提高其烘烤质量,进行了该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两拖一低”烘烤模式在42℃、54℃左右较常规烘烤模式维持的时间较长,烟叶内各种酶的活性较高且持续,有利于大分子物质的降解,烤后的烟叶化学成分比较协调,还原糖含量较高,淀粉含量较低;外观质量得到改善,叶片结构疏松,身份适中,弹性好,桔黄烟叶较多,基本杜绝了青筋烟;烟叶烘烤质量有较大幅度提高,中部烟叶上等烟比例提高了13.34个百分点,均价提高了0.46元/kg,上部烟叶上等烟比例提高了21.33个百分点,均价提高了0.85元/kg;但能耗成本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2.
不同烘烤工艺对G80上部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提高G80烟叶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探求G80上部烟叶适宜的烘烤工艺,对三段式烘烤工艺模式进行改进,延长变黄期和定色期烘烤时间,对两种烘烤工艺模式烟叶品质和能耗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处理Ⅰ的烟叶化学成分比较协调,还原糖含量提高6个百分点,淀粉含量降低4.62个百分点,钾氯比提高2.59;外观质量明显改善,叶片结构疏松,身份适中,桔黄烟叶较多,青筋烟比例减少3.1个百分点;上等烟比例提高了15.25个百分点,均价提高了0.75元/kg;但能耗成本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3.
针对黄平县烤烟品种云烟85烟叶成熟特征,设置不同主体变黄温度和定色黄筋温度处理,研究下、中、上部位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下部叶采用主体变黄恒定温度36℃(湿球温度35℃),主体定色黄筋恒定温度46℃(湿球温度37℃),其余按三段式进行烘烤,较习惯烘烤的上等烟率提高8.97个百分点,均价提高2.14元/kg,杂色烟减少16.77个百分点;中部叶和上部叶采用主体变黄恒定温度38℃(湿球温度35℃),主体定色黄筋恒定温度48℃(湿球温度37℃,其余按三段式进行烘烤,较习惯烘烤的上等烟率分别提高30.32、25.64个百分点,均价分别提高5.49、3.03元/kg,杂色烟减少5.28、4.47个百分点。建议在烘烤过程中,根据烟叶的变化情况对温湿度进行灵活掌握,才能有效烘烤出优质烟叶。  相似文献   

4.
烤烟上部叶带茎烘烤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烤烟上部4~6片烟叶充分成熟后一次性带茎烘烤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带茎烘烤能有效提高烟叶质量,上等烟比例较常规烘烤提高12.67个百分点,均价增加0.98元/kg,干烟叶烘烤成本增加0.09元/kg,效益增加0.89元/kg,按产量2 250kg/hm2计算,可增加效益2 002.5元/hm2。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烤烟烘烤定色阶段最优的升温方式,优化河南烟区密集烘烤工艺、提高烤烟质量,以中烟100为材料,在烘烤定色阶段设置慢加速升温和分段升温2种升温方式,研究了不同升温方式对烟叶经济性状和耗能成本、外观质量、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感官评吸质量以及中性挥发性香气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分段升温相比,定色阶段采用慢加速升温的经济效益较好,煤耗降低,上等烟比例增加,均价提高0.15元/kg,产值增加318元/hm2;烤后烟叶油分、色度、挂灰杂色等外观品质指标得到改善;中部烟和上部烟总糖、还原糖含量分别增加0.82、0.33个百分点和0.66、0.22个百分点,烟碱、淀粉含量分别降低0.11、0.09个百分点和0.54、1.03个百分点,化学成分趋于协调;感官评吸整体得分高,香气量增加、刺激性减轻;中部烟叶新植二烯含量、挥发性物质总量分别增加8.20%、5.68%,同时中、上部叶新植二烯占挥发性物质总量的比例和茄酮含量均增加。而定色阶段采用分段升温,上部烟叶新植二烯含量和挥发性物质总量较高,且烤后烟叶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芳香族氨基酸类降解产物、美拉德反应产物总量较高。综合分析认为,密集烘烤定色阶段采用慢加速升温方式,即升温速度先慢后快,干球温度分38~40℃、42~46℃、46~50℃、50~54℃等4个阶段,正常烟叶升温速度依次为每4、3、2、1h升温1℃,对烟叶进行烘烤,经济效益和烤后烟叶质量较好,值得在河南烟叶密集烘烤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上部烟叶4-6片充分成熟一次性采烤试验,分析总结盘县上部烟叶烘烤质量差的原因,结果表明:在合理施肥、科学打顶留叶、田间管理到位的前提下,上部烟叶4-6片充分成熟一次性采烤烟叶的光泽、油分、叶片结构、身份、色度均好于常规采收烘烤处理,上等烟比例比常规采收烘烤高12.31个百分点,一次性采收烘烤烟叶均价较常规采收烘烤高2.83元/kg,一次性采收烘烤亩产值较常规采收烘烤高112.24元/667 m~2。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烤房内衬铝箔在密集烤房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使用铝箔做烤房内衬平均每炉烟可缩短烘烤时间12 h;每千克干烟节煤0.25 kg,节电0.08度;烤后烟叶的上等烟比例提高1.5个百分点,均价提高0.2元/kg,烟农增加经济效益1 447.75元/hm2;可增加烟叶的还原糖含量,提高烟叶香气质和香气量,减少刺激性。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上部烟叶一次性砍采捆绑堆积烘烤的经济效益及对烟叶质量的影响,对其与普通砍采挂竿烘烤烤后烟的等级比例、化学成分、内在质量以及烘烤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普通砍采挂竿烘烤相比,上部烟一次性砍采捆绑堆积烘烤的烟叶上等烟、柠色烟、橘色烟比例显著提高,中、下等烟比例显著降低;烟叶化学成分含量差异不大,感官评吸质量提高;烤房装烟量与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干烟烘烤成本减少1.67元/kg,均价提高0.56元/kg,利润增加2.23元/kg。采用上部烟叶一次性砍采捆绑堆积烘烤可简化烟叶生产操作环节,减少用工量,降低烘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及烤后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9.
为切实提高烟叶采烤组织化程度,推动专业化烘烤进程,改善烟叶原料供给水平,南阳市通过"1131"采烤一体化模式构建,对不同烘烤模式用工数量、烟叶产质量和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分析讨论了现阶段采烤一体化面临的问题和建议.结果表明,与传统烘烤模式相比,"采烤一体化"模式可减少用工4.2个,节约用工投入294元,烘烤损失率减少2.75百分点,上等烟比例增加3.42百分点,中上等烟比例增加5.21百分点,均价增加0.92元/kg,综合利润增加1619.37元/炕.然而该利润并不能有效调动烟农的积极性,采烤一体化工作仍然面临烘烤师队伍后劲不足、职工积极性不高、信息化手段应用不足等情况,需要从职业烟农队伍培育、优化奖励机制、强化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加以解决,切实推动烟叶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施甸烟区上部烟叶适宜的采烤方式,作者在施甸县姚关镇开展了上部叶带茎烘烤与不带茎烘烤综合效果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带茎烘烤后干烟量、每公斤干烟叶能源消耗量、采烤环节人工成本与不带茎烘烤相接近,但带茎能够缩短烘烤总时间,显著减少挂灰烟8.19个百分点,显著提高上等烟比例11.64个百分点,均价高出了3.3 元/kg,且烤后烟叶身份多呈现中等到稍厚,叶片结构疏松至稍密、偏向疏松,外观质量表现较好。但带茎烘烤在初分环节每公斤干烟叶用工成本增加0.44元。该试验为上部叶带茎烘烤提供了较好地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生物质能源烤房对烟叶烘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在水城县开展生物质能源烤房与常规密集烤房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质能源烤房升温均衡,稳温效果好,2种烤房烘烤重量相当的鲜烟叶,生物质能源烤房较常规烤房节约烘烤成本0.29元/kg,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相当,生物质烤房烤后烟叶能够提高上等烟比例1.05个百分点,降低下等烟比例0.93个百分点;产值提高65.7元/hm~2,提高了烟叶烘烤质量。  相似文献   

12.
针对安康烟区原密集烤房烤后原烟桔黄烟比例低、柠檬黄烟比例高、结构不够疏松等造成的上等烟比例低、均价低等问题,进行新密集烤房和新工艺的烘烤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原SY2030型密集烤房配套以"高温保湿变黄,慢升温低温定色"为核心的三段五步式烘烤新工艺,较原工艺,上等烟比例显著高出10.83个百分点,桔黄烟比例显著高出10.68个百分点,柠檬黄烟比例显著降低8.62个百分点,均价显著高出0.68元/kg·DW,烘烤成本相差不明显。新标准密集烤房与原SY2030型密集烤房相比,都配套新烘烤工艺,上等烟比例显著提高了5.82个百分点,桔黄烟比例显著提高了5.27个百分点,均价显著提高了0.55元/kg·DW,但烘烤成本也显著提高了0.39元/kg·DW。综合考虑烟农收益和市场对烟叶质量的持久需求,确定新标准密集烤房配套三段五步式烘烤新工艺为安康烟区烤房技术配置的总体方向。  相似文献   

13.
殷红  张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745-1747
[目的]为了提高密集烤房烘烤性能、降低烘烤成本。[方法]以烤烟品种云烟97中部叶(9~12位叶)为供试烟叶,采用三段式烘烤工艺,比较聚氨脂板式密集烤房和普通密集烤房在烘烤性能、烘烤成本和烤后烟叶质量等指标的差异性。[结果]相对于普通密集烤房,聚氨脂板式密集烤房烘烤1 kg干烟平均节煤0.37 kg,节煤率达21.89%,烘烤1 kg干烟平均节电0.08 kW.h,节电率达17.02%;烤后烟叶的上等烟比例平均提高2.47个百分点,烟叶均价平均提高0.11元/kg。[结论]聚氨脂板式密集烤房降低了烘烤成本,提高了烤后烟叶质量,加快了烤房建设进度。  相似文献   

14.
气化炉在自控组合式密集烤房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解决烤房建设与改造中的重复投资问题,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和能源的消耗,研究自控组合式密集烤房及气化炉在烟叶烘烤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应用气化炉的自控组合式密集烤房相对于普通密集烤房平均可减少烤烟用工4.8个/房烟,降低鲜干比0.54,节约烘烤成本0.41元/kg,提高上等烟比例5.4个百分点,均价提高0.66元/kg,同时可增加烟叶的还原糖含量,降低烟碱含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醇基燃料密集烤房的烟叶烘烤效能。[方法]对比醇基燃料密集烤房与燃煤密集烤房在烘烤温度的把控、烘烤时间、烘烤成本、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及经济性状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燃煤密集烤房相比,醇基燃料密集烤房控温更平稳精确,总烘烤时间减少16 h。烤后烟叶鲜干比降低16.0%,均价提高2.40元/kg,上等烟比例提高14.38百分点,青烟比例和杂色烟比例分别降低4.21百分点和1.55百分点,烤后烟叶除了淀粉含量稍高外,其他化学成分含量均在优质烟范围内。[结论]采用醇基燃料烤烟达到了节能减排、增加收益的目的,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16.
开展了密集烤房加热室加热设备采用电加热板和普通炉体加热烘烤烟叶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种加热方式烤后烟叶质量相当,电加热板设备烤房较普通燃煤烤房烘烤中部烟叶、上部烟叶平均上中等烟比例分别提高2.55、1.05个百分点,均价分别提高0.51、0.34元/kg,每炕减少用工1个,减少用工成本80元。但是电加热板设备烤房电耗大,中部烟叶、上部烟叶烘烤能源成本较普通燃煤烤房平均每1kg干烟分别增加3.07、2.87元。电加热板设备烤房可降低烟农烘烤劳动强度,减少煤炭使用,较燃煤烤房更环保,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当前烤烟田间生产上上部烟叶的工业可用性差问题,进行烤烟烘烤前喷施不同外源诱导剂对上部烟叶产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烤烟烘烤前喷施苹果酸处理上部烟叶烤后烟叶的均价达28.72元/kg,橘黄烟率达92.55%,感官评吸质量总分为60.58分,与喷清水的对照相比,其均价、橘黄烟率和感官评吸质量总分分别增加1.49元/kg,14.82百分点,2.18分,烟叶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含量的协调性较好;喷施硫脲处理上部烟叶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物理特性、内在化学成分含量的协调性以及感官评吸品质均最差。  相似文献   

18.
烘烤工艺对云烟87上部叶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不同烘烤工艺对云烟87上部叶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设置"两炖一停"密集烘烤(T1)、常规密集烘烤(T2)二种烘烤工艺,研究其对烤后烟叶等级质量、化学成分及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1处理烤后烟叶等级质量优于T2,其上等烟率、均价达54.5%、23.12元/kg,分别较T2高8.1个百分点和1.7元/kg;T1处理烟叶化学成分整体表现更为协调,其淀粉含量4.89%,较T2低0.14个百分点,而石油醚提取物含量为8.17%,较T2高0.84个百分点,其余化学成分含量均符合优质烟要求;T1处理烤后烟叶评吸得分略高于T2,但差异不大。结果表明,"两炖一停"密集烘烤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云烟87上部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19.
探讨烟室墙体上安装微孔无机保温材料的密集烤房的烘烤烟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装有微孔无机保温材料的密集烤房在烟叶烘烤过程中,每公斤干烟可节省煤炭0.43 kg,省电0.11kW/h;每烘烤1 kg干烟所需鲜烟重量降低0.48 kg;上等烟比例提高9.21个百分点,均价提高0.1元/kg,微孔无机保温材料对密集烤房具有明显的节能增产提质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贵阳烤烟上部烟叶产量、品质及工业可用性,试验研究了不同肥水协同供应模式对云烟87农艺性状及上部烟叶经济性状、外观质量、常规化学成分、中性致香物质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肥水协同供应能增加株高和叶面积;显著提高烤烟上部烟叶经济性状,T2处理每667 m2产量和中上等烟比例分别比对照提高了5.74 kg和12.20百分点,T3处理每667 m2产值、均价和上等烟比例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53.83元、5.40元·kg-1和30.45百分点;改善上部烟叶外观质量,增加上部烟叶总糖、还原糖和钾等含量,改善化学成分协调性,增加上部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改善上部烟叶感官质量,特别是施一次落黄肥两次旺长肥的T2处理和施一次旺长肥两次落黄肥的T3处理。综合而言,肥水协同供应能提高贵阳烤烟上部烟叶产量质量和工业可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