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用GGE双标图分析种植密度对高油花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花生群体密度直接影响花生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系统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花生产量和性状差异,可为花生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高产高油花生冀花4号为材料,设置5个密度处理,分别为每公顷7.5、10.5、15.0、19.5和24.0万穴,探索种植密度对高产花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形成因素和经济产量的影响,并用GGE双标图法对结果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指标对种植密度的敏感程度表现不一,单株开花数、单株结果数、单株产量和荚果产量表现最敏感,而主茎高、侧枝长、出米率、籽仁含油量及蛋白质含量表现相对较稳定。随花生密度增大,单株开花数、单株结果数、百果重和单株产量显著降低,荚果产量则逐渐提高,但提高幅度逐渐降低。冀花4号种植密度每公顷10.5~15.0万穴时可获最大经济效益。GGE双标图为研究不同密度下花生生长状况和产量反应提供了更为直观有效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花生生长所需的适宜追肥量,提供花生高产高效施肥理论依据。以高产花生品种青花7号为材料,于2017-2018年连续2 a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田间试验,以不灌水不追肥处理(CK1)和只灌水不追肥处理(CK2)为对照在花针期设置4个追肥量处理,研究了膜下滴灌追肥量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花生主茎高、侧枝长、分枝数、叶片和茎秆干质量在各期均表现为随追肥量增加而显著提高,于每公顷施尿素261 kg、硼砂30 kg、硝酸钙221 kg时,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不追肥处理,而花生总果针和入土果针数、荚果数和干质量、荚果产量、单株结果数、百果质量和百仁质量、出仁率则随追肥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于每公顷施尿素131 kg、硼砂15 kg、硝酸钙132 kg时,达到最大值,之后随追肥量的增加反而呈下降趋势,2017年T2(追施纯氮硼砂氧化钙各60,15,45 kg/hm~2)产量较CK1和CK2分别提高48. 53%,46. 00%,2018年T2产量较CK1和CK2分别提高38. 20%,34. 76%。各追肥处理下花生茎叶生长显著高于不追肥处理,促进地上部生长效果明显,但果针和荚果的生长随追肥量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因此适量追肥既可以促进花生营养生长又可促进生殖生长,从而提高花生产量,但追肥量过多易引起花生营养生长过度,抑制生殖生长,造成花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不协调,从而降低产量。综上,适宜的追施量为公顷施纯氮60 kg、硼砂15 kg、氧化钙45 kg。  相似文献   

3.
栽培方式对夏直播花生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探讨麦后夏直播花生的适宜栽培方式及其作用效果,为指导生产实践提供依据。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青花7号’花生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对夏直播花生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花生夏直播高产保护性栽培法,可矮化株高,主茎高度较地膜覆盖的减少15.7%,防止徒长和倒伏;促进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增加有效开花数、有效果针数;促进荚果发育,单株结果数较其他处理增加0.8~2.0个,公斤果数减少23.8~66.5个;显著增加干物质向荚果中分配的比例,经济系数提高0.08~0.17,荚果产量提高5.5%~29.2%。地膜覆盖的植株生育状况和产量优于露地栽培的,秸秆还田的优于不还田的。研究认为,在本试验条件下,采用花生夏直播高产保护性栽培法是取得夏直播花生高产的最佳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4.
花生抗旱耐瘠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筛选出适合旱地种植的花生品种,引进国内抗旱性较好的品种进行产量等性状鉴定,试验结果是:参试品种中只有‘桂花1026’比当地主栽品种‘泉花7号’增产,其余品种均减产,荚果产量减产幅度2.32%~54.25%,籽仁产量减产幅度5.29%~50.38%。相关分析结果是:在旱薄地荚果产量与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和斤果数呈显著负相关,与单株结果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他性状除了百仁重外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综合性状优良的彩色花生品系参加品种登记前的综合测试,以安顺市农业科学院自主选育的 14 份彩色花生新品系为试验材料,种植观测其生育期、主要经济性状、籽仁产量、荚果产量表现,比较主要农艺性状和丰产性差异。结果表明,14 份彩色花生新品系中,有 2 个新品系较对照品种增产显著,Ah47a 增产最高,每 hm2 荚果产量为 6145.83kg、籽仁产量为 3949.19kg,增幅分别为 38.07%、37.61%;其次是 Ah64a,荚果产量为 5798.61kg、籽仁产量为 3788.20kg,增幅分别为 30.27%、32.00%。这 2 个新品系有效结果枝数及单株结果数多,出仁率、饱果和饱仁率较高,综合性状表现好,可推荐进入区域试验。Ah48 和 Ah48E 2 个花斑彩色花生新品系产量较黔花生 7 号略有减产,是大荚果、多粒型品种,既可作为育种中间材料,也适合培育成特色品种。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出适宜淄博地区种植的花生品种,以近几年在山东地区推广面积较大的花生品种为材料(潍花8号、鲁花14号、花育20号、花育22号、花育25号、花育31号、花育33号、花育36号和花育39号),分析了不同花生品种农艺性状和抗病性状的差异,以及不同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潍花8号、鲁花14号和花育25号花生品种产量较高,除小粒品种花育39号外,花育33号的产量最低;各品种的荚果主要集中在第一侧枝和第二侧枝;各品种抗病效果均较好;产量与百仁重呈显著性相关,与百果重、株高、茎粗、第一侧枝荚果数和第三侧枝荚果数呈正相关,但不显著。综上所述,潍花8号、鲁花14号和花育25号3个品种产量水平较高,抗病性较好,适应性强,适宜在淄博地区种植。此外,小粒花生花育39号各项指标也较好,亦适合在本地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7.
王娟 《中国种业》2020,(5):53-57
为探明半干旱区全膜覆盖垄上微沟种植对土壤水分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以马铃薯品种陇薯10号为试材,采用全膜覆盖垄播和全膜覆盖垄上微沟播种植方式,研究了两种种植方式下种植密度分别为45000株/hm~2、52500株/hm~2、60000株/hm~2、67500株/hm~2时马铃薯生育期、生长指标、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结果表明,全膜覆盖垄播和全膜覆盖垄上微沟播两种种植模式对马铃薯生育期、主茎数、分枝数、株高无明显影响。全膜覆盖垄上微沟播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全膜覆盖垄播6.5kg/hm~2·mm,产量比全膜覆盖垄播平均增产8.5%,两种种植模式下种植密度以60000株/h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根土空间对花生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花生生长过程中是否存在生长冗余,探讨花生高产的适宜生长度,以高产花生品种青花7号为试材,设长×宽×深分别为40 cm×20 cm×20 cm、40 cm×20 cm×40 cm、40 cm×20 cm×60 cm、40 cm×20 cm×80 cm4种规格不等的根土空间,采用网袋法,研究了根系生长空间对花生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根土空间增大,株高逐渐增高,分枝数逐渐增多,根系干质量和茎叶干质量逐渐增大,其生育进程的推进差异越来越大。根土空间过小显著影响各时间段花生开花数、下针和结果;根土空间过大则中前期开花数、下针和结果少,中后期开花数、下针和结果多;适当的根土空间(如限根深度60 cm)则中前期开花数、下针和结果多,中后期开花数、下针少。说明根土空间过小影响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生长量不足,而根土空间过大影响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冗余生长。适当空间则既能保证足够的生长量,产生的冗余生长又少,从而提高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为花生高产新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福建新育成花生品种主要性状表现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筛选出最适合本地推广应用的花生新品种,对福建省新育成的17个花生品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泉花551’平均荚果产量4873.5 kg/hm2,居参试种首位,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15.58%,增产极显著,比对照增产极显著的品种还有‘莆花4号’、‘福花8号’、‘泉花8号’和‘闽花8号’。对各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产量与各性状的相关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百仁重、百果重、总分枝数、侧枝长、主茎高、出仁率、单株结果数、公斤果数;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总分枝数、侧枝长、主茎高、百果重、单株结果数、出仁率、公斤果数、百仁重、结果枝数。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花生根系生长是否存在冗余,探讨花生根系生长的适宜土壤深度,为花生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尼龙网袋限根栽培的方法,研究了土壤深度对花生根系生长及干物质积累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系长度、表面积、体积、根干质量和茎叶干质量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并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差异越来越大。但当限根深度超过60 cm,再增加土壤深度后增加幅度变小。在生育前期各土壤深度之间根冠比差异不显著,在生育后期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根冠比增大。荚果干质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而逐渐增大,到限根深度60 cm处理时荚果干质量最大,之后再增加土壤深度荚果干质量反而降低。说明土壤深度过浅限制了花生根系、地上部和荚果生长,产量降低;土壤深度过深导致生长冗余,产量反而降低;适宜的土壤深度能够保持合理的根系大小,协调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促进荚果生长,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1.
 试验以2个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品种新陆早40号和新陆早45号为材料,研究了适时揭膜方式对陆地棉根际温度,蕾铃数,根、茎、叶、蕾铃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全生育期覆膜相比,两陆地棉品种适时揭膜的根层 5,10,15 cm处根际温度均低于全生育期覆膜(6月下旬除外),平均低0.48℃;揭膜蕾铃数目及根、茎、叶、蕾铃干重前期小于全生育期覆膜,而后期大于全生育期覆膜;揭膜的产量、单株结铃数、铃重、衣分、始节位高、麦克隆值和伸长率均高于全生育期覆膜,株高、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均低于全生育期覆膜,其中小区产量、单株结铃数、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4个指标达到了显著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揭膜相对于全生育期覆膜而言,前期发育较慢,而后期发育较快。因此,揭膜对延缓地膜棉早衰和增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种植方式对盐碱地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中度盐碱地上进行大田试验,选用3个耐盐能力不同的花生品种(系),采用垄作覆膜和沟作覆膜2种种植方式,探讨盐碱地花生种植方式对不同品种(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提高盐碱地花生产量。结果表明,不同耐盐能力花生品种(系)主茎高和侧枝长自花针期至成熟期均表现为垄作覆膜种植方式高于沟作覆膜方式;叶片、茎(叶柄)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均可用Logistic生长曲线很好的拟合,各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最大R2为0.9976。垄作覆膜方式可使耐盐品种(系)叶片和茎(叶柄)的最大生长速率(Vm)分别提高27.54%~41.04%和12.2%~40.06%,叶片最大生长速率出现的时间(Tm)延长2.3~3.3天,茎和叶柄最大生长速率出现的时间(Tm)提前1天左右;使盐敏感品种叶片Vm降低25.71%,叶片Tm提前1.4天,茎和叶柄Tm推迟1.2天。各品种(系)在2种种植方式下的叶面积指数(LAI)高峰均出现在结荚期,耐盐品种‘白沙1016’在垄作覆膜方式下LAI最高达5.52,盐敏感品系HZ17最低仅为3.35。垄作覆膜方式下耐盐品种‘白沙1016’产量最高达3925.65kg/hm2,沟作覆膜方式下盐敏感品系HZ17最低,仅2486.7kg/hm2。耐盐品种‘白沙1016’更适合于盐碱地种植,并采取垄作覆膜的种植方式为佳。但品种自身耐盐能力较种植方式更显重要。  相似文献   

13.
超高产夏直播花生生育动态及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麦田夏直播地膜覆盖花生7 500kg/hm2产量水平下植株的生育动态及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夏直播花生营养生长出现在结荚期之前,植株的主茎、侧枝、叶龄和分枝数的净增长速率均在出苗后30~40d达到高峰,出苗后70~80d基本不再增加。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叶绿素含量及干物质积累量均在结荚中期(出苗后60~70d)达到高峰;叶片SOD、POD和CAT 3种抗衰老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基本一致,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变化趋势,高峰期出现在结荚中期。MDA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从结荚中期开始上升速度明显加快。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夏直播花生7 500kg/hm2的生育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花针期灌水后不同品种花生植株生长发育、 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以不同花生品种为材料, 在花针期灌水后对不同器官的干物质积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花针期灌水处理对不同花生品种不同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不同, 灌水处理下 ‘花育 25号’ 的主茎高、 侧枝长与其对照间差异不明显,但产量上差异明显; 即 ‘花育 25号’ 各性状和产量对灌水处理的适应性较好,‘花育 20号’ 表现较差。各品种主茎高和侧枝长的生长发育状况可用 Logistic方程很好的拟合, 花针期灌水可使主茎高和侧枝长最大生长速率出现时间(Tm)均提前, 主茎高Tm提前 2~5天, 侧枝长Tm提前 3~7天; 花针期灌水使 ‘花育22号’ 和 ‘花育 25号’ 两品种主茎高的最大生长速率(Vm)分别提高 21.29%、 5.67%, 侧枝长最大生长速率分别升高 3.61%和 5.42%, 却使 ‘花育 20号’ 主茎高和侧枝生长的最大生长速率(Vm)分别降低 15.48%和21.81%。花针期灌水处理下各品种基部茎长和茎粗均于开花后 20天的结荚期达峰值,‘花育 25号’ 、‘花育 20号’ 和 ‘花育 22号’ 三品种基部茎长较对照分别提高 0.30 cm、 0.57 cm和 0.46 cm, 其基部茎粗分别提高 18.33%、 11.11%、 10.34%。花针期灌水使各品种灌水生产效率明显提高,‘花育 22号’ 和 ‘花育 25号’ 灌水生产效率分别为 25.26 kg/mm和 22.6 kg/mm。无论是田间自然条件下还是花针期灌水处理, 均以 ‘花育 25 号’ 产量最高, 分别达 4794.3 kg/hm2和 5030.25 kg/hm2,‘花育 25 号’ 抗性和广适性能力均较强。  相似文献   

15.
杨涛  拥嘎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18):52-56
地膜覆盖作为一项有效的旱作增产技术,可显著改善土壤水温生态条件,促进植物生长发育。为了解覆膜栽培对西藏春油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山油4号’为研究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分析了覆膜栽培对西藏春油菜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栽培缩短生育期5天,株高、分枝部位、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单角粒数均较露地栽培升高,千粒重降低。覆膜栽培产量为2601.67 kg/hm2,较露地栽培增产508.34 kg/hm2,增产率为24.28%。籽粒含油量增加了2.4%,芥酸和硫甙含量变化不大。说明覆膜栽培技术可以提高西藏春油菜的产量和品质,可作为一项重要的栽培措施在西藏油菜生产上运用。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花生单粒精播适宜的氮肥水平和种植密度,本研究于2018年和2019年以‘花育22’为供试花生品种,设置3个氮肥水平(0 kg hm~(–2), N0; 60 kg hm~(–2), N1; 120 kg hm~(–2), N2), 3个种植密度(7.93万株hm~(–2), D1; 15.86万株hm~(–2),D2; 23.79万株hm~(–2), D3),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氮肥、密度及其互作对单粒精播花生根系形态、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氮肥对花生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干重的影响不显著,而密度的影响显著。单株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及根系干重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D1显著高于D2和D3, D2、D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单位面积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及根系干重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D1显著低于D2和D3, D2、D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氮肥和密度互作对2019年收获期单位面积根长、根表面积的影响显著,与D1相比, N1处理下D3的增幅显著高于N0和N2处理。氮肥及氮肥与密度互作对植株性状的影响存在年度和时期间的差异,主茎叶片数、侧枝数和主茎第一节间粗随密度增加有降低趋势。氮肥对荚果产量的影响不显著,荚果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产量与根体积、根干重、主茎叶片数、主茎高及侧枝长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花生单粒精播适宜的氮肥(N)水平为60 kg hm~(-2),种植密度为18.8万株hm~(-2)。  相似文献   

17.
在春播、土壤水分适宜以及起垄覆膜种植模式条件下,选用大花生品种山花108,设置3、5、7、9、11、13和15 cm (SD3、SD5、SD7、SD9、SD11、SD13和SD15) 7种播种深度,研究播种深度对花生生育进程、叶绿素含量、光合性能、干物质积累量、抗氧化酶活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2年结果表明,播种深度明显影响花生出苗时间,与SD5处理相比, SD15处理的出苗期推迟5 d,产量形成期缩短2.5 d。播深过浅(3 cm)或过深(7 cm)显著降低了植株主茎高和侧枝长,导致叶面积指数(LAI)显著降低;且降低了产量形成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导致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降低。播种过深(7cm)显著降低了产量形成期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显著提高,导致叶片膜脂过氧化加剧。各播深处理相比,SD5处理的荚果和籽仁产量较高,主要是由于其单株结果数、单果重及出仁率的提高,播种深度超过7 cm后,减产显著。因而,春花生适宜的播种深度应控制在5 cm。  相似文献   

18.
花生种质资源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和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地利用花生种质资源,给新品种选育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以46份花生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主茎高、主茎节数、第一侧枝长、第一分枝数、总分枝数、有效枝长等主要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花生种质在植物学性状上拥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变异系数在11.19%~82.41%之间,多样性指数在0.3095~2.0468之间,平均数为1.6805,但两者的变化趋势相反。从相关分析结果来看,主茎高和主茎节数、侧枝长、单株生产力,第二次分枝数与总分枝数,单株结果数与单株生产力,叶片长与叶片宽,荚果长与荚果宽、种子长、百果重,荚果宽与种子长、种子宽、百果重,种子长与种子宽、百果重,种子宽与百果重,百果重与单株生产力,它们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测得相关性极显著的一对表型性状中的一个就可以描述另一个性状。  相似文献   

19.
在陇东旱塬区正常的土壤环境和气候背景下,测定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覆盖化学除草地膜对后茬亚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覆盖化学除草地膜,其后茬亚麻的出苗率、密度(幼苗期至成熟期)、株高(枞形期至成熟期)、根部干重(枞形期至始花期)、地上部干重(枞形期至始花期)、果粒数、千粒重和产量较覆盖普通白色地膜处理分别降低2.21%、3.39%~3.67%、0.04~2.05cm、0.00~6.33mg/株、8.33~84.67mg/株、0.55粒/果、0.06g和2.66%,有效分茎数、蒴果数则较覆盖白色地膜处理分别增加0.04个/株和0.69果/株。但除地上部在始花期的干重在2种地膜处理间有显著差异外,其他各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均在2种地膜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综合看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覆盖化学除草地膜对后茬亚麻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均有一定的影响,但其效应多较弱,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当茬口安排趋紧时,对于覆盖了化学除草地膜的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其后茬可安排种植亚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