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多模态话语理论为基础,探讨将多模态语料应用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的优势和可行性,以及如何选择多模态语料和设计多模态教学活动。本文尝试探讨运用多模态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多模态话语理论已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本文以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为例,对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在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应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可有效解决当前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商务英语口语教学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多媒体设备的应用与普及,英语教学已从单一的模态进入到多模态环境中。依据多模态话语分析和情境教学理论,结合高职英语教学特点,融合多模态话语与情境教学,创设高职英语教学情境。通过多模态课堂话语的协同,促使高职英语教学回归真实的生活场景或模拟的职场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地体验英语、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实践机会,推动教与学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信息多样化的网络时代,传统以语言文字为主的单模态意义建构模式已不能满足人际交流的需求。采用多模态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是新媒介时代对语言教学提出的迫切要求。通过实证研究,调查和分析大学生英语多元识读能力的各种影响因素,能够为设计多模态英语课堂,快速提高大学生英语识读水平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范例。实验结果表明:学生的数字识读水平、校外识读水平和多模态识读水平共同决定了其英语多元识读能力。据此,可以通过学习内容和教学互动的多模态化来帮助学生提高多元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20世纪90年代,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研究出现在西方国家。经过20年的发展,多模态理论已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尤其在语言教学方面已逐步建立了理论分析系统和相关的研究系统。中国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研究始于21世纪初,虽然多模态理论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它在语言教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将多模态理论应用于英语词汇教学中,探讨如何有效将多模态理论和词汇教学实践相结合,促进英语词汇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动态TED演讲视频多模态为例,选用张德禄"动态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对Richard St.John的演讲视频《成功的八个秘诀》从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和多模态模态间协同三个方面来分析。本文发现在演讲视频多模态话语中,在不同时间段主次关系的表现模态之间不尽相同,总体呈现动态改变,其中听觉模态是主模态,其他模态相互协调、补充和强化来构建整个交际语篇。  相似文献   

7.
实际生活及工程应用中的诸多问题均可归结为多模态优化问题,研究多模态优化问题的目的在于找出问题的所有全局极值解或有意义的局部极值解。从算法的“完全收敛性”出发,探讨了目前生物启发式算法(如遗传算法、蚁群算法、萤火虫算法、鱼群算法、粒子群算法等)求解多模态优化问题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得出其在求解多模态优化问题时必须满足的条件:种群的多样性及种群分布的均匀性。随后概括并总结了目前求解多模态优化问题而保持种群多样性及均匀性的若干策略,着重研究了通过生物启发式算法并结合改进小生境技术在多模态优化问题求解中的研究进展,最后评述了今后一些有意义的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视觉交际语法,对《云中漫步》节选片段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通过探讨图像模态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的构建过程,揭示出多模态话语交际背后深层文化价值观的相互撕裂、碰撞。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独生子与非独生子的心理应激差异,将被试区分为独生子、长子和非长子,从自我构念的视角考察独生子与非独生子的日常心理应激水平差异及其表现出的不同日常心理应激水平的原因.研究1以唾液皮质醇觉醒反应水平作为心理应激的指标,发现长子的应激水平显著高于独生子;研究2以主观应激报告为指标,同时测量了被试的自我构念水平,结果发现长子的应激水平高于独生子和非长子,并且发现互依自我构念中介因是否独生子而对日常应激水平产生不同的影响,研究结果提示由于长子具有更高的互依自我构念,较多的考虑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导致了其比独生子有更高的日常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时代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广告传媒作为大众传媒中的重要部分,必然要实现不断的创新与发展,加入更多的设计元素。对多模态视角下的英语广告语言进行研究,能够更好的发挥英语在广告中的作用,增强广告的吸引力,提高英语广告的播放效果。本文就多模态视角下的英语广告语言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首先对多模态及英语广告语言进行了简单的阐述,然后分析了多模态视角下,英语广告语言的构成及英语广告语的主、客体因素,最后详细分析了多模态视角下英语广告语言的模型结构与语言模态。  相似文献   

11.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为学习者提供了完整的参照标准。在大学英语改革的背景下,学生话语建构能力的培养尤显重要。首先介绍《量表》研究基础,然后在《量表》框架下探讨培养学生话语建构能力的必要性,最后试图从写作、口语、多模态表达三方面探索培养学生话语建构能力的路径,并建立话语建构培养模型,拓展并提升学生的国际学术话语建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牛津派代表人物奥斯丁提出了与逻辑实证主义相悖理论——言语行为理论,并由其学生舍尔等人不断完善发展。长久以来学者们对于言语行为理论的研究语言哲学意味较重;在言语行为表达手段上,韵律特征与体貌表现特征方面的研究鲜为少见。因而黄立鹤教授(2014)提出对言语行为研究的另一个视角:现场即席话语。本文通过运用多模态言语研究手段,借助贴真建模的核心步骤多维度对"承诺"言语行为进行个案分析。案例来自于《非你莫属》职场招聘节目中一位女大学生求职者(20120101期)。通过概念建模、情景因素、情感状态、韵律特征、体貌表现状态这五个层级组建现场即席话语的"承诺"语力发现程序,在视频层面借助Elan对语力实例进行分层标注、在音频层面借助Praat对语力实例中的韵律特征进行标注,以期在特定情境、意图和情感因素下探究说话人的"承诺"言语行为表达手段在多模态层面的互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和多模态隐喻理论,结合"婚外情"题材电影的语类特点,从认知的层面对冯小刚三部电影中的婚恋关系多模态隐喻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该类电影通过图像、语言、文字、色彩等模态呈现结构隐喻("婚姻是旅途、婚外情是绝路")和大链条隐喻("人是动物、情人是金鱼"和"情人是鬼")的方式,并阐释多模态隐喻形成过程中,源域的选择及源域的文化内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广告受众需要通过一系列多元化的语言符号,对广告所要传达的各种信息进行领会与掌握。多模态视角下的广告语言所运用到的知识范围十分广泛,不但包括各种各样的语言学理论知识,同时还包括广告学、营销学、传播学、设计学以及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知识。基于此,本文拟从广告语言及多模态的基本内涵出发,对广告语言的多模态视角研究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研究多模态视角下的广告语言构成,探讨多模态视角下的广告语言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首先阐述了多模态概念以及国内外对多媒体、多模态教学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多模态化、多元化大学英语课程设计思路,实现了构建多模态环境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高职学生的PPT作品为研究语料,从PPT的语篇类型和模态选择角度分析了学习者的多元识读能力的变化。研究表明,在为期十周的多模态PPT演示教学中,PPT的语篇类型基本保持一致,但模态运用呈现出变化趋势,表现为逐步从以单一文字模态和单一图片模态为主过渡到文字、图片、声音模态的多元化运用。在PPT演示教学中学生进行信息获取、模态选择和学习评价的同时,多元识读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多元识读教学的核心概念"设计学习"为理论基础,构建了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多元识读教学模型,并进行为期16周的教学实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班的大学英语综合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实验班的多元识读能力自我评估表现学期末比学期初有显著提升,实验班问卷调查表明基于翻转课堂的"设计学习"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传统识读、信息识读、技术识读、模态识读等维度的多元识读能力,同时还发现基于翻转课堂的多元识读教学培养核心在于提高学生的多模态识读能力。最后建议多元识读教学评估宜采用形成性评估、项目评估、小组评估等多种评估方式。  相似文献   

18.
多模态话语分析主要以词汇、句法和篇章三方面为切入点,探讨和研究多模态话语分析对英语写作教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心理性应激是个体内稳态受到社会心理威胁时候的状态,其反应水平可能会受到自我构念个体差异的影响.实验1通过问卷测量,结果发现个体的互依自我构念水平与日常应激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而独立自我构念水平与日常应激水平相关不显著;实验2采用特里尔社会应激任务诱发心理性应激反应,使用文化启动范式作为缓冲策略,考察文化启动在自我构念水平与急性心理性应激反应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在个人主义文化突显条件下,个体独立型自我得分越高,心理性应激水平越低.研究结果表明,高互依自我的个体会产生更高水平的应激反应;与自我构念相适应的策略可以有效缓解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0.
通过符号空间的拼接、叠加或整合,多模态隐喻得以在源域和目标域之间建立映射关系,构建整体意义,提供认知线索。理想化认知模型在两域映射关系建立及特征传递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介绍理想化认知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多模态隐喻的特征及识解机制,阐释了在多模态隐喻的识解过程中理想化认知模型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