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专业市场与产业集聚相互促进,而产业集聚有利于形成一个区域创新系统,促进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以广东顺德陈村花卉产业为例,探讨其促进农业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现行体制下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存在的制约问题,对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主要模式和实践效果进行了研究,提出以组建股份制科技企业为纽带,技术、资金入股并参与经营;以共建研发中心为平台,技术依托、技术入股、资金三管齐下;以龙头企业为支撑,创建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农业新技术服务;以产业发展为前提,技术与资金参股,共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以建设农业园区为载体,整合相关科技资源等五种模式为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有效途径。进行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和运行机制以及农业技术、成果产业开发市场创新、成果产业化管理等创新的研究,加速推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  相似文献   

3.
农业科技企业创新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简要阐述了农业科技企业实施创新模式的不同思路,探讨了农业科技企业自主创新模式以及合作创新、模仿创新的优势和势弱;提出了农业科技企业要坚持依靠科技创新,根据本企业的技术优势选择不同创新模式,实施市场开发、成果转化等创新操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东盟地处"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农业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领域,中国—东盟农业合作优势互补、基础良好、成效显著,农业投资合作发展尤为迅速。东盟在中国农业对外投资中地位显著,中国在东盟农业投资企业数量多、投资金额大、合作领域和产业链广泛,带动当地农业和经济发展成效明显。政府间合作正在由援助、技术合作向战略顶层对接全面拓展,企业投资合作正在从独立经营模式向园区集聚模式转型。下一步,建议从战略对接、产业合作、模式创新、平台搭建、政策支持等方面加强中国—东盟农业合作,推动合作层次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5.
当前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研究合作农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制度创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农业现代化进程下对推进合作农场的解读,选取江苏省太仓东林农场为例,分析合作农场生态循环农业制度的基础要素和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探讨合作农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制度创新机制。结果表明,依托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土地规模化的经营主体(合作农场),呈现出集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农民就业保障与农村的社会管理多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模式,形成了集种植业(稻田和果园)、养殖业(猪场和羊场)、生态旅游业"三位一体"的优化组合。阐明了推进合作农场的制度创新机制主要体现为,规制性、规范性与文化—认知性三种制度共同约束;三位一体的合作农场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创新与运行。提出了多途径提高合作农场型生态循环农业的产业绩效,多维度加强合作农场型生态循环农业的组织发育等建议,为我国粮食主产区提供一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发展需求驱动下,加强农业科技合作成为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和加快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的重要抓手。广东作为农业大省和科技强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全力推进,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沿线国家和港澳地区的农业科技合作,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农业对外开放,实现广东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总结了近年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政府搭台与院所积极参与相结合、整合创新资源与共建合作基地相结合发展模式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在争取政府及科研项目支持、选择合作伙伴、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培养国际合作人才方面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广东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探索广东省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的新路径,包括落实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战略,打造华南地区农业科技国际合作“桥头堡”;整合国家和省各类平台和全球农业科技创新资源,构筑科技交流新格局;加大力度培养有全球视野的科技人才及团队,切实提升科技创新实力;集聚全球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建立“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国际合作新模式,以期为广东农业对外合作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kyczhs@zaas.org     
 分析了现行体制下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存在的制约问题,对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主要模式和实践效果进行了研究,提出以组建股份制科技企业为纽带,技术、资金入股并参与经营;以共建研发中心为平台,技术依托、技术入股、资金三管齐下;以龙头企业为支撑,创建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农业新技术服务;以产业发展为前提,技术与资金参股,共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以建设农业园区为载体,整合相关科技资源等五种模式为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有效途径。进行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和运行机制以及农业技术、成果产业开发市场创新、成果产业化管理等创新的研究,加速推进农  相似文献   

8.
产学研融合创新平台是集聚技术、制度、文化的创新协作体,是科技与产业资源、创新人才的集聚地.该文以山西农业大学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各产学研融合平台及其协同单位为调查对象,分析了高校和研究机构及企业员工参与产学研合作机会、人尽其才产学研机制、贡献认可度、意见建议反馈渠道4个方面的认知差异,并从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双向评价机制2个方面提出了完善山西农业产学研融合创新人才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业创新驿站已搭建基础设施和资源共享平台,是优化特色产业集群的帮扶力量。本文探究河北省阜平、威县、饶阳地区农业创新驿站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的内在机制,应用层次分析法量化评估了农业创新驿站对产业集聚发展的影响。并基于此为农业创新驿站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引导产业融合发展,从而推动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苏诚 《陕西农业科学》2011,57(4):227-230
在对发达国家的种子产业发展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外种子产业发展的八大创新点,分别为政策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科技创新、结构创新、集聚创新和示范创新。对我国种子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技术创新与产业集聚的关联性分析出发,指出了产业集聚区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技术创新为载体,促进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金融集聚对农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利用2000—2019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统计数据未含西藏、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下同),首先,通过区位熵的方法分行业测算了不同年份各地区的金融集聚度。其次,运用两阶段DEA方法,测算了农业科研产出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水平。最后,借助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不同金融行业的集聚对两阶段农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阶段效率值存在明显的空间关联特性,且2019年两阶段技术创新效率值与最优前沿面分别存在28%和30%的差距;进一步对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偏微分分解发现,金融集聚对农业科研产出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证券业和银行业集聚存在空间溢出,保险业集聚对农业成果转化效率存在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业减灾技术创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减灾技术创新是实现减灾科学化、现代化的重要措施,是新世纪国家安全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农业减灾技术创新的内涵和特点,并从公共物品理论出发,探讨我国农业减灾技术创新模式,在深入剖析制约我国农业减灾技术创新诸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农业减灾技术创新的相关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构建京津冀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是京津冀农业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环。但当前京津冀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长效联动机制尚未形成。探究了美国密苏里州和法国奥罗阿大区建设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成功经验,为京津冀区域农业创新中心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建设协同创新的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并加强国际合作是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因素。京津冀地区应从建立分工明确、协同创新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涉农企业成为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服务机制、促进国际合作方面着手,全面建设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进而带动京津冀区域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的整体进步,为京津冀区域农业协同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15.
构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灰色综合评价模型,并基于2010-2012年的相关数据,对甘肃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在逐年上升,且在2012年,综合能力呈现大幅度上升:各项要素中农业科技创新投入能力是影响甘肃农业科技综合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其中科学技术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和省级农业科技项目经费是主要影响甘肃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两项要素.  相似文献   

16.
王静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21):210-215
构建基于农业技术市场约束下的农户市场诱致性技术创新行为分析框架,揭示农业技术市场中的技术创新及推广供给主体行为对农户市场诱致性技术创新决策过程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农业技术创新管理体制及科技政策诱导下,技术创新及推广供给主体以技术市场信息为载体,对农户在要素价格相对变动和产品市场供求变化诱致下形成的技术创新行为产生约束,进而影响农业技术市场的有效性及技术资源配置效率.因此,政府应从培育信息不对称校正机制、技术需求反馈机制以及农业技术创新协调联动机制方面,改进农业技术市场有效性,激励农户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物农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广州市将生物农业作为“十四五”期间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客观展示当前广州市生物农业领域科技创新进展及产业发展状况,探索未来生物农业创新发展重点和策略措施,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采用比较、统计与聚类等分析方法,对广州市生物农业领域的发展政策、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推进策略进行探究。研究表明,广州市生物育种、生物兽药、生物农药领域科技创新取得重要进展,生物育种和生物饲料成为生物农业的主导产业,生物农业类高新技术企业迅速崛起,但仍存在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研发成果转化程度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支持力度不足等问题。在当前高度关注生物农业发展的背景下,广州市应聚焦生物农业发展痛点难点,完善生物农业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构建生物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推进生物农业创新集聚发展,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健全工作机制等措施推动广州市生物农业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关键,农业科研机构作为科技创新主体之一,对科技创新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基于DEA-Malmquist方法,采用2011—2018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农业科研机构科技投入与产出面板数据,首先对河北省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分析,其次对河北省与全国其他省份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  相似文献   

19.
虚拟研发作为研发的一种新模式,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将虚拟研发模式应用于农业技术创新的研究很少。在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虚拟研发组织是提升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产品国家竞争力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20.
利用湖北、江西和浙江3省312家农产品电商集群企业的调查数据,对多维邻近性与协同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多维邻近性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产品电商集群企业社会邻近性与技术邻近性均正向影响协同创新绩效;地理邻近性与协同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高度的地理邻近性会带来区域竞争、产品竞争和知识外溢,降低企业协同创新绩效。2)农产品电商集群企业地理邻近性与技术邻近性的交互项对协同创新绩效发挥正向作用,呈现互补机制;社会邻近性与技术邻近性的交互项对协同创新绩效产生负向影响,呈现替代机制;地理邻近性与社会邻近性的交互项对协同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因此,农产品电商集群企业要注重与合作企业良性协同创新关系的建立,降低区域内同质性农产品的区域竞争和产品竞争,同时政府和相关组织要加强对农产品电商企业的技术技能培训,发挥数字技术对农产品电商企业创新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